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人物志》杂志深度报道:专访公民杨银波
杨银波 离线
级别: 班长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6   
来源于 原创 分类

《人物志》杂志深度报道:专访公民杨银波

)/4U]c{-  
《人物志》杂志深度报道:专访公民杨银波 $ v~I n  
mqKr+  
生命是一次高亢的歌唱——专访杨银波 ]?n~?dD{]  
《重庆地产·人物志》杂志社记者 张妍娟 Bw*6X` 'Q  
  Q+=D#x  
=7 ${bp!  
lArDOFl]x  
  gs9VCaIa  
z]0UW\S/  
;eiqzdP  
(图为杨银波在第五届中国网络音乐节西南赛区决赛地重庆巫溪的留影) A"no!AN  
  vw  /X  
Qhsk09K_=4  
dx[kG  
BZs?tbf  
(记者 张妍娟) U=>4=gsG  
.+2@(r  
(本文系记者张妍娟女士底稿的其中一部分,来源于张妍娟的新浪博客。本文将刊载于《重庆地产·人物志》2011年1月号杂志) )d"s6i  
                                                                      # NR 9\  
    他被称为重庆的韩寒和“公民杨银波”,被视为中国新一代青年的“牛人”之一,是80后一代中具备苦难意识的罕见者。著名编剧李晓兵评价他是“苦行僧”,台湾作家陈柏达评价其为“圣徒”。 { , zg  
    他发表作品近500万字,并参与电视、电台节目近100集。作品涉猎广泛,尤为关注中国弱势底层,著有《公民杨银波》、《中国的主人》、《野草疯长》等。 kz?m `~1  
    他创建民间 “天问图书馆”;他赶赴汶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并写就《蜀行记》;他替民工讨要工资超过一千万;他唱着《春天里》跻身于中国网络歌手大赛西南六强;他长年无偿奔波在推动维权与公益的大道上…… ="AJ &BqHd  
  1`l10fqU  
    最给力的呐喊歌手 X.hV MX2B  
93fClF|@  
    近日,由李谷一等担任全国总决赛评委的第五届中国网络音乐节全国网络歌手大赛正进已到了如火如荼的决赛阶段。在西南赛区的十强选拔赛上,有一位歌手格外引人注目,他在演唱因被农民工翻唱而大火的《春天里》时,情绪激扬,跪唱落幕,被浙江台州电视台首先瞄上,在接受采访时他说了一席话:“今天我这颗心是真的,用真感情呐喊出来,为底层而唱。”他由此被媒体称为最给力的歌手。 ~JSa]6:_+  
    在喧闹的镜头里,也许没有人注意到为底层呐喊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此时,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他是一个歌手,一个唱歌带着激情摇滚风的新歌手,比起同台的九零后,他不年轻,但是很有味道。同台比赛的朋友也只仅知道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创作型歌手,他们中有的歌手就准备带着他创作的《新天涯歌女》参加最后的全国总决赛。 2[TssJQ  
    “音乐是我的梦”,杨银波这样定义歌唱。多年前,当十三岁的杨银波站在音乐课的台上唱起“万里长城万里长”的时候,他已经被老师称为“唱歌能让人听到心里去了”的好苗子。跟大多数的80后一样,他喜欢朴树的歌,喜欢崔健的摇滚,喜欢听汪峰的歌,比如《信仰在空中飘扬》。跟大多数80后不一样的是,英文很好的他受国外乐队的影响很大。他甚至产生了一个“并不独特但很狂热的念头”。他将Guns N' Roses(枪炮与玫瑰乐队)、Nirvana(涅磐乐队)等国外重金属、朋克、摇滚的伴奏,作为歌曲的旋律,自己重新以中文填词、演唱,表达自己蓬勃的思想情绪。就这样诞生了《刻骨铭心》、《杨银波》、《自由歌》、《与妻书》、《重庆重庆》、《王佩英》、《大地》等一系列歌曲。 W6L}T,epX  
