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转贴]张爱玲的纯粹爱情-浪漫而凄婉
admin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03-05-22   

[转贴]张爱玲的纯粹爱情-浪漫而凄婉

台湾女作家三毛的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描写了一对世间男女在战乱年代里悲欢离合、欲仙欲死的
爱情。这部角逐金马奖的电影是以女作家张爱玲和汪伪政府法制局长胡兰成的爱情故事为蓝本创作的。
时光虽已流逝半个多世纪,张胡之恋仍在红尘里亦真亦幻地流传着,成为令人扼腕叹息的人间佳话。

张爱玲一生追求一种脱离现实的纯粹爱情——不问缘由,不问经历,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超越了阶级和
信仰。正是因为如此,出身于大家闺秀的一代才女张爱玲,才有了和汉奸文人胡兰成的乱世恋情。

张爱玲的作品,缠绵悱恻,令人惊叹不已;张爱玲的身世,千回百折,更令人魂魄颤栗,感伤不已。

遭 遇 激 情

张爱玲出身名门,她的爷爷张佩伦是晚清翰林院学士,奶奶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女儿。但张爱玲却有一
个不幸的童年——早年父母失睦,终致离婚。

家学渊博的张爱玲多才多艺,家庭的不幸又使张爱玲早熟。中学时代,她就在校刊上发表了散文《迟暮》、
《秋雨》,小说《牛》、《霸王别姬》。

1943年5月,张爱玲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发表在鸳鸯蝴蝶派作家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杂志上。从
此,张爱玲一发不可收拾,《沉香屑·第二炉香》、《心经》、《倾城之恋》、《封锁》等一大批小说、散
文及影评陆续见诸报刊杂志。1943年5月至1944年底,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张爱玲共创作发表了1个长篇,
6个中篇,8个短篇和40篇散文,总计50余万字!

正在这时,张爱玲遇到了胡兰成。

胡兰成于1906年生于浙江 嵊县离县城几十里地的北乡胡村,自幼生活困窘,在杭州蕙兰中学上二年级时考取
了杭州邮政局邮务生,20岁时娶妻玉凤。胡兰成有几分小聪明, 1927年去北京燕京大学谋得一份副校长室文
书职位,工作之余常到教室旁听,因此丰富了学识。北伐时他回到家乡,先后在杭州、萧山等地任教,之后
南下广西,辗转南宁、百色、柳州等地,当了五年中学教员。

1932年胡兰成的发妻玉凤病逝,给他很大打击。当时胡兰成家境艰难,四处借贷无门, 后来勉强在干妈那里
借了60元钱草草葬妻,却招致干妈的奚落和嘲讽。许多年后对这段生活他仍难以忘怀:“ 我对于怎样天崩地
裂的灾难,与人世的割恩断爱,要我流一滴眼泪,总也不能了。我是幼年时的啼哭,都已经还给了母亲;成
年的号泣,都已还给了玉凤。此心已回到了如天地之不仁。”

这个从生活底层爬出来闯世界的人,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对人格、尊严、道德的价值观念已相当淡漠,铸
就了一副铁石心肠。

1936年“两广事变”后,时在广西教书的胡兰成因在《柳州日报》上发表文章鼓吹两广与中央分裂而受到军
法审判。日后他曾自嘲地说:“我对于政治的事亦像桃花运一样糊涂。”

大汉奸汪精卫看中了他的文才,1937年3月委任胡兰成为汪派上海《中华日报》主笔,从此决定了胡兰成一生
的命运。上海沦陷后,胡兰成被调到香港任《南华日报》主笔,汪精卫之妻陈壁君到香港后, 把他的月薪由
60港元一下增加到360港元,另外还有2000元的“保密费”。从此,这个早就不顾人间是非黑白的自私者, 彻
底卖身投靠汪伪集团,1939年12月任汪伪政权宣传部次长、伪行政院法制局长, 成了汪的嫡系“公馆派”的
一员儒将。

一 见 钟 情

1944年初,胡兰成看到了《天地》杂志第二期上张爱玲的小说《封锁》。他原本是躺在藤椅上看的,看了一二
节就不觉直起身来,连连拍案叫好,而且居然细细地读了一遍又一遍,过后犹觉不足,又介绍给他的画家朋友
胡金人看。张爱玲在这篇八九千字的小说中对人性的理解,及其流畅的文笔,给文学修养颇高的胡兰成留下了
深刻印象。遣词的准确,构思的巧妙,胡兰成看着无一处不顺眼,满心都是喜欢。于是萌发了与张爱玲结识、
倾吐倾慕之情的念头。他好奇地给《天地》主编苏青写信,问“张爱玲系何人”。苏青回信说“是女人”。当
然是女人,但这是个什么样的女人?苏青没有说。

