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媒体报道

婆媳关系,没有灵丹妙药

《双面胶》作者六六接受本刊专访:婆媳关系,没有灵丹妙药

来源:新闻晚报 作者:孙立梅 2007年07月07日


  继去年的《新结婚时代》之后,根据热门网络小说《双面胶》改编而成的同名电视剧,再次在上海掀起“家庭伦理剧”的收视高潮。与《新结婚时代》时代相比,《双面胶》为上海观众带来了更多的亲切感:“胡丽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女孩,嫁给了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的东北小伙“李亚平”,而“李亚平”父母的到来,打破了小家庭的平静,造成一场上海媳妇与东北婆婆之间、上海家庭与东北家庭之间的恶战……

  与有“中国婚姻第一写手”之称的王海相比,《双面胶》的作者六六显然要感性和随意得多。这位8年前移居新加坡、最早在网络上为内地读者所知的女作家,在接受女性周刊专访时笑言:“写完《双面胶》之后,很多人就觉得我应该是这方面的专家,来问我对婆媳关系的意见或建议,我都觉得很惶恐。我只是一个写小说的,就是把我看到的事情写出来,但我不能提供解决方案。像婆媳矛盾之所以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就是因为大家公认这是个疑难杂症,根本就没有统一的解决方案,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

  ■婆媳故事 多来自网友提供

  :电视剧《双面胶》正在上海热播,剧中上海儿媳与东北婆婆之间的冲突,给观众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观众会感到好奇,这些故事情节是否也在作者身上发生过呢?

  六六:哈,这个是完全没有的。我和我先生是安徽同乡,从小就在一个院子里长大,算是青梅竹马吧,两边的家庭也非常熟悉。现在我一年有很多时间在新加坡,公婆在国内,我们很难得在一起,但我不介意跟他们长住。我这个人有点懒散,倒是希望婆婆可以来照顾我。我婆婆进我房间,收拾我的内衣睡衣,我觉得这挺好,就随她去,她也不把我当外人,有时候我婆婆对我出席什么场合应该穿什么衣服,比我自己还熟悉。在我自己家,我妈妈跟我弟媳妇也处得特别好。我弟媳妇是个上海女孩,我是有点中性化的,但她特别女性,带我出去理头发、买衣服、吃小吃什么的。我发现上海女性有一种能力,就是无论收入高低,她都能把生活安排得非常有节奏,有情调,我特别欣赏这一点。

  :如果没有私人体验,您最初怎么想到写一个婆媳矛盾的故事?

  六六:其实之所以选择这个题材,是因为我发现很多网友都愿意倾诉自己家的婆媳矛盾。有一个女网友,直接向我哭诉她跟婆婆之间的冲突,我发现我认为根本不能算问题的东西,也都被她当成一个大问题对待,婆说婆有理,媳说媳有理,应该是这点引起了我的创作冲动吧。我开始在网上连载小说的时候,还有很多网友主动提供素材,希望我“把我家的故事加进去吧”或者“帮我在小说里伸张正义”之类的。我小说中的很多东北方言,就是东北网友主动提供的。

  ■婆媳关系 决策权在儿媳手上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双面胶”,意思应该是丈夫要在婆媳矛盾中起安抚作用,但很多观众反映说,剧中的“李亚平”并没有起到这样的积极作用,您怎样认为?

  六六:我觉得亚平从各个角度上来说,都已经过了及格线了。在婆媳关系的问题上,我还是觉得这个决策权应该在妻子,而不是在丈夫。如果你认为丈夫对你很重要,你就应该做出牺牲,你不能说你只要自己想要的那部分,不想要的你就丢掉,哪有那么如意的事啊?在这点上,我更倾向于女性在婚姻中保持强势的姿态,不要逼丈夫选择到底要妻子还是要他母亲,而是由女性自己来选择要不跟丈夫继续过下去。至于一个男人能做到什么程度,那要看你选择什么样的男人做丈夫,如果你全盘否认他,那你也是在否认你自己的眼光,当初不是你自己选择的他吗?一个本身很睿智的女人,不会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团糟。
 
 :剧中的儿媳妇“胡丽娟”是个上海女孩子,这会不会给外地观众造成一种印象,就是上海女孩是很自私的,不能让儿子找上海女朋友?

