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另一种观点】梁彼得“有罪”的关键 华人视而不见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16-02-22   
来源于 转帖 分类

【另一种观点】梁彼得“有罪”的关键 华人视而不见

来源:倍可亲 r 'J="^k{  
作者:LeMcDull *S xDwN  
2016-2-22 SND@#?hiO  
?"F9~vx&G  
  ——为什么梁彼得被裁定所有罪名成立? +3yG8  
,`Keqfx  
  前几天看了中文媒体关于梁彼得案的几篇文章,刚开始我也很困惑,为什么一个走火误杀会判那么重。直到昨天我无意中看到梁彼得的配枪,由于接受过长期的枪械训练,我瞬间反应过来那几篇文章很可能只选择性披露了部分事实。所以我去找了一下相关的英文报道,发现陪审团在梁彼得案上作出的裁决,并非如一些中文媒体口中所说的不公。梁彼得之所以被裁定所有罪名成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ps6\>=0cW  
}SfS\b{|~  
  一 kzE<Y  
7vo8lnQ{  
  事发时梁使用的是一支格洛克G19手枪,纽约巡警的标准装备。熟悉枪械的人看到这可能已经意识到问题,那就是这支手枪几乎不会走火。通常我们讲的枪械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枪械故障,在没有扣扳机的情况下自己击发;另一种则是由于使用者紧张或惊恐,无意中误扣扳机。G19的设计非常特殊,它有个保险在扳机上,没扣扳机时保险会自动弹起顶住扳机,这个保险只有在扳机被扣下时才会打开。而纽约警察学院的枪械教官也证实了这点,纽约警局内的G19走火一年仅有20次左右,并且极少由枪械本身引起。 M)F_$ ICE-  
LC1WVK/  
  更不要说纽约警局为了防止误击,所订购的G19都是更换过扳机弹簧的定制版,Trigger Pull力度达到12磅(约合5.44kg)。要知道G19原厂扣发力度仅5.5磅,而另一款被美国军警广泛使用的P226手枪也才6.5磅。换言之,要击发一支NYPD定制版的G19,需要很大的力度,无意中误扣的可能性很低。而经过枪械专家的测试,梁的G19手枪实际扣发力度为11.5磅,陪审团12 位成员都试过这只手枪,给出了「并不容易扣下扳机」的结论。 ,.kJF4s&  
tJG+k)EE  
  二 OV G|WC  
HLe/|x\@<  
  在中文媒体的报道里,梁彼得被普遍描写成一个菜鸟新手的形象,认为他的犯错是由于经验不足情有可原。纽约警局对菜鸟警员的认定标准是入职低于2年,但事实上梁彼得入职已经快18个月,也就是一年半;而他作证时也承认巡查那栋建筑将近一千次,所以梁彼得并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菜鸟,经验不足的说法在陪审团面前很难站得住脚。 bO i-QD  
Iuyq!R4:7  
  梁被起诉的二级误杀罪,很关键的一个因素是鲁莽(Reckless),也就说控方要证明梁主观上明知有风险致他人死亡,但依然不顾后果放任发生。在这里有3个细节比较值得关注,首先梁掏枪是在他推门进入楼梯间前,换言之他当时还没有身处危险中;其次梁和他搭档事发时正在做从上往下的垂直巡逻 (Vertical Patrol),他们从8楼进入楼梯间遭遇7楼的死者时,处于射击上的优势高位;最后梁明知事发时的楼梯间非常狭窄,很有可能发生流弹伤人。 ) $`}~  
~dO+kD  
  梁对这三点的辩护是他当时正处于一个犯罪高发地带,而他通过门上小窗发现楼梯间一片漆黑感到有危险,所以他提前掏枪以保护自己。从我个人角度讲,我认为梁的说法是合理的,他提前掏枪行为也并不过分。但是法庭上的诉讼是很扣字眼和讲究因果关系。梁在推门前还是推门后掏枪,因果逻辑上存在很微妙的差异;而在梁相对死者占据优势位置,又明知楼梯间狭窄的情况下,他在陪审团眼里已经输了道理。 9^L{)t>  
s.X .SJ  