不久,又有两期《天地》寄上,上面不仅有张爱玲的散文《公寓生活记趣》、《道路以目》,而且还刊登了张
爱玲的照片。胡兰成望着照片,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仿佛神交已久,不由频频点头说:“这就是真的了!”从
此,他觉得:世上但凡有一句话,一件事是关于张爱玲的,便皆成为好。

2月初,胡兰成到上海,一下火车就去找苏青。

胡兰成此来,是对苏青所办的《天地》杂志表示赏识,但更重要的是打探张爱玲其人。苏青告诉他:“张爱玲忙
得很,等闲人物一般是不见的。”胡兰成心有不甘,执意要结识她。在他再三恳求下,苏青才迟疑着把张爱玲的
地址给了他。

翌日,胡兰成便去造访张爱玲。张爱玲性格内向,不喜欢社交,尤其是在大红大紫之后,更是闭门谢客。正如上
海另一位女作家潘柳黛所言:“如果她和你约定三点钟到她家来,不巧你若时间没有把握准,两点三刻就到了的
话,那么她即使来为你应门,还是照样会把脸一板,对你说‘张爱玲小姐现在不会客。’然后嘭的一声关上门……
万一你迟到了,三点一刻才去,那她便会振振有词地告诉你:‘张爱玲小组已经出去了。’”

胡兰成这次贸然造访,张爱玲自然是不见的。

一身长袍的胡兰成彬彬有礼地敲响了上海租界区静安寺路赫德路口192号公寓605室张爱玲深锁幽居的宅门。门里传
来女仆的问话声“侬找阿里一位?”胡兰成答道:“我是慕名来访的一位读者,想见一见张爱玲小姐。” 女仆迟疑
了一下,又说:“张爱玲小姐身体不适,现在不见客。”胡兰成从公文包里摸出纸笔,   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电话
号码,劳驾女仆送给张爱玲小姐。女仆应了一声,从传信口接了纸条,再没了声息。

张爱玲从女仆手里接过纸条,心里不由一愣:胡兰成?这个人她是知道的,写得一手好文章,常在《中华日报》、《
南华日报》发表一些政论文章,用笔老辣,是汪伪政权里的一个大笔杆子,在上海滩也算得上一个人物。去年下半
年胡因文字惹祸,被汪抓进监狱,张爱玲曾陪苏青到周佛海家为其说情。年仅23岁的张爱玲生活圈子狭窄,与官场中
人素无来往,她不知道胡兰成为何来找她。

张爱玲当时和姑姑张茂渊住在一起,于是便和姑姑商量。张茂渊觉得这个人有些背景,应该谨慎处理这件事,虽不想
趋炎附势,却也不要以此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才好。也许是源于早年无爱家庭的冷漠而渴望温暖,也许是源于少女的好
奇,总之,礼数周全的张爱玲思虑再三,决定回访胡兰成,于是便打电话相约在大西路美丽园胡兰成的住处见面。

两人一见面,都有些吃惊。张爱玲没想到一个政府大员竟如一介书生般儒雅洒脱。而胡兰成初见张爱玲,简直被惊呆
了,时常以为很懂得什么叫“惊艳”的中年男人,遇到年轻漂亮的女作家,感到“艳亦不是那艳法,惊亦不是那惊法”,
胡兰成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到:

“一见张爱玲的人,只觉得与我所想的全不对。她进到客厅里,似乎她的人太大,坐在那里又幼稚可怜相,待说她是
个女学生,又连女学生的成熟亦没有。……张爱玲顶天立地,世界都要起六种震动,是我的客厅今天变得不合适了。……
她又像十七八岁正在成长中,身体与衣裳彼此叛逆。她的神情,是小女孩放学回家,路上一人独行,肚里在想甚么心事,
遇见小同学叫她,她亦不理,她脸上的那种正经样子。”

胡兰成颇具名士风范,风流倜傥,满腹才学,遇见这个倾心已久的女子,自然就海阔天空地神聊起来,谈当时的流行作品,
谈张爱玲小说的好处。

张爱玲静静地听。也许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缘故,别人读张爱玲的小说是读故事,而胡兰成读出的是人性的思考;别
人说《封锁》是写高情调的空虚无聊,胡兰成读出的是对文明和人性的观照。

现代社会里常有这样的情形:一个陌生的异性可能在突然间成为你最亲近的人。世间许多浪漫的爱情均产生于了解之前的
相知,一见钟情,一见倾心,也许这就成为知己。

张爱玲深情地看着这个成熟的男人——白净的脸,清晰的嗓音,太阳红红地照着他的鼻尖,他搁在报纸上的手,黄黄的,
瘦瘦的。一个真实的男人,不很诚实,也不很聪明,爱玲突然感到炽热、快乐!

