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重庆晨报
6年借钱20万供儿留学 不敢相信儿子竟无出国记录 昨天是母亲节,但是从梁平来主城打工的罗选碧却为了儿子而不停地哭泣着。
6年来,她和老伴捡垃圾、出苦力,什么赚钱就干什么,平时连肉都舍不得吃,并且给人下跪、写保证书借了20多万元,就为了供儿子留学。本指望着儿子能早日学业有成,让父母也脸上有光。可是,儿子日前却接连打电话回来,声称患上重病,要2.3万元钱来救命。这可让这对来自山区的夫妇慌了神。
其实,这样要钱的事情老两口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了,更让老两口丢魂的事情还在后头。
6日,老父亲在记者的陪同下到市出入境管理局查询,结果不亚于晴天霹雳———儿子没有办理过护照,也没有出国记录,更不可能留学。
老两口的梦一下子碎了……
出入境管理局:
你儿子没办护照,不能出国 老刘的儿子是不是在说谎,这一切是不是一个惊天骗局?6日上午,带着刘家人的户口证明,记者与刘显富一起来到了市出入境管理局。
“对不起,没有刘宏飞的护照信息,他没有办理过护照。”在护照管理科,工作人员在输入了老刘儿子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后肯定地表示,电脑系统显示,刘宏飞没有办理过护照,因此也肯定不能出国,至少不可能通过正常途径出国。同时,没能查到老刘的儿子有出国记录。
“不可能,再查查。”老刘双手开始发抖,沉默了良久,脸上强带着笑容说。刘显富记得,儿子曾告诉他,出国手续是由学校在上海统一办理的,儿子当年回到老家复印户口本,就是为了办理护照,怎么会没有护照,他有点不相信。
对此,工作人员表示,办理护照必须在户口所在地办理,刘宏飞户口在梁平老家,不可能仅凭一张户口复印件在上海办理到护照。
“我不信娃在骗我,他真的在美国!”工作人员的话犹如晴天霹雳,让老刘几乎瘫倒在地,重复着这样的话,“6年了,我们供了他6年!”
求助本报》》儿子大年初一电话要钱
父母拼命打工也难凑齐 5日,记者在渝北区一工厂见到55岁的刘显富时,他因为刚搬运完一车的货物而满头大汗,不停地喘着粗气,脚上的解放鞋已经裂了个大口子,勉强还能穿在脚上。老刘在这里当搬运工,每月只能挣1000块。而在江北花卉园,54岁的妻子罗选碧在做保姆,每月能挣1300块。
今年正月初三,老两口挑了个吉利的日子离开梁平县云龙镇东平村的老家,来主城打工,目的只有一个:努力赚钱,供养在美国读书的儿子。
大年初一接到
儿子救命电话 “宏飞(儿子)从小就懂事,小时候参加书法比赛,他还拿了全县第一名。”说起儿子,刘显富的脸上仍透出一丝骄傲的神情。为了儿子,他白天做搬运,晚上还去捡垃圾,每个月自己只用160元,其余的全部给儿子留着。
身旁的工友们却说他,穿捡来的衣服,白天做苦力,晚上去拾荒,这明明是在受洋罪。但这份洋罪,老刘也一直觉得是种幸福,直到今年春节大年初一(2月14日)。
这天,儿子哭泣着打回电话,“娃儿说在国外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在生病,快挺不住了,要我们赶快筹集2.3万元救命。”
随后的日子,老刘说,每次和儿子通话,他的声音一次比一次微弱,这让他感觉到了危急和恐慌,但2.3万,对于已经负债累累的他们,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努力了近3个月仍无法筹到钱,老两口无奈之下向本报求助,“儿子是我们一辈子的希望,求求你们救救他!”
为供儿子读书
肉也舍不得吃 “宏飞今年已经29岁了,我6年没见着他了。”老刘指着一张已经磨花的相片说,儿子1981年出生。1999年,刘宏飞在广西当兵转业后回到了老家,除了下地干活,在家还帮着烧饭,这也是一家三口最快乐的时光。几个月后,儿子想出去闯闯。于是,刘显富托人给儿子在上海找了一个工作。2000年初,刘宏飞背着包前往上海。
“没多久,娃儿就写信回来说开始一边工作一边继续读书。”老刘说,儿子以前只在梁平的职业学校读完了高中,到上海后,开始在上海行知学院自学本科。
因为要全力供养儿子读书,两口子租种了同村人的几亩地,拼命干活。“我们从不吃肉,年底杀猪去卖,也舍不得留一斤下来,这样也只能勉强供儿子读大学本科。”
对话父母》》 “我娃从小就听话,
他不会骗我们的” 记者:在知道儿子没有出境记录后,你还确定孩子在美国吗?
