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李银河:对所谓拉拉身份曝光的回应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8   

李银河:对所谓拉拉身份曝光的回应

管理提醒: 本帖被 卡拉 从 乱讲 移动到本区(2014-12-18)
来源:李银河新浪博客 
2014年12月18日


  在网上看到一篇挺恶毒的关于我的所谓拉拉身份曝光的文章。本来,一个人怎么生活,跟谁交朋友,属于个人隐私,我没有义务向任何人交代。但是既然有人这么不客气地“爆料”,我也不得不交代一下,以正视听:

  我确实是个异性恋,不是同性恋。这是我当初跟王小波结婚的原因之一。不像中国七成同性恋都会出于环境压力跟异性勉强结婚那样,我跟王小波结婚不是出于压力,而是双方自愿的。

  小波过世之后,我认识了一位异性者,他是一位非常典型的Transsexual(LGBT中的T),他是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人。这样的人跟女同性恋的区别在于,他虽然身体是女性,但是自身的性别认同是男性,他所爱的只能是异性恋女人,而不是同性恋女人。

  下面是我们的爱情故事,是我在写的自传中的一节。由于这个特殊的变故,就提前公诸于世吧:

  她其实不是她,而是他,是一位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人。他是一位女变男的变性者,学名叫transsexual。无论从外貌还是内心看,他都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男性。他性格中的男性度极高,超过很多男人。因此,有时他被人误叫一声“先生”“大哥”会乐不可支;他生活中最尴尬的事情就是,每次进公共女洗手间都会把里面的人吓一跳。

  我们在一个酷儿聚会上相遇,那是小波去世三个月后的一天,加州大学的人类学教授丽莎拉我去散心,希望我从失去小波的悲痛中走出来。聚会在西四羊肉胡同一位男同志的家里举行,记得我还约了《东宫西宫》的导演张元一起去,并且在那里首次见到被誉为中国法斯宾德的崔子恩。

  我因为基本上谁都不认识,所以在聚会上显得很落寞,这时,“她”过来搭讪,并提起我们以前在一个女同志的见面会上见过一次。后来他告诉我,从那次见面,他就“惦记”上我了,心想:要能跟这个人在一起该有多好。我们互相留了电话,我心里想的是做女同志调查,而他心里早就暗恋上了我。

  我们是相当有缘分的,证据就是他第一次约我,电话打来我就说对了他的名字,而且把我跟另一位老朋友的约会忘得一干二净,欣然去赴他的约了。后来那位朋友好抱怨我,我自己也纳闷,像这样爽约的事在我是极少发生的。

  我在人民日报的西大门等他,他竟是开着一辆深棕色的桑塔纳来的,记得我还暗暗猜测他的职业,因为当时有车的人很少。后来才知道,原来他是一位出租车司机。我们的第一次谈话是在麦当劳,这在当时还是很奢侈的一种消费。我问他答,很坦诚,一切问题都如实回答。我在一个本子上做了记录,这是我做同性恋调查时一直使用的方法。记得结账时我要AA制,被他不容分说地拒绝了。做社会调查按惯例是要付费的,哪有让对方结账的道理。我哪里知道,在他心里,这并不是一个调查访谈,而是男女约会啊。

  他陷入对我的狂热爱恋,对我来说完全是猝不及防,而且有点匪夷所思:虽然凭我的专业知识,我很快明白他是一位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变性者,而行外人大多是分不清变性者和女同性恋这两种人的,他自己也是一直在女同志的圈子里进进出出。我对女人的身体是没有欲望的。这怎么可能呢?

  然而,他对我的爱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不由我不受吸引,不受感动。当时的感觉,他就是上帝派来的一位天使,是专程来解救我出失去小波的苦海的。

  没过多长时间,他就在我妈妈家住了下来:那时我已经从我们自己的小家搬出来,回到了妈妈家居住。他就睡在一个窄窄的硬面沙发上,总共也就一尺宽,爱情的力量真是惊人,它可以让人吃世间无人能吃的苦,并且甘之如饴。我妈妈生性极为简朴,而且老年人也没什么食欲,我家的晚饭从来都是清水煮面,里面放点菜叶。我从小这么习惯了,他可没受过这种苦啊。所以,后来他一直把那段时间的伙食叫做“吃爱情面条”。

  他不但自己是工人阶级,而且他的父母也都是最最质朴的老工人,善良至极。记得有次好友林春对我讲过这样一句话:“其实工人阶级中有很多人是非常优雅的。”意思是优雅并不仅仅属于社会的上层和知识阶层。虽然他们爱说粗话,也从来不享用高雅的文学艺术,但是优雅是一种生活态度。优雅和质朴是可以并存的。比如,托尔斯泰就穿粗布衣服下地干农活,而谁又能说托尔斯泰不够优雅呢?

  关键是爱。爱情从来是超凡脱俗的,它根本不管什么阶级阶层,贫富贵贱,也不管美丑年龄,甚至使性别都变得无足轻重。一桩爱情只要是发生了,它就绝对是美的,伴以所有感人至深的细节。比如,他告诉我,有段时间,他只要想到我,身体就出现一股热流,这热流从心口一直向下,贯穿全身,烧得他无可奈何。这样的事情是不可反驳的,它有一种强横的力量,使人不得不臣服于它,即使是坚冰也不得不在这股热流的冲击之下融化。

  他虽然不爱看书,但是爱情把他变成了一个诗人,他为我写过很多诗,我很喜欢,比如:

  我想你
  在每一个没有你的夜晚
  我的世界凄凉而孤独
  我是那么地爱你
  以至一想到你
  我的心就开始深沉
  直到哭泣

  从小波去世时起,我们已经同居了17年,我们还收养了一个孩子,他被父母遗弃。我本来是不喜欢孩子的,所以我跟小波都是自愿不育者。可是他却喜欢儿女亲情。于是我们从儿童福利院收养了壮壮。他虽然达不到正常孩子的智力水平,却是一个非常漂亮善良的孩子,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有时,我觉得他懵懵懂懂的样子就像一个可爱的小动物,他的童年显得比一般的孩子长了许多,14岁还在上五年级,而同龄的孩子已经上初中了。我常常用陈章良的例子鼓励他,据说陈是9岁上小学一年级的,现在不也是个大科学家了吗?

  耳鬓厮磨时间长了,我们两个人合二而一,变得像一个人一样,爱情成为亲情,就像渡过了激流险滩的小船,徜徉在宽阔平静的水面上。日子像流水般逝去,心中不再有波澜起伏,但是日子过得平静熨帖,其乐融融。


补充声明:

我在此承认自己是异性恋者,仅仅是陈述一个事实而已,并不觉得自己因此就比同性恋者更正常,或者道德上更优越。因为在我看来,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同样正常,在人格上也是完全平等的。就像一只猫承认自己是一只猫,不是一只狗,那只猫并不觉得自己比狗更正常,更优越,只不过它刚巧是一只猫,不是一只狗而已。

http://www.weibo.com/p/230418473d53360102vcjd?

  附李银河简介:

  李银河,1952年生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最著名性学家,自由女权主义者。师从于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 此帖被卡拉在12-18-2014 17:56重新编辑 ]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沙发  发表于: 2014-12-18   
李银河是不是“同性恋”,很难简单回答
来源:新京报新媒体
作者:张田勘
2014-12-19

  学者李银河称:在网上看到一篇挺恶毒的关于我的所谓拉拉身份曝光的文章。本来,一个人怎么生活,跟谁交朋友,属于个人隐私,我没有义务向任何人交代。但是既然有人这么不客气地“爆料”,我也不得不交代一下,以正视听:

  “我确实是个异性恋,不是同性恋。这是我当初跟王小波结婚的原因之一。不像中国七成同性恋都会出于环境压力跟异性勉强结婚那样,我跟王小波结婚不是出于压力,而是双方自愿的。小波过世之后,我认识了一位异性者,他是一位非常典型的Transsexual(LGBT中的T),他是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人。这样的人跟女同性恋的区别在于,他虽然身体是女性,但是自身的性别认同是男性,他所爱的只能是异性恋女人,而不是同性恋女人。”

  李银河的这个“夫子自道”可能会让一些人并不理解,简单地说,就是她现在交往的一位异性朋友其实是变性人,是女变男的变性者,所以在生理上是女性,但心理上是男性的人。

  复杂的性爱模式

  就性别和性爱而言,多少年来人们生活在一个非女即男的世界,所以性爱、婚姻都是男女模式,而非男男或女女模式。但是,现实生活中又存在对同性产生性欲和爱恋的模式,男同俗称基佬,女同俗称拉拉。

  主流社会对这种性爱一直不能容忍,但是,同性性爱的存在一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早在1974年,美国心理学会和精神病学协会就发表声明称,同性恋不是“疾病”,也不是一种“病态”,这是一只占少数的性指向,他们有选择自己生活和性取向的权利,不必对他们进行矫治。对于同性恋现象,除了社会、文化和心理原因外,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主要是生物因素,其中主要是基因决定了一个人的性取向和性爱模式。

  1993年7月,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丁·汉默等人调查了40名男性同性恋者,经他们同意提取其细胞做基因检测,结果发现,这40多人中,有30多人X性染色体长臂顶端区域有一个相同的叫做Xq28的基因,因此汉默认定Xq28基因可能控制着男性同性恋行为和趋向。Xq28基因除了是同性恋基因外,也与高度近视有关,同时还能增大胎儿颅骨双径顶。因为,这个基因增加了颅内压力,改变了眼底压,增大了近视率。

  1999年,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有一个基因可能决定着女性同性恋,这个基因就是FucM,它是是哺乳动物的一个单拷贝基因。对小鼠敲除这个基因后,雌性就会表现出反常的行为,它们会拒绝雄性的求爱行为,同时试图与雌性同类进行交配。但如果把这个基因编码的蛋白注射到基因敲除的小鼠的大脑里,同性恋雌鼠又改变了性爱模式,而接受雄性小鼠的性爱。

  也有研究人员认为,无论同性恋还是异性恋,一个人的性爱模式首先取决于一个人的性别认同,即内心深处认为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如果一位在解剖和生理上表现为女性的人有强烈的男性心理认同,就有可能变性为男性,同时其性爱模式倾向于寻找女性,反之则寻找男性。

  同性恋的原因仍然存疑

  尽管对于一般人来说,性别判断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如看外表、衣着、行为方式、声音、第二性特征(女性的乳房和男性喉结)等就可以认定其是男还是女,或自认自己是男还是女,但要真正要判断一个人的性别,却比较复杂。性别认同其实主要是生物或生理的多个层次上的因素与社会文化因素综合和共同决定的。通俗地讲,决定一个人的性别或一个人在心理上认同自己属于男性还是女性有一个“四项基本原则”,即染色体和基因原则、内分泌原则、内外生殖器的解剖学原则,以及心理行为和社会原则。

  拿心理行为和社会因素来说,性别的心理行为因素是指人的性格、爱好、行为、思维、性欲等符合男性或女性的特征,也称为心理行为性别。例如,女性在雌激素作用下温柔耐心,而男性在雄激素作用下争强好胜。而社会性别则是指社会约定俗成地对男女各自社会角色的规定,如传统的女主内男主外的社会角色。

  从社会和心理因素看,一个人从小成长的环境对其性别塑造也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当一个家庭把一个男孩当作女孩来抚养时,其长大成人后就具有“伪娘”的特征,而反之,当一个家庭所一名女孩当作男孩来抚养时,其长大成人就有“女汉子”的行征。这两者也很有可能成为人们所称的不男不女的“中性人”。这种性别认同的差异可能也是造成同性性爱的原因。

  但是,性别认同与性爱模式需要与真假两性畸形区分开来。无论是真两性畸形还是假两性畸形,都是基因、内分泌和内外生殖器出现问题,并表现为相互背离。但是,同性恋者在基因、内分泌和内外生殖器上都没有问题,或者至少是目前的基因检测查不出有变异,只能是推测有某种基因决定其性爱倾向。

  其实,由于研究水平的限制,目前还难以弄清同性恋的真正原因,或者不是性别认同,也或者不是基因问题,而是在生物学上确实找不到原因,所以,对同性恋的原因只能存疑。

  但无论是否有原因,如果一个人的性爱模式真的是同性而非异性,也得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张田勘(科普学者)

  (本文首发新京报评论微信:xjb-pl)

http://www.bjnews.com.cn/opinion/2014/12/19/346491.html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板凳  发表于: 2014-12-18   
【相关新闻回顾】李银河“拉拉”身份曝光
来源:新浪捕猫者说的博客
作者:刘长安
2014-12-15

    媒体报道:以“我虽然不是同性恋,但我要为同性恋争取权利”的公知身份赢得许多同性恋者尊重与热捧的性学家李银河,近日私生活被曝光,她本人就是一位同性恋者,与一“男人婆”同居多年。

       媒体介绍,李银河是同性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她近年来与一位中年妇女同居,这位中年妇女一副男子打扮,几年以后看起来几乎就是一个男人!大家揣测,李银河在现在的“家庭”中,继续扮演着“女性”的角色。

       更令人大跌眼球的是,频频出现在媒体上,以专家身份指导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李银河同志私生活最近几年痛苦不堪:养子“壮壮”也已经成年,不知是否是由于在一个不正常的家庭气氛中成长、还是其他令人不敢揣想的原因,壮壮的心理发育极不正常,无法与同龄人交往,后来无法上学,去年李银河只能帮其联系了一所厨师技校。

       这一条新闻,一连串的猛料,真让“全国人民惊呆了”!