  六六:“胡丽娟”还是一个比较正面的形象吧,而且我不想把故事引导到上海与外地的地域冲突上,我更想表达的是城市与农村、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之间的冲突。上海很早就完成了契约社会的建设,底线分明,互不侵犯对方私人空间,这正是年轻儿媳妇们非常重视的,她们会抱怨婆婆怎么不敲门就进我房间呢,怎么可以乱动我的内衣呢,但婆婆根本不觉得这算个事儿。在这点上,上海在国内是走在前列的,但其他的国际大都市,其实早就有这些约定俗成的交往规则了,你很难说这是一种上海的特点,还是东京或者纽约的。

  ■婆媳代沟 还在加速扩大中

  :十年前一部叫《婆婆媳妇小姑》的电视剧在上海非常流行,相比十年后的《双面胶》,你觉得婆媳关系有什么明显变化吗?

  六六:不同时代,婆媳关系的内容肯定是不同的。尤其是现在,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婆媳之间的差距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大。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就是《双面胶》在网络连载之后,绝大多数的评论都来自年轻人,儿媳妇们在网上不停地倒苦水,但是很少会有婆婆上网阅读这些东西,她们没有这样一个表达自己委屈和不满的平台,婆媳之间没有一个公开通畅的沟通渠道,这对婆婆其实也是不公平的。婆婆们会发现自己跟儿媳妇完全生活在两个世界里,儿媳妇的生活空间她是完全插不进去的。就拿我自己来说,我以前看到母亲和外婆的某些举止,也会觉得很不屑;但过了三十岁之后,我发现自己也逐渐落伍了,很多新科技手段年轻人一学就会,到了我这里就费点功夫。我可以大胆预测,二三十年之后,我们这代人也很有可能会被我们的孩子称为老古董,就像现在我们这样看待我们的父母公婆一样。其实,相比年轻一代,老人也是一种弱势群体,他们像孩子一样,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但人们可以把爱心和耐心毫无保留地献给孩子,却很难付出十分之一给老人。

  :有些评论说,《双面胶》中的年轻夫妻,是“80后”独生子女的典型,他们只看重自己。

  六六:不要说是“80后”,以我对生活的观察,我们两代人都生活在一个心理年龄相对滞后的状态里。像我父母,六十多岁了,还老觉得自己是四五十岁,年富力强呢,认为管理子女的生活是理所当然的。我跟我妈妈说出去跟人谈个事情,我妈还会追问跟谁啊,干吗的,多大了,几点回来,我得回答完问题才能出门。我们这代人呢,还觉得自己就是小孩子,还没有玩够,很少会意识到自己上有老下有小,已经是社会的中间力量了,需要承担起责任,有义务去取悦各个阶层的人。我常听到有人说“为什么要我取悦别人,为什么不是别人来取悦我”,我觉得,别人愿意主动取悦你,要么你是领导,要么你是小孩,要是你两个都不沾的话,你就只能去取悦别人,这个没什么道理可讲。

  ■婆媳矛盾 并非中国最甚

  记者:很多社会学者都指出,中国目前的养老机制很不健全,老年人还抱着养儿防老的心态,比如必须要跟儿子儿媳妇住在同一屋檐下。您在新加坡生活多年,我们知道新加坡是养老机制很健全的国家,那里的婆媳关系会很乐观吗?

  六六:中国养老机制与婆媳矛盾的关系,我也考虑过,但这不是我们个人可以改变的。新加坡跟中国最大的区别,是新加坡很好地保持了华人的传统,比如在家里是婆婆做主,小孩子要尊敬和孝顺老人,如果有谁不孝顺被传出来或者刊登在报纸上,那他会被众人唾弃。我也认识一些韩国家庭,上帝保佑我没有嫁给韩国男人,有些韩国婆婆对儿媳妇只有训斥,直接进到家里检查儿媳妇的家务,在媳妇家如座上宾,媳妇只有低眉顺眼的份儿。我常听韩国儿媳妇说“我婆婆去世了,我们出去喝酒庆祝吧”这样的话。其实中国儿媳妇的家庭地位是非常高的,《双面胶》很难会发生在新加坡或者韩国,因为他们的儿媳妇根本不可以跟婆婆叫板。

  :您自己现在是儿媳妇,以后也会成为婆婆,您觉得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婆婆?

  六六:这个我想得很透彻。我不介意跟婆婆住,她也很愿意照顾我;但我不会跟儿媳妇一起住,因为我懒,不能照顾她,但也怕成为她的负担,不愿意麻烦她来照顾我。到老的时候,我宁愿孤身一人,尽量不去讨人厌。从我做母亲的角度来说,我儿子快两岁了,我养他不是为了防老,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快乐,这已经是他给我最好的回报了。

 □晚报记者孙立梅报道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