刘显富:在!肯定在,他说在美国我就信,我信我儿子。
记者:如果儿子真的是在骗你,你会怎么办?
刘显富:我儿子现在肯定遇到难处了,听电话里的声音,就知道他病得厉害,我也怕他骗我,但不敢去想这个。我只希望他能平安,莫出事就好。
记者:欠了亲戚和老乡这么多钱,想过今后怎么还吗?
刘显富:肯定还,就算砸锅卖铁,拼了这老命也要还,农村人存点钱不容易。他只要能平安回来,到底出没出国都不重要了。
记者:我们会全力帮助你。
罗选碧:我眼睛水都哭干了,他出事,我和他爸这辈子就完了。
记者:你确定儿子在美国吗?
罗选碧:他肯定是在美国。
记者:为啥确定?
罗选碧:他每次打电话都说在美国,我们信他。
记者:村里人都怀疑儿子在骗你们,你怀疑过吗?
罗选碧:我和他爸怀疑过,觉得有点不对头,但我娃从小就听话、懂事,他不会骗我们的。他说我们受的苦,他心里有数,回国后,一定要让我们享福。
记者调查》》 “我出不去,快帮我父亲筹钱” 截至昨日,老刘和妻子先后和自称远在美国的儿子通了9次电话,每次通话,儿子都希望父母尽快汇款过去救他。但老刘却始终不敢质问儿子,也没有告诉儿子他在出入境管理局查到的情况,“我怕儿子真是有苦衷骗我们,这样问了,可能就再也联系不上儿子了。”
老刘告诉记者,儿子一直用一个139开头的手机号码与他们联系。7日,记者根据这个号码,以好心人的身份与刘宏飞通了话。
“你父亲想让我们帮助你,但你得告诉我们你在哪?”
“我在美国。”
“你知道这些年父母供你读书很辛苦吗?”
“知道,我回来一定补偿他们。”
“遇到困难,怎么不去找领事馆,在国外他们能马上帮助到你。”
“我出不去,你们快帮我父亲筹钱救我。”
随后电话那头的声音越来越微弱,最后电话断了。记者查询得知,刘宏飞所用的号码,开户地是在上海,但不能确定该号码漫游到了美国。
昨天,老刘再度致电记者,称在与记者通完话后,儿子又多次打手机给他,称现在已经开始出现吐血的症状,希望能够尽快汇款到美国。
记者电话联系上刘宏飞,他声音很微弱,坚称就在美国,但无法向领事馆求助
疑团重重》》 疑团一:儿子从来没办过护照,如何出国留学? 昨日,记者咨询了留学方面的专家,他告诉记者,按照对各国招生的了解,瑞士招收中国学生的名额很少,公派留学的可能性则更小,但无论以各种途径到美国和瑞士求学,没有护照,是肯定不可能完成学业的。
老刘的儿子没有办过护照,他如何能攻读国外的大学?
疑团二:汇款一直用农行账户,国外如何取现? 按照老刘的描述和出示的汇款单,这6年来,无论儿子称是在瑞士、俄罗斯还是到非洲考察,他的钱均是打到一个儿子给他的农业银行账号内。
而根据农业银行的客服电话95599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农业银行卡在部分国家只能消费不能取现,而在非洲和瑞士,是不能消费和取现的。
老刘的儿子自称在这些国家,那他如何能取到钱?
疑团三:在国外用中国移动号,竟有网络电话? 据刘显富介绍,6年来儿子一直使用一个开头为“139”的手机号码。偶尔在国外换号,也都是“13”开头的号码。
最近,儿子常打电话求助,显示的就是“139”开头的号码。并且,儿子还称,使用的是这个号码的网络电话,打国际长途也很便宜。
根据移动10086的工作人员介绍,移动公司在国外没有开通网络电话业务,如果使用国外营运商的网络优惠业务,就不可能显示“139”开头的移动号码。同时,以“13”开头的电话号码,是国内运营商的,在国外换号,是无法办理的。
老刘的儿子如果真在国外,他如何解决电话号码的问题?