       王小波“英年早逝”后,李银河频频利用与王小波的凄美爱情赢得王的粉丝、以及更多的读者,她一面以与王小波“浪漫、纯贞”的爱情示人,一面以“虽然我不是同性恋,但我要为同性恋争取权利”的公知姿态更是博得的中国同性恋者以及许多不明就里的年轻人的追捧。

       消息一出,许多网友非常失望,他们心目中的“李银河先生”竟然是一个说谎者,这些年她发表的言论,完全丧失了“公知”的底线,许多同性恋人士表示“上当了”。

       记得几年前,李银河曾在一次公开的采访中表示,中国的公共领域是一片荒野,她将在这片荒野上开拓奋斗。现在看,这种开拓与奋斗无异于小众群体对大众群体的领地的侵略,因为,李银河同志你本身是同性恋,你可以在你的拉拉圈子里发表言论,做领袖,而你冒充一个正常的性取向者,在主流领域发表带有“倾向性”极强的“公知意见”,就是非常不厚道了。

     “拉拉”的身份被曝光,李银河同志也被扒下了“皇帝的新衣”,有评论称:因为淫乱是同性恋的土壤,所以李银河同志多年来一直在鼓吹性自由,“同化”中国。其实按心理学来解释,这位李老师是心里没有安全感,为自己的同性恋行为求认同,种种说辞,无非是为自身的性生活找借口而已,绝不是为了同性恋群体争利益,如果是后者,她就不会掩盖同性恋是艾滋病弄出来的真相,而把艾滋病的传播根源故意说成是吸毒,作为一个留美的博士,这一点常识她还是有的。

       多年来假惺惺的欺骗让全国的同性恋者都上了当,就像一位曾经的同性恋者所说,过去多年来只要有人在网上反对李银河,就会有大量的网友群起而攻之,全国几千万同性恋者都视李银河为教主,都是铁杆的粉丝。

       李银河同志的晚年无奈“出柜”,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笔者不歧视同性恋,做“拉拉”,甚至李银河在同性性生活中扮演“男”还是“女”那是她的“性自由”,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李银河同志把全国的同性恋者都当成了傻子,一边利用他们,一边欺骗他们,她伪装的光环甚至欺骗了全体中国人民。

       在男男同性恋艾滋感染大军日增的今天,引导、暗示无数人成为同性恋的李银河同志,怎么给中国的“同志们”一个交代?倡导性解放而令中国人陷入色情泛滥的泥潭里的李银河同志,怎么又能给中国人民一个交代?

       因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银河同志,你不仅仅是一个“拉拉”,你的“出柜”与隐身关乎千万中国人。

   (作者刘长安,时评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e9e53a770102v9ow.html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地板  发表于: 2014-12-18   
性学家李银河回应“拉拉”身份的曝光:这不是出柜
来源:新京报
记者 伍勤
2014年12月19日

新京报快讯(记者 伍勤)近日,网上开始流传一篇《李银河“拉拉”身份曝光》的文章,指责李银河多年来与一名中年妇女同居十余年却蓄意隐瞒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披着“为性少数群体维权”的光环,欺骗和利用中国同性恋,隐瞒全国人民。文章言辞恶毒,讨伐李银河“在男男同性恋艾滋感染大军日增的今天,引导、暗示无数人成为同性恋的李银河同志,怎么给中国的“同志们”一个交代?倡导性解放而令中国人陷入色情泛滥的泥潭里的李银河同志,怎么又能给中国人民一个交代?”

对此,李银河于18日下午在博客上发表了《对所谓拉拉身份曝光的回应》声明,首次公开自己在王小波过世后已与一位Transexual(跨性别者)同居17年。但是声明同时强调,她自己是个异性恋者,而并非同性恋者。

李银河在博文中一再把同居伴侣称作“他”,并表示伴侣是一位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人。李银河称,“他”是一位女变男的变性者,学名叫Transsexual,并解释“他”作为Transsexual跟女同性恋者的区别在于,拉拉是生理性别是女性,自身的性别认同也是女性,并且爱的是同性恋女性,“而他的生理性别是女性,但是自身的性别认同却是男性,他无论从外貌还是内心看,他都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男性。他所爱的只能是异性恋女人,而不是同性恋女人。”

博文中还交代了伴侣曾经对她的追求过程,以及两人的相恋过程。并曝露了工人阶级出身的伴侣为她写的情诗,以及自己是如何的为之所动。她说,“爱情从来是超凡脱俗的,它根本不管什么阶级阶层,贫富贵贱,也不管美丑年龄,甚至使性别都变得无足轻重。”

两人到目前为止已经相濡以沫了17年。因为伴侣喜欢儿女亲情,于是他们从福利院收养了被父母遗弃的智力发育迟缓的男孩壮壮。现在三个人非常美满的生活在一起。

在这篇《回应》发布的几小时后后,李银河对于自己在文中强调自己的“异性恋身份”又做了一个补充声明,表示之所以强调自己是异性恋者,仅仅是陈述一个事实而已,并不觉得自己因此就比同性恋者更正常,或者道德上更优越。

■ 对话

“我是一个和跨性别者相恋了的异性恋女性”

博文发表后,立即吸引了各方关注,有网友表示理解祝福,也有人表示困惑不解。对此,新京报记者致电李银河,对她进行了简短的采访。

新京报:你这篇博文的发表算是“出柜”吗?

李银河:我不认为这是严格意义上的“出柜”。出柜指的是同性恋者公开了自己此前隐藏的同性恋身份。而我并不是一个同性恋者,我是一个和跨性别者相恋了的异性恋女性。

新京报:这么多年来从未公开过和伴侣同居的事,出于什么考虑?

李银河:我其实并没有刻意隐瞒,圈内人,熟人都知道我和他生活在一起。对公众,我一直没机会也没必要公开,并且他也不太希望私生活被曝光过多。

新京报:有源于你和王小波的爱情被公众过度神话了这样的压力吗?

李银河:王小波如果还活着,也不会有后面的事了。我并没有改变性取向。

新京报:如果没有发生这件事,日后会公开吗?

李银河:会在我的自传里写出来,这毕竟是我生命里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没想要隐瞒。

新京报:你一再强调自己是个异性恋者,但是和跨性别伴侣生活在一起是把他作为异性看待吗?

李银河:是的,我一直把他当做一名男性,和他的相处与和男性的相处无异。

新京报:那从生理上能接受他是女性身体吗?另外,你在文中用的是transsexual这个词而不是transgender这个词,transgender一般强调社会性别上的“跨性别”,而transsexual一般指的是生理性别上“跨性别”。

李银河:事实上他在生理上也做过一些手术。

关于李银河:社会学家,性学家,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代表学术著作有《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同性恋亚文化》、《酷儿理论》等,退休后出版杂文集《我的生命哲学》、《我的心灵阅读》和《我的社会观察》。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王小波的遗孀。

http://www.bjnews.com.cn/news/2014/12/18/346345.html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地下室  发表于: 2014-12-18   
不为王小波“守寡” 很佩服李银河
来源:万维读者网---沈嘉柯的博客
作者:沈嘉柯
2014-12-18

  李银河在对公众谈到自己私人生活,澄清一些偏见的时候,提到王小波去世三个月,自己就重新谈恋爱。结果网上挺多人讽刺她。我却觉得这不是很好吗?怎么总有人想看着别人守寡,一股病态心理味道。张国荣逝世十年的时候,也看见一条《张国荣男友为爱单身10年》的新闻。特别令我犯嘀咕。尤其是,有的媒体转载时还附带反问“唐唐形容憔悴伤感,你能有这样痴情吗?”
  难忘伤逝恋人伴侣,本来是他人自己的事,但是很多人特别喜欢把伤痛美化为痴情,这属于人性里最隐匿的残忍。这些人之所以喜欢这样做,又恰恰是因为,在大众的潜意识里,有这样的心理需求:
  粉丝们众目睽睽看着,你是真爱吗?是的话,那就要为逝去的爱人“守节”。你要是找了新欢,那就是背叛了万千人心中热爱的“哥哥”。你就是对不起成千上万人崇拜喜欢的王小波。

  观众们每每看了这种故事,心理投射格外感动,把未亡之人受的巨大悲痛折磨,完全当一种审美来享受了。文学艺术也特别喜欢歌颂这样的长情,比如杨过在山崖边一等十几年。可那是武侠小说,不是真实的人生。

  中国文化太强调活人之悲,以此判断情感的深度。但请认真细想,逝去之人,谁会愿意自己所爱的人,如此痛苦?别看现在似乎是新世纪,现代文明熏陶,没有道德牌坊表扬守寡贞节,但人们内心的观念魔鬼,尚未远去。

  当然肯定不是所有粉丝都这样,但有这种态度的也不少。这在本质上,就是变相又隐型的“民意胁迫”,藏在千年文化意识的基因里。恐怕当事人自己都不能接受自己重新开启人生,因为会有道德负罪感。

  一个人不是另外一个人的遗物,怎么能如此赞美其单身10年?正常的感情,有痴迷执着的成分,但如果过于执着于悲伤,其实会在大脑里形成病灶。说得通俗点,痴情执着,就是病态心理之一。发展到严重程度,就变成王菲唱的一句歌词那样“天天把折磨当享受”,变成对悲伤上瘾。试问,观众爽了,当事人自己呢?当事人的亲友呢?

