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ZT]《环球时报》: 强烈爱国主义罕见弥漫美国国庆,爱国是不容挑战的底线
arthur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11-07-05   

[ZT]《环球时报》: 强烈爱国主义罕见弥漫美国国庆,爱国是不容挑战的底线

本来想转到笑口,想想还是算了吧。其实说的也没错,美国人最爱国。因为在这里说美国好是爱国,骂政党,政府也是爱国。想被打成“美奸”都不容易。
----------------------------------------------------

  据7月5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 7月4日美国迎来第235个独立日,一股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罕见地在美国社会和舆论中蔓延。法国《新观察家报》评论说,美国越是碰上较困难的年头,独立日的爱国主义氛围越浓厚。美国舆论明显陷入了集体的怀旧情绪之中,杰斐逊、林肯等人的黑白照片、《独立宣言》的精神被不厌其烦地刊登、评论。

  “我们美国人享受着世界许多地方不可思议的自由和机会,我们能说出想法,笃行我们的信仰,我们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教育,干我们想干的事,去实现美国梦。”这是美国《先驱日报》3日的一段评论。文章以压抑不住的自豪感强调“7月4日是一个向过去和现在致敬的日子”,“没有比这一天更适合我们展示国家自豪感的时候了”。同一天的美国《休斯顿纪事报》在社论中直白地说道:“我们的力量来自我们对国家的爱”。

  《纽约邮报》3日的评论文章透出一股焦虑:“新的独立日到来之际,美国的未来从未像现在这么不确定”。《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文章也奏起“独立日蓝调”,称《时代》杂志进行的民调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美国人认为过去十年是美国走下坡路的十年。他们越来越不觉得自己的国家是硕果仅存的超级大国。《拉法特信使报》4日也提到美国面临的种种严峻挑战,但文章没有大声抱怨和批评,只是委婉地强调“独立日让我们想起自己的责任”。

  “200多年前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曾得出‘爱国主义是无赖最后的避难所’的结论,无论这是否属实,对美国人而言爱国主义仍是第一个避难所,无论他的种族、宗教,还是政治背景。”美国MSNBC网站的评论文章这样写道。密歇根大学“战争相关因素”的项目研究曾于1990-1992、1995-1997做过两次大规模国际调查,发现美国人是最爱国的,分别为3.74分、3.92分(4分满分)。(本报驻美国、德国、日本、法国、俄罗斯记者 萧达 青木 孙秀萍 杨明 柳直 本报记者 郭芳 汪析)

专家:美国爱国主义建在胜利基础之上 是不容挑战底线

  据7月5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 在美国迎来独立日之际,美国社会和舆论中蔓延着一股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美国评论网站wordpress曾刊文说,爱国主义拥有“无敌威力”,因为自国家概念出现后,国籍成为人类身份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当我们遇到说陌生语言的人时,第一个问题往往是‘您来自哪里?’国籍已成为我们身份的最突出要素”。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达巍4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尽管美国舆论喜欢批评性报道,但上至政客,下至普通百姓,爱国主义仍然是美国的主流,是基本的社会共识和政治共识。不管对于政府,还是对于民众,这都是一条不能挑战的底线。美国的爱国主义从舆论到教育贯穿始终,他们宣扬“美国例外”、“美国是实现梦想的地方”“我们能解决”等思想,这些都已成为美国精神的传统。

  达巍说,一位美国学者曾总结美国爱国主义的独特之处称,美国的爱国主义是建立在胜利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屈辱和失败的基础上。达巍认为,很多国家的爱国主义是首先强调民族,强调文化认同,而作为移民国家的美国没有共同民族,所以他们的爱国主义是建立在思想,特别是价值认同基础上的。

  中国学者王小东4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在美国,舆论可以批评政府,也可以批评国家,但这与“爱国有罪,卖国光荣”有着本质区别。而目前,别的国家则有一些人崇拜美国,觉得自己国家一无是处。事实上,保护个人利益的“最好的大伞”现在还是国家,如果“这个伞漏了”,批评者连生活、生存的场所都没了,发表批评、对国家不满的言论更没办法保障。王小东强调说,爱国主义是团结一个国家最有力的工具,与发达国家相比,这对发展中国家尤其重要。

  但也并非世界所有媒体都认同美国舆论提倡的“爱国主义”,马达加斯加《快报》刊文称,7月4日是美国的生日,却也是许多小国的“难日”,以该国为例,每逢这天,美国驻该国外交官都会在抒发爱国主义情怀的同时,顺便夹枪带棒地批评马达加斯加,并毫无例外地希望马达加斯加遵循美国模式,改造自己的社会。文章认为,在非盟内部,许多国家的政府和民众都会有这类同感,即7月4日前后是美国人最不可爱的时段,“任何人都有权抒发爱国情感,但请别忘了我们不是美国人”。(本报驻美国、德国、日本、法国、俄罗斯记者 萧达 青木 孙秀萍 杨明 柳直 本报记者 郭芳 汪析)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垂涎三尺,非一日之馋。
username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沙发  发表于: 2011-07-05   
Re:[ZT]《环球时报》: 强烈爱国主义罕见弥漫美国国庆,爱国是不容挑战的 ..
我依然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不会被超越。   当然,除非黄石公园火山爆发就是了
username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板凳  发表于: 2011-07-05   
Re:[ZT]《环球时报》: 强烈爱国主义罕见弥漫美国国庆,爱国是不容挑战的 ..
还有我觉得美帝国庆年年都马那个样子,今年有啥米不同吗,最近对时事新闻很不注意。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