儿留学6年 父母吃尽苦头
父亲赴广州打工 晚上还去捡破烂
母亲种了五亩地 多次累倒在田里
为借钱想尽办法 曾下跪写保证书 2004
儿子自称考上瑞士国立大学。为供儿子读书,老刘远赴广州打工;妻子一人耕种5亩地,多次累倒田里
2004年,老刘家传来儿子考取瑞士国立大学,即将出国读硕士的好消息。
“全村人,能读大学的都数得出来,莫说出国读大学了。”老刘记得,是在那年收割油菜的时节,刘宏飞从上海回来了,目的就是办出国手续,并在出国前看望父母。
全村人都为老刘高兴,不少老人还乐呵呵地来到家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那时全村人都羡慕我们,养了个这么出息的儿子。”
在家里呆了10多天后,儿子带着户口本复印件和老刘筹集的1.4万元留学生活费离开了,“他说考取的是瑞士国立大学,由学校统一办理出国手续,学费是国家出,但生活费得自己准备。”儿子这次离开,几乎全村人都送到了村口。
老刘记得,2004年秋收的时节,儿子寄来一封信,说马上将前往瑞士。
供子女出国留学,对于在家务农的刘显富夫妇来说,任务非常艰巨。为此,当年已经49岁的老刘和村里的年轻劳力一起,背井离乡到广州打工。
“厂里的活很累,但我心里很高兴,很多人都羡慕我。”老刘说。而在农村老家,妻子罗选碧一个人要耕种5亩地,“村里人都说我们不要命了,太难了,他妈累倒好多次!”
“2005年底,儿子打电话说回国实习了,还去了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帮那些大企业做项目管理。”老刘说,他觉得去过瑞士一年的儿子,更出息了,做了他这辈子都不敢想的事。
不久后,儿子刘宏飞又打电话回来说,自己在上海和以前打工时结识的安徽女孩结婚了。
“儿子结婚的时候我们想去但没去,想节约点路费,尽快把他去瑞士读书时借的钱还给亲戚。”老刘说,孩子结婚是大事,特别是在农村,娃结婚,哪有父母不去的道理,但在家商量了好几天,老两口最终也没去,“我们想尽快把欠别人的钱还上,农村人都不容易,借钱给你,那是信任你、看得起你!”
儿子回国了、结婚了,老刘打算不再出门打工了,心里想着以后可以在家养老了。可没想到,这对于他,只能是一场梦。
2005
儿子自称回国在上海结婚,为省钱还债,老两口没有去
“2006年的时候,娃打电话回来说又考起了美国的河滨社区大学,这次去学的是经济管理,毕业后一个月工资能有一两万。”虽然还不知道美国在哪儿,但老刘觉得儿子越来越有本事了,“可要再出国读书,我们哪来那么多钱去供。”
刘显富说,这次儿子提出再度出国时,他最初是反对的,“后来娃打了好几次电话回来,说大学已经考上了,如果不读太可惜,而且只有多读书才能长本事,才能让人瞧得起,也可以让全家人过好日子。”
想到自己这辈子就因为读书太少而吃的苦,老刘一咬牙,答应了儿子。
于是,找亲友东拼西凑,自己也贷了款,给儿子汇去了3万元生活费。“他说这次和瑞士一样,学费国家出,自己出生活费。”老刘说。
但从那一年开始,儿子的开销比往年明显增多,老两口拼命赚钱,还是无法满足儿子在国外的开销。
“娃儿经常打电话回来问候我们,但我们最怕就是要生活费,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了,有时候凑到一百两百元,也寄给他。”
2006年起,老两口也开始大规模借债,村里人最开始很支持他们,哪家有都愿意借出来。同时,刘显富的表兄、堂姐等亲戚还贷款借钱给他,多的一两万,少的也是几千块,“我们大家一起想法子,心想拼了命也要把娃供出来。”
2006~2007
儿子又要去美国读书,老刘咬牙支持。儿子的开支越来越大,老两口开始大规模借钱,有亲戚贷款借给他
“娃第二次出国后,我和他妈过得一天比一天苦了。”刘显富说,每月领了工钱,他都会马上跑到银行全给儿子汇过去,在广州打工时,自己每月的日常开销全靠晚上出去拾荒维持。
2008年,家里的债务也越来越大,罗选碧在家里再度因为劳累病倒了,刘显富被迫回到了农村老家。此段时间,为了供儿子读书,老两口只有借贷和变卖家当。
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这一年年初,儿子的一个电话让老两口坐立不安。“他说跟研究团到了俄罗斯,可遇上那打仗,自己受了伤,伤得很重,急需钱治疗,费用要好几万。”
