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者说 娱乐圈“心术”修炼指南
来源:新浪娱乐->《新青年》第21期 作者: 2010年09月08日
《新青年》第二十一期:当事者说 娱乐圈“心术”修炼指南
出品:新浪娱乐
制作:娱乐策划部
监制:萧牧、张晗
主编:魏君子
责编:竹聿名
对话/撰文:刘杨
摄影:新艺联
《圣经》中,将love(爱),faith(信),hope(望)作为人安身于世的根本,娱乐圈内的生存现状也如演员吴秀波所说,医生治疗的是身体,演员医治的是自己的七情六欲。在这个娱乐圈中得以安身立命,修炼成自己的一套生活哲学,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心术”。有人想要追求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有人在赚钱之外,更希望去获得一种内心的踏实平静,将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过。而淡然处世,修炼生活哲学,也是很多娱乐圈人士的生存宝典。究竟什么样的生存方式更适合自己,虽然100个人有100个答案,但对信仰的认知却惊人的一致……
本期《新青年》,新浪娱乐独家呈现十月开拍的电视剧《心术》主创的集体心声,这里面,有编剧六六对于生活的多年感悟,有演员海清、吴秀波对于信仰的坚持,对于演员安身立命之本的解读,更有“跨界达人”何念对于《心术》一剧未来拍摄风格的理解。用一部作品去承担社会警醒作用,这本是电影的天职,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后羿”将一个个犀利的问题用电视剧的画面呈现给观众,用一种更平常,更生活的方式去触碰社会的毒瘤,希冀观众从中获得感悟。无怪六六直言:“如今,电视剧的小文艺复兴时代到来了。”
壹 编剧修炼指南——六六:拿2000的工资要有一万元的范儿
看六六的文字,从最初的《双面胶》到如今的《心术》,遥想《双面胶》中不寒而栗的婆媳关系直至最后决绝的结局:儿子盛怒之下将媳妇掐死。虽然之后不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都因为和谐的需要改成了温暖可人的大结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人恶人抱在一起偷笑,一片和乐之声。但当年看小说时那种小肝乱颤的战栗感还是会时不时的侵袭全身,心里念叨着“这个作者要不是仇视社会,就是受过什么刺激,怎么会有这么激烈的世界观?”《双面胶》剧本创作时,六六恰逢怀孕,每天挺着大肚子坚持写作。后来她说“我娘也许当时没有阻止我的原因是看在钱的份上,但她不知道,我这部戏一分钱的编剧费都没有拿。编剧的名字是另外两个腾华涛和曹盾。”而当该剧获得白玉兰奖提名时,六六笑言,是金子的光芒这也遮不住只是“当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亮到把他俩都屏蔽了,最终,尽管字幕上没有六六,我依旧获得了白玉兰最佳编剧的提名。”
这个不是科班出身的女人在码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话题女王当得自由自在,甚至由衷说,应该感谢现在的和谐社会和言论自由,给了她一个充分说话的机会。写作《蜗居》时,六六从来没指望能够改编成电视剧,虽然不是自娱自乐,但她的初衷也许就是将心中郁结的话不吐不快地倾诉出来。于是她为电视剧设计了三条线,海萍,海藻是一条,代表着小民奋斗史。海藻,宋思明是一条,代表着贪官,小三史。还有一条隐线在之后播出的电视剧中淡化处理,但六六却颇费功夫,那就是史上最牛钉子户拆迁线。正因为这条线写的太过直白,第一次看到剧本的海清想演的人物居然是钉子户老太太,其次是小三海藻,最后才是海萍。演员,总是喜欢挑战最有味道的角色。只是,原本40集的剧本最后删到35集播出,删掉的五集,自然是因为和谐需要。六六说“所以《蜗居》我只拿到了35集的稿酬。”
初见 原来你不是个犀利 愤世嫉俗的女人
2007年,六六的母亲被查出乳腺癌,之后又被查出脑瘤,于是,在和医院的奔波接触中,她挖掘到不一样的关于医患关系的角度“当我开始设计《心术》这本小说的时候,曾经想将这所医院的院长设计为反面典型。他是我的朋友,只有朋友可以说了不被告。带着探究黑幕的心理进院,直到后来我才明白,从院长到所有的医生,敢于敞开门让我进去看的原因是,他们觉得能写的黑幕,早就被写完了。最差不也就写那些吗? ”而最终促使他走进医生的世界,从一个病患家属的眼光转为医生的视角,是缘于六六自己偶然病倒住院。人在最脆弱的时候,一面把医生当做精神寄托,一面却又质疑他们每句话的潜意识,当最终转危为安时,六六被获准进入医院以医生的身份出台会诊。
