博士师姐也出来了,删前转载
zLE>kK /[p?_EX@ http://bbs.tianya.cn/post-free-4971294-1.shtml dY4 8S{ pXGK:ceFu ===================================================
:4Id7Ce cS. 7\0$ 博士哥,你为何情怯你的家园?
8
b8e^\l( (作者 郭小兔 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后)
z|taa;iM {yul.m 前言:
iDyMWlV 最近一篇名为《一个博士生的返乡日记》的文章火爆了,一夜之间引发数百万条的相关讨论。我和家人谈到我师弟的这篇文章引起的热议,说我不大赞同他的观点和心态。我家人说,你千万不要说话,不然对你不好,因为他的文章用情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如果你逆着这种共鸣,就算你说的有理,也会成为众矢之的,你就是找挨骂的,他的文章引起那么大的关注,就说明了他的价值。
&zaW"uy3T 我说,这是什么逻辑,怎么文章关注度大就说明价值了?那我如果写篇《女博士经济效益不如鸡》这样的文章也会引起关注,你信吗?
?*(r1grHl 他这篇返乡日记,也是拿自己的心理隐痛给别人看,然后引围观。和女博士写《女博士经济效益不如鸡》引关注是一样的逻辑。括弧:《女博士境界效益不如鸡》我还没打算写,如果你非要激我,说有关注就是有价值,那我可以写无数篇这样有噱头的文章,炒作嘛,谁不懂。
3W%f#d$` 乡村变异了,感情失落了,知识和学历不值钱了,现代文明有罪了。这多陈旧老套的思想啊。文章标题里不带有“一个博士”的字样成为标签,如果是一个拾荒者,一个打工者返乡日记,估计没人看吧。
"Yc^Nc 就像余秀华写了首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如果是雄壮男人写的,那就是在耍流氓,如果是健全女人写的那就是搞破鞋,但是一个脑瘫农村妇女写自己的梦,所以才引起惊愕和同情。
sj?`7kg 所以关注度高到底是因为文字内容还是因为作者身份,还需要再深思。
vCYSm 0 !-
Cs? 回正题,《回乡日记》的作者王磊光是我学弟,他是个很朴实和善的人,所以我有时会欺负他。虽然他一直叫我师姐,按年龄他比我大,所以本文调侃他为博士哥,近日朋友圈里都是此文的相关消息,我才发现作者是他。
V!j K3vc 我认真读了全文,和以往一样忍不住要和他争鸣一下。我还是首先要调侃他迂腐。因为我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说他。
$l0eI 第一次调侃他迂腐,他还表示内伤了,其实是他先讽刺我的。因为那次导师带领我们一起在东海边做文化产业项目,调研时我被旁边的风土人情所吸引,多看了两眼,结果落队了。本来导师根本没发现少了一头可有可无的小猪,我存着侥幸心理,心想在导师发现之前及时归队即可。谁知道有同学告密了,导师不悦了,我就陷入了尴尬的深渊。调研回来我师弟王磊光遂即写了篇日记发在网上,用一点都不幽默的笔法讽刺了他师姐我落队的事。
$4#=#aKW. 我当时奋笔疾书,立即回了篇文章,讽刺文艺青年的穷酸腔与迂腐男的欠幽默。
5( mCBH 于是我们就互掐起来了。我这样一个凡事不太认真的人,和他这样一个凡事太过认真的人,当然是谁认真谁就输了。但是并没有影响感情,后来还是会互相关心。不过对于他的“迂腐”和自命清高的理想主义情怀,我始终毫不讳言,也知道他不会真生我的气吧。
Vq? 8u/ 毕竟热爱理想和真理的人,都会尊重别人为理想与真理而争辩的权利。而我恰是那种爱师弟,更爱真理的人。
- I1cAt 我提上面他讽刺我落队的事情,是想说他一直都有记日记的习惯,我不幸也没逃脱他的日记。正是因为他习惯记日记,才有了今天的一夜成名吧。应验了我们老师的话,持之以恒,必有所成。他比我听话,所以他今天就“成”了。
7<Z~\3x 他其实并没有他所表现的那样浪漫诗意与理想情怀,他的心比一般人沉重多了。不然一个比他年龄小的同门落队了,用审美、玩笑、幽默的眼光去看待,这就是一个趣事而已。他却是讽刺,义正言辞而带刺地嘲讽,像鲁迅对待那谁一样,还好我内心比较强大,没被讽刺得咋地了。
Z{8e
xym 他活得太认真了,心态太沉重了。以至于他的文笔也是如此,总让人感觉苦大仇深。看似追求理想,其实是无法对现实的人和事轻拿轻放,无法保持幽默的态度。
Ac*B[ywA3 看过这篇《返乡日记》的人可能已经发现,苦大仇深的人见别人在动车上“比较安静”都看不惯,别人“玩电子产品”或“睡觉”,他都觉得异常。人家必须像他挂在嘴上的“底层人”一样大声喧哗,粗犷作风他才觉得具有“人间生活氛围”。那种拥挤不堪、噪音折磨、尿骚汗臭烟雾缭绕的慢火车车厢境况,是你向往的生活氛围,并不是所有人向往的生活氛围。不要把被自己美化过的想象,当成别人的理想。
S&gKgQD"Q 小时候的伙伴在群里谈论一下车和工作,他都觉得在“炫耀”。你说这孩子活得该有多累吧!