  如果真爱一个人,也该爱惜他的恋人。应当鼓励他走出悲伤阴影,寻求辅导和帮助,回到正常的生活,而不是一直孤独,过得不快乐。

  李银河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做社会学研究的著名学者,有强大的内心心智,不会被俗人眼光拘束,是个很好的示范。如果感情来了,就顺着自己的心意去接纳。度过一段时间的悲伤哀悼阶段,就快快乐乐继续生活,继续怀念王小波和整理他的身后出版工作。而不是守着一个著名作家的遗孀身份,为王小波守寡。这一点很佩服李银河的勇气。

  把对逝去恋人的爱,内化进心中,才能进入感情的最高阶段,从悲伤升华为哀悼,情感与记忆融为一体,继续带着怀念,过好自己的人生。

http://news.creaders.net/china/2014/12/18/1468061.html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5楼  发表于: 2014-12-18   
陆琪:《当李银河承认了爱情》
来源:新浪博客----陆琪说什么?
作者:陆琪
2014-12-19

2004年4月1日晚,小雨,愚人节。张国荣从香港文华东方酒店的24楼纵身跃下的时候,心里唯一牵挂的,大概不是他戏中的角色,不是他的亲朋,不是他从前的灿烂绚丽。

而是一个姓唐的先生。

自1985年,张国荣认识了唐先生之后,整个人生都不再一样。他公然出柜,他牵着对方的手逛街,他无惧所有的目光和流言。整整十八年,你也许因此而侧目,但却不得不承认,这是多么美的爱情。

昨天,李银河承认了和某位女身男性的“先生”恋爱和同居。

这是好的。

但却注定了受无数的关注,受一次次舆论的鞭笞和赞美。

李银河身上背负的,并非性学家的包袱,还有王小波先生的光华。

我是热爱王小波的,几乎所有怀着文艺梦的年轻人,都曾读过时代三部曲。做为王先生的遗孀,李银河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要回答关于王先生的一切。
无数次的重复,回忆也是一本翻烂了的书。

但那又怎样。

李银河承认了爱情,

应该为此致敬、欢呼和起立鼓掌。

当曾经的爱情变作泛黄的相片和抽屉里的日记本,那在天上的人,也不会再用情感牵绊活着的人们。

因为有一种爱情,叫做记得。

而另一种爱情,叫做现在。

当李银河承认了爱情,我们才应该从这里懂得所谓爱情的广泛,和宽度。

你可以爱上一个男人,可以爱上一个女人,可以爱上一个女身男性的先生,亦可以爱上一个男身女性的姑娘。

要我说,李女士根本无需解释这许多。你是异性恋还是同性恋,这重要吗?

这干涉了谁吗?这羞辱了谁吗?

并没有。

这是一个大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在被流言和议论包围。

而所谓的爱情,根本就是,让我们从喧嚣的世界,缩回自己小小的世界。

小小世界里的平安和美。

就是爱所给的答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75ec4a0102vhfx.html?tj=1

(陆琪)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6楼  发表于: 2014-12-18   
缔造中国同性淫乱的“性砖家”李银河
来源:多维新闻网
作者:墨旋 综编

中国比较有争议的“性专家”是李银河教授,是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也是当今中国最著名的性社会学家之一。李银河反复强调:任何人都有和除了配偶之外的第三人发生性关系的权利。她对于“多边恋”、“一夜情”、“乱伦”等问题所持的观点,前卫得让绝大部分人瞠目结舌。

她认为性的淫乱只不过是一个道德的问题,道德的问题应当由教育部门、宗教部门来加以劝导,而不是由法律部门用法律的手段加以惩罚。法律部门在这个问题上实际上是越俎代庖了。她还说,世界各国对淫秽品法的设立与否一直有激烈的争论,这个问题在中国为什么就不可以争论?为什么就不可以置疑?反对设立淫秽品法的声音为什么就不可以发言?

从李银河的种种观点与论调上来看,她一直在宣传着性自由和性的人权,她认为一夜情在道德上完全没有问题;开淫乱Party之类,只要是出于自愿,就不违法。她说,国外有所谓的虐恋俱乐部,只要他们高兴,可以多个人聚在一起发生性行为,中国的“聚众淫乱法”早就应该改了。而且她声称“换偶”没有道德问题,假如她也在18岁,她也去一夜情等等。在她看来,表兄表妹只要承诺他们不生育,完全可以让他们结合。

看到这些,很多人不明白中国赋予李银河以学者、教授、导师等头衔,却任由她恣意践踏这个国家的道德、文化体系;按照她的理论与逻辑,真不晓得社会是多了些道德还是少了些道德,道德究竟还有没有底线?就在国家一再重申不得色情传播的今天,作为学者、教授、导师的李银河却公然提出“反对设立‘淫秽品’法 ”。



同性恋“砖家”李银河

在李银河眼中,中国人的“性权利”还不够“解放”,她有“责任”告诉人们,人的“性权利”还可以向多边恋、一夜情、换偶等方面延伸,这是当今社会性学者的使命吗?作为性学者是应象她这样不负责任地倡导“性解放”(实则“性放纵”)呢,还是应当引导人们将自身的“性权利”运用得更科学更健康和更加理性?李银河用这种方式鼓噪“性学”,既不符合中国国情,也违反了公共道德规范。仅此一举,人们不得不质疑:她算得上一个有严谨而科学之精神的学者吗?设若我们问她,如果她的儿女去参加群交(集体性交),或者她的子女来个姐弟性爱(兄妹性爱),或者她的子女跟别人来个换妻换夫性游戏之类的等等的活动,她还会因为他们是自愿的行为和没有对外宣扬的行为而大力支持甚至鼓掌喝彩吗?

难怪美国首位华裔市长、医学博士黄锦波先生说李银河根本不配“性学家”的称号。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学者,一个专家到底是在真正潜心在研究学术,还是在炒作引起媒体的注意;到底是不是一个真正的性专家,这有待时间的考验。她不是医生,也不是心理专家,怎么可能是一个性专家呢?作为一个性社会学家,尤其是一个著名的公众人物,本应该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可是李银河这么说的后果又是什么呢?

如今,汤芳、张莜雨张开双腿“出位”了,芙蓉姐姐卖弄风骚出名了,明星当着亿万人民的面和男人上床了,大学生都强烈要求做“二奶”了,中小学生也学会乱伦了,于是中国的教育就把性教育当作了核心工程来抓,性教育就成了万能的法宝,尽管如此,李银河觉得还不够,还要提倡同性恋,还要反对设立淫秽品法,还要鼓励中国人民聚众淫乱、换妻换夫、近亲相奸,最近曝出,她自己就是同性恋者。

人们不知道李银河有多少性生活的经验与研究;也不知道她是否了解性器官的结构与功能;还不知道她有无与白人、黑人、墨西哥等男人研究过性,总共有多个不同的经验;更不知道她是否有病人或是性有问题的男女临床经验,医好过多少个性方面有问题的人。她不是医生,更不是妇科医生,而且老公早已不在人世了;我们知道她是一个所谓的学者、教授,拿的是国家给予的高额工资。就是这样一个既不是医生,又拿着国家高额薪俸的老女人,总是不断地在蛊惑着那些年轻的少男少女,总是在亵渎和毒害新生一代的心灵,总是在与中国的道德文明和法律规范作对。

http://culture.dwnews.com/news/2014-12-18/59624857.html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7楼  发表于: 2014-12-18   
李银河公开伴侣 中国出柜为何如此艰难
来源:多维新闻网
作者:京京 综编
2014-12-18


李银河,中国著名作家王小波的遗孀,同时也是著名的性学家。李银河是否为同性恋者一直被外界所揣测,而她于北京当地时间12月18日晚发布的微博仍未平息人们的议论,她是否为同性恋你看的懂吗?

李银河在博客中回应了纠缠她很久的同性恋传闻,她表示王小波去世后,她和一个“异性者”同居17年,“‘他’是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人。”

李银河表示愿意公开谈这个问题,是因为网络“爆料”,“本来,一个人怎么生活,跟谁交朋友,属于个人隐私,我没有义务向任何人交代。但是既然有人这么不客气地‘爆料’,我也不得不交代一下,以正视听:我确实是个异性恋,不是同性恋。这是我当初跟王小波结婚的原因之一”。李银河说,自己现在的爱人是“异性者”,“‘他’是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人。这样的人跟女同性恋的区别在于,‘他’虽然身体是女性,但是自身的性别认同是男性,‘他’所爱的只能是异性恋女人,而不是同性恋女人。”

随后李银河介绍了她和“他”相识的过程,“我们在一个聚会上相遇,那是小波去世三个月后的一天,加州大学的人类学教授丽莎拉我去散心,希望我从失去小波的悲痛中走出来。聚会在西四羊肉胡同一位男同志的家里举行,记得我还约了《东宫西宫》的导演张元一起去。”因为基本上谁都不认识,所以李银河在聚会上显得很落寞,这时,“他”过来搭讪,他们互相留了电话。李银河透露,“他”是一位出租车司机,两人随后第一次单独会面,自己只当做同性恋调查,而对方却把这当做约会了。“‘他’陷入对我的狂热爱恋,对我来说完全是猝不及防。凭我的专业知识,很快明白对方是一位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变性者,而行外人大多是分不清变性者和女同性恋这两种人的。然而‘他’对我的爱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不由我不受吸引,不受感动。”

没过多长时间,两人就在李银河妈妈家住了下来,李银河说:“从小波去世时起,我们已经同居了17年,我们还收养了一个孩子,他被父母遗弃。我本来是不喜欢孩子的,所以我跟小波都是自愿不育者。可是‘他’却喜欢儿女亲情。于是我们从儿童福利院收养了壮壮,他虽然达不到正常孩子的智力水平,却是一个非常漂亮善良的孩子,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

为何在中国出柜非常难

早在苹果CEO蒂姆·库克出柜时,李银河就发表感慨,认为在中国社会环境下几乎不会有名人出柜。中国家庭本位太厉害了,这个传统太根深蒂固太强大了,中国是一个不太有宗教信仰的一个国家,而这个家庭他就取代了宗教的位置,在人生目的或者是这种甚至就是祖先崇拜。如果一个人选择了一个无法传宗接代的性趋向,那就会被怀疑,甚至被批判。但是其实中国历史上同性恋也没有死刑,西方很多国家,比如伊朗,伊拉克,仍然会有将同性恋传教士烧死的事情发生。

李银河说道:“所以当初七十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的精神领袖马尔库塞,他说同性恋是对于生育价值生育秩序的一个伟大的拒绝,我的性就是为了快乐,就不是为了生育,这个东西在中国太不容易被人接受了, 在中国生育太重要了,生育那么重要,所以大家就觉得同性恋不对或者什么,不能生育,那不能生育你那干什么呢,有好多人都不能理解,他不能理解就是性除了生育之外还有其他目的。”

所谓习俗就是大多数人认可的,大多数人都是异性恋,所以他对同性就比较歧视,包括政府,在联合国投反歧视公约的时候,中国是投的弃权票。

在谈到为何男同性恋者更易觉察自身性取向时,李银河讲道:“美国说男同占4%,女同占3%,在整个人群里头,但是我觉得这里头也有可能是有一些女同志没有发现,她没有发现自己是,她实际上是,但是她不是特别清楚或者什么的, 比如说一个男同志,她跟一个女的他如果是同性恋他更清楚,因为他根本做不成,可是一个女的她是女同性恋,但是她可能跟男的能做成,因为她是在性交中她是被动的,她以为能做成。”

如何才能正确对待同性恋现象呢?李银河认为,中国需要一个观念上的转变,把性从认为他是坏事转到认为他是一个好事,或者就是哪怕你认为他是一个正常的自然的事情就好,所有的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在中国林业大学心理系副教授、性学家方刚看来,人们在关注同性恋者时,是考虑TA是不是一个需要被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对象,或者说TA是不是一个可以登记结婚的人。比较于十年,二十年前,社会对同性恋群体的态度肯定是越来越包容了。二十年前,同性恋者的生存权都是问题,那时许多同性恋者基于社会压力而选择自杀。现如今情况会好些,但同性婚姻依然不被法律认可,同性情侣更不能可能拥有“下一代”。方刚教授认为,这些都损害了同性恋者们的最基本的生存权。

在一个存在着歧视与偏见的社会中,没有人能够安然。每个人,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少数。只有当所有人都起来反对针对其他人的歧视的时候,你自己才能不再受歧视。帮助别人的同时就是帮助自己,歧视别人的同时就是在歧视自己。歧视与偏见一定会被平等与尊严取代,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无不如此。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位置。


http://culture.dwnews.com/news/2014-12-18/59624853.html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噜噜 离线
级别: 营长
显示用户信息 
8楼  发表于: 2014-12-19   
原来性别还有这么多说法,真是叫人晕菜了。不过这个李银河啊,是“砖家”就好好研究自己的领域呗,正如她自己所说,她的私生活也对自己负责就行了,没必要交代。我怎么觉得她在鼓吹同性恋呢?这事儿本来没这么严重,不管怎么说,同性恋毕竟是个小的群体,数量一定大大低于异性恋的,只是因为数量小,就把自己放在弱者的地位,老扯什么歧视,好像要故意引人注意似的。大家你过你的,我过我的,各自按自己的选择生活,互不干涉和打扰,不好吗?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9楼  发表于: 2014-12-19   
李银河谈新爱人:我们的性爱给大家留点想象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杜鑫茂
2014年12月19日

核心提示:12月18日,社会学家李银河在其博客发表了标题为《对所谓拉拉身份曝光的回应》的博文。博文中一再否认了外界对其“拉拉”的传言,并表示目前她的伴侣是一名性别认同为男性的人,“她其实不是她,而是他,是一位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人。他是一位女变男的变性者,学名叫transsexual。无论从外貌还是内心看,他都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男性。”

19日上午,凤凰网文化对李银河进行了电话连线。李银河认为她此次发表声明是迫于网络上恶毒的人身攻击,而且伴侣也同意公布,并不觉得有什么勇敢可言。真正出柜的伴侣而非自己,现在的伴侣和王小波什么方面都不一样,但他们的感情很好。同时她说,自己实际上并不觉得非要手术才能过另一个性别的生活。

以下为完整对话实录:

我被人恶毒攻击成一个骗子

凤凰文化:您当时发这篇博文是因为网上有一些传言是吧?是在论坛上发的吗?

