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蜗居》映现的“民怨”
来源:南方都市报 AA02 社论 作者:鄢烈山 2009年12月21日
摘要:安居才能乐业,这方面的保障比直接用于“维稳”更有效。中央明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但愿这些总体要求能化作具体政策措施,但愿《蜗居》重播不再引起那么多人共鸣。
■春秋小议 之鄢烈山专栏
电视连续剧《蜗居》与《潜伏》一样是“慢火”的,开始播出时并不受热捧,后来出乎制作人意料地“火”起来了。此无它,有意无意间切合了观众的心理需求。《潜伏》是继宫廷戏占领荧屏多年后,另一种类型的权术戏,无非披上了革命的外衣。《蜗居》则正好是当下众人关注的房价坚挺不泄的话题,引发了众人特别是刚出道的“白骨精”的强烈共鸣。
其实,我看《蜗居》有表面的买房和内在的情缘双层结构,或者说有向上的安居追求和向下的孽缘毁灭两条情节线索,而以后者为主。关于后者,女主角海藻从单纯到沉沦的故事,远远比不上左拉的小说《娜娜》和德莱塞的《嘉莉妹妹》描写的同名女性的悲剧,所具有的社会认知广度和现实批判深度。本文拟借用孔夫子的诗歌观,略论《蜗居》的“兴观群怨”之怨。
购房当然是“(起)兴”的话头;由此可以 “观(照)”当下中国的世态人心,从官场、“商场”、职场、情场到街坊邻里关系皆有涉及;该剧的“(合)群”功能也很明显,即把人们的注意力聚集到持续走高的房价问题上,形成了必须有效抑制房价疯涨的公共舆论;而“怨”自然是表达不满。我不想站在所谓“房奴”的立场上一味批评官方的住房政策,而希望欲购房者、地方政府、中央有关部门各自检讨,拿出各自应对房价高企的良策来;至于牟取暴利的奸商和以权谋财的贪官,对他们进行道德谴责毫无意义,孔夫子早就问了 “虎兕(犀牛)出于柙(笼子),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当然是没有管住管好嘛。
中国社科院12月7日发表的《经济蓝皮书》说,2009年中国房价太高,称必须有效抑制房价上涨,否则将严重影响城市化发展,甚至会影响社会安定。我自然同意这样的描述和呼吁。本人无力分析中国的房价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逆市”上扬的诸种原因,想说在评论《蜗居》渲染的民怨前,需要承认一个基本现实,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居住条件(主要指市民的人均住房面积)是大大地改善了。有年资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住在房管所公房的城市户籍居民,大部分有了“房改”房;住“大杂院”和“筒子楼”的居民,在旧城改造后,一般都住上了较为宽敞的公寓房。在此基础上,不少人家通过炒房、换房扩大了居住面积。一些收入高的白领也早通过按揭当上了所谓“房奴”。另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中国大陆的年轻人,现在对住房的期望值远远高过比他们收入高得多的香港、日本青年,不少刚参加工作没两年的,购房时就想“一步到位”,不能少于100平方米。这种奢望是我们这一代40岁时还不敢想的(1990年代武汉官方住房标准上限是,科级60平方米、处级80,厅级和高级职称100平方米)。
上文里我用了“渲染”一词,因为根据我的生活经验,当前望高价房而兴叹的主要是2006年以来入职的年轻人,而 1998年名牌大学毕业的郭海萍夫妇,不应该混得这么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直到2003年之前,房价都很低,海萍还在外资公司当白领,而且是有志在大都市奋斗的那种性格,一般不会这么“失败”。至于郭海藻这种依赖心很强的女孩子,还是回中小城市与父母同住、做无所用心的职员,过安稳日子的好。记住孔老二说的:“陈力就列,不能则止”。先对镜打量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有多少耐性和潜力,量力而行吧。当年白居易到首都求职,人家直言劝他“长安居,大不易”;看了他文章后却说,以你的才华没问题!这故事就是教人没本事就别往热闹地方挤。
对于城市政府来说,房价高企固然可以比户籍制度正当地将“外地人”拒之城外,但城市的生活成本太高,必然会影响城市的吸引力。主政者必须权衡得失,通过调控土地和住房供给,保障年轻的创业者和“白骨精”们能有立足之地。我们知道,虽说理论上“政府”没利益,但“地方”是有利益的;在中央地方分税体制不变、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条件下,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一方面是无奈之举,像吃鸦片上瘾有了依赖性,想断也难;另一方面是来钱容易的感觉确实很美妙,飘然而快活,于是演变成了贪婪。可是,城市的土地供给可持续吗?如毒瘾发作先顾眼前,不管继任者洪水滔天,决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地方政府。如果市民不能用选票来制约主政者,朱镕基同志曾说的“民怨沸腾”四个字,也算不能不倾听的一种监督吧?
对于更宏观的国家层面来说,公平正义不仅是政府的良心,也是政府的民意基础,是合法性的源泉;不同地域和城乡的公平竞争、均衡发展,是国家统一与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而扶困助贫也是政府的责任;简而言之,就是要使每个人都有发展机会,都有希望。关于住房方面的民怨,我认为就全国范围来讲主要涉及两点:一是贫富过于悬殊,房地产商能卖高价是因为他卖得出去呀!现在确有一部分人(在13亿人的中国绝对数肯定以千万计)钱太多了,远远高出社会平均收入水平,他们也不可能像旧时官绅在家乡广置田产,别的民间投资渠道又不多,是这些人投机加投资性炒房抬高了房价,同时也抬高了人们的期望值。二是住房作为社会基本保障之一,其公益性长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对弱势群体的保障很不到位。
安居才能乐业,这方面的保障比直接用于“维稳”更有效。中央明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但愿这些总体要求能化作具体政策措施,但愿《蜗居》重播不再引起那么多人共鸣。(作者系知名杂文家)
http://gcontent.nddaily.com/6/70/6709e8d64a5f4726/Blog/a32/abb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