    “我不希望国人总听迪克牛仔、动力火车式的情歌翻唱,我要在歌曲中传达一股精神,传播一种思想,应激发人的深思。”杨银波这样定义自己的音乐理念,这也是他参加两次歌唱比赛的原因。当大多数歌手在卿卿我我的情歌里吟唱时,他选择了为底层而歌,为自由而歌,为这个美丽世界被遗忘的孤儿而歌。 NiO|Aki{  
   mIkc +X  
    尖子生的“韩寒式退学”风波 N83g=[  
  4KT-U6zNx  
    杨银波出生在重庆偏远乡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老师李培文到现在还记得第一次去他家时看到的情景:“草房很破,瓦房很烂,屋里的泥巴地高低不平、坑坑洼洼,听他爷爷说这是杨银波的父母用三年的过年猪肉才买下来的土墙房子。”在这房子的周围有杨银波自己亲手培植的花园。从这里,能清晰地眺望长江。年少时的杨银波就曾无数次地站在这里眺望远山和长江,驰骋着自己的梦想。 D?@e,e  
    十岁的时候,随着父母的外出打工,杨银波成了中国千万留守儿童中的一员。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过早地懂得了人世的薄凉和生活的艰辛。他很聪明,也很用功。在学生时代,杨银波曾获“市三好”等一大堆荣誉,是萱花中学的年级第一和老师眼里的宠儿。因为成绩好,他被特许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学校的图书馆有他固定的位子:“两个馒头,就可以在图书馆泡一整天。”回忆少年时代,他扬起嘴角,这样说。李敖、柏杨、龙应台、余杰等作家的作品影响了他的当时和后来,少年飞速的成长,对于困顿,对于贫穷,对于自由,开始有了自己新的认知和思考。 @DK;i_i  
    17岁的时候,他以笔名金甄在《中国青年报》发表处女作《写给我的家人——中国人》,这篇文章后来被收录于经济日报出版社的《百年遗嘱》一书,这打开了他的写作之路,也让自己的笔触成为一个时代的小小历史剪影。 2:Rxyg@'  
    也是在这一年,他读到韩寒一鸣惊人的《杯中窥人》,只是开头就让他深深震撼和共鸣:“我想到的是人性,尤其是中国的民族劣根性。鲁迅先生阐之未尽,我有我的看法。”这个大他一岁的韩寒用犀利的笔写出了他看到而没有道出的一切,他觉得亲切而感动。“我和韩寒心路历程很像,就好比他就是我哥一样,虽然我们写作的路不一样,然而殊途同归,而且越来越近。” EP}NT)z,{  
    十年过去了,直到今天,杨银波依旧高度关注着韩寒和他的作品。“韩寒是最像青年最像公民的那个人,他写的东西也是公众视野里大家关注的话题,比如自由,比如人权。”他用赞赏的语气来谈论韩寒,也谈论韩寒的《独唱团》出版审核之艰辛和非凡意义所在。在港台和大陆公开发行的知名期刊《长城月报》2010年第8期还能找到他写的《<独唱团>:萌芽的公民力量》。 DgRA\[c  
    永川萱花中学是重庆直辖市重点中学,杨银波在这里度过了他“最潇洒、最随意、最果断、也最痛苦”的两年多高中。他在这里遇到了启蒙老师卢伟,遇到了颇具批判思想的政教处主任陈治奇,遇到了自由主义风格的英语老师唐伟,遇到了引领他走入文学之门的樊尧老师,也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朱平老师。如今,这些老师依旧常常看他发表的文章和主编的《壹刊物》,并称他为萱花中学的骄傲。“我深深地感谢这些老师。”杨银波也从来忘记过这些他青葱岁月的领路人们。 "%fvA;  
    有趣的是,杨银波退学的那一年恰好也是韩寒退学的那一年,唯一的不同大概就是他不像韩寒门门功课挂红灯,是以尖子生的身份退学的。“对专制教育痛恨到了极点。尤其是文史类,特别窒息人的灵魂。”已经学会独立思考的杨银波做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他告别了让他怀疑的教科书,走向了社会这个大家庭。他的退学当时在萱花中学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据说他间接影响到别的同学退学。 B4ky%gF4  
  h0n,WU/Kw  
