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调味料遭遇高温,演变出不可小视却又偏偏容易忽视的有害物质,日积月累,恶果往往“出乎意料”。揪出这些藏在调味料中的“秘密”,将食材的营养破坏度降至最小,让你的盘中餐既营养又滋味悠长。
【油】
油温在200℃以上会产生有害气体丙烯醛,使油产生大量致癌物。炒菜用8成热的油较好。
【酱油】
酱油在锅里高温久煮会破坏其营养成分,失去鲜味,应在炒菜出锅前放。
【盐】
用豆油和菜油炒菜,炒后放盐能减少蔬菜中维生素的损失,用花生油炒菜,应先放盐炸锅减少黄曲霉菌毒素;用素油炒菜,可先放一半盐去除荤油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再放另一半盐;
【醋】
蔬菜下锅后加点醋可降低蔬菜中维生素C的流失,促进钙磷铁等矿物成分溶解,提高菜肴营养价值和人体吸收率。
【酒】
烧鱼、羊等荤菜,锅内温度最高时加酒可除腥。肉类在煸炒后放酒可保证鲜味;汤类一般在开锅后改用小火炖、煨时放酒。
【味精】
锅内温度120℃以上,味精会失去鲜味,含有毒性,应在炒菜起锅时加入。
【糖】
制作糖醋鲤鱼,盐的“脱水”作用会让蛋白质凝固,造成外甜里淡,应放糖后再加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