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媒体报道

广州日报:《蜗居》影射上海社保案?

《蜗居》影射上海社保案?

来源:广州日报>A10:新闻蓝页  作者:周裕妩 2009年12月23日


折射高房价下社会现实 剧中人物被指原型为案中人物引发热议

  文/本报驻上海记者 周裕妩

  12月13日,上海市纪委宣布,上海市普陀区原区长蔡志强因涉嫌受贿犯罪,已于近日被移交司法机关依法查处。通报称,根据群众举报,蔡志强道德败坏,生活腐化,其涉嫌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现金、贵重物品等财物,数额巨大。

  而在网络上引发另一轮热议的是,有网友惊奇地发现,热播电视剧《蜗居》的男主角宋思明与蔡志强在相貌上颇有几分相似,同时,“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睿智但不失幽默,做事谨慎、低调不张扬”的这一有关宋思明的评价同样适用于蔡志强。

  《蜗居》在各大网站、在人们的茶余饭后引发的议论,从它的原型、很黄很暴力的台词到房奴和都市生活的压力以及婚姻和爱情的真谛……众多的社会情绪似乎一下子在这部电视剧上找到了宣泄的出口,而这些应该比电视剧本身更值得反思。

  早在7月底,《蜗居》已经在上海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播出,差不多同时期,北京、南京、杭州和苏州等多个城市的地面频道也都播出了该剧。

  不过,当时媒体并没有对该剧给予太多的关注,在上海电视剧频道开播初期,《蜗居》的收视率一般,但等到电视剧快播完时,已经创造了今年该频道的收视率新高。

  停播风波引出种种猜测

  在天涯等网络社区,不少网友留言称,《蜗居》很现实,很真实。不过,它的台词也在网络上引发争议。

  11月15日,《蜗居》在北京电视台影视频道结束播出。18日,北京电视台青少年频道每晚10时重播该剧,在播出5天10集后,突然被“拦腰截断”,换上另一部电视剧。同时,有传言称,广电总局对该剧下了封杀令。

  虽然广电总局最终否认了封杀一说,《蜗居》也得以在东方卫视等频道顺利播完,不过,这场“停播”风波更加引发了人们对此剧的猜测。

  各大网络论坛上议论纷纷,说该剧改编自六六出版于2007年的同名小说,而该小说的创作背景正是当时震惊全国的上海社保案。

  剧中男一号、身负要案的市长秘书宋思明,被指原型为上海市前宝山区区长秦裕。剧中多次出现的宋思明的车牌号为“江A00029”,而在事发前,秦裕的车牌号恰好是“沪A00029”。

  公开资料显示,秦裕曾担任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的秘书,有“上海第一秘”之称。“上海社保案”爆发之初,秦裕被火线调任上海宝山区区长,但不到一个月后,新华社就播发了秦裕“接受调查”的消息。

  房产商原型被指为周正毅

  剧中的房地产商陈寺福被认为原型是原上海首富、地产商周正毅。剧情发展到高潮,陈寺福在宋思明的庇护下,对“钉子户”老太太的住房进行强行野蛮拆除,瘫痪在床的老人不幸被埋身亡。事后,陈寺福与宋思明亦因此被查处。

  而现实的版本是,当年周正毅因强行拆迁上海乌鲁木齐路安福路一处民居而引发火灾,导致拒绝被拆迁的房主、一对老年夫妇火中身亡。此事引发了对周正毅的调查,最终牵出社保案。

  《蜗居》对高房价下社会现实的折射,以及它背后的社会情绪被认为更值得关注。

  虚实折射道出白领心声

  《蜗居》的故事从房子开始,当女主角海萍决定买房后,所有角色的命运都在不知不觉中转变,从为了攒够首付当“房奴”直至被一套房子压垮爱情、亲情乃至人生。

  剧中海萍说:“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连串数字蹦出:房贷六千,吃穿用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费三百四,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至少!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这被认为是道出了千千万万都市白领的心声。

  拒做房奴放弃上海

  武汉某部属高校汽车专业研三学生小吴,在11月底接到上海大众的通知,只要体检合格后就可签约,年薪为十万元。

  小吴说,面试那会儿他正在看《蜗居》,难道真像郭海萍那样做房奴吗?

  衡量再三,小吴放弃了上海大众的工作机会,而选择去了长春的一家公司,“在上海,三个月工资才能买一平方米房。去了长春,一个月能买两平方米。”

  上海东方早报民意数据库就《蜗居》反映的“买房难”问题调查了1034位成年市民。其中,77.57%的受访者认为《蜗居》反映的“买房难”问题在上海具有普遍性。

  当上房奴害怕生病

  近日,一位80后网友“柔柔小茜”在天涯杂谈发帖《当房奴遇上甲流,公司落井下石》讲述自己半个月来的经历。

  “柔柔小茜”感叹,自己的情况就和海萍一样,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逼得自己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来不及细想未来十年。

  她的遭遇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同情和感慨,回复达到600多条,有网友留言:“这将是房奴们的常态,稍微出点状况就压力很大。”

  不过对于《蜗居》的热播,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认为,出于盈利的目的,该剧的创作人员用情景剧的创作方式,调动了群众的情绪,在技巧上做了较好的拿捏,但它在对社会情绪的反应上仍然是比较低层次的,对处在转型期社会的人们心理的刻画,它的深度还远远不够。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9-12/23/content_805931.htm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