李银河:就是网上我看到有一篇文章,好大的字,挺恶毒的一篇,现在这个东西已经被删除了,我没记住他的名字,就是在博客首页。

凤凰文化:您当时发的时候有没有觉得犹豫,感觉挺有压力的?

李银河:没觉得,只是因为他都把我说成一个好像是骗子似的,说你自己明明是个同性恋然后还假装成异性恋,然后欺骗工作,欺骗同性恋者。这样的话全都有,我一看他的点击都已经8万多了,我觉得再不出来说句话,再不出来说好像我默认似的。

凤凰文化:你之前有准备对外界说这个事情吗?

李银河:没有,我为什么要说呢,我上次不是说了吗,我没有这个义务向大家交代我的私生活,但是他现在都已经混淆视听了,我必须得出来澄清一下了。

伴侣同意公布出柜

凤凰文化:您昨天写的这篇有问过您的伴侣吗?

李银河:对,他同意的。人家真正出柜的是他不是我,因为我还是异性恋,出柜一般是同性恋,或者是他们这种LGBT这种才叫出柜,他实际上在他的生活中早就是出柜的,所有的家人亲朋好友都是特别明确,都知道他是什么人。

凤凰文化:他是从小就出柜吗,还是跟您在一起之后?

李银河:从小。从小的时候就爱着女老师,从小学、中学就迷女老师。家里人都知道。

凤凰文化:在您看来他应该算是一个男性是吧?

李银河:对,就跟金星一样,他是跟金星是一样的,只不过金星是男变女,他是女变男。就是我们认识以后他做了一部分手术。

凤凰文化:您伴侣现在是跟您一起在北京吗?

李银河:对。这会儿他到国外去了。

他跟王小波什么方面都不一样

凤凰文化:之前就看到挺多对您在学术上的质疑,您为什么没有像这次这样子出了一个特别的声明?

李银河:这次主要是他这方的影响,我觉得在网络上闹的太凶了,而且带点人身攻击似的,我再不回应的话就好像默认似的。

凤凰文化:您的伴侣他同意您公开说这件事情,没同意给您说直接把他的名字告诉大家?

李银河:对,他没太同意,怕打扰他自己的生活。

凤凰文化:17年生活,觉得跟之前王小波先生之前的生活,您觉得您的心态上有什么改变吗?

李银河:当然是很不一样了,两个人是太不一样的人,什么方面都不一样,连性别都不一样。但这个也没什么太大的障碍,因为最重要的还是感情吧。

我们之间的性给大家留点想象空间

凤凰文化:之前您对女性的身体是没有欲望的。您是怎么克服的,因为毕竟您的伴侣虽然做过手术,但是也有一部分是女性的身体?

李银河:这个有点太涉及个人隐私了,反正涉及性的方面就不谈了吧。给大家留一点想象的空间。

凤凰文化:您之前也有专门做过这方面人群的研究是吗?

李银河:我是专门做的同性恋研究,对于这种有一点点做的不多,就是对于这种LGBT里头这个T,他就是跨性别。跨性别的,我专门没有专门做过一整个像同性恋那样的项目,但是在调查过程中会碰到这样的案例。

凤凰文化:您遇到的案例都有一些像您是对外公开的吗?

李银河:没有,只是平常的比如说对中国女性的感情以及性的一项调查,或者是农村妇女地位的调查,会碰上一些个别案例,没有专门做过大量的调查。

不一定非要手术才能过另一个性别的生活

凤凰文化:您身边的一些亲友,他们也都知道您跟您的伴侣相处了这么久吧?

李银河:对,他们全都知道。我觉得大家都接受的挺好的。没有说歧视或者什么的,没有。

凤凰文化:也包括您在这方面的学术研究,您的亲友、朋友也没有什么看法是吧?

李银河:我妈妈当初说了,你成为性博士了,调侃我,她对我搞性研究,因为我妈妈她也是,我爸、我妈一系列都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里面工作的,他们都是《人民日报》的领导,他们是创始,《人民日报》1946年创始,所以他们就觉得有好多更重要的事情应当研究,比如说社会什么贫富分化了,当初我在做博士论文,选择研究方向的时候,好多人也都劝过我,说婚姻、家庭、性这些东西多不重要啊,为什么不研究研究国计民生方面的更严重的问题。都会有这样的看法,所以他们也就会有点不是太重要。

凤凰文化:您跟您的伴侣相处了这么久,您认为对于一个变性者来说,他是怎么处理自己的身体跟心理的矛盾?

李银河:对啊,所以要不然他怎么会有这种冲动想去做手术呢,实际上我是觉得,比如这种跨性别的人,不一定非要有另一个性别的身体,才能过另一个性别的生活。就是他可以完完全全不管这些,就是想去像一个男人那样生活,像男人那样生活就得了吧,干嘛非得去做手术,有的时候他们厌恶自己的器官,他会这么想,所以这就是他解决的办法,比如说去做手术或者什么的。

我没觉得自己勇敢 是他们愚昧落后

凤凰文化:您当时支持他吗?

李银河:支持啊。手术大概也有几年了。具体的日子我还真是不记得了。


凤凰文化:就是您贴出这篇文章以来之后,很多人看了以后都评论了,就说您很勇敢。

李银河:勇敢,我倒没觉得是什么勇敢,有点挑战社会习俗吧,挑战社会习俗正好跟我所做的研究是一样的。好比说我做同性恋研究,也就挑战社会习俗了,LGBT的研究都是挑战习俗的,哪怕你做婚前性行为的研究也挑战习俗,好多人根本连听都不能听婚前性行为,有时候就会说你不反对婚前性行为啊,你不主张童贞啊,你不主张把童贞之身保留到结婚啊,反正都是很激动的,这些人都会挑战的。

凤凰文化:在网上看到之前对于彭教授的被泼粪的事,您也挺大力支持他的。

李银河:他们那么做真是太破坏社会风气了,太下流了。又愚昧又落后,然后又反动,又下流又无耻,做这种事儿。

http://culture.ifeng.com/a/20141219/42756730_0.shtml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0楼  发表于: 2014-12-19   
李银河否认“出柜 ”打击中国女同社群
来源:BBC中文网
作者:高志强
2014年 12月 19日


女同性恋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著名性学学者李银河在自己的新浪博客和微博上发文回应有关她是女同性恋的传闻,引发多方关注。

李银河是已故著名作家王小波的遗孀,是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性学家,多年来出版多部学术专著,对中国同性恋社群的研究也颇受关注。

李银河周四(12月18日)发布的博客文章《对所谓拉拉身份曝光的回应》,详述1997年王小波逝世几个月之后,她与一位“变性人”,即之后相伴17年的伴侣相识、同居的过程。

令很多网友感到惊讶的是,尽管李银河的伴侣是一位“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人”,她从头到尾都在强烈否认自己是“拉拉”,即女同性恋,强调对方“从外貌还是内心看,他都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男性”。

文章发表之后引发广大网友的热议,不到24小时已经被转发5万余次、评论2万余条、被赞了3万余次。

在一些祝福声中,有相当比例的网友质疑李银河不承认自己“出柜”、强调自己是异性恋的做法,特别是多年来为提高同性恋社群权益而努力的她,却对自己的性取向欲盖弥彰。

就此,BBC中文网电话采访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中国研究院副院长、研究中国家庭/社会/性别的学者刘捷玉博士。

问:您如何看李银河的文章?

刘捷玉:首先,李银河能够公开谈论自己的性取向和私人生活,是一件非常勇敢的事情。因为在中国这种社会环境下,谈论性是一个文化上的禁忌,而且她的私生活不是主流意义上的异性恋生活,而是她所尝试的异性恋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她公开发表这样的文章是非常有意义的,把这些事情放在公开的层面来讨论。

其次,李银河文章中的一些叙述让人感觉不是很清楚,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又打破了已有的对女同性恋还有变性人的看法。刚读了这文章之后,我会觉得她的伙伴不是变性人—用传统意义上变性人的概念来谈论的话。

但是,如果退一步来讲的话,其实李银河自己在重新构造了很多概念,或者去颠覆了以前我们对女同性恋或变性人的概念,对我们其他人也是一种启发。也就是说,所有这些异性恋、同性恋、变性人,这些概念都是社会构造,并不是天生的、自然固定的,在某种程度上,每个人都有权利去颠覆它们。

第三,我觉得可能她的言论会对中国已有的女同性恋团体会觉得是一种打击,可能她们觉得这种生活方式就是女同性恋的生活,但是李银河并没有建立跟她们的认同。这样对已有的“拉拉”成员或组织来说是非常惊讶的言论。

问:您认为李银河是不是同性恋?

刘捷玉:如果用西方已有的界定女同性恋的方法,可能我们会认为她是同性恋。但是,同性恋、异性恋、变性人等这些概念都是社会构造,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可以进行颠覆的。我觉得李银河在重新定义这些概念也是可以的,个人还是有主观能动性来颠覆这些概念的。

问:文章令人觉得“异性恋”这个标签对她很重要。

刘捷玉:对,这点我同意,也很惊讶为什么她非要区分自己,撇清与同性恋之间的关系。

问:从学术的角度,有人认为她等于抹杀了自己的可信度。您如何看?

刘捷玉:我倒不觉得。对性取向的研究是在不断发展之中,而且其中的一个最大挑战就是对已有的概念不断批判和解构,不断地进行颠覆。所以我觉得这对于她的学术研究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影响。

尽管她是专家学者,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只能是引发大家更多的思考、更多地去想这些事情,并不是说确定了这个概念。在这方面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去采访更多的人,了解她们如何定义这种关系。

(撰稿:高志强 责编:尚清)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china/2014/12/141219_liyinhe_liujieyu_iv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1楼  发表于: 2014-12-20   
专访李银河:中国最不“恐同”的人是我
来源:BBC中文网
采访:高志强
2014年12月20日



LGBT这个名词在中国鲜为认知。图为2014年10月在香港举行的LGBT游行活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著名性学学者李银河在自己的新浪博客和微博上发文回应有关她是女同性恋的传闻,引发多方关注。

李银河是已故著名作家王小波的遗孀,是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性学家,多年来出版多部学术专著,对中国同性恋社群的研究也颇受关注。

李银河周四(12月18日)发布的博客文章《对所谓拉拉身份曝光的回应》,详述1997年王小波逝世几个月之后,她与一位“变性人”,即之后相伴17年的伴侣相识、同居的过程。

令很多网友感到惊讶的是,尽管李银河的伴侣是一位“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人”,她从头到尾都在强烈否认自己是“拉拉”,即女同性恋,强调对方“从外貌还是内心看,他都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男性”。

文章发表之后引发广大网友的热议,截至目前已经被转发5万余次、评论2万余条、被赞了3万余次。

就此,BBC中文网电话采访了李银河本人,请她详谈对自身状况以及LGBT群体相关定义的认知,并对此事引发的重重争议做出回应。


BBC:为什么因为某个网上的帖子做出如此回应?