  三 Pz^C3h$5_  
&k@\k<2Ia  
  上面讲的几点虽然对梁不利,但并非他被定罪的真正原因。梁之所以被裁定所有罪名成立,是因为他在开枪后一系列让人目瞪口呆的作为,也正是几乎所有中文媒体报道里都忽略不提的事。那就是他在开枪后没有呼叫急救车,也没有主动施救受害者,更没有马上通报总台。梁在庭审上解释说他当时并没有立刻意识到子弹射中人,几分钟后才发现Akai Gurley倒在血泊中。 '[Sm w'n6-  
(himx8Uml2  
  事发时Akai Gurley正和他女友在一起,距离梁开枪的位置只有一层楼。死者女友说Akai Gurley在中枪后慘叫着向楼下跑,最终体力不支倒在5楼,而他女朋友在5楼哭喊求救。我猜死者当时也没明白怎么回事,以为是黑帮寻仇,中枪后第一反应往楼下逃跑。但大家想想,一个人中枪后有可能不发出任何声音吗?梁会听不到Akai Gurley的慘叫声、脚步声和倒地声吗?更不要提后来他女友的哭喊求救,所以这个可能性是非常低。 LR "=(  
MzFFWk  
  并且梁在开枪后的一系列行为很反常,根据他搭档Landau的证词,梁开枪后第一时间去找子弹外壳,并亲口说「他要被炒掉」;然后他不肯让Landau通报总台,要求先打电话给上司寻求帮助,接着失联长达整整6分半钟后才回应总台的呼叫(以上几点梁在庭审中都承认,他解释不想惊动其他人)。要知道配枪走火如果没有伤到人,并不至于开除。梁种种不合逻辑的反应,说明他当时很有可能完全清楚知道他打中人,他说没意识到只是借口,而检察官更直接在庭上指控他撒谎。 &4O2uEW0  
`@q\R-`  
  那么当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根据庭审的报道,梁彼得在开枪后头两分钟内找子弹外壳,并对Landau说他要被炒掉了。与此同时,Akai Gurley的女友和邻居打电话报警并叫了急救车,还试图以心肺复苏术抢救Akai Gurley。纽约警察总台接到报案后,马上使用无线电联系梁和Landau却没有收到回复。紧接着2分钟到4分钟内,梁和Landau就是否上报总台发生争执,梁阻止了Landau上报总台,并向他借手机打给上司。Landau借手机后又拿了回来,梁没能联系到他上司。之后4分钟到6分钟内,梁和 Landau走到5楼找到倒在血泊中的Akai Gurley,但梁依然没有对Akai Gurley实施心肺复苏术,而是用手机发短信联系警察工会代表寻求帮助。工会代表回复短信让他上报,梁这才回复总台呼叫确认有开枪,此时距离他开枪已经过去6分半钟。 1[yy/v 'q  
0BwxPD#6bv  
  四 kYhV1I  
y Nc@K|  
  梁彼得在开枪后没有及时抢救Akai Gurley,是他被判二级误杀和渎职的关键。事后抢救未必能百分百救活受害人,但这在法律上的区别却非常大。以前有个案例,一个女生反抗性侵,不小心捅了罪犯几刀,之后她过于惊慌,看着罪犯在血泊中慢慢死去没有施救。由于她没有及时施救,导致她本来是正当防卫,最后却变成了误杀。这还是普通人对罪犯的行为,更不要说梁彼得作为警察开枪射中无辜路人,从头到尾居然没有任何抢救,只想着如何减轻责任,不要丢掉工作。控方甚至用”Care only about himself in the minutes after firing, not whether anyone had been hurt”这样的话形容他,换言之,梁彼得没有尽到一个警察应有的Duty和Responsibility。 xH\!j  
)/t&a$[  
  陪审团之所以裁决梁所有罪名成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们认为梁的诚信有问题。在事发几天后,纽约警局举行过一次内部交叉聆讯,而梁和他搭档Landau在被隔离的情况下,对整件事经过的描述是有出入的,而这份聆讯报告最终又被交给了陪审团,Landau后来还上庭指证了梁,这对于梁彼得的证词可信度来说非常致命。 85x34nT  
ZveNe~D7C  