而此时,老刘觉得村里乡亲们的态度也开始发生了改变。“没人愿意再给我们借钱,但娃在外面出了这么大的事,我和他妈就这么一个独儿,只有每天出去下跪借钱。”
这次的借钱经历,老刘说他这辈子都忘不了,“我们舍不得坐车,走路到镇里去找亲戚借,也到邻村去借,厚着老脸求人,写保证书……”一周后,连借加贷,老两口又筹集了5万元,汇给了儿子。
当年的5月,在与儿子中断联系3个月后,儿子终于打回电话,说已经安全回到了美国。
2008
屋漏偏逢连阴雨。妻子在家累倒,儿子却称在俄罗斯遇险,老两口下跪、写保证书,给儿子筹到5万救命钱
可在2009年,在美国的儿子再度打回电话,“娃儿说在俄罗斯受的伤复发了,我们听了心里急,唯一能做的就是再寄钱给他治病。”可家里没钱,唯一的途径就是再借,刘显富拿着厚厚一叠的汇款单告诉记者,“最近这两年,汇了好多钱到美国已经记不清了,但家里打下来的欠条,已经有21万了,村里人看到我们也不说话了,大家都躲。”
从儿子成为村里第一个出国大学生的风光,到现在村里人看到就躲,还有人找他追债。老刘说,自己最难过的,就是乡亲们都不相信他儿子了。“你儿子到底是不是出国了哟,咋挣不回钱,人也看不到?”“老刘,你不要被你儿子给骗了哈?”村民的质疑声越来越多。
但是,仍有几个老朋友帮助了他,让他能不断有点钱给儿子汇到美国治病。
今年春节,老刘和老伴在大年初一再度接到儿子的救命电话,他们明白,在村里已经无钱可借了,要救儿子得靠这双老手。“我们挑了个吉利的日子,一起到主城区找活干,她妈当保姆,我做苦力。”
“但是,靠我们老两口的这双手,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筹到那么多钱啊!”老刘无奈地说。
2009
老两口已借了21万,但儿子仍不断要钱救命,亲戚朋友都不愿借了。无奈之下,老两口今年年初来主城打工
新闻回顾》》村主任姚万德谈老农一家:
曾是全村人的梦
二三十人借过钱 “我和刘显富是小学同学,他们两口子人老实,儿子就是两口子这辈子的希望。”昨日下午,记者与刘显富所在的梁平县云龙镇东平村村委主任取得联系。
姚万德向记者证实了老刘的所讲的内容,他告诉记者,这个留学梦,不仅仅让老刘辛苦了6年,也让全村上下有20多人借钱出来,共同帮助刘宏飞出国留学。在家种地的农民,能养活出个到国外读书的大学生,实在是不容易。
“就我晓得的,就起码有二三十个人给老刘家借过钱,而且借的都还不少。”姚万德说,农村人挣钱都不容易,短短几年刘显富能向村里人和亲戚借20多万元,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
“大家都愿意借钱,原因有两个。”姚万德说,一是都想着有这么个出国的儿子,回来后肯定是飞黄腾达了,还钱肯定是小事;二则是村里出个留洋的大学生,也是全村人的梦,是件光宗耀祖的事,全村人也能跟着沾光。
“可这几年大家不这样想了,我们觉得老刘是不是被他娃骗了。”姚万德说,村里不少人都觉得不对头,“他娃没给他爸妈寄过一回钱,而且到国外读6年书还不回来,也没个挣钱的工作,听起来有点不现实。”
这几年,老刘两口子还是四处借钱,对大家的怀疑,老刘也很生气,他信儿子。
“如果是真的,老两口子算是熬出来了;但要是假的,那老刘的梦,就算是做到头了。”姚万德说。
这几年,村里家家户户都开始盖新房,只有老刘家越过越难,都是因为要供他家儿子读书。“两口子老实巴交,一心盼着儿子回国光宗耀祖;儿子看起来还算懂事,但心太大了。”
记者手记》》刘宏飞,你在哪里? 可怜天下父母心,与这对老农夫妇接触5天,我感受到了这对父母 6年来为儿子留学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这份坚持,这份无私的爱心,天底下只有父母才会有。
在查到儿子没有出入境记录时,我能够感受到老刘在那一刻几乎垮了。
到底是亲情骗局还是儿子真的遇到了困难需要帮助,疑团重重。
无论真相到底如何,我是真心希望这对农民夫妻的儿子能够真的出国留学。因为正如村主任所说的,刘宏飞的出国留学,不仅仅是老农一家,更是全村人的梦想。
本版文/本报记者 王珊 本版图/本报记者 陈浮
http://cqcbepaper.cqnews.net/cqcb/page/3/2010-05-10/008/19851273453357359.pdf[ 此贴被卡拉在05-10-2010 21:3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