iqc4O
/ 因为长期窘迫悲愤的文青生活和执着的学术思维,已经让他无法以轻松自然的心态去对时代多元趋势和人类多种存在方式。
;H D 4~3 他赞美“底层人”比其他阶层的人更健康和乐观,并给予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唯美理由:“如果在外面活不下去,还有家园可以退守。”潜台词是说,其他阶层的人是没有家园可以退守的,所以不健康也不乐观,他的“底层人”瞬间找到了优越感。心理学认为,即使他人没有任何歧视,自卑心理者也总是试图在毫无优越之处寻求自信和优越感。
:e5:\|5*5 他赞美乡村老一辈人维持的“稳定关系”,批判新一辈之间的“割裂”。这难道不是自由和解放的利好结果吗?人不再被沉重复杂的人际网络所绑定。你可以选择捆绑,别人也可以选择自由,完全可以并行不悖,何必非要赞美一种选择,贬抑另一种选择?
*B)Jv9 因为缺乏宽容和自由精神,缺乏容纳异质性存在的胸怀,老活在自己的逻辑里,年纪轻轻已经像一个保守的老年人,看不惯年轻人的自由多元选择,无法用欣赏的心态去迎接新势态。
{PP ^Rb) 比如他在文中控诉年轻的一辈像应付一样匆匆见一面就过去了,不和他“交流感情”。你想让人家和你怎么交流感情?你一个自命清高的高级博士精英,人家是一群被你命名为外出打工谋生存的“底层人”,人家与你有多少感情需要交流?是你一厢情愿的感情,你以为你对人家爱的深沉,人家根本不知所云,你非要强迫人家制造点感情出来,见到你泪流满面相拥互抱、倾诉衷肠?你是抒情作品读多了,大哥!
H-nFsJ(R!c 磊光还非常担心老一辈去世后,“新一辈的联系”会断了。真不明白这有啥可杞人忧天的。让该断的断,让该系的系着,这才是顺其自然的民主自由精神!
tIc0S!H# 城市给予人最大的利好,就是人们可以选择和自己想联系的人联系,自己不想看见的人就不必看见。不像乡村抬头不见低头见,家里有点啥囧事,瞬间全村人都涌来看热闹,挡都挡不住、躲都躲不掉。有事没事七大姑八大姨都来和你“交流感情”,应接不暇,一点私人空间和自由意志都没有。乡村诸种劣根性形成的枷锁和禁锢,陋习陈规和陈旧观念对人的压迫和束缚,闭塞和诸种不方便,你咋只字不提呢?干净的自来水都喝不上,有质量保证的婴儿奶粉都买不着。为什么被毒奶粉毒死的都是落后乡村的婴儿?你想过吗?甚至有的落后乡村里拒绝假冒伪劣的良心超市都找不到一个,厕所都没下水管道,直接流到井水里,再提上来一家人吃喝,地头蛇、地痞流氓欺压良民,人身安全都保证不了,如此等等,你这样深谙乡村的人,不会对这些视而不见吧?
`!5tH?bX
打工者为了谋生存难以和家人团聚,甚至难以为老人养老送终,被归因于“现代生活是一种让人心肠变硬的生活。”这真是神逻辑啊。在不现代的时候,人们因为物质的匮乏和交通的不发达不只有无法团聚的悲剧,甚至有人吃人、易子而食的悲剧,难道你没听过吗?这种关于贫乏、穷苦的悲剧故事,是现代社会才产生的吗?现代社会发展经济、科技,恰恰是要解决这些物质匮乏的问题,怎么就被你描述成了一切生活悲剧的根源?古代交通不便,背井离乡的故事,都这样被你一笔抹煞了吗?
RPofa+ 那不用发展经济了,不用科技进步了,不要城市文明了,就回归你理想的伊甸园了?人们就善良友好、相亲相爱了?
_#y(w% 请问,博士哥,你理想的乡村原始生活那么美好,你咋不回去坐守家园呢?你为什么还要来大都市呢?而且将来你会不会回归守望着你的家园,我们都拭目以待,你千万不要言行分裂啊!
UeutFNp 自己一边留恋在大都市的各种资源,迟迟不愿意回去奉献热血和才华,却美化自己都不愿意回去的地方,甚至高调倡导别人都回归那片虚构和想象出来的“美好家园”。
FB?q/ _ 乡村传统的“共同体”消失了,你就遗憾至极了?你所谓的传统共同体,是乡土地缘强加给人的,还是人自由意志选择的结果?如果真是人们想要的,人们自然会维系自己需要的共同体,物择同类者而聚居,只有没选择条件的人,才不得不违背自我意志凑合着过活。
P 'FPe55F 这个时代的主题是“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志趣相投的人比那种被乡土地理和乡村关系绑定的共同体质量高多了、自由美好多了。
G!
