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城堡是Jeannette Walls 2005年写的自传。 这本书曾连续100个星期被纽约时报评为最佳畅销书。
我是从9月10日开始听这本书的, 开车的时候听, 今天听完, 不到一个月, 完成任务。
除了书的第一幕, 作者看到妈妈在路边翻垃圾桶, 是作者成人后的一幕, 其他章节基本按时间顺序, 从作者三岁时候说起。 我怀疑她有没有编造情节, 因为我五岁之前的记忆极其稀少, 而她记得非常详细。
这本书记录了她生命中的很多细节。比如:
Jeannette三岁的时候就自己做吃的, 结果被火烫伤。 孩子住院的时候护士把她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伤还没好, 父亲就把她偷出医院了, 一分钱的医药费都不付。 三岁的孩子回家后, 照样得自己生火做饭, 因为不做就没饭吃, 得饿肚子啊。 妈妈在干吗呢? 她忙着画画呢。 她的爸爸妈妈认为不能把孩子当温室里的花朵养, 孩子得和大人一样面对生活的艰辛。 孩子越是被火烫伤了, 越是要尽快面对火, 不能从此怕火了。
爸爸妈妈都健健康康的。 爸爸对什么都看不惯, 还酗酒, 一开始三天两头失业, 后来索性不工作了。 妈妈整天做着她的艺术梦, 不愿意工作,有一段时间迫不得已做过老师, 还经常赖床不愿意去学校, 最后还是不去了。
家里大人不挣钱, 于是种种窘迫。
孩子们生病了能不去医院就不去医院, 必须去医院了等快好了偷跑出医院, 不付帐单。
在孩子们小的时候, 他们经常搬家, 因为付不起房租, 付不起水电费,逃债,经常15分钟内说走就走。 有一次上路后猫有点不乖, 爸妈说它不愿意旅行就不带它了, 刷地一下就把猫扔出疾驶的车外去了,把孩子们吓得。
还有一次在路上, 因为爸爸开了个破车, 一个颠簸, 车门被震开, 后座上的作者就飞出去了, 一路滚下去, 而前座的父母竟然不知道, 继续往前开, 越开越远, 直至消失。 那时她五岁。
孩子们饿肚子是常态, 在学校还能从垃圾桶里找吃的, 在家更饿, 几天没东西吃算正常。 妈妈认为孩子饿肚子不是什么事, 只要过几天又有吃的就可以了。 但她自己是不能饿着的, 有一次被孩子们发现她偷偷地吃巧克力。
因为家里没有条件洗澡, 家里人经常长久不洗澡,尤其是冬天, 于是身上味道很重, 被别人排斥。
因为没有钱付垃圾费, 他们家的垃圾就在院子里挖个坑埋了。
爸爸把孩子们的吃饭的钱拿去享乐, 甚至把女儿带到酒吧让老男人随便摸,让猥琐男人带到房间里去, 这样来找一些钱。
大姐想高中毕业后离家远远的, 去纽约。 三个孩子辛苦打工十个月攒大姐的路费, 结果被父亲偷去买酒喝。 大姐绝望了, 她这一生都无法离开里。 听到这里我也流泪了。
。。。
这样的事一桩桩一件件, 举不胜举,罄竹难书。
但这对父母又是爱孩子的, 尤其是爸爸, 他很爱Jeannette, 总是叫她“小山羊”。 作者把父母的爱也记录下来了。 比如爸妈嘴上总是很爱孩子的。 他们很会说话, 总能把自己的行为自圆其说。爸爸把天上的星星做为圣诞礼物送给孩子们。 Jeannette过生日的时候, 爸爸说:“小山羊, 今天是你的生日, 你提的任何要求爸爸都会为你办到。” 小姑娘怯怯地说:“你能戒酒吗?” 爸爸一脸凝重, 一言不发走开了。 戒酒跟戒毒瘾一样难。 她父亲真的开始戒酒, 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地狱般的煎熬, 把酒戒了。 (当然后来他又酗酒了) Jeannette大学最后一年的时候没学费了, 要退学, 爸爸说:“你尽管安心读书, 钱我帮你想办法。” 那时他已经homeless好几年了, 还是想办法给她弄来了1000块钱, 让她能毕业。
但是他们想法太奇葩了,妈妈又太自私, 爸爸太不负责任, 造成了孩子们悲惨的童年和青少年。
。。。
读着这本书我想到另一本书“The Child Called It", 作者Dave Pelzer小的时候受尽母亲的虐待, 无处可逃。 我婆婆读了这本书后很受触动, 买了一本书寄给我们, 同时申请成为寄养家庭, 最终收养了两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