李银河:因为我确实是个异性恋,他/她非得说我是同性恋,好像假装成异性恋,欺世盗名,好像欺骗了广大的公众,还欺骗了同性恋群体什么之类的。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不出来辩驳一下、澄清一下事实的话,就好像默认一样。

不是说我觉得同性恋有什么不好,如果我要真的是同性恋的话,就是“出柜”也没什么的,但是我不是啊。因为我喜欢的这个人他是一个transgender,是一个变性人,心理男性生理女性。这种人爱的都是异性恋女人,而不是同性恋女人。

BBC:看到很多网友在您微博留言说,您可以在心理上是异性恋,但是对方在生理上还是女性,所以很多人认为这构成同性恋。您自己的心理认知可以是异性恋。

李银河:反正我觉得自己从生理到心理都是异性恋。

BBC:毕竟您的爱人生理上不是真正完全的男性。

李银河:啊,对。但是他不能完全男性也不妨碍我是把他当作异性来爱的。那生理上又怎么样呢?比如说这两人怎么做爱什么的,有什么关系呢?我觉得他们的说法真是好奇怪啊—他们的同性恋定义是错的。

BBC:您觉得一定要从心理的角度来划分?

李银河:对呀。比如说生理上具体怎么做爱之类的这些东西,不是性倾向的问题,它是一个具体的性方式啊。性倾向肯定就是说,你心理喜欢的是男性还是女性,这是性倾向啊。

我一直在做这方面研究的,介绍一些性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比如同性恋和跨性别的区别是什么—一般人好多都不知道。同性恋它是在性倾向上的少数派、性倾向上的异常,就是他们的性别认同是没有问题的。跨性别的人呢,是性别认同的少数派,性别认同有问题,就是他是男的却觉得自己是女的,但是他们的性倾向是没有问题的,都是异性恋。

比如说金星,她做了手术之后,她爱的是男人,嫁的是一个德国男人,还是异性恋。她在性倾向上是异性恋,但是她是一个transgender。我这个朋友也是,他自己本人是一个transgender,他的性倾向是异性恋,所以我跟他搞的是异性恋。

BBC:很多人也是好奇涉及到性生活隐私的问题,但我了解到您不愿意谈。

李银河:对,这个就算了吧。

BBC:您做了这么多研究,思想也很开放,有人认为您没有必要这么重视这个标签。有人看了您的文章之后觉得您好像是一定要撇清跟同性恋这个标签的关系,这是不是没有必要?如果您说一下这个事情,说“我爱的就是这个人,与性别和性取向无关”,这样的话很多人的看法可能会不一样了。您觉得呢?

李银河:实际上我觉得理想的状态确实是,谁爱谁有什么关系啊,同性恋又有什么关系啊,跟别人有任何关系吗?就是没有关系啊。但是呢,因为他/她攻击我,就是说我是一个同性恋、我身份曝光了,我是假装成一个异性恋欺骗公众。所以我就要呈现一个事实,就是说我到底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我还是要说清楚这个事儿啊。

但并不是说这个事对于我来说有多么重要。我在最后写的声明中说,当我说我是一只猫的时候,我只是说我是一只猫而不是一只狗,仅此而已。并不是说我要是承认我是猫、承认我是异性恋就比同性恋显得更正常或者更优越。只不过这是一个事实而已—偏巧是一只猫而不是一只狗。

BBC:我们采访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相关领域的学者刘捷玉老师,她认为您的文章可能对中国的女同性恋社群有所打击。您怎么看?

李银河:实际的情况是,所有的异性恋朋友都很支持我,所有的同性恋群体全都欢欣鼓舞,LGBT群体觉得他们当中的一个人被我爱上了,他们是这样的心情。他们觉得特别高兴,而且觉得可能也是某种程度的“出柜”吧,至少我的伴侣是“出柜”了,并没有觉得受到打击。我必须是同性恋她们才不受到打击吗?

BBC:可能还是从生理上的定义这个角度出发吧。而且文章中有个别地方令不了解LGBT定义的人误以为您所说的T是女同性恋中的T。

李银河:对,他们以为那个T是tomboy(假小子)的那个T。这是不对的,我说的T是指transgender的T。我觉得他们的误解也是因为太缺少常识,就是对于LGBT(编者注:lesbian、gay、bi-sexual、transgender)这4个字几乎是很少很少在中国的媒体上出现过,好多人根本都不知道。

所以,在我的文章出来以后马上就有一些这方面的专家专门解释什么叫LGBT,成了一种知识普及。因为好多人根本就没听说过,至少是不知道同性恋和transgender,即跨性别的人有什么区别。

BBC:也有网友认为您其实是恐同(同性恋恐惧症,homophobia)。

李银河:其实我一点也不恐同,要说中国有一个最不恐同的人也应该是我。我是中国社会学里第一个做同性恋研究、来纠正大家的恐同的人。中国关于同性恋的第一本研究专著是我写的。我怎么会恐同呢?而且我一直在提出同性婚姻法案,从2000年开始提了多少次,怎么会恐同呢?

BBC:无论如何,您觉得同性恋就应该是从心理上的认知、而且是个人心理上的认知来划分吗?

李银河:应该是心理和生理都有点吧。比如说同性恋的关系,它肯定是有性有爱的,有心理也有生理,但是她作为一个女人,就是爱女人,这就是同性恋嘛。但是一个女人,她身体是女人,却是一个跨性别的人,他实际上就是一个男性—在我看来他就是男性。我是一个异性恋的女人,我不是一个同性恋女人,所以他才爱我。

他有时候也在拉拉圈里,他就跟我说,他在拉拉圈里从来找不到朋友的,他不喜欢的。因为他是transgender,完全是心理男性、生理女性这样的一个人。他爱的只能是异性恋的女人。

BBC:拉拉中的很多T也是这种感觉,只不过做变性手术的人为数不多。所以说这些人都可以是异性恋?

李银河:我觉得可能中间有一些重叠,就是说有一些跨性别的人和同性恋中的T可能是有一点重叠,就是程度不同吧。但是为什么我们要提LGBT、为什么要把这里面的T提出来呢?他们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这两个群体还是有区别的。

虽然可能在某些人身上有点重叠,就是程度不同,但是他们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就是,同性恋是性倾向异常,跨性别是性别认同异常而性倾向是没有异常的。

BBC:有一些网友觉得按照您的理论,其实真正的同性恋不多了,因为很多都可以被划分到异性恋的范畴,为争取同性恋权益做出的努力是徒劳。您觉得呢?

李银河:嗯。。。难道说,比如说拉拉在总人口中占4%,如果说其中的T被算成是异性恋了,拉拉就剩2%了,但是那2%的权益就不该争取吗?为这些人争取权益就不对吗、就不值了吗?拉拉中的T是去找拉拉中的P的,并不找异性恋女人。

BBC:事实上很多T会爱上异性恋女性。而且性取向有时会难界定,也容易发生改变,双性恋是很普遍的。有一种说法是,基本上每个人都有双性恋倾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纯的异性恋或纯的同性恋其实并不多的。您如何看?

李银河:那也挺好啊,那就是LGBT中的B(编者注:即bi-sexual,双性恋)。这也无所谓啊。她要是觉得她是B,那就是B呗,要觉得是T,觉得是L就是L,有什么呢?偏偏呢我觉得我不是LGBT这4种人中的一员,我是一个纯粹的异性恋,这又怎么样呢?难道说妨碍我为他们的权益工作、呼吁吗?

他们爱怎么认为怎么认为。其实我觉得有好多时候也是自己的感觉吧,就是我自己觉得我是一个异性恋女人、我爱的是一个男人而已,至于别人会怎么看,我觉得也没什么重要性。再说,一个人到底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双性恋,还是transgender,这有什么关系呢?

BBC:主要因为您毕竟是这个领域有很大社会影响的专家学者,大家还是很关注您的状况。有人这么攻击您,还不是因为您的影响力吗?

李银河:对,对。但是我不太同意您采访的那位学者说这个对同性恋是一个打击的观点,我觉得绝对不是打击,因为大家很欢欣鼓舞的。我听到的反应,国内的同志圈子都特别高兴,跨性别的就更高兴了呗,这是他们的伟大胜利嘛。

BBC:还有很多人质疑,王小波去世几个月之后您就接受了现在的爱人。

李银河:其实后来也还过了一段时间吧。我认识他是在王小波去世3个月的时候,在一次同性恋聚会上,那之后他还追了我好长时间呢,大概也得有半年、一年吧。

我觉得有的人特别的感性,就觉得好像既然这是爱情就必须守寡啊之类的。我觉得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守寡文化也有关系。有好多古话,像“寡妇门前是非多”,守寡那个时候皇帝是要给立牌坊的。

我怎么能是这么一个人呢?我怎么会是一个守寡的人呢?我这么前卫,所以绝对不可能的。但是,后面我绝对不是主动的去找,我也没那个心思,只不过有这样一个碰巧认识了他而已。对那种攻击性的说法,我觉得也不值得我说什么。

(采访:高志强,责编:苏平)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china/2014/12/141220_iv_liyinhe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水做的鱼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2楼  发表于: 2014-12-21   
“1999年,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有一个基因可能决定着女性同性恋,这个基因就是FucM,它是是哺乳动物的一个单拷贝基因。对小鼠敲除这个基因后,雌性就会表现出反常的行为,它们会拒绝雄性的求爱行为,同时试图与雌性同类进行交配。但如果把这个基因编码的蛋白注射到基因敲除的小鼠的大脑里,同性恋雌鼠又改变了性爱模式,而接受雄性小鼠的性爱。”——是说同性恋可治疗?

“问:您认为李银河是不是同性恋?

刘捷玉:如果用西方已有的界定女同性恋的方法,可能我们会认为她是同性恋。但是,同性恋、异性恋、变性人等这些概念都是社会构造,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可以进行颠覆的。我觉得李银河在重新定义这些概念也是可以的,个人还是有主观能动性来颠覆这些概念的。

问:文章令人觉得“异性恋”这个标签对她很重要。

刘捷玉:对,这点我同意,也很惊讶为什么她非要区分自己,撇清与同性恋之间的关系。”——这个人说的好像是我想的。

“李银河:实际的情况是,所有的异性恋朋友都很支持我,所有的同性恋群体全都欢欣鼓舞,LGBT群体觉得他们当中的一个人被我爱上了,他们是这样的心情。他们觉得特别高兴,而且觉得可能也是某种程度的“出柜”吧,至少我的伴侣是“出柜”了,并没有觉得受到打击。我必须是同性恋她们才不受到打击吗?”——说这样的话是有依据的吗?

卡总,还有吗?在我感觉就好象接受了一次李银河的性科普,虽然不全是她做的。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3楼  发表于: 2014-12-22   
专访李银河爱情伴侣“大侠”:他让李银河生命开启了另一维度
来源:南都周刊
2014-12-21



图片由大侠本人提供

大侠说:
•我从没想当英雄高调出柜,也从没想对别人隐瞒,只不过以前你们没问我而已。

•以她的工作为中心那是应该的,我很希望由于她的思想理念能影响甚至改变人们对很多事物的看法,让人们明白追求人性的自由是多么的有意义。所以17年来我从来不让她做家务,我不愿她在这些方面浪费时间。

•王小波是才子,是过硬的文学家。李银河是勇士,是称职的知识分子。而我只不过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普通人。对于小波我当然嫉妒过,既然是酱油和醋,也就不再嫉妒了。

•17年来,我们之间没秘密,沟通无障碍。我是她的拐棍。

特约撰稿_黄佟佟

2014年12月18日下午5点40分,中国著名社会学家、女权主义者李银河更新自己的博客,发表了一篇惊世骇俗的文章《对所谓拉拉身份曝光的回应》(详细见文末“阅读原文”),坦承相伴自己的伴侣是一位“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transsexual(变性者)”,此举震惊海内外。和她同居了十七年的神秘伴侣,就这样开着一辆深棕色的桑塔纳缓缓进入了公众的视线。

“他是谁?”