爱玲很感激胡兰成关注她的作品,胡兰成则说:“因为相知,所以懂得。”两颗心就这样渐渐地贴近了……

两个人一谈就是五个小时, 及至张爱玲告辞,胡兰成送她归去时,两个人已宛若多年的朋友和无话不谈的知己。

春日的黄昏,迷离的眼神,颤抖的双唇,惶惑的新奇,莫名的充实,悸动的心跳,让人感到世界的神秘和生存的美好。在
长长的巷子里,胡兰成和张爱玲并肩慢慢地走着。突然,胡兰成突兀地说了一句:“你的身材这么高,这怎么可以?”

张爱玲呆住了,似乎要说什么。看了胡兰成一眼,又低下头去,脸上泛起红晕,终于什么也没有说。这句话是一个男人对
一个女人从“般配”的角度做出的评价,这不是一般的比较,而是男女间特殊意义上的比较。

张爱玲起初的反应是一怔,但随即感到一个成熟男性的一句话,把他俩拉得这样近,近得没有了距离。张爱玲知道,这就
是爱。

第二天,胡兰成去看张爱玲。张爱玲在自己的客厅里接见了他。那天,张爱玲穿着一件蓝绸袄褂,戴着黄边框的眼镜,更
显得光彩夺目,明艳照人。张爱玲房间陈设的华贵处处透着一种贵族家庭的典雅,令胡兰成惊诧不已:“那陈设与家俱原
极简单,亦不见得很值钱,但竟是无价的”;“三国时东吴最繁华,刘备到孙夫人房里竟然胆怯,张爱玲房里亦有这样的
兵气。”

那天,胡兰成坐了很久,他向张爱玲谈自己的生平,谈生活的坎坷。一向不擅言辞的张爱玲在胡兰成的激发下,说起胡兰
成在南京下狱之际,她竟动了怜才之念,曾和苏青去过周佛海家为胡兰成求情。胡兰成并不知道这件往事,听后大为感动,
回到家中,他久久不能入眠,挥笔给张爱玲写了一首直率而幼稚的情诗。张爱玲看后笑了,回信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从此,胡兰成每隔一天必去看张爱玲,后来索性天天去看她。因说起登在《天地》上的照片,张爱玲便拿出来送他,还在照
片背后写了几行字:“见到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喜欢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这是张爱玲在豆寇年华的少女时代,纯洁的情愫开出的第一束花朵。从此,他们情书往来,沐浴在热恋的爱河里。此时的胡
兰成已续娶英娣为妻,然而,他与张爱玲两心相印,两情相悦,四目相对,惺惺相惜,两颗相爱的心历经磨难贴近到一起,
不可避免地撞击出绚丽的火花。一见钟情建立起来的理解、信任和默契,心灵上的沟通与和谐,终究是任何理智的力量和道
德的说教所不能压制得了的,哪里还顾得了伦理纲常,苦难和艰辛。他们冲破道德和理智的羁绊,成了一对相亲相爱的情侣。

1944年6月,胡兰成在与张爱玲热恋时期,曾挥笔写下一篇长文《论张爱玲》,发表在当时的《杂志》上。胡兰成是有几分才
气的,尽管他要形容张爱玲,“直如生手拉胡琴,道不着正字腔”,但还是以热恋中人的激情, 搜肠刮肚地倾泻出华丽的赞
词:“张爱玲是一支新生的苗,寻求着阳光和空气,看来似乎是稚弱的,但因为没有受过摧残,所以没有一点病态。 在长长
的严冬之后,春天的消息在萌动。这新鲜的苗带给了人间以健康和明朗的、不可摧毁的生命。……她的小说和散文,也如同
她的绘画,有一种古典的,同时又有一种热带的新鲜气息,从生之虔诚的深处迸溅生之泼辣,是这样一种青春的美。读她的
作品,如在一架钢琴上行走,每一步都发出音乐。她的心喜悦而烦恼,仿佛一只鸽子,时时要冲破这美丽的山川,飞到无际
的天空,那远远的、远远的去处,或者坠落到海水的极深处,而在那里诉说她的秘密。……鲁迅之后有她,她是个伟大的寻
求者!”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