    “按想的去说,按说的去做” 8VLD yX2-  
  M,/{53  
    退学后的杨银波,边打理家里的农务,边在家自修,这种一边劳作一边读书的方式在别人看来很辛苦,他却怡然自得,这期间他得以阅读大量的法律、文学、时事政治等书籍,方圆百里之内能借的书他几乎都借来看了,而属于自己的书更是翻的破烂,说韦编三绝也不为过。2001年他以笔名“斗志”介入互联网写作,并发表半自传体的长篇小说《野草疯长》。这一年,也是他的十八岁成人年,这一年,他成为了法律意义上一个具有选举权的“公民”。 [;8vO=Z  
    十八岁,村里的同龄人或者在高考的独木桥上小心翼翼,或者已经背负着生活的重担远走他乡打工,杨银波却开始在厚厚的笔记和书籍报刊里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和方向。越读书,却越觉得学无止境。2002年春天,风尘仆仆的杨银波站在湖南常德的十字街头,拉过一个路人就问:这里最好的大学是哪所?就这样,他来到了湖南常德师范学院,成了编制外的一名旁听生,如饥似渴的他跟着师范学院的学生一起听课,一起唱摇滚,一起激扬文字、挥斥方遒。这九个月的大学时光让他如今回想起来依旧非常怀念。 7) e#b  
    翻看杨银波在《渝东南文学》发表的小说《疯子》,发现这就是一篇真实的小说,绝不像如今流行的很多纯文学作品的空洞无物。杨银波说作家以作品说话,他把自己的笔定义为公民的笔锋。作为一个作家,他对文字的掌控能力已经到了下笔如流水的境界。他不过多地计较稿酬,把调查之余的所有时间都用来写作,他的创作速度是一般作家远远不能企及的,他说这一切源于看到的太多,淤积于胸,不写他憋得慌。这个被誉为“敢言敢说真话”的青年用良心做笔,用生命着墨,用发表超过500万字文章的惊人成绩给中国底层的阴霾和迷雾撕开了一个口子,发出了一声声呐喊。 e= w.7DSE  
    “按想的去说,按说的去做”是杨银波的口头禅,无论是退学还是去旁听,以及走向公益维权和调查写作之路,他都有着自己的准则。他说这不是坚持,而是自己就应该这样活着,这样才有意义所在。这个崛起于底层,没正式上过大学的青年早早就有了自己清晰的方向,并用务实的态度担当了起来,用“可同流不可合污”的高洁人生准汇集成一股力量,汹涌向前。 P4.snRQ  
  Yn1CU  
    自由楼上的天问图书馆 N cnL-k.  
  ,`;Dre  
    2006年秋天,杨银波和自己的堂弟一起在家乡永川朱沱镇新岸山村建立了第一个公益图书馆:天问图书馆。图书馆不大,就建在他家“自由楼”二楼的客厅。没有剪彩,没有鞭炮,没有各方祝贺,没有摆酒设宴,题词为“上苍保佑奋进及勇于思索的中国人”的天问图书馆是杨银波促进文化传播和再教育的一个试点。对此,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给他的堂弟来信说:“中国已进入维权时代,既教育百姓,又教育官员。我看朱沱镇就已经到了这一步。这种有关维权的教育不带任何意识形态,也正因为此,它的波及面和深入程度才堪称最佳。” V.12  
    建立天问图书馆的初衷,是因为他在公益维权的路上,在调查捐助上百的农民工家庭时发现,物质的贫穷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思想的贫瘠。人们精于算计,一股强烈的依赖感和内心深处的无动于衷让杨银波觉得思想的复苏和唤醒已经到了不能再拖的地步。而在广大的农村,没有网络——这个上帝派给中国人最好的获取知识的礼物,也许除了基础教育就是书籍可以打开人们的视野。建立公益图书馆就成为他的想法之一。有人说他这也是“新农村建设”,他回答说:“这不是在建设‘新农村’,这是在建设‘新人’”。 mZb[Fi  
    如今,天问图书馆已经有3000多册纸制书籍、15000多盘光碟和不计其数的电子书籍了,更重要的是,这里形成了一个磁场,没钱上学的少年,外出打工回来的闲散人员,识字不多的妇女……他们在除了打麻将外多了一个选择,就是来天问图书馆读书。这也是杨银波服务民众“普及知识、意识,激励人才,做‘再教育’的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长期的、不间断的,力求数量与质量不俗的,主要针对13岁~18岁少年和18岁~40岁青年的,塑造成熟型人格的图书馆。”杨银波和堂弟成功的践行了他们最初对天文图书馆的定义。 iTg7@%  