这十七年来,许多公开半公开的场合,他都会出现,李银河会淡淡地介绍这是她的经纪人“Z老师”。当他是李银河经纪人的时候,他通常是很沉默的,面无表情,有一种蓄势待发的冷静。这气场让许多采访过李银河的记者都感到压力山大。有时,记者们不识时务在李银河睡觉或者写作的时候打电话过去,还会招至一顿毫不客气的训斥,以至于圈里常常传说李银河的经纪人十分的不好惹。

在微信上,他给自己取了一个更洒脱的名字,叫“大侠”,这也很像他生活里给人的印象,他的朋友理拜天就曾经谈到他——他内心温柔善良,外在就是一个大侠,比大部分男人还义气,特别特别的MAN,生活中的事,他全部能搞定。对于大侠之于李银河的意义,理拜天说了一段很精辟的话:“大侠的出现会让李银河成为一个传奇,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没有大侠,李银河肯定仍然是中国最重要的社会学家,著名学者,著名作家王小波的妻子和遗孀,但大侠的出现让李银河的生命开启了另一维度,这恰恰说明李银河是一个多么不世俗的人,她是真正的言行合一,崇尚的是真正自由的精神。”

朋友眼里的他,李银河眼里的他,都是他的一部分,真实的他到底是什么样,其实谁也不知道。在这场巨大的性别讨论风暴里,他是隐匿在风浪后面的神秘人。《南都周刊》深夜找到了正身处迪拜旅行的他,他也做出了最坦诚最真实的回答。

《南都周刊》:你是什么时候看到网上刘长安写的那篇稿子?当时心情如何?

大侠:当天晚上知道此事,看了他的文章对他的一些说法有些气愤。破口而出的话是无聊。现在仍然觉得他很无聊,心情比当时平静了很多。

《南都周刊》:李银河回应的文章发出之前你看了么?

大侠:李银河回应文章发表前我看了,我支持她站出来回应,但阻止了她写出我的真名,原因是不喜欢生活受到过多的打扰。公开此事对我生活也许带来暂时的影响,不会太久吧。

《南都周刊》:有没有考虑过公开此事对你个人生活的影响,还是说很乐意她这样做,因为你终于正式“出柜”了?

大侠:公开不公开不是我乐不乐意的事情,这个时候再不回应,会引起公众的误解,是时候该说话了。至于我“出柜”,我从来也没隐瞒过我的性取向,我们双方的家人亲属、我的朋友乃至她的同学、好友甚至单位同事都早就知道我们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我从没想当英雄高调出柜,也从没想对别人隐瞒,只不过以前你们没问我而已。只要有人刻意问,我绝对不撒谎的。

《南都周刊》:李银河在文章里把你们之间的感情写得相当唯美,你还记得第一眼看见她时的感受么?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哪一点最吸引你?

大侠:第一眼见她,我不知道她姓甚名谁,也不知道她的身份,根本就不认识她,只是深深地感受到她的文雅和安静,心中暗想这个人如果和我生活一辈子该多好啊!(笑)后来我们都发现,原来她长得有些像我的妈妈,哈哈。

《南都周刊》:她的研究学者身份在你们的恋爱里起了什么作用?

大侠:她所研究的课题对我的启发和帮助太大了。过去我一直以为我是同性恋者,曾经在同志圈子里试图找到朋友,可是对谁都没感觉,经过李银河点拨才明白我不是同性恋是易性者,当然在那里找不到朋友。同性恋是一个女人爱另一个女人,我是以一个男人的心理寻找一个我爱的女人,而这个女人必须是异性恋才合适于我。

《南都周刊》:你喜欢什么样的女性?

大侠:我喜欢文雅安静知书达理并且睿智的女性。

《南都周刊》:据说因为压力,你还曾准备跟男人结婚。很感兴趣你和主流社会普通直男的关系,你和他们处得好么?

大侠:年轻的时候不明白自己是怎么回事,到了一定年龄,父母着急让我成家,不断地介绍男朋友给我。我见过大概有一卡车男人,谁都不合适,最后一个男孩子比我大两岁,我们相处的时候他称呼我大哥,我们约会就是一起喝啤酒侃大山,我爱听他叫我大哥。这个人比起其他人给我的感觉稍好一些,我就去和我母亲聊,我说妈,您可记着,如果你们一定让我结婚,我就选择他了,我是为了你们才结婚的!我至今不会忘记那个时刻,我这位伟大的母亲她说,你不要因为我们结婚,你不想结婚就不结婚,你过的不幸福,我们也不快乐。拿到了这道特赦令,我两步蹿到座机旁通知了对方,我不结婚了!我的很多朋友是男性,我们关系很好称兄道弟,相处顺畅自然。

《南都周刊》:你说第一次看到李银河就惦记上她了,惦记上是啥意思,就是想和她谈恋爱?还记得追李银河时用的最狠的一招是啥不?现在看你追她时写的诗觉得写得好么?

大侠:谈不上招数,是真诚的爱,狂热自然。现在回过头来看我曾经给她的诗,感觉那诗也是充满了真诚和热烈。

《南都周刊》:李银河说你们之间的感情很恒定,很美好,但你觉得你们这十七年有过危机么?

大侠:危机谈不到,不愉快只有一次,就是几年前因为她研究领域里的问题有过分歧和争执。我们很少吵架,从不冷战,我们都不喜欢冷战。我们一开始就约定如果有不愉快必须晚上睡觉前解决干净。我不会欺负她,疼还疼不过来呢。我如果因为什么事情不高兴,她就会觉得挺逗的,她会哄哄我,毕竟我小嘛!

《南都周刊》:孩子是你决定要养的,你觉得孩子在你们的生活中重要么?他改变了你们俩的生活么?

大侠:养孩子确实是我的主意。他的存在与否对我们之间的关系没什么影响,不认为因为他改变我们的生活。孩子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让我们更充实,毕竟有一个生命在依赖着我们。

《南都周刊》:为啥孩子叫你妈妈,而不是爸爸?

大侠:当时李银河确实说过让孩子喊我爸爸,我也很高兴这个称呼。但是出于孩子的立场我考虑再三还是叫我妈妈,一是不想让孩子在对事情的理解似懂非懂的时候给他出难题,二是这个孩子从孤儿院抱来,他一出生就被遗弃,严重缺少母爱,父爱和母爱比起来我认为后者更重要,我要让他更多地感觉到爱、温暖、安全,所以还是叫我妈妈。虽然我听起来不如叫爸爸妥贴,但是为了儿子,我宁愿做出牺牲。

《南都周刊》:你怎么看待这个跟你生活了十七年的女人?她从前在你心里是一个什么位置,现在有转变么?

大侠:她是一个温柔,文雅,睿智,浪漫、包容,大气的女人,她崇尚人性的自由以及超凡脱俗的思想,从没有停止过对美的追求……都令我崇拜。她在我心中的位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无人可比。在精神上我其实很依赖她。

《南都周刊》:这十七里,你曾爱上过别的女人么?如果爱上了,会怎么处理这种关系?

大侠:哪个男人不怜香惜玉?我从不欺骗她,我们之间没有秘密。

《南都周刊》:你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么?你对女权主义怎么看?

大侠:李银河对我的评价是,我是一个很传统的大男子主义。我自认为至少我是支持女权主义的。

《南都周刊》:如果不是碰上李银河,你的命运和现在会不一样吗?

大侠:我相信命运。对于我的性倾向我从没有怨天尤人,我一直高调地坚持着自己,不悲哀不隐瞒,我很快乐,因为我活的是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如果没有她,我仍然是我,我会和另一个女人生活在一起,至少不会现在我人在迪拜玩时还得半夜不能睡觉回答你的问题。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没有她,不会有人对我的私生活有兴趣。

《南都周刊》:对于将来有什么打算,白头偕老?有设想过你们晚年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大侠:白头偕老是一定的,她哪儿也不会去,因为我们太熨贴了,双方都是对方肚子里的蛔虫。晚年的生活你到时候来看吧。

《南都周刊》:你觉得自己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你的朋友理拜天说你特别讲义气,生活能力极强。

大侠:我的性格,直接,热情,真诚,急脾气,讲义气。生活能力强,因为我爱女人,所以必须有能力照顾女人呵护女人。

《南都周刊》:长期生活在一个名女人身后,会有憋屈、烦的时候么?

大侠:生活在她的身后,我从没感到憋屈,因为在家里她生活在我的身后,这样不是扯平了。烦的时候也有,就是每当她看电影的时候我和她说话,她会不停的点头,然后问我,刚才你说什么呢。

《南都周刊》:她的思想对你的世界观、价值观影响大么?

大侠:以她的工作为中心那是应该的,我很希望由于她的思想理念能影响甚至改变人们对很多事物的看法,让人们明白追求人性的自由是多么的有意义。所以17年来我从来不让她做家务,我不愿她在这些方面浪费时间。

《南都周刊》:你认识她的时候,知道她是王小波的妻么子?

大侠:我连她都不知道,更不可能知道她是谁的妻子。

《南都周刊》:李银河接受采访时说王小波是醋,你是酱油,你怎么看?假如王小波活着,会嫉妒他吗?

大侠:王小波和李银河包括我都拥有浪漫情怀。不同的是王小波是才子,是过硬的文学家。李银河是勇士,是称职的知识分子。而我只不过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普通人。假如王小波活着?这个假如不存在。对于小波我当然嫉妒过,既然是酱油和醋,也就不再嫉妒了。

《南都周刊》:李银河的出现对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大侠:让我学会了最大程度的包容。

《南都周刊》:你觉得你对李银河最重要的改变是什么?能总结一下十七年都可以在一起不分开的相处之道吗?

大侠:在她最痛苦的时候我的出现让她感受到阳光、温暖和爱,17年来因为有我的照顾,她才能把所有时间放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17年来,我们之间没秘密,沟通无障碍。我是她的拐棍,不知道她是不是这样觉得。

《南都周刊》:一般而言,少数人群体的爱情非常难以持久,包括同性恋者和跨性别者,你对这个族群怎么看?如果他们也想获得持久的感情,你觉得他们最应该改变自己的是什么?

大侠:谁说小众感情不长久?我不这么认为。你看我们长久吗?

(更多详尽的内容请见2015年1月2日最新改版的《南都周刊》纸质版)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E2MDI0OTk2MQ==&mid=202807215&idx=1&sn=27a6cc1c0c1f3d6819778758e0f54667#rd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4楼  发表于: 2014-12-22   
李银河性取向背后的两性玄机
来源:多维新闻网
作者:子晨
22:34:10

【多维人文】李银河出柜了?不,她只承认自己和跨性别者相恋。故弄玄虚,相信绝大多数人会这样认为。

按照李银河自己的话讲,她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公布自己的隐私,认为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出柜”,出柜指的是同性恋者公开了自己此前隐藏的同性恋身份,而自己是一个和跨性别者相恋了的异性恋女性,并不是一个同性恋者。李银河一再强调她和王小波的恋情是自愿的,幸福的,她只是和一个“异性者”同居了17年,“他”是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人。

李银河再三强调的事实是否被大众所忽视了呢?是否男人和女人的区别已经无法用固有的方式去评判了呢?

回首窗外,大街上车水马龙,形形色色的人潮川流不息。不可否认的是,当今社会的性别之分已经变得异常模糊,街头巷尾时常会看到留着短发打扮干练的女子,也常有长发飘飘衣着唯美的男子。他是她?她是他?