  更不要说梁一直否认他把手指放在扳机上,他的证词在弹道鉴定和枪械分析面前根本站不住脚。梁还说他事发后有通过警察无线电叫急救车,但检察官出示了当时的无线电录音,而梁并没有叫急救车。再加上他一直坚持表示没有听到声响,没有意识射到人等等,这些都给陪审团留下了极坏的印象。 l k sNy  
bm*.*A]  
  我看到有人拿梁彼得和之前白人警察过失导致死亡却没有被起诉的案例比较。首先很多被拿来比较的案例,在发生的时间上比梁彼得案要晚,涉事警察并不是没有被起诉,而是还在等待检方起诉中(必须提醒下梁彼得案发生在2014年)。其次,梁彼得案中的Akai Gurley是完全清白无辜,而很多被拿来比较的案例,例如Ferguson案中的黑人是有袭击警察的企图,两者完全不具有可比性。我搜索了一下类似的案例,目前最接近梁彼得案的是同样发生在纽约的2004年「Richard S. Neri Killed Timothy Stansbury Jr.」,那个案子中的警察确实没有被起诉。 8J#U=qYei  
TU6(Q,Yi|  
  但那个警察做了一件梁彼得没有做的事,那就是在陪审团决定是否起诉前,亲自出席了听证会,在陪审团面前解释和作证。要知道在很多极具争议性的案件中,涉事警察都会选择出席听证会,因为这不仅仅是解释和作证,更是一个展示忏悔和道歉,取得陪审团和公众谅解的绝好机会。试想下一个健壮的男性警察,在公众和陪审团面前因为误杀平民而痛哭流涕泣不成声,那是非常有震撼力很能让人同情的。而梁彼得却很罕见地拒绝了在陪审团面前作证,他给人一种很没诚意和害怕被质询的感觉。我个人的猜测是,梁彼得当时还不知道检方掌握了多少事实和证据,他担心在陪审团面前作证,一不小心会自相矛盾,所以他选择放弃了这个机会。  Vp7d  
.@Lktc  
  五 $@D*/@  
C'y4 ~7  
  这两天看了无数的报道和文章,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立场决定了叙述(Narrative),而叙述引导修辞」。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只是想补充在绝大多数中文媒体上缺失的一些细节,希望能帮助不清楚内情的人更好地去判断。在写的过程中,我也小心翼翼尽量不偏向任一边。 GE8.{P  
pCf9"LLer  
  我认为梁彼得一案要切割成两部分来看:事发时的失误开枪和事发后的抢救缺乏。梁彼得被裁定所有罪名成立,更多是因为后半部分的缘故。但各大中文媒体几乎避而不谈,只一味强调前半部分梁彼得的失误开枪,实际上有误导的嫌疑(这里传授点私货,多年经验告诉我中文媒体不可信,特别是海外各大留学和移民的公众号)。从我自己的角度看,我认为这个误杀确实是个意外,梁并不是有意犯错;但考虑到他事发时的作为和后来的态度,他被判二级误杀罪和渎职罪并不能说是无辜。另外补充下,目前此案只刚完成裁决部分,具体的量刑要等到4月份,网上流传的15年是最高刑期,实际量刑范围在5到15年间。 T@Bu Fr`]<  
4s e6+oJe  
  有人说梁很可怜,年纪轻轻大好前途就这么断送了,但最可怜的难道不是因梁的失误和不作为,遭射杀的无辜路人Akai Gurley吗?而Akai Gurley还是两个刚出世小孩的父亲,如果梁彼得量刑过轻甚至无罪释放,那才叫真正的司法不公吧?梁的失误是他犯错的原因,而不是他犯错的理由。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警察因为感到有危险就可以随意掏枪乱指,误杀了人惩罚很轻,那还有几个人敢上街?再换位想一下,如果当时从8楼推门而进的是Akai Gurley,他因为感到危险提前拿出手枪,然后误开枪射杀了刚从7楼巡逻出来的梁彼得,那陪审团会怎么判?恐怕就不是误杀罪那么简单,估计Akai Gurley牢底都得坐穿。我要提醒一下,警察的身份并不代表在道义上就天然正确,作为执法力量的象征,他们更多时候承担比普通人还要严厉的标准。我也很同情梁彼得,但他应该为了他的所作所为受到惩罚,真的不能用”失误”这样轻描淡写的字眼一笔带过,那可是一条无辜人命。(作者:LeMcDull) sYq:2Wn>8Q  
gSa!zQN6  
r6eZ-V`4  
