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死后,她的文字又一次风靡了中国。我那时正是天天向往着风花雪月的年纪,可恨却没有碰上一桩风流韵事。偏又年轻气盛,嘴上心里都刻薄得很。随便翻了本《张爱玲》的集子,突然就喜欢上了,喜欢上了她的语言,流畅、细腻、冷漠却又洞察时事。可是夜深人静的时候,读她的文字,又常常感到害怕,怕她的文字里透出的无望,阴郁和老于事故。
在我看了几本张爱玲的集子,洒了一些眼泪,蹉跎了一点儿时光后,我的爱情终于来了。既然爱情来了,我也无心去愤世嫉俗了。只觉得这世界一夜之间就变的明亮了很多,男人也是可爱的。
我的这一场爱情在几年后夭折了。我愤怒的时候想骂街,忧伤的时候想自杀。我把张爱玲忘记了很多年。直到电影《色戒》的哗然登场,我才又记起去再翻一翻老故事。
故事里,钻戒象征着地位和财富。围着麻将桌而坐的四个女人中只有佳芝没有钻戒,只有她觉得不自在。所以佳芝用钻戒说服了自己去相信易先生是爱她的,因为他不肯给他的太太买钻戒,却愿意用十一根金条买一颗六克拉的钻戒取悦于她。张爱玲在这篇小说里说“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所以佳芝又用她和易先生之间的情色说服了自己去相信她已经爱上了易先生,因为通往她的心灵通道被打通了。有了钻戒的承诺,有了情色的渲染,佳芝便相信了她和易先生之间是有爱情的。只是易先生不这样看,眼前的这个女人不是爱他,不过是爱这六克拉的钻戒,而他得到的只是中年的一场艳遇。
故事的结局是让人心碎的。佳芝的爱情让她在最后的关头动摇了,从而流产了整个暗杀计划。佳芝因为爱而放走了易先生,但易先生杀佳芝是毫无犹豫的,他有过片刻的惋惜,但少的不足道,因为在他的心里“他们是原始的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最终极的占有。她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佳芝的悲剧在于她看不懂男人更看不懂自己。她不懂男人征服女人最廉价的手段就是金钱,那颗钻戒只是易先生支付的嫖资。佳芝更错误的把自己的灵魂和阴道联系在了一起,却忘记了灵魂是应该由大脑支配的。她不懂她只是一个猎物,落下陷阱,生死由人。张爱玲是看的懂的,可看的懂又怎样?看的懂也得有勇气去接受,而她却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写这篇短的一根烟就可以读完的“她爱他,但他不爱她”故事。我想其间的关于爱还是不爱的挣扎一定会像梦魇一般纠缠过她,她的心里一定也曾像佳芝那样轰然一声,断定“这个人是真爱我的”。所幸她没有像佳芝一样付出生命,所以她有机会看到灯影下的男人那抹带着悲哀的笑容,但是承认“他不爱她”的事实却用去她很多年的时间。
世人的眼中,张爱玲冷的像一块冰,又现实的近乎庸俗,但她终究是个女人,有女人的脆弱和多情。如果张爱玲不相信爱情,那么易先生就没有活命的机会。所以似乎张爱玲只是不相信男人对女人会有爱情,他们有的只是占有,或者还有那么一点点的爱怜,但只是一点点。张爱玲在遍尝人间况味后,用寂寞的笔写出了“虽然她恨他,她最后对他的感情强烈到是什么感情都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这样让人悲伤的句子。如果佳芝的身上有张爱玲的影子,那么张爱玲一定曾是爱恨皆有的。当然为一个根本不爱自己的人赴死是不聪明的。我不知道骄傲的张爱玲是否为自己的不聪明而羞愧过,是否是在用佳芝嘲讽自己的爱情。只是,不爱一个人的时候,最自然的情感是漠然,但在这篇小说里,我却读不出“我已不爱你了”的漠然。
2007-10-27
[ 此贴被小白兔在08-05-2008 14:1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