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蜗居》
来源:网易博客》 马庆云的博客 作者:马庆云 2009年11月18-28日
解读《蜗居》之以荤段子的名义做无望地反抗
2009-11-18
六六07年的书《蜗居》最近被拍成电视剧,播的很火。小说讲述了一个艰难买房的房奴故事,比较接近生活真实,但有一点被观众诟病,就是里面有太多的所谓的荤段子。
我是把电视剧和书都从头至尾地看完的,对其中要说的事情有很清晰地认识,关于荤段子的事情,我有一些个人的看法。我倒是认为,在这件事情上面,是我们观众自己在一厢情愿地假装纯洁了。
书中和电视剧中均有“我想让你回家吃棒棒糖”、“他做起来像小钢炮一样”、“我喜欢你下边”等等这样的情景对话。我个人认为,这是真实的,不能打上黄色的标签。艺术的根本就是尊重生活的真实,不做生活之外的虚空性构建,既然我们生活中有吃棒棒糖的对话,那就不能反对描述生活的小说、电视剧中对这些事情进行记录。
《蜗居》的整体构架是建立在对城市底层无房民众的关怀角度上的,真实记录他们的生活境遇与生存状态,《蜗居》的成功也正在于其比较真实地还原了人们艰辛的买不起房子的现实状态。在这个现实构架的基础上,两个阶层被叙述性地展开,海萍、海藻等底层有着一般生存者都有的艰辛,而宋思明这个市长秘书有有着高产阶级的一切权势。
作家六六让这些荤段子在海藻与宋思明之间展开,在这两个阶层之间展开,用艺术的形式做最真实的记录。可以说,这些性的段子,都是对现实做一个绝望的反抗,明明知道不可能改变,而又因为作为文人所预存的那份真纯被压制,寻找突破口,而不得不转向一种性爱描写的路径上来。在作家那里,性是有反抗意识的。
性爱被寄托精神,在文学作品中很是常见。如果说贾平凹《废都》中的荤段子是寄托着一种文人的虚空感觉的话,那六六的《蜗居》则是寄托着这种反抗与无望的挣扎。性是和人的潜意识联系在一起的,作家则寻求这种潜意识中的沟通,用性爱描写地方式寄托情思。所以,在许多时候,优秀的小说中,不能缺少这种寄托情思的荤段子。
《蜗居》的成功,也正在于,它通过性的关系,展示出上下两个阶层的人之间的那种插入与拔出的关系,被侮辱的与被损害的,去侮辱的与去损害的,他们之间就是有着这种性上的往来。这种性的交互,也只有通过文字的张扬才能表现出作家本身的情思来。就像我们本身喜欢用“草”来骂街一样。性是寄托着愤怒的,甚至还有其它的情愫。
“他做起来像小钢炮”一样,这是现实中经常有的话,但在《蜗居》中它已经不仅仅承载着话语本身的一点意蕴,而是把被损害的已经欣然接受这种损害的现实通过性的力度彰显出来。没有这句的荤段子,则不能形成发人深省的思考。
作家本身的写作心态,也并非是拿这些荤段子来自我调弄,或者调戏观众,而是试图用这一样的性来敲打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对这样的现实进行追问,它不仅仅呼吁人们做抗争,而更想通过这样的描绘使我们认识现实,做更高层面的解脱。性,在这里,是必不可少的对麻木观众的当头一棒!
以小说去抗争,本身就是无望的,所以作家在文字中体现出来的也是这种无望,反抗的无望,也只得接受被进进出出的事实,但明知道无望,还是要去反抗,所以做最真实的进进出出的记录,以展示在所有的被进进出出的世人面前。这正是《蜗居》荤段子的境界所在。
我们的孩子不会因为几句要吃棒棒糖的荤段子就被教坏的,只有那些每时每刻都给他们演绎美好生活的韩剧、青春偶像剧,才是会把孩子们弄得昏了头的,俨然自己就是要那样的生活,得不到的时候,开始堕落起来。
《蜗居》的反抗,在这些荤段子上可见一斑!