这究竟是怎么了,普通人无法解释的问题,只有向专家求教。实际上,早在1974年,美国心理美国心理学家Bem就已经打破传统的“男、女”性别角色的定位,首次提出了“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概念。

按照这位心理学家的理论,人类的性别角色可以分为四种,即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和未分化。可以说刚生下一天的婴儿,大脑就已经具有了不同于生理的独特“性别”。一位剑桥大学的教授最新研究表明,并非所有的男性都有一个典型的“男式”大脑。差不多每五个男性中就有一个的大脑是“女式”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男人会喜欢芭蕾胜过喜欢足球。反之,每七个女人中就有一个的大脑是“男式”的,她们擅长数学,喜欢分析和解决复杂的问题胜过喜欢聊天逛街。

专家的解释让人们豁然开朗,原来性别有如此高深的奥秘。然而,有很多人担心,现在越来越多的女人不再像以前的女子温柔内敛、贤淑达理,男人的刚强和雄风也就失去了比较之下的光辉。

性别概念的转变在很大程度间接或直接左右着社会的发展。而反顾来讲,“性别模糊化”正是社会发展的表现之一。性别模糊化的情况下,外表中性的男性可能内心非常阳刚,外表中性的女性则可能内心非常细腻柔软。男女趋于中性化的个性只是逐渐优势互补而已。人性是丰富多彩的,社会也很难找到“绝对的男人”或者“百分百的女人”,人的性别不能只从造型上区分。

那么,性别差异化的缩小对人们的情感世界有何影响呢?可以说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站在社会层面来看,传统的生育观念(传宗接代)淡化、生物技术可以解决代际传承的时候,作为情感纽带的家庭,作为港湾的家庭,如果男人和女人同时双性发展的话,男女心理差异就将基本持平,男人可以自己温柔,女人可以自己自强的时候,家庭的概念会大大弱化。

正如李银河一样,她的家庭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一个女人完全替代了一个男人,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心理上。

或许很多人会说,李银河的这种生活状态不就是同性恋吗?连苹果CEO 蒂姆·库克都出柜了,为何她不能大大方方的承认自己是同性恋,而非要说自己的伴侣是跨性别者呢?

如此看来,李银河有些矫情了,或许是顾及去世的王小波和王小波的众多粉丝吧。

http://culture.dwnews.com/news/2014-12-21/59625275.html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5楼  发表于: 2014-12-22   
从李银河事件看中国大陆名人出柜的困境
来源:多维新闻网
作者:苏天泽
2014-12-22

【多维人文】12月19日中国大陆著名的性学家李银河“出柜”了?她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布了和自己同居17年的“他”或“她”。根据李银河的说法,“她其实不是她,而是他,是一位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人。他是一位女变男的变性者,学名叫transsexual。无论从外貌还是内心看,他都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男性。他性格中的男性度极高,超过很多男人。因此,有时他被人误叫一声‘先生’‘大哥’会乐不可支。”


李银河

李银河还说,“他这样的人跟女同性恋的区别在于,他虽然身体是女性,但是自身的性别认同是男性,他所爱的只能是异性恋女人,而不是同性恋女人。”所以,李银河并不承认自己是同性恋者,她说“我确实是个异性恋,不是同性恋。”

按照李银河自己的说法,她应该不算“出柜”;但与她同居的人毕竟是“女儿身”,这真让人难以判断,或许作为性学家的李银河更能清楚的界定这其中的分别。李银河也许可以写一篇文章谈谈,正常的男女之爱和她与“他”的爱之间有什么不同?

不管李银河算不算出柜,据笔者所知她都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公布自己异常伴侣的名人。相比较西方名人不断的出柜,中国大陆名人出柜的情况确实很罕见,可以说没有。虽然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同性恋相爱的新闻,但他们/她们都是普通人,没有社会影响力。

为什么在中国大陆没有名人出柜?是中国大陆的名人没有同性恋者吗?这不好说。还是因为在中国大陆的社会环境中出柜非常难?这可能才是原因所在。在前一段时间报道苹果CEO蒂姆·库克的出柜新闻时,曾有记者问李银河:为什么中国社会环境下几乎不会有名人出柜?李银河说:“我觉得还是因为中国家庭本位太厉害了,这个传统太根深蒂固太强大了。中国是一个不太有宗教信仰的国家,而家庭就取代了宗教的位置,让中国人有一种祖先崇拜。如果一个人选择了一个无法传宗接代的性趋向,那就会被怀疑,甚至被批判。”

李银河的回答只道出了部分的原因,因为同为华人社会,台湾和香港的情况就和中国大陆不一样。前几天,台湾刚刚通过了同性婚姻法案,法条中明定:婚约应由不分性别、性倾向、性别认同之双方当事人自行订定。在台湾,同性恋者不但可以出柜,也可以结婚了。

台湾的著名主持人蔡康永已出柜多时,香港著名影星张国荣更是大家都知道的“同志”。近几年香港的文艺界名人:著名男歌手黄耀明、著名女歌手和演员何韵诗、创作歌手林一峰、著名导演关锦鹏等都已经出柜。

同是华人社会,为什么中国大陆几乎没有名人出柜的情况呢?除了上面李银河所说的文化原因外,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中国大陆与世界的接轨较晚,社会文化思潮还比较保守,对同性恋的了解和认识还没有与世界同步。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就开始了为同性恋者争取正当权利的运动。首先是“除病化”,即同性恋不是精神疾病。1973年,美国精神医学学会董事会决定将同性恋剔除出疾病分类。到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也以同样的方式将同性恋剔除出了精神疾病的行列。至此,同性恋作为人类的一种正常的性取向被广泛接受。

其次是为同性恋者争取婚姻权利。1989年10月1日,丹麦成为第一个认可同性结合(same-sex union),允许同性伴侣进行登记的国家。2013年7月,英国下院通过了婚姻平权法案,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次日签字生效。根据新法,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的同性婚礼将可于2014年3月29日起举行,新法还允许变性后继续保持婚姻关系。至此英国成为世界上第16个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

随着世界对同性恋认识的加深和观念的改变,中国大陆也逐渐改变了对同性恋的认识。2001年中华精神科学会对《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这被认为是中国同性恋非病理化的重要标志。2014年12月19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判决给原告实施电击“治疗”的重庆“心语飘香心理咨询中心”公开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判决书显示,“同性恋并非精神疾病,心语中心承诺可以进行治疗亦属虚假宣传。”这是中国司法系统首次在判例中明确表示同性恋并非精神疾病。

通过上述判决,我们可以说同性恋“除病化”在中国大陆已经基本完成,但要让中国大陆整个社会从观念上、心理上、法律上接受同性恋,可能还要走很长的路。毕竟中国大陆的大众媒体开始报道、了解、认识同性恋才刚刚开始,整个社会开始讨论、认识同性恋也是近几年的事。观念的改变需要时间。同性恋的议题还需要在中国大陆社会中更多的报道和讨论,有了对同性恋充分的了解,相信中国大陆也会像台湾、香港一样对同性恋者产生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从带动更多的人关注同性恋,了解同性恋的角度说,李银河公布自己的伴侣事件或许可以促进中国大陆社会对同性恋更多的探讨和理解。对中国大陆的同性恋者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再过十几年或几十年,随着中国大陆社会开放和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社会中不同生活方式的包容度也会增加,到时中国各领域名人的出柜也就很自然了吧。

http://culture.dwnews.com/news/2014-12-22/59625345.html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6楼  发表于: 2014-12-22   
李银河:色镜之下,谁保完肤?
来源:多维新闻网
作者:越百蓦
2014-12-22

【多维人文】有的时候我站在自家的阳台上抬眼观望这个世界,会发现无数个我的同类。他们跟我一样:都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只鼻子和一个嘴巴。他们用我们都有的两条腿走路,两只胳膊做活,甚至他们穿的衣服和鞋子,样式看起来也和我身上的是那样相似。

作为他们的同类,我无法做到不从心底去接纳他们,去把世界想象成它原本就是如此的模样,我看到日升月沉、空气涌动、大河东流,我看到草长莺飞、牛吃草、人吃牛……我把我熟悉的这个世界的规则想象成理所当然,从来不会为呼吸的空气和母亲哺育的乳汁说上一声谢谢,甚至在我得不到我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时,还会对这个世界妄加批判,恶意揣测。我站在道德至高点,因别人踩入了那些我自己都做不到的道德雷区而落井下石,以善的名义做了无数的恶行。

但事实上,这个世界在很多时候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这个世界要复杂丰富得多,多到有时候需要我们有极大的勇气才能将其接纳。站在街道的一角,我看着来来往往的我的同类,他们中的有些人因为种种原因,或者根本没有由来的,或许只有一只眼睛、一条腿,没有嘴巴或者有两个鼻子、十一根手指或者九根脚趾……因为他们同我们不同,所以我们用异样的目光打量他们,称呼他们为怪物。但这,还仅仅是表象上的,你能看到的不同。还有那些更为复杂的,用眼睛看不到的伤痕呢?

有的人,表面看上去与我们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但是实际上,他们是----盲人、耳聋者、哑巴;他们是畸形儿、侏儒、小儿麻痹症患者;他们是精神病人、抑郁症患者、艾滋病人;他们是结巴、胆小鬼、多动症儿童;他们是同性恋、双性恋、性冷淡、性瘾者……

相比较占绝大多数的我们,他们永远是少数,他们被我们认为是非正常的,是要同情或是鄙夷的。他们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中更加艰难的生存,因为从没有被从心底真正宽恕过,无论是我们还是他们自己的,那天空总永远笼罩着一层仿佛挥之不去的阴霾。在他们心灵的深处,总会或多或少戴着一副难以被想象的枷锁镣铐,好像不管是上帝还是女娲把他们造成如今这模样,都是他们的错似的。

身为正常人的我亦不免时时感到恐惧,我不知道是应该庆幸自己侥幸生在了大家眼中的正常人之列,还是悲哀即便我作为一个正常人也需得时时刻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越过那道德雷池的一步以免成为众矢之的。很多时候,这些颠倒黑白,无顾人性的道德高牙大纛其实非天之罪,乃是实实在在的人之祸。因为其局限性,人类为同类,为自身制定了一套又一套的思想桎梏,道德桎梏乃至制度文明的桎梏,这些桎梏犹如亚当夏娃身上的衣服,将原本赤裸的人性层层裹覆住。我们在不断失去作为人最基本的天性和自由,我们不以为耻,却反以为荣。

什么是人性?什么又是社会的宽容度?如果一个人伤害了另一个人的生命、自由或者财产,无论这个人是谁,我们都一致同意他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但是除此之外,如果一个人只是想要按照自己所想的去生活,他或她又有什么错值得这个社会去说三道四,吆五喝六呢?

一个男人爱上了另一个男人,一个女人爱上了变性人,一个影视明星离婚又结婚,一个婚后的男人有了情妇,一个婚后的女人出轨了,一个人拥有多名情人,一个人决定改变自己的性别,一个人同时爱上了两个人……这些,都是人性,我想活在真实中的人不会试图去抵赖它。这同样是与那些恶的人性区别开来的人性,它不会给你或者我的生活带来影响,就算有影响,也该是当事人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别人茶余饭后的的谈资。这只是一些人因为不能够抗拒自己的人性而选择的生活方式而已,何至于被拿到公共领域来中伤或者是诟病呢?看热闹的“道德家们”或幸灾乐祸或冷眼旁观,他们自己却往往并非圣人,只是没被公众抓到或者还未遇到那些他们未必能比当事人做到更好的道德难题。

然而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今天你对别人的恶意与不宽容,谁能保证明天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我们所有人都愿意做一个纯粹、自由、真实的人,但实际上我们往往并不纯粹、难有自由,甚至常常选择用虚伪来矫饰自己。扪心自问,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答案是社会的宽容度不够。社会为何没有足够的宽容度?社会是由什么组成的?答案是社会由人组成,而人又受许多社会道德的过多限制而为自己和他人设限,将一些人性中本来十分正常的东西看做十恶不赦甚至要喊打喊杀,这样的事情在过往的历史中早已屡见不鲜。

就像近日李银河因为公布与一名女变男的变性者同居十七年的事实所引起的舆论哗然与对她的所谓同性恋身份的造谣等等,无不说明我们的社会依旧没有足够的宽容度去包容它的所有国民。李银河确是社会上的知名人物,中国很有影响力性学家,但除去这些围绕在她身上的光环,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同居,有怎样的性取向,是否公开,这些本属于个人隐私的范畴,应受到社会的保护。只要在不违背法律和道德底线的情况下不应该受到任何人或者媒体的诽谤和干涉。