>
iqG 文中还一个观点是“现代社会动荡不安的生活”,造成了农村青年难讨到老婆以及早婚早育离婚现象。什么叫“动荡不安的生活”?你意思是按需分配,每个农村青年给分配一个满意的老婆,那样比较稳当,才不“动荡”啊? 我就不明白你为什么这么害怕变化与流动,害怕别人有自由选择权。动荡就对了,把人按住、套住、固定住,逼迫人家一动不动那才最惊悚恐怖!
Q6e'0EIKC 农村青年容不容易找老婆也不是咱这种“博士精英知识分子”能解决的,优秀的基因才具有吸引异性并繁衍下去的权利,这是生物界普遍法则,想求偶、想繁衍就让自己变优秀!你还想回到理想的计划时代,组织给你平均分配一个理想配偶啊?因为自身条件太差而失去交配和繁衍机会的物种何以是现代社会才有的产物?这是亿万年来一直存在的再自然不过的现象,生物史、人类史、历史里都没见过吗?
!HT> 文中关于农村人在车子房子上的攀比心理描述,看似很正义、很有理,其实是另一种对“底层人”的歧视。你是其他阶层的人,你买多少车子房子,都理所当然,你有钱你任性。如果你是“底层人”你还想买车子和房子,你就是攀比与虚荣,你就该受批判和嘲讽。所以错的不是你喜欢车子和房子,而是你的身份决定了你没资格喜欢这些,哪怕你成暴发户了,你也是底层人,你也不配拥有这些,是这样的逻辑吗?
{7j6$.7J$& 最后一段话的标题才道出了本文关键的实情:“知识(分子)的无力感”。
-&f]Xu 说了这么多,不就是你敝帚自珍的“知识”和博士精英身份没有换到钱呗,没找到优越感呗,所以看啥啥不顺眼。要是当年80年代,大家普遍文化文平低,姑娘们都倒追着想要嫁文青,写几个破烂句子都能当文学明星,你早就开始赞美伟大的理想时代了。
Q 37V! 文中出现了这样现实主义的感慨:“几乎每一个农村的80后大学生,都是以牺牲整个家庭的幸福为代价来读大学的。但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毕业后没有希望收回成本,倒是让年迈的父母继续陷入困顿。”文学和文化事业从来都是属于精神贵族的,既然不是贵族,却要选择贵族的事业,那只能承受非常的代价。如果只是考虑“收回成本”并有所收益这个层面,那只能说,你投资错了方向,每种投资都是有风险的,而那些成了被咱瞧不起的暴发户打工者说不定比咱在投资上有策略和眼光,这个不得不服,行行出状元。再说了,就是你不读书,你投资其他行业,就保证能收回成本了?
*Xf[b)FR 文章最后总结道:“童年小伙伴都衣锦还乡了,你连自己的问题都不能解决……没人相信你的知识”。一个人不能既要美誉,又要金钱,既要精神信仰,又要物质财富,既要享尽美女与荣华,又让人家赞美你清高圣洁、你高高地站在云端上,一个人不能占尽所有利好。既然选择了做清苦的知识分子,又何必羡慕别人“衣锦还乡”、别人“个人问题都解决”了。一边看不起别人、讽刺批评别人,一边又羡慕嫉妒恨,进而自哀自怜、自我怀疑,这样容易分裂的。
tk]_QX
% 每个人都有一套人生哲学系统,只要这个心理系统不冲突、不分裂,健康运行、怡然自得即可。怕的就是分裂与失衡。既然自己坚持自己的理想与信仰,又何必在乎别人信不信?
%M4XbSN| 你回家“急切”又“情怯”,其实源于你不自信与不坚定。你的自尊与优越感、你的自卑与自我怀疑互相撞车。你觉得你一个博士生还乡,应该是荣归故里,可惜别人有自己的生活哲学系统,别人或许觉得自己开着豪华私家车还乡才是荣耀,他也有权那样认为吧?
_>Pe]3 别人对自己的物质信仰没有怀疑,你怎么就开始怀疑自己的精神信仰起来了呢?难道你的理想信仰,没人家的车子和票子坚硬吗?社会的确需要反思,每个人也需要反思自己,调整自己的内在心理系统,才能不以外界变化而失去内心和谐。
v '"1/% L 其实,我也是博士呀,我还是博士后呢,我比你更感觉到了知识和学历的无力,但是我会时常反思自己,觉得只要社会变得更加民主、自由、富裕、健康、合理,牺牲了我自己毫不足惜。何况这么复杂的问题也不是美化传统乡村、批判现代文明就能解决的啊。
e|OG-t[$* 我今天可以自豪地说,我做博士后的工资收入不如鸡,但是我并不自卑,也不鄙视别人,我丝毫都不迷惘,不怀疑我自己选择的道路是不是错的。
~jgN_jz 而且如果我想做鸡,随时可以做鸡,但是鸡想做博士后,却未必能做博士后,这就是我的优势哈,别人做的事情我能做,我能做的事情别人未必做得了,这还不值得骄傲吗?
E.WNykF- 所以,师弟,为自己自豪吧,信仰咱自己的信仰,何必在乎别人信不信。包括我,借用陆琪的名言,你就当我什么都没说。
C.Wms}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