《圣经》中说,这世界有三样东西对人类是最重要的,FAITH(信),HOPE(望),LOVE(爱)。六六觉得,能把这三个字传达最好的,就是医院。“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在挑剔着别人的缺点,希望付出少点,得到多点再多点。我们拿着放大镜挑剔着别人的缺点和过失,却对恩惠和善良坦然受之。而整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恩,就在这一来一去中被毁坏殆尽。”《心术》这本书仅仅是一个引子,一个小小的实习医生的视角,日记体,每天穿针引线,用自己的视角看世界,看人生,活来活去,算来算去,最终把自己活的透彻,清晰而明白。《心术》想要架起的,是一座属于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桥梁,从怀疑敌视,到相互换位理解,尽量去信赖这个世界,安全感,幸福感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小说出版后,六六曾经担心会惹来铺天盖地的口诛笔伐,因为在如今社会中,替弱小群体说话才是王道,纵使你的话微不不足道,你尚且被认为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而一本站在医生视角,振臂高呼医生是善良有良知的,那你一定,至少被归结为人品不好的一类人。但小说上市一个月后,平静的让六六有点惊异 “真的没有人对我口诛笔伐,很多人还说自己看书看哭了。”而在六六的个人论坛上,很多人也表达了类似的态度。六六笑言,也许,每个人内心都是光明的,对爱的寻找总比对光明的偷窥要强的多。
再见 她说 我耳濡的是黑暗 但目睹的是光明
电视剧《心术》的媒体见面会上,六六笑声朗朗,一袭绿衣满场飞奔傲视群雄。海清揽着她,宛如自家的姐妹,拍照时放松的状态显然是发自内心。那天,六六的话如连珠炮,虽不如笔调中那么犀利风趣,但也基本能窥到乐朗,爽朗的性格特征。有媒体问起稿酬的问题,六六就自己把绳套到脖子上,笑着回答,涨了三十倍。于是,第二天见诸报端的大标题全部是——著名编剧六六身价连番30番,自己的个人网站上,六六留言说“这两天各大报章都在刊载我的收入几年翻了三十倍的消息。我娘今天批评我说,你哪涨了那么多,数学不好,要是当初《双面胶》一万一集,现在难不成你有三十万一集了吗?没办法,遗传了你爹的没脑子。我哈哈大笑,跟她说,妈妈你批评得对。我数学不好。但我没敢让妈妈知道,我写《双面胶》的时候,剧本费,我一分钱都没拿。活儿是我白送的。如果我说了,她大约要心疼到晕过去。当时我挺着大肚子在怀孕,还连天加夜写剧本,我妈一直以为我看在钱的份上。因此,如果从零的基础上算,我翻的价钱,你可以说成百上千倍了。”
六六说,别人穷尽一生,也许最后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为自己留名,而她老时,最希望去陪伴她的是一架的纸书。阳光下的书架上,满着自己对人生的回忆。那里面有如《心术》一样的小说,写满自己对这个社会透彻的认识,也有散文集,那是自己的生活。抱着这些,她觉得生活富裕而满足。一年前读她的散文《仙蒂瑞拉的主妇生活》,很难把她和“话题女王”这个词画等号,因为那本小说中满是六六对生活的叨念,对老公,对儿子,对父母,宛如一本私人的主妇笔记。想从她的小说中试图探寻她内心世界的人,也许你们要失望了。如果你对她有好奇,想探寻,大概最好的方式是读她的散文集,大女人的娇嗔尚且不论,至少那是生活的沉淀和积累,那里面,你会读到六六的内心。她写作《心术》的初衷同样可以用来描写六六本人——我耳濡的是黑暗,但我目染的是光明。
仁心仁术 只为揭示生存法则
新浪娱乐:为什么想要去写作这部作品?
六六:我本身不是科班出身,也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我纯粹就是一个写手,我也没想过做作家,写作目的就是为了抒发自己一个阶段的情感。《心术》,07年我母亲生病,08年我自己生病,我和医院纠葛,我从最初对医院防备,不信任,还得装出摇尾乞怜,我都有,到后来我走进医生的世界,网络上有不同的人在声讨医生,最明显的就是有一个人大代表说中国人看病即不难,也不贵时,被骂成一片。但我走进医生的世界,却发现这就是医生的心声,前提是如果资源合理配置的话。所以我个人觉得我是以医生的世界去写第二面,我是为解决心中作为病患的疑惑。
新浪娱乐:“心术”也就是仁心仁术,您对这四个字有什么样的解读?
六六:仁心仁术,人立于世,一个是心,一个是术,心是支撑你走多高,术是支撑你走多远。如果你没有一颗善良的心,心术不正,基本就只能像流星一样一瞬间滑落。林肯说,你的才能帮助你达到一个巅峰,但你的德行让你永驻。《心术》小说里面有一句话“如果我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医生,但没有多少经验,你会让病患去我这里看病吗?”其实社会现实就是如此。这个社会如果真能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幸福感会提高。现在变成我为我,人人为我。如果每个人都想对自己有利,对谁奉献?
新浪娱乐:您其实不仅仅是在写医患关系,也是在探讨人在社会上的安身之术?
六六:我觉得我所有小说都不是为了写故事而写故事,通过他们承载的是我对社会这个阶段的理解,对幸福感的理解。
新浪娱乐:您心中的幸福感是什么?
六六:我觉得医院里每天都在上演着希望和爱,你要跟我说医生没有这些,我根本不相信。因为他们每天面对的就是生与死的考验,我个人理解,医生群体的素质高于社会群体,他每天通过挽救生命锻炼他的意志,但他也是人,他有生存权,你要他纯奉献,在如今这么高房价的前提下,这不可能。其实写这本小说我一直在说,我耳儒的是黑暗,但我目染的是光明。我们每天看到那么多见闻,消息,包括南京的彭宇案什么的,很多黑暗,但现实中有很多光明的,这是我愿意在这个土地上去扎根,去探究他们思想的原因。
有人说《蜗居》美化贪官,小三,其实我内心的价值观从来没有错位过,迷惘过,但我呈献出来,这个社会有相当一部分人怎么走向这个道路的。社会里如果有一两个坏医生,那这是个人的原因,但如果这个群体是坏的,那不是他们的问题,这绝对是社会的问题。你没有给他们一份保障,他如何生活,他怎么去盈利?他只有从病患身上取得。现在很多医院要扩建,只能自己去贷款,这些钱从哪里来?你不能只有一个口号,没有实际,这不现实。
新浪娱乐:但我在论坛上看到一个论点,他们说你站的角度太高端了,所以写的是这些?