当我们都能够正视自己并不崇高的内心,能够活在真实之中,能够自我满足之时,宽容才能成为一剂医治心灵伤痛的良药。当我们都能够返璞归真,真正重视自己的内心而非他人的琐事时,这个社会才会变得真正宽容和丰富多彩。整齐划一的强势固然有极强的震慑力,但是岩石抵挡不住春草萌芽,堤坝也强迫不了水流静止,柔软的人性如果一再被禁锢,也终究会有止不住爆发的一天。

我们复杂的人性深处,有懦弱、残暴、麻木无情等诸多局限,但是不要忘记,我们的灵魂中更有爱和悲悯,宽容和接纳,也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不再为我们人性的懦弱而恐惧的时候,我们才是获得了真正生的自由。

http://culture.dwnews.com/news/2014-12-22/59625288.html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7楼  发表于: 2014-12-22   
揭秘李银河事件 谁是背后的黑手
来源:多维新闻网
作者:秦晓燕
2014-12-21

【多维人文】听不到的时候,感激有眼;看不见的时候,感激有耳,在命运若赋予你优越时,那就宽容那些世间的“不同”,做理解者,非判断者。


她们结婚了

如果说今日中国有什么东西能够抓住大多数人的胃口,或许莫过于名人的私生活,自古皆然,而这恰恰是所有稗官野史能够存在的一大理由。别的不说,这两天风靡网络的李银河事件便是极好的例证。在网络上有好事之徒造谣她是拉拉(女同)的情况下,一直以来被视为当代爱情传奇、作家王小波之妻李银河正式公开她与一位生理上是女性、心理是男性的人同居17年,顿时舆论哗然,引来或许是她此生最大曝光率的关注。

作为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李银河一直经受着舆论的褒贬,令她的言行每每总能吸引众人的眼球。可是,无论她在研究性的领域如何语不惊人死不休,都不会影响她与王小波的那段传奇爱恋给世人留下的美好印象。所以当她公布与人同居17年的秘密的那一刻,确实是冒着极大的勇气,所幸的是,与以往不同的是,她的坦诚和认真,得到的几乎都是网友们的支持,而这无疑说明中国人在对待类似同性恋问题上变得更加宽容。不可否认,李银河之所以敢这样做,网友们之所以变得宽容,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李银河本人的影响力以及她长期从事性的研究所给人留下的非同一般的印象,所以当网民知道她的秘密后,惊讶之余,依然算作情理之中。可以这样说,李银河事件的最大意义不在于宽容李银河本人,而是应该通过她的事件让我们去正视大多数影响力不如她、勇气不如她、自由度不如她的人在碰到类似问题时的遭遇。放眼整个中国,碰到类似问题的绝不止李银河一个人,可是有几个人敢公布出来?敢坚持自己内心所想的呢?像李银河这样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或许在世俗的偏见之下选择沉默,不敢正视自己的特殊,以至于酿成不知多少个婚姻悲剧?

李银河能正确的认知自己的情感且敢作敢为,不顾世俗的偏见,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研究说,每个人或多或少可能也有同性爱的倾向。根据德国著名性学创始人,”第三性”理论的首创者和同性恋现象的最早研究者赫兹•菲尔德的估计,同性恋及双性恋这两种人要占到全部人口的1-5%。在西方,同性恋的发生率可达10%。可见,同性恋的例子并不少,可很少有人敢像李银河那样正视自己的内心。

在2001年4月,第三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首次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名单中剔除,但这还是比美国晚了整整28年,比世界卫生组织晚了9年。尽管如此,同性恋者还是常常在无意间被说成”同性恋患者"--目前在国内的临床病理学上,同性恋通常还是被划归性取向障碍(此前被归为性变态)。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几千年来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同性恋与中国人传宗接代的婚姻观念相悖,致使很多同性恋都不敢正视自己的感情,甚至认为自己是不道德的,感情是上不了台面的,以至于到了结婚的年纪,他们为了安抚父母和逃避世俗偏见的眼光,随便找个异性人结婚。如果说双方都是同性恋,在某种程度上讲这种伤害算是小的,但若一方是同性恋,而另一方在毫不知情的状态下被结婚,这简直是伤害无辜。事实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笔者大学同学的哥哥是位异性恋,结婚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媳妇是拉拉。当初,他的媳妇为了逃脱世俗的眼光与他结婚,但是婚后痛苦不堪,无法正视自己,也觉得自己欺骗了很多人,最后在挣扎和绝望中跳楼自杀。这样极端的例子虽然很少,但悲剧本身可以避免,只要社会对待同性恋的态度更加宽容。

在平行的宇宙里,人与人之间看似触手可及,内心的距离却很遥远,如果说能有一些爱和宽容的交集,整个社会无疑更加美好。同性恋本是一种正常的人类交往形式,无奈在习惯于整齐划一的社会里,坦然接受自己与大多数人的不同是件异常困难的事,而意识到这种不同并不使其成为比其他人优越或卑微的人,更是困难。不过话又说回来,今天的社会对待同性恋的态度至少比过去宽容,而这无疑说明同性恋群体的努力是有效果的。既然如此,那么所有那些依旧不敢于正视内心的人是否更应该放大胆点?毕竟,时代的进步是要靠千千万万个像李银河这样敢于正视自己的人,否则任凭自己屈从于世俗的偏见,不肯正视内心,除了人后的哀怨与痛苦之外,一切无济于事,甚至只会酿成悲剧。当然,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对待同性恋群体抱着一种宽容的态度,既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要懂得尊重人类的多元化。

大多数时候,我们遇见自己的不同不激动,而遇到别人的不同,却难以忍受,也许正是因为我们的不够宽容。听不到的时候,感激有眼;看不见的时候,感激有耳,当命运若赋予你优越时,那就宽容那些世间的“不同”,做理解者,非判断者。

http://culture.dwnews.com/news/2014-12-21/59625168.html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8楼  发表于: 2014-12-22   
李银河,为少数人利益而斗争的侠客
来源:多维新闻网
作者:方小小
2014-12-22

一提到李银河,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性”以及她关于“性”方面所有惊世骇俗的言论:大力呼吁同性恋合法化以及性服务业合法化----总之,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一个老太太在不停地提出关于性的惊世骇俗的言论。

但在我的眼里,我看不到“性”。我看到的,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不畏艰难顶着各种唾沫星子,力争保护少数人的利益,为弱势群体发声。她关注的其实是社会公平和正义。

自古以来,在中国一直有一句俗语叫做“随大流”。人们早就发现在做事情的时候,只要跟着大队人马走,就基本上吃不了亏。哪怕上学时犯错误挨批评,也有“法不责众”一说。一个人罚站,同一堆人罚站有着很大的区别。一个人站在全班人面前,那是绝对的耻辱。而倘若站起来的有半班人,那即便是听老师训话,基本也可以等同于开学典礼听领导做报告,毫无难为情的感觉。

与此同时,如果一个人是为大多数人争取权益,那么他毫无疑义地会大受人们欢迎,被众人所歌颂,甚至被奉为“英雄”。人们总是热衷于保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在投票选举中,也有“少数服从多数”之说。

这本身真的说不上有什么错。特别是当少数人的利益同绝大多数人相违背相冲突,当大多数人代表着正义和真理以及正确的方向的时候。

但是,现实又不完全是这样。在社会中,常常有这样的一种类型的少数人:他们没有对任何人的利益产生威胁,没有伤及他人,仅仅是因为人数太少,声音太小,不能造成极大的声势,同时也说不上代表着任何对与错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权益就常常被忽视,没有人想到去保护。

最简单的例子,是有一次同朋友打电话,谈到国内的中考升学制度对于体育项目的政策规定。朋友说,中考会根据孩子的体育成绩相应地加分,可因为她的孩子有先天性的疾病,无法上体育课,所以就无分可加,在中考的总成绩上也就失去了很大的优势。而对于这样有特殊情况的孩子,国家没有给出任何说法,只能按普通人的标准去竞争。

近几年来,可喜的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可以看到残疾人的洗手间,为准妈妈提供的换尿布的地方。但这也仅仅限于大城市大的公众场所。很多地方还是对于这些“少数人”的群体处于忽视状态。

“同性恋”这个词语,无疑在当前社会依然属于“少数人”的群体。而同以上所提到的少数人有所不同的是:他们还属于非常令人“看不顺眼”的少数人,是违背传统的爱情婚姻道德理念的少数人。因此,就更谈不上他们应该有任何的“权益”而言了。在中国,他们始终生活在社会的阴影下角落里,见不得任何光。而扪心自问:他们又到底做错了什么呢?是否侵犯到大多数人的利益?没有,仅仅就是让人“看不顺眼”而已。

如果说错的话,错就错在他们没有选择做“大多数”,没有“随大流”。而最为悲哀的事实恰恰在于:有的时候不是你可以自己做主选择一种生活,而是上天注定你只能做“少数人”中的一个。

要知道,现实中总有人身不由己地处于“少数人”的队伍之中。比如朋友的那个不能上体育课的孩子,比如因一场事故而失去双腿的残疾人,比如只能一个人带着孩子出门的单身母亲。似乎,在很多中国人的眼中,不能上体育课的孩子,就不应该参加正常的高考,就无权享受正常人所受到的教育;而做轮椅的残疾人,更应该老老实实地在家呆着,没事别老自己出门晃悠;单身母亲带婴儿逛商场?谁让你不再带个大人跟出来?在中国,一个孩子,怎么也得两个以上的大人照看才成。因此,因为他们是少数人,所以就少有人主动去想如何多做点什么,去保护他们的利益。

而事实上,让“少数人”享受“正常人”的生活,其实并没有那么艰难。欠缺的,只是一份人文关怀和一种意识:少数人的利益也需要保护的意识。一个残疾人厕所,一个针对身体有残疾孩子的政策,一个妈妈需要的婴儿尿布桌-------这些其实真的做起来并不难,难得是,当你作为“大多数人”中的一员时,是否能够体谅到“少数人”的心情,顾及到“少数人”的利益?

就在这样一小部分人躲在角落里,默默承受着自己身为“少数人”的身份所带来的所有烦恼和生活不便时,有一个女人站了出来,她大声地发声,为他们所应享有的正常生活的权利做斗争,顷刻间将自己变成了一个靶子,受到旁人的各种言语以及人身攻击。可以说,她虽然不是同性恋,但遭到的人身侮辱比同性恋还要多得多。

不得不说,李银河其实是一个自信笃定,坚强而又仗义敢言的女人。如何看李银河,其实同性恋异性恋也已经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她一直在为少数人的利益发声。

所幸的是,当李银河公布与变性人同居十五年的时候,外界已经不再如以前那样反响激烈,骂声一片。有不少人大方地送上祝福。这说明这个社会已经越来越文明,越来越包容,不仅可以宽容与自己不同的“少数人”,同时还在逐渐增加对他们的体谅和理解。

希望有一天,在不侵犯他人权益的基础上,少数人能够同绝大多数人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过正常人的生活。

http://opinion.dwnews.com/news/2014-12-22/59625337.html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9楼  发表于: 2014-12-22   
李银河与其新爱人“大侠”合照曝光
来源:凤凰网文化
2014年12月22日


李银河与爱人“大侠”合照

凤凰网文化讯 12月22日上午,一张李银河与其新爱人“大侠”的合照在网上曝出。据该照片拍摄者@猴子曰介绍,“这是有一年春天,李银河与她的经纪人Z老师在沈阳参观故宫之后逛商场,逛完商场后在街头拍的合影。Z老师一进商场就直奔男装区,但最后在李银河的建议下,只买了这顶帽子。”

12月18日,社会学家李银河在其博客发表了标题为《对所谓拉拉身份曝光的回应》的博文。文章中李银河否认了外界对其“拉拉”的传言,并表示目前她的伴侣是一名性别认同为男性的人,“她其实不是她,而是他,是一位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人。他是一位女变男的变性者,学名叫transsexual。无论从外貌还是内心看,他都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男性。”此文一出,立即引来极大关注和议论,而李银河新伴侣也渐渐浮出公众视野。

http://culture.ifeng.com/a/20141222/42770873_0.shtml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