阅读详情: http://www.backchina.com/news/2016/02/22/411807.html#ixzz40vL45ymH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水做的鱼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沙发  发表于: 2016-02-23   
为什么华人中有一股暗流在黑梁警官?为什么你不应该随便相信读到的中文文章 YQ@2p?4m  
h<Ct[46,S  
http://www.sayweee.com/article/view/mjw3f nQOzKw<j%  
Q:j~ kutS|  
一般人看到和梁警官案有关的中文文章,会下意识的觉得比英文报道更有可信度,因为华人帮华人天经地义,怎么会有人故意黑他。事实上就是有,而且还不少,而且还有很多人热衷于帮忙转发。主页君这里用心理学帮大家分析为什么会这样。 !F:mD ZeY  
dVPY07P  
我说的不是一剑,相信他之前逢华人必反的表演已经把自己的公信力耗的差不多了。我说的是新涌现出来的一批,比如这篇“为什么梁彼得被裁定所有罪名成立”,居然还上了文学城。O编辑基于自身从军体验写的两篇短文(一,二)已经做了精彩的驳斥,这里不再多说。 m*L5xxc!  
r#A*{4wz  
再比如这个粤语电台光明顶,漏洞百出,一上来就说梁是大陆新移民(实际是香港移民),说梁警官与Akai对视然后开枪,偏有很多人信,昨天还跑到我微信来叫板。 =van<l4b#n  
%)72glB  
心理学有个词叫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当人脑子里确信两件事情都是对的,但是它们又相互矛盾的时候,人会觉得很不舒服。这种焦虑会促使人去寻求一个“合理”解释,从而保持心理平衡。 B^!-%_q  
K5rra%a-7  
梁警官案中热衷发表和转发恶意造谣抹黑梁警官文章的人有这几种常见的认知失调: ^AShy`o^X  
pw&k0?K#  
1. “我是好人” vs “我不愿意出钱出力帮梁警官” `g_r<EY8/  
P(s:+  
2. “我在美国是精英,是主人,不可能有人敢歧视我” vs “如果梁警官案有不公,说明美国确实存在针对包括我在内的华人的种族歧视” m2H?VY .^K  
A/"<o5(T(P  
3. “我爱美国因为美国拥有地球上最完美的民主和司法制度” vs “如果梁警官案有不公,说明系统是不完美的,那我待在美国的优越感何处安放” ny%$BQM=  
aNn4j_V(  
缓解这些认知失调的唯一出路就是找出梁警官案判决的合理性,不仅要自己相信,还要大家一起相信,这样他就还是好人,世界依然美好,谢天谢地。而且这些人之所以要采取行动,还涉及心理学另一个概念,叫自证预言(Self Fulfilling Profecy),通俗的讲,就是我们总会在不经意间使自己的预言成为现实。就是他们潜意识的感到需要做点什么,保证梁警官案的判决不会被推翻,这样才更安心。所以他们不再被动期待,而开始主动出击,造谣传谣,破坏群众的支持和捐款热情,破坏政治施压和上诉,确保梁警官被判重罪,从而证明自己从一开始就是对的:梁警官罪有应得,你看法庭都这么说了,他从头到尾都不值得帮。你别不信我,人的大脑是非常奇妙的,为了缓解认知失调可能做出很多对自己不利的选择,看那些世界末日日期过了还选择相信的人就知道。 it-]-=mqb  
!PA><F  
梁警官案开始一年多,开始有很多动员,华人响应寥寥,包括我自己,都总觉得不至于真的欺负我们到这种程度吧。判决下来,一片哗然,于是开始抗议,开始游行。我管这叫“不见棺材不掉泪”,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V.9p4k`  
!>"fDz<w`  
然而这些见了棺材也不掉泪的暗流,我祝愿你们好梦。只希望看在同胞份上,不要挡道,不要破坏。拜托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