六六:有些批判是对的,有观众看完《蜗居》后说,你展现了社会的黑暗面,但你没有给他们希望,很多人看了更加绝望。这是我在《蜗居》后的转变,我试图通过我自己的眼光调整,给大家展示一些现实的同时还给人以希望,这种催人向上的力量,永远比拽人向下的力量要强。
坚持善恶观念 生存中安定感最重要
新浪娱乐:六六你自己的“心术”,安身立命之本是什么?
六六:我觉得是安定,安全感,是一种信仰,善的力量永远大于恶的力量,我相信好人有好报,所有的是非观念没有错过。他不让你每天像丧家之犬。很多单位一新的领导上来,先来一次岗位大调动,不让你在一个岗位上待五年,六年,他让你重新做一个事情。让每个人都有危机感。中国现阶段最普遍的现象就是不断让你去适应社会的变化,不断让你去挑战你个人的极限,你每天都生活在强压之下,竞争力,机遇与意外,一种心甘情愿的付出,而不是被逼无奈。北欧这些国家为什么幸福指数和创新能力高?他们有强大的支撑,他们活得很安定,我个人觉得你所有的追求,都集中一个字“钱”,抛开这些,如果你有更好的医疗,教育机制,我生病不担心没有钱看病,那人的生活会怎么样。为什么现在人都有三套房理论,一套房安身立命,一套房孩子长大卖了出国留学,剩下一套养老。他为什么这样,就是没有安全感。
新浪娱乐:看过你写的一本书《仙蒂瑞拉的主妇生活》,看到的是和小说中完全不一样你。
六六:我的散文集是生活的记录,每个人都有记录自己一生的方式,我的一生就希望老的时候书架上都是我的书。我的文集是我的装饰品,这是每一段的生活。我的小说,不是记录当下,不是我本人,是我的社会的体察,这都不一样。
新浪娱乐:你一直在小说中强调,信,望,爱这三个字,你是怎么理解的?
六六:信念是支撑你生活到老,光明的去生活的基础。没有信仰,你不相信好人最终会赢,你会活得很悲惨,你会不断质疑,每次碰到挫折,你会质疑你自己,质疑这个社会,所有的忧郁症都是因为希望的缺失,看不见光明。爱是对社会的包容,接纳,因为有爱,你对所有的事情都是一种善意的,而不是负面的情绪。
电视剧行业在进步 批判现实力量更强
新浪娱乐:我看完小说,觉得其中的很多观点很犀利,怎么去改编成电视剧?
六六:我们的社会从来不缺少后羿,《蜗居》当时我从来没想过拍电视剧。我觉得电影本应该承载的批判现实的工作,现在由电视剧承载了,我们清楚看到电视剧发展的走向最早是港剧,台剧,后来是日韩剧,到现在这段时间有很多的本土剧,我觉得中国的小文化复兴开始了。但我个人觉得不是一两个作家能做到的,是有大批的群体才能做到的。很多很勇敢,智慧的人,把很多值得做的作品不停的斡旋,最大化的,忠实于原著的呈现给观众,这很值得敬佩。
新浪娱乐:那这部作品做成电视剧后,期望传达的是什么呢?
六六:前几天有读者在我的个人网站上留言,说看书看哭了,我还觉得他们真有文艺范,看书还能看哭了。后来发现,暴风骤雨般的质问没有。每个人内心对光明,爱的寻找比对黑暗的偷窥要强得多,我以为读者肯定对我有很多的鞭策,没有,大部分都是包容,理解的。其实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掩盖,不能摊在阳光下,以什么态度做它,这太重要了,有时候,就因为你的态度轻漫一点点,感受就会不一样。
新浪娱乐:到底笔下的细节揭露做到什么程度?会不会还是有很多人说太高端,没有体察民情?
六六:我能够体验很多底层的东西,但如果我把底层的,很多悲惨的东西呈现出来,我写了字也是白写,我在《蜗居》的时候是写了三条线的,另一条线是拆迁户,你们看到的是海萍,海藻,还有一条是老太太,我写了40集,后来呈现出来的只有35集,不能做这种对比,我《心术》戏里写了高官生病时,车水马龙的送花,送礼。我再去写那些住不起院,看不起病的人?真不是我不愿意写,我只能去了高,去了低,取中间的部分。
编剧没有生存法则 自由选择伙伴最重要
新浪娱乐:之前的发布会您笑言自己是一个很有江湖地位的人,您觉得您作为编剧,在内地的创作环境里所处的位置是什么?
六六:那是开玩笑,不作数的。我从不去评估自己在什么位置上,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感兴趣的事,然后由制片人导演把它们变成视听感受。一个人要是总在不断衡量自己的江湖地位,不是过得很杞人忧天的?江湖地位不是你自己衡量出来的,是人给你的。人给你的原因也是因为你的作品。有那自我反省的时间,不如多写东西多感悟了。
新浪娱乐:目前的编剧大的创作环境您怎么看?
