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荧屏:从“理想”回归“现实”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记者 李君娜 2009年12月28日
从年初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到 《北风那个吹》《我的青春谁做主》再到年中《我的团长我的团》《我的兄弟叫顺溜》等,热剧贯穿2009年。其中年度代表作莫过于上半年的《潜伏》和下半年的《蜗居》。
且不论剧集本身引起的争议,单从《潜伏》热到《蜗居》热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观众观剧热情从 “理想主义”回归到“现实主义”。
潜伏:关于理想的信仰
《潜伏》没有如剧名一样,相反成功潜出水面,在今年播出的剧集中大红大紫。《潜伏》之前,由《暗算》掀起的上一波谍战剧热已经热了三年多,而且呈现出套路雷同、模式类似的趋势。 “不走寻常路”的谍战剧《潜伏》一出,一扫观众审美疲劳,又重新引爆了新一轮荧屏谍战热。
除了创新的思路外,《潜伏》能够“引爆”荧屏的更深刻原因,在于对精神信仰的关注。 “《潜伏》不用空洞的说教,却对观众进行了信仰教育,这是最成功的。它以感人的地下战故事,生动表达了我党地下工作者为信仰奋斗牺牲的崇高精神。更重要的是,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理想信仰普遍淡漠的情况下,以历史映射当代、展望未来,显得意义尤为重大。 ”一位普通观众的想法也正好说出了很多《潜伏》迷的心声。
蜗居:对于现实的关注
《潜伏》之后,荧屏热剧不断。但可以和《潜伏》热分庭抗礼的,还是要数下半年的《蜗居》。和《潜伏》以革命年代传奇英雄为主角不同,《蜗居》讲的是当下身边小人物的故事。《蜗居》以都市“房奴”话题为切入点,讲述一对年轻夫妇为买一套房子而经历的故事,展现了都市人面临诱惑时作出的不同选择。尽管针对《蜗居》的各种热议声中不乏褒贬,但有一点几乎是一致的:那就是该剧对现实题材的关注。包了“家长里短”外壳的《蜗居》在上海大学影视学院石川教授眼里,更倾向于定义为具现实质感的社会伦理剧。
如果说对《潜伏》中主角余则成的关注投射了普通大众对“超我”的理想主义,对《蜗居》中主角海萍买房的关注却折射了大量都市人对现实 “自我”的无奈。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潜伏》和《蜗居》没有必然联系,但未见得没有联系:《潜伏》中的余则成为了未知的理想生活而奋斗,而《蜗居》却告诉我们‘理想生活’实现时也一样有现实压力。 ”
来年预测:更巧妙关注现实
有媒体人士指出:“不是所有的电视剧都能成为社会现象,而《蜗居》关注到的某些东西正是对这个时代某些问题的直视。 《蜗居》热也再一次验证了网络时代议题设置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
一部剧热了,无数剧会出来,这是“中国式电视剧跟风定律”。《蜗居》热无疑有助于明年电视剧现实主义题材的流行。然而,必须明确的是,《蜗居》的表达方式存在很大争议。充斥在剧中的社会潜规则、婚外情等,都是吸引收视率的好元素,但未必是解决现实命题的“答案”。说到底,《蜗居》也只是一个小人物因为要买房子而引发特殊经历的社会新闻故事,而非全部的现实。毕竟这个时代,还没有到为了一套能遮风挡雨的房子,只能靠家中女眷以身换房的境地。有关专家认为,用更巧妙的方式关注现实问题,有望成为明年荧屏电视剧的方向之一。 “套用网络语言,这样才是更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荧屏‘洗具’。”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9/12-29/20442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