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合法收购途径遭堵截 每年数万吨流向不明
2012年09月14日23:52华夏时报
根据统计,北京市每年产生的废弃油脂大致在10万吨左右,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流向了非法的领域。
地沟油又出事了。这一次,事发地点不是在我们熟悉的餐桌上,而是转移到了新的领域饲料企业和制药厂。
除了食品、饲料和药品,还有多少行业与地沟油“有染”?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北京海粮鸿信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粮鸿信)董事长黎东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此次健康元地沟油事件的爆发,一方面是资本追逐最大利润的本性所致;另一方面,政府监管的缺失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收油难
事实上,使用地沟油并不一定违法。地沟油的学名叫做“废弃油脂”,用它来生产生物柴油、油酸、脂肪酸、塑料添加剂、橡胶添加剂等工业品是合法的,只有生产食品、药品等才是法律禁止的行为。
中德利华石油化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德利华”)是目前北京周边唯一一家利用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的企业,他们在河北固安的工厂,设计处理能力为4万吨,但实际处理数量每年只有4000-5000吨,远远达不到饱和的状态。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收不上来油。中德利华董事长鲁希诺表示,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已大约有60%的生物柴油企业关门停产。
生物柴油厂是地沟油处理的终端环节,在他们上游,地沟油的收集环节,正规企业也会遇到同样的难题。
海粮鸿信是北京市四家合法从事废弃油脂回收的企业之一,他们去餐饮企业收油,要先安装油水分离器,然后定时定点上门收油。但往往在第一步,安装油水分离器的时候,就会被很多餐馆拒之门外。即使是安装了的,收油时也会发现分离器里的油少得可怜。还有大量的废弃油脂都被非法的“游击队”收走了。
黎东告诉记者,根据统计,北京市每年产生的废弃油脂大致在10万吨左右,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流向了非法的领域。
而其他地区与北京情况也都基本类似。
监管有待提升
地沟油的“失踪”,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资本的逐利性,二是缺乏监管。
黎东告诉记者,在回收环节,餐饮企业已经长期形成了“潜规则”,地沟油成为了某些人群固定的灰色收入。大厅经理、门卫、保安甚至厨师长都要钱,不给钱就别想收油。
终端处理环节也是一样,“游击队”收到油后,谁的价钱高卖给谁。生物柴油这样的工业用油价格低,一般只有4000元/吨,而食品厂、制药厂、饲料企业的收购价则在6000元/吨左右,多出近一半,不法商贩自然会选择出价高的一方。对此政府部门应该进行相应的监管。而事实上,政府部门的监管缺失,从源头的餐馆,到中间的收集、运输,再到终端的处理,都处于监管不力的状态。
鲁希诺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次的健康元地沟油事件,与监管不到位有很大关系。
黎东建议,地沟油产业应该实行数字化全程监控:源头上,餐饮企业必须安装油水分离器,分离器上再安装实时计量器;中间步骤,运输车辆上要有GPS;终端环节,生物柴油企业也要有数字化的监控措施;政府再搭建好公共信息平台。这套系统建立起来以后,全市有多少油,某家餐馆有多少油,哪个地方有油回收,回收车辆到达什么位置,回收的油最终是否用来生产生物柴油,所有的环节都可以做到实时监控。
黎东告诉记者,这套系统在上海已经试点了,他们也研发了一些车辆、设备等,但是没有办法强制企业安装,最终推广还是要靠政府。
鲁希诺表示,废弃油脂行业涉及到民生,是一个半公益的行业,政府对非法企业监管不够、打击不力,合法企业的生存就非常困难。例如生物柴油企业,现在就完全挣扎在生死线上。他们的投资在整个产业链上最大,但实际利润却最小,这是不公平的。
关于政府监管,北京市地沟油回收企业表示,主管部门是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本报记者联系到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地沟油问题涉及到工商、城管、卫生、食品安全办等多个部门,而执法则是由城管执法局负责。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由于没有权限,就连他们自己去收集餐厨垃圾时,有些餐饮企业也照样不给,执法难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