六六:我个人特别欣赏和喜欢现在的工作环境。我自由地选择要写的题材,自由地选择要合作的伙伴,自由地搭档导演,真正实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我现在的状态不是很有压力,不为钱去工作。很多人说,这是70岁后的状态,我觉得自己现在能做到很满足。
新浪娱乐:您觉得自己作为编剧有什么绝妙的生存法则?
六六:编剧要生存法则吗?为什么?写得好受观众欢迎,能为电视台带来收视率,给制片人带来效益就能生存,否则就不能吧?我觉得各行各业应该都是如此。
贰 演员生存法则——海清VS吴秀波:见心见性 方能淡泊名利
海清和吴秀波在之前的谍战剧《黎明之前》中第一次过招,那部剧中,海清演朵清新的大绿叶,在男主角身边绕圈圈,尤其是当男主角要展示男子气概时。而吴秀波是绝对的主角,演一个传统意义上有信仰,尚能坚持的另类英雄。吴秀波后来评价海清——这人挺会演戏的。谍战剧《追捕》中,海清化身为完全的女一号,吴秀波则形容自己的角色是——心中住着一个孩子的神经病。于是,两个人有了第二次过招,第一场对手戏后,海清乐呵呵的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哈哈,我今天把他灭了,过瘾。”灭了,大概是热爱演戏的人表演的最高敬业,有种高手过招的愉悦。只是几天后,海清又忧心忡忡“怎么这哥们演戏气场这么强,怎么有点接不住了。”一来二去间,两个人的革命友情日渐深厚。《心术》的发布会上,吴秀波笑言自己和海清是捆绑销售,正在拍摄中的《八十年代》和即将开机的《心术》,两个人都将以情侣档示人。
吴秀波 动物的信仰应该用毕生去寻找
吴秀波经常说自己是一个怀疑一切的人,这不仅是因为他身体里的处女座因子在作怪,更是因为他总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在俯视着生命。这种傲视群雄的孤傲感带给他的不是内心的安寂,反而是一种更深的安全感的缺失。这种缺失最深刻的表现,就是让空中飘浮的灵魂和自己的肉身隔空对话,想要寻找灵魂出口,却是个无解的谜。所以他说自己是一个信仰缺失的人,在这个乞丐也有信仰的年代里,这句话无疑于守着万贯家财大叫我很空虚,对于那些为生活奔波的人来说,这属于没事找事的精神型受虐。但对于吴秀波来说,这种感觉却是存在已久“有信仰是圣人,没信仰是凡人,我是凡人。我的生命过程从生到死,我要去寻找这个。一旦有一天我找到了,有些人会在夜里偷笑而醒,也许有些人会告诉所有人听。”吴秀波的身上有很多标签,从彼时的制作人歌手到如今的演员,当然,生活中43岁的他还是活泼可爱的儿子的爸爸。
他的怀疑一切让他经常在演戏中自己跟自己较劲,从《剑谍》到最近的《追捕》,那种总想去突破自己的感觉常常弄得他身心疲惫,于是他说,自己大多数时间是不快乐的,演了5,6千场,却发现忽然失去了兴趣,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后,吴秀波回归简单“你真正的体会到了老一辈演员的话,演戏要先学会做人,这是一种修行,当你得到后会非常快乐,演员在开机前的一千个杂念全部源于自身,我不需要去修改剧本,不需要去做很多事,我只需要去修正自己。”《金婚》中,编剧王宛平为儿子和父亲写了一段不同观念的隔空对话“爸,你是想要做一个坚定的布道者还是一只快乐的猪,如果是我的话,我选择后者。”而吴秀波则说,猪一定是快乐的,不快乐就是一种罪恶,当你有一种安静而愉悦的心时,很多的事情会变得有兴趣,有亮丽的色彩。在他的解读中,“心术”是一种见心见性之术,当把医生的角度和演员放到一起比较时,演员医疗的是自己的七情六欲。心术这个词充满了自省,作为演员吴秀波,立身于世,更多的,也许是一种生命的体验感吧,用这种体验感去挑战内心的不安定,获得的是内心里短暂的安宁。
海清 我的信仰是一种天生的妥协
很多人初识海清,是《落地请开手机》中的倔强女孩,放在孙红雷身边,气势丝毫不弱。《双面胶》中,一口上海话的何丽娟对于喜欢演戏的她是一次过瘾的经历。演这种有生活质感的角色,对外表看似柔弱内心却有种硬派范儿的她再合适不过。这个角色,带给她的是圈内为人所知,却不是名利双收。海清说,从小她就是一个不愿意争的人,跳舞的时候她想跳领舞,但总是没有机会,于是,她学会了在边缘去游走,直到电影学院师从黄磊,这一群教师对演员内心素质的看重让海清找到了生存的价值。
作为演员,海清并不特别喜欢把自己曝光于镁光灯下,甚至当别人问起家人时,她会直截了当的表示“我不想说,这是我的私事。”在她的字典里,演员海清是站在荧幕前带给观众一丝愉悦,一丝警醒的人,而生活中的她,平凡而简单,她希望钻到人群中,体验找不到的平凡。海清说,正因为觉得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是白来的,所以更知道惜福,那种对于职业的坚定和对生活的安静笃定让她在追名逐利的演艺圈里,有一种倔强的坚持,常常用三个月的时间和角色谈恋爱,用一个月的时间准备下一个角色生活,出来,再进入,就是她现在的生活模式。虽然累得像狗,但她觉得自己充实而满足。但这样一个内心无比强大的人,对于生活的信仰,她却形容为一种天生的妥协,觉得这是自己安身立命之本。她说,如果自己现在就是66岁,那还有什么可以去挣去抢?生活,对于海清来说,是每一天都要自己爽的经验堆积,这种堆积一点一点的生发开去,焕发出的,是一种对于生命的坚强感悟。
独家对话海清
新浪娱乐:美小护这个角色是六六为你度身打造的,很好奇会演成什么样?