  Rln JlY/  
     “你看,前面有个杨银波……” *u?N{LkqS  
  u|uPvbM  
    2002年底,十九岁的杨银波到广州调查东升农场的劳资问题,引发著名论坛《关天茶舍》的“斗志事件”。他与民工同吃同住,前后累计89天,背景调查时间长达7年。写的《东升紧急报告》递交广州市代理市长张广宁、广州市劳动局、广州市总工会、《南方周末》“纵深版”、“法治版”,引起了广泛关注,借助舆论的力量和政府的介入,不但要回了拖欠的工资,也关闭了这个黑农场。 E-XFW]I  
    采访杨银波的当天,他刚刚接到两个民工求助电话,一个来自宁夏,一个来自重庆渝北区,他笑着说他并不伟大,所做的就是这些琐碎的事情。多年来,杨银波持续反映贫困户、重症患者、工伤者、遭受拖欠工资者、其他权益受损者、被无辜打压迫害者等的呼声,多次采访底层弱势群体,介入公共事件,截至目前已经替农民工讨还工资和赔偿等金额超过了一千万。 c&u~M=EW  
    一千万只是一个概念,而在这无偿为农民工维权的路上,好几次他都想着自己能否醒来看到第二天的太阳,在维权的背后是他和民工一起以单薄力量和恶势力艰难抗争的血泪,有工厂老板就直接以上万元悬赏他的人头,他也曾经因为一些势力的逼迫而远走他乡,当时二十岁还没有老婆的他甚至早早给未知的后代写下了遗书。 3m59EI-p  
    今年四月份的春季,杨银波在厦门,一向“爱管闲事”的他遇到了来自贵州的侗族少年杨俊“瘫软无力地坐着,目光无助,神情彷徨”。这个无钱医病少年的眼神和父母的悲伤深深触动了他,正在做调查的他对杨俊的母亲蒲桂钗说:“我应该,而且必须帮你们试一试。”他立即写了4000多字的调查报道和募捐倡议书投往相关部门和厦门各大媒体,一石激起千层浪,《厦门日报》、《厦门晚报》、《海峡岛报》、福建省电视台等媒体相继报道了杨俊的情况。在大家的积极帮衬下募捐到了数万元治疗基金,杨俊如愿以偿的住进了厦门市警备区医院,“再有一年就能病好出院了。”谈起现在的杨俊,杨银波笑了。 ;O Y*`(Id  
    在杨银波密密麻麻厚厚的笔记本里,东升农场和杨俊只是单薄的两页,从十九岁到二十七岁,他把自己的青春和热情献给了公益维权事业。他为山体滑坡危险的村庄写危难申请,协助平安转移;他在汶川地震的时候进驻灾区,和民间人士一起为灾民募捐食品亲自送到灾民的手里,发表八万字的《蜀行记》;他在工厂最多的广州做调查,帮农民工讨还的工资不计其数,但是却曾被公司老板视为眼中钉;他曾经为了写2003年度的人权报告而连续52小时不间断写作;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义务的,资金来源于自己的稿费。见过无数血泪和不平的杨银波活得很乐观,很积极,他风轻云淡滴说:“不能容世界,世界必不能容你;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他说他在做他热爱的事,而他将忠于他的热爱。 3FpSo+  
    把自己年轻的生命过得如此充实和丰满的杨银波却也有着遗憾。他在厦门调查的时候曾经听民工朋友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十八岁的江西女孩子,在厦门一家塑胶眼镜工厂里上班,有一头乌黑的长发。可是,却在工作的时候头发不小心被扎到机器里,头皮活生生被撕裂。在医院里,她的组长去做思想工作,“推心置腹”地说:“你先回家去了,也不要让你妈妈姐姐来了,她们看到你这个样子一定很伤心。”这个还不懂什么权利和赔偿的女孩真的就回家乡去了,从此她再也上不出乌黑的长发,大热天也只能戴着帽子了。“她叫什么名字甚至都没有人知道,当我听到这个事情的时候已经过去半年多了,无法联系到那个女孩了,对此,我一直心怀歉疚,我没能在她需要的时候帮上她。”杨银波谈起这段往事是一脸的歉疚,我却被深深地震撼了,这是多么高贵的愧疚啊。 ;'xd8Jf  