海清:我觉得六六是对社会有贡献的女功臣,因为她够准确,她够胆说,她很真诚。美小护这个人她比较立体,这是我比较擅长的,她不是我们概念里的白衣天使,温柔,善良的,谁都有脾气,有秉性,有坚持的,当了好多年护士,在外人看来有点麻木的感觉,其实她的内心,和她的外表不要概念化去演一个职业,首先她是一个人。
新浪娱乐:这个题材,在如今社会,确实很难得?你怎么看呢?
海清:这是一个泛社会效应,六六没有话说就不会写东西,从她决定要写,我知道,有两年的时间,我当时问,为什么写这个,她说这中间太多不可调和的东西了。我看了很多真的觉得他有很多话要说,不简单是写一个命题作文这样。
新浪娱乐:怎么理解心术这个词?
海清:“心术”不仅仅是医患关系,我挺愿意做那个坚持的人,这也是为什么多年来我走的路会比较艰难点。刚才有记者还问,你做手术送红包了没,一次都没,我送就是在纵容,可能我会买一个平安,但我这是在助长一种不良的恶性循环。我觉得他尽他的职责。但手术完,我会送东西,我心甘情愿,这是我感激的表现。这是一个情感的表达方式。所有人都这样,送不起红包的人怎么办?
新浪娱乐:作为演员,你在这个社会上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什么?
海清:人活着其实挺短的,我们不可能为任何人活着,我们最难的是一个坚持,坚持什么,信仰什么。我可能智商比较低,所以不太会动摇,认了就认了,你要问我圈里安身立命的根本,生活也好,演戏也好,是我活着的基本状态,可能最简单的就是好好演戏,享受我的生活吧。
新浪娱乐:那你觉得生活最好的状态是什么?
海清:我现在的状态我已经很满足,虽然现在很多朋友说你累的很狗一样,但我说我很充实。所有的享受是要付出代价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能我要的就是有充实的生活,有安稳的工作,我能拿这个挣钱,养家糊口,我还能期待什么呢?
新浪娱乐:不会给自己设置一个临界点?比如我必须在今年达到什么目标之类的?
海清:我不会设想一个点,因为我觉得那是生活在别处,所以原来在我《蜗居》拍之前,我就已经很满足。我知道惜福,我不高兴的时候经常安慰自己,你出去站到大街上,左五百,右五百。你看谁比我你幸福,我总这么劝我自己。
新浪娱乐:这是不是说明你幸福指数低?
海清:我可能是,所以我觉得自己是上天厚爱的孩子,我常觉得这些都是白来的,我知道珍惜,知道感恩。我非常懂得什么叫可遇而不可求,我不太去设计未来什么样,去做什么突破,我不太去设计这些。我这方面不太敏感,名利这方面。
新浪娱乐:《心术》中最重要的是这三个字,信,望,爱,你对这三个字怎么解读?
海清:我们每个人因为爱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有责任把这份爱传递下去,也为了内心的平静。信仰是一种让自己内心平静的方式,信仰是一种力量,可以从精神转化为物质,你看到有信仰的人,他一定比别人强大。希望是一种妥协,希望是留给以后的,为了以后常常我会妥协,妥协有时候是一种美。
新浪娱乐:妥协我不太想到从你嘴里说出来?
海清:我常常骗我自己,我特别不愿意跟人争,但我特怕下棋,因为我怕输。我有自卑心理,我不去争,反正也轮不到我。我们觉得希望很美好,那是对现实妥协的一种转换,暂时我实现不了,我会留给自己一个空间,那个叫希望,那个叫未来,那个也可以说是一种信念也可能是别的。
新浪娱乐:自卑在人性上过多可能转化为自负,可你当年是以第一名的成就考上北影,是黄磊的得意门生,一直在这样的盛赞中,还有这样的想法?
海清:小时候一开始跳舞的时候,都不太被老师重视,我好想跳领舞,没人要我,我已经习惯在主要角色边缘游走,我觉得那是命,但是这样会让我没有那么大的压力,我会比较轻松的过完我的童年,但这对我将来的成长有心理暗示。事实证明我预料是对的,我从来不否认我入行后因为相貌被剧组拒之门外,我从来没有觉得值得抱怨,心里有不舒服,一定有,但抱怨对方,我认,这种自卑影响到我上大学。黄磊,我的老师不注重外表,他们注重内心,注重才能,才华,我才能有喘息。
新浪娱乐:《心术》中,有黑暗中对于光明的期待,你在生活中遇到这些的时候,会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
海清:我常常对自己说,演艺事业如过眼云烟,一切都不重要,我也说我老了。我说的不是生理的老,我现在就拿自己当60岁过,我那天还在跟吴秀波说“如果我们有勇气当今天是我们66岁。”如果我今天是一个66岁老的女演员了,我有什么好在乎的呢?我唯一在乎我拍戏能不能给我的生命带来巨大的愉悦和快乐,我唯一期待我这一天过的爽不爽。如果上天派我来演戏,能给别人带来一丝欢乐,一丝点醒,一丝正面的信息和引导我就完成这个使命了。
独家对话吴秀波
新浪娱乐:“心术”归结到底是仁心仁术,是这个圈子里的安身立命之本,做演员到现在你最信奉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什么?
吴秀波:我觉得演员和医生的行业共同之处在于,医生是在死亡线边缘医治病人,演员一直在医治的是无望的自己。医生一直医治的是心肝脾肺,五脏六腑,演员其实医疗的是自己的七情六欲。
我理解的心术是见心见性之术,医生没有一颗通透的心,就无法摆正自己的心态。如果演员不把自己的心变得通透豁达,就没办法去面对在唯物世界里很空虚的东西。心术这个词充满着自省,好多人,听完这个话题都会问病患给医生红包怎么看?我们想想第一个红包谁给的?我们见过最早的红包是锦旗,当一个大夫把你治好,你重生的感慨无法表达,你知道这不是上帝之所为时,你就想送点东西给他。正常的医患关系是平等的,他送红包没什么不妥,只为求一个安稳。第一个收红包的医生也无可厚非,他想让家人生活更好。其实我们恰恰去关注的应该是给不起红包的人,生活的不那么富足的人。我17岁做过天大的手术,说结肠癌,要死。第一次见到那个大夫,我很害怕,因为他很魁梧,我印象中的医生都要很有知识范,但他像个武夫似的。他的医术给我第二次生命,我妈妈下来抱着大夫哭,我到现在都特别感恩。如果我能通过这部戏传达一个理念,任何一个大夫都有七情六欲,但如果一个人他没有放弃他的原则,没有放弃他的信仰,我们可以放心把自己交给他,就值了。
新浪娱乐:单纯作为心术这两个字,你怎么理解?
吴秀波:有段特文雅的话是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其实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是经历苦闷后,首先要理解自己。我有一段时间演戏碰到障碍,你演过十部戏后,就是5,6千场后,你基本把你想表达的都表达完了,当你再重复,你发现你对这个行业丧失了兴趣,一旦丧失了兴趣,你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失败者,因为你还要用它来安身立命,那段时间我很痛苦。我给我朋友打电话,问他们有没有跟我一样的时候,一个说有一次,因为合作方他不喜欢。另一个说老有。然后我问他怎么解决,他说有本事你干别的去,这就是屈从命运的安排。通过这两个人就想为什么他们拥有不同的心态,我发现我问的第一个人大多数时间很快乐,而第二个大多数时间不快乐,而我恰恰是一个不能让自己在大多数时间里很快乐的人。当你从事着一种虚伪的,简单的工作无法感觉到乐趣时,如果你太过清晰或者复杂的话,你就无法用简单的心态去面对。你就没有兴趣,我现在真正理解所有笨人的快乐。我们觉得猪是快乐的,不快乐是一种罪恶,当你有一种安静而愉悦的心时,很多的事情会变得有兴趣,有亮丽的色彩,我才理解老一辈说“演好戏要先做好人。”这是一种修行,当你得到后会非常快乐,演员在开机前的一千个杂念全部源于自身,我不需要去修改剧本,不需要去做很多事,我只需要去修正自己。
新浪娱乐:你觉得最大的信仰,满足感是什么?
吴秀波:我到43岁了,我还没找到我的信仰,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我的前半生去感受和体验,下半生就是为了去找寻这个信仰,牛顿连苹果掉到地上都能说得清,但却自己死时放一本圣经在坟墓里。没有信仰的人才会贪生怕死。
新浪娱乐:可我觉得信仰是人活着的根本,没有的话,你靠什么去支撑自己?
吴秀波:大多数动物都生存,人类也是动物,我们不知道狐狸,狼,猫的信仰是什么?信仰对他们来说是模糊的,他们拥有的是天性,是生存的欲望,只有人类会把这个表现出来。我们很多人知道活着的快乐,但我们很少人能够知道死去的意义。也许有一种信仰,认定死才是真正要做的事情,只有安于生死,我才觉得是我们去寻求的信仰。我相信很多人,为了信仰去牺牲的人,在现在的社会里已经是一种传说,我非常羡慕,我相信我终会有一种信仰,让我知道人生的方向。
新浪娱乐:你从来不把追求当信仰?
吴秀波:什么是希望,大多数人表述的,都是一种贪生畏死之念,所谓贪生是希望我的房子更大,我的车更好,我希望找到一个好的人和我相亲相爱。包括我希望我家人健康,这些都是贪生畏死的体现。希望是一个个在你寻求信仰中的站牌,这是我活着的简单意义。有信仰是圣人,没信仰是凡人,我是凡人。我的生命过程从生到死,我要去寻找这个。一旦有一天我找到了会在夜里偷笑而醒,也许有些人会告诉所有人听。人类是由猴子进化来的,但鳄鱼进化到今天,他们就没有自己的信仰吗?很难说。我是一个喜欢怀疑一切的人,如果有一天进化论被颠覆以后,大多数人会失去信仰,信仰所支架的科学研究上,大多数人未被证实,信仰就是一颗人心。我们往往被大多数人追求的生存目的去扰乱信仰。我信生下来,死去,最开心的都不是我。如果某一天世界上所有动物开会,说你们人类死一半吧,否则活不了,那我做死的那一半。
新浪娱乐:那爱在你的理解是什么?