    著名作家黎正光对他说:“你的文章主要是与底层的血泪相结合,很感人,我希望你在30岁以前能够确定自己的追求方向。我这个人的第一直觉是非常灵敏的,有着‘雷达’一样的捕捉能力,我感觉你这个人有很大的潜力,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和理想锋芒,你要让自己走得更远。”对于他和他的一切,关注的人也越来越多,有知名作家,有学者,有维权人士等。杨银波说他并不孤独,前行的路上遇到过很多志同道合者。越来越多的杨银波们让我们看到了曙光和希望。他在自己的文章里写道:“我会不遗余力地在这条道路上,与诸位一起奔走。这里倡导独立自由之思想与精神,倡导关注问题、探索道路,用个人和群体的力量,来推动诸多绝不逊色于经济建设的大量公共事务,一改死气沉沉的僵固格局。” E1V;eoK.D  
    更多的人则是写信或者打电话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他在北京的读者在信里这样说:“你的行走会鼓励更多的人、更多的农村子弟。当他们在为摆脱黑洞的尝试遇挫,当他们走了一阵想放弃、想折返的时候,有人会指着你的足迹告诉他:不要放弃。你看前面,有个杨银波……” kKil] L  
  Q2HULz{  
    记者手记: `o,D[Jd  
    他是歌手,他是作家,他是维权义士…… r4(Cb_  
    他的歌声具有穿透力,不加雕饰;他的文章数以千计,无法一一剖析,我只能沧海捞珠,选择他的实事来报道。 bsgrg  
    我要说的是,采访杨银波的采访记录就有厚厚的半本笔记,单单就一个他在汶川大地震期间的故事,也许就够写个一万字,可惜我只能写这么多。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独立作家和维权义士东奔西跑,很难采访到他,他笑着说我们是他接受采访的重庆第三家媒体。 T v`-h  
    采访地点是他位于重庆江北的出租房。房子里布置简单,却放着两台笔记本电脑,一台在卧室,一台在客厅,这是他的笔,也是他的声音。我注意到他桌子上郁郁葱葱的绿植正在生长,而窗外,是凛冽的寒风和重庆即将到来的这个冬季的第一场雪。 v#o<. Ig  
    杨银波很瘦,有着铅笔画一样英俊的面孔,生于83年的他有着年轻人的活跃和热情,他会边回答你的采访边摇摆着唱他创作的歌曲,比如《自由歌》。他会在摄影拍照的时候凑过来说:嗯,我还蛮年轻蛮帅的嘛。走在重庆观音桥的街头,穿着黑色羽绒服和牛仔裤的他可以在几分钟之内淹没在人群里。他看起来没什么特别的,就像你身边走过的每一个80后一样。 i0e aBG]I  
    可是坐下来,听他说话,听他的朋友说话,或者去百度他的事迹和文章,你就会发现,他比钻石还要耀眼,这个有着独特魅力的青年是韩寒一样的80后的代表。他无偿为民工做的每一次调查都承担着极大的风险,他的天问图书馆正在惠及着朱沱镇的人们,他常把自己每月微薄的稿费都用来资助困苦的家庭,他用自己的笔,支持底层普选代表,他用自己的声音让一个个杨俊式的孩子得到帮助…… d@0&  
    他的思想已经是一道光芒,照耀着无数的青年追随,而他的行动,更是值得无数人追随。所幸的是,杨银波并不是孤独的,在身边,他有自己的美丽妻子和善良父母的支持。在远方,他有着同行者。杨银波们在艰难地上下而求索,为底层点亮一盏心灯,为维权发出一声呐喊。我敢说,站在舞台上的他是最真实的一个,他的渗透着血泪的原生态歌唱是最高贵的歌唱。 _ ZC[h~9H  
    不能一一道足,无法一一足道。我还要说的是,这里的每一个名字每一个时间甚至每一个词汇都值得你百度一番,你会发现,原来杨银波们给我们更多懵懂的人打开了一扇窗,窗外还有另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和世界。 Mg}8 3kS  
6d# V  
P1Chmg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胡然 离线
级别: 军长
显示用户信息 
沙发  发表于: 2010-12-26   
杨银波你好!被你的事情感动,抽时间一定好好看看你的作品。
胡然 离线
级别: 军长
显示用户信息 
板凳  发表于: 2010-12-26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