吴秀波:爱是人的一种缘遇,分两面,阳面是付出,阴面是索取。当你的世界转到阳面的时候,你周边都是春暖花开,因为你给予别人,别人一定快乐,你一定会快乐,还有一种索取,那就是冰天雪地,你永远不满足。人心的爱就是一直翻转在这两面。当你因为爱而觉得痛苦,你可以翻面去看。
叁 导演跨界心得——何念 做话剧的人 更了解审美
如果说 做话剧的人都很有范,那何念无疑属于异类,也许,奔放的感觉只留在舞台上,私底下的他,安静不多话,但一种内心的洞察力会让他有种沉稳的气质。六六说,如今的话剧只有何念的能看,《武林外传》她看了两遍有余。何念将在话剧中的成熟的理念放到电视剧中,他说,自己最大的优势是用一种“进行时”的审美去包装电视剧,在当下,一条一条的拍摄中,将不好的剔除掉,快,准,狠大概是他的拍摄风格。对于“心术”,这个年轻的“成功人士”安身立命之本是信奉自身的努力,老话重提的基调中,代表的是实下中流砥柱的奋斗观。
新浪娱乐:你心目中对心术这个词怎么理解?
何念:心和术,是相辅相成的,艺术, 医德延伸到每个人身上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给观众最大的想象空间,直接和善恶去挂钩去联想。《心术》里提到的是集体的价值观,作为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这是道德。
我本身信奉通过自己努力就一定得到成功,但这只能拿我个人来说,很多人付出也不见得有回报,但要看你回报什么。什么叫自信,我理解做一件事情,做大量的准备,得到相应的回报,你会觉得自信,付出和回报有等号了,这样你会对你自己做的事情产生兴趣。他是积极的,你要看自己对于回报的预期是什么,你不能刚做第一件事情,就要第十件事情的回报。
新浪娱乐:期待这部电视剧呈现给观众的未来是什么样的?
何念:他让你看到很多负面的,但让你知道的更多,我们这里面几个医生很正面的去描写,纯个体在做什么事情,除了医生工作的事情,但关于人文的事情,每天遇到,会对医生思想有影响,前途有影响。拍六六的作品很有压力,我也习惯了我们这个团队每个阶段都会和不同人合作,07年遇到宁财神也是,和六六第一次是《双面胶》的话剧,那时对于结尾的改动她很喜欢,我和财神的话剧六六第一时间来看,去年他找我时,希望一起做《心术》,我觉得很好,做了很长时间的话剧导演,我期待自己领域能够更大点。
新浪娱乐:您觉得话剧和电视剧最不一样的地方是哪里?
何念:话剧更需要开放和张扬,电视剧更多考验导演的管理能力,考虑更多的是艺术,档期,协调的中间值,谁掌握更好就是更好的电视剧导演。而舞台剧要求你一定要有好的审美,不断在现场去实现一些东西。舞台剧和电影的观众锁定人群一样,人有从众心理,一起在一个地方,分享喜怒哀乐,而电视剧时一起在一个地方,聊着天,喝着茶看的,那种观影的关系不太一样。我们那么多年做戏,已经有观众审美的预判,而电视剧只是从冷冰冰的数据去判断。我觉得这个是我的一个优势,一场戏好与不好,我基本不用看数据就知道,这样的段落是哪个年龄层次和受教育程度的观众最喜欢看的东西。
新浪娱乐:《心术》中传达最多的是信 望,爱,三个字,你对这三个字怎么理解?
何念:爱,包含的是一种大的爱,他不是具体的,很多都包括在里面,有师兄弟之间的,患者家属之间的。希望是传达整个对于生命的希望,其实讲的医院里的,对于生命的希望,传达给大众的,是能相信医院的,是讲信任和信仰的东西,不信任就是从隔阂产生的。信仰的缺失的确存在,这个得通过时间去解决,这是个过程,是需要一个慢慢找寻的过程,当经济迅猛发展的时候,都会丢失掉一些东西,当每个人都能在社会上找到我是谁时,信仰就慢慢建立了。
新浪娱乐:内地对医患关系的描述基本是一个空白,你觉得这部作品最大的特点在哪里?
何念:它没有正面描写治病,而是在治病中发生的事情,让观众看到更多的是和他人沟通,医生之间的沟通,病患之间的 ,怎么去搭建,电视剧是一个传达的艺术,是一个综合的。六六是文字,我们通过其他的语汇去传达六六的思想。
肆 内地医患题材 缺失的不仅仅是气质
小说《心术》之所以普一开篇就吸引到众多观众目光,实则是触碰到了内地电视剧拍摄的盲区,现实的犀利感加上六六对社会的洞察力,让这部作品一出现就充满了话题度。在家庭伦理,谍战,军事题材充斥荧屏的今天,关于揭露现实的电视剧少之又少,虽然一片大和谐的环境下不乏将家庭和乐展示的淋漓尽致的佳作,但似乎总有种隔靴搔痒的无奈。《蜗居》后,一批放弃内地电视剧多年追随美剧的年轻观众有了第一次回归,在他们看来,内地电视剧一贯的高大全做派在这部作品中被颠覆,用他们的原话“内地剧终于雄起了。”
医疗题材一贯是电视剧拍摄中最愿意去涉及的话题,从TVB的《妙手仁心》,日本的《回首又见他》韩国的《妙手情天》到拥有韩国,台湾,日本三个版本的经典电视剧《白色巨塔》,白大褂,手术刀,复杂的争斗,温暖的爱情,一直是医疗题材最愿意去展现的东西。《白色巨塔》和如今的《心术》有异曲同工之妙,感情戏虽然也贯穿始终,但揭示医患关系的复杂,最后用一种温暖的方式给予答案却是这部剧得以流传的原因,观众在过程中看的心惊肉跳,结果却一定是嘴角上扬的温暖。
《柳叶刀》作为内地为数不多的展现医患题材的电视剧,在充满现实情怀的导演张建栋的指导下,多少带着点批判主义的情怀,但因为剧本的限制,该作品的横切面并不深,多数的问题也仅仅是点到即止,实在让人有点不过瘾的遗憾。而除了这部作品尚可圈可点,医疗题材在内地的电视剧中是绝对的空白,欠缺的,不仅仅是社会关注度和对问题的揭露与解决,恰恰缺乏的是一种最根本的气质,这种气质并不是架着镜头在医院,病房和手术室里穿梭就能全部解决,也不是假借医院讲段爱情戏的空虚,而是一种对于现实的尊重。在这种尊重下,创作者们的心态更容易平稳,视角更容易独特,那拍摄的作品,犀利之余,也更能贴近老百姓的心。
《心术》支招教科书 医患题材应该怎么拍?
医疗题材参考片单:
日剧:《回首又见他》《白色巨塔》《tomorrow》《救命病栋二十四小时》《医龙》《五岛医生诊疗所》《亡者之音》《妇产科的故事》
韩剧:《new heart》《 外科医生奉达熙》 《 综合医院1、2》《妙手情天》
港剧:《妙手仁心》《天涯侠医》《仁心解码》《红衣手记》《鉴证实录》《法证先锋》
招数一,重口味感情,重口味画面
《鉴证实录》《法证先锋》
TVB在上世纪90年代末涉案剧的高峰时期,曾经出过《洗冤录》与《鉴证实录》两个法医系列,在案件的推进中调和与勾兑主要人物的关系,欧阳震华与宣萱、林保怡与陈慧珊的情侣档一样赢得观众的喜欢。不过更吸引人们好奇心的,还是那些有震撼力的解剖画面,特别是当旁边的法医们还一本正经地述说自己的发现、并对一旁狂吐的小警察们耸肩表示无奈的时候。然而这一招到了近10年后的《法证先锋》则远远没有《鉴证实录》那样强烈的反响,尽管林文龙的Dr. Ko态度更淡定、手法更娴熟、科技含量更高,但案件似乎不再像早年有着PG-13电影一样的恐怖魄力了。
招数二:帅哥效应加阴暗面揭露
《白色巨塔》
从台湾版的言承旭,到韩国版的金明敏,再到最为人熟悉日剧版中的唐泽寿明,江口洋介,《白塔》效应一直在延续着,之所以被奉为经典,关于医疗中,内斗,赤裸裸的揭黑是这部剧的主要特点,在其中,辅佐一段淡口味的感情,恰到好处,看过这部戏的观众大概都有种后脊背发凉的感慨。
招数三:独特社会题材挖掘 切合现实
《tomorrow》
作为近年来不错的医疗题材日剧,《tomorrow》展现更多的是如今困扰日本社会最大的问题——医疗体制改革,竹野内丰饰演的角色十年前是个外科医生,十年内,日本医疗体制改革,公立医院逐渐改制为更赚钱的私立专科医院,竹野内丰为了保住菅野美穗家乡的一家公立医院,重新拿起手术刀。故事有竹野内丰的自我救赎,更多的是对体制的思考,医疗到底是赚钱的还是救死扶伤的,怎样能保障居民的基本医疗。该剧在日本大结局时创下14.1%的收视率,仍稳坐收视率排行榜前10名。
招数四:小清新的格调,少年成长的主题
《红衣手记》
如同《壮志凌云》上映那两年投考飞行员的年轻人数量暴增一样,看完《红衣手记》之后,也有不少热血少年想报护专。 本剧并没有特别的亮点,但在职场新丁的刻画上却用足笔墨。梦想与现实的冲突,少年不知愁与被迫长大的阵痛,亦步亦趋与独当一面的分寸……以正式工作的那一刻为界限,审视自己当初的决定,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觉得若有所失;但这样的剧最终都不会让人放弃希望,主人公们会认识到救死扶伤的真谛并开始真正的出发。
http://ent.sina.com.cn/v/m/2010-09-08/15473080383.shtml
http://ent.sina.com.cn/v/m/2010-09-08/15473080383_2.shtml
http://ent.sina.com.cn/v/m/2010-09-08/15473080383_3.shtml
http://ent.sina.com.cn/v/m/2010-09-08/15473080383_4.shtml
http://ent.sina.com.cn/v/m/2010-09-08/15473080383_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