http://maqingyun1986.blog.163.com/blog/static/194511552009101884453707/
解读《蜗居》之为什么对宋思明是怜悯而不是批判
2009年11月20日
《蜗居》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对底层民众买不起房子而生发的一系列事件的记述,底层的买不起房子,和上层宋思明这个市长秘书能够挥金如土、用金钱与权势玩弄海藻形成鲜明对比,但对比的结果不是对权势阶层宋思明深恶痛绝地批判,而是无与伦比地挖掘内部原因对其进行更高情怀上的同情。
小说或者电视剧都拿出大量的笔触来描绘宋思明,从言语到行为举止,再到他的许多的心里活动,无处不是对他最大的同情与怜悯,小说和电视剧对这个人物不做作家本身发自内心的批判,而只做了世俗价值上的认证,读者和观众自有自己的独特认知,作家本人没有把自己的所谓的符合社会价值的认知加进去,而是用一种更高的情怀去同情、去怜悯。
对这个玩弄海藻、直接造成社会贫富差距的人物,作家六六没有简单的用我们惯常的批判的眼光与笔角来诠释抒写,而是要跳出来,跳出这个时代,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关照这个时代,并且去关照时代大潮下的所有人,包括既得利益者。对底层的怜悯,是我们所常见的,而对社会不公正的直接受益者也进行怜悯,倒是读者或者观众在心理上需要时间去接受的。
《蜗居》的优秀之处,也正在于这种能够跳出来关照社会的价值取舍,如果一个作家本身只是按着当下人们的惯常思维去抒写,那她的笔法只能是纪实性的,没有更高层面的延展性,缺少文本的韵味,更不能达到哲学层面上的张力,那么,这样的小说也不能成为艺术,它只能是现实生活的一个真实记载,和记账差不多少了。
也正是因为这种跳出来,才能够让作家用自己比较高的笔触去关照所有人,包括现实眼目下的这些既得利益者。文本的境界被这种非常态的关照拔高。作家本身跳出文本,不参与文本,但是又用自己高深的思想来关照文本中的所有事与所有人。这正是对文本的终极操控。六六对宋思明的关照,并不是说她呼吁大家同情宋思明这个实在人物,而是想通过这种非实在的怜悯来让大家认清这个时代,发现每个人都是时代的受害者,从而对那种仇富的心理进行矫正——不是放弃仇富,而是对富人关怀性的仇视,在尊重私有与个人奋斗的前提下要求公平与均正。
简单的仇视只能造成两败俱伤,而关怀却是最有用的化解办法,不是让这些既得利益者继续得利,而是让体制受害者在看到自己受害的现实之后也能站在对“非受害者”的关怀角度上,然后合理地要求社会资产的比较公正的分配,以防止另一种不公正的出现。
作家六六写宋思明的奋斗经历,他也是一步一步地爬上来的。在中国的现下,包二奶的大多是这些青年时代没有得到爱情雨露的家伙们,他们有着自己并不满意的婚姻家庭,他们的心思已经无法在那个贫贱之妻那里得到满足,又因为周边的生存境遇,让其不能“边缘化”,所以,向二奶那逐渐的发展,贱贱地贱贱地发展为这个夜晚放肆的宋思明。上半身做市长秘书,下半身做海藻大爷。
小说中也有宋思明对海藻的纯情,甚至有他的处女情结,他老婆没有给他处女之身,所以当他误解海藻是处女的时候,那种压制的不被满足突然得到释放得到满足,这是可悲的,甚至是应该被给予同情的。作家本身并不发表任何同情,一切的感情都是由观众和读者自己生发出来。
作家其实是在一种假装的不参与状态下,来深入挖掘各个人物之所以如此的现实根源甚至是思想根源的,然后用默不作声的方式来提醒观众与读者注意这个社会现实和思想根源,宋思明在作家那里只是一个符号,作家本身是想通过这个符号的动作言语与思想来展示整个的社会大背景,从而得到人们的思考——对这个社会大背景的思考——这个要比简单的批判宋思明有意义的多!
爱比恨更有力量!这是作家的基本心态。一个优秀的作家,必须要超越于她的文本,必须能够驾驭她的人物,这种驾驭,也只能建立在对人物的终极关怀的基础上,没有如六六关怀宋思明一样的关怀,文本人物不能得到最好的驾驭。
作家是承载一个世界的,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物都是她关怀的对象,这或许是一种基督情结,一种笔触上的基督情结吧。作家对她笔下的所有人物都是关怀的,是怜悯的,从而达到对这个时代的怜悯,整个时代的被怜悯,才能在清醒的基础之上找到出路。
当然,作家本身不承担找出路的任务,她们只需要用怜悯的笔法记录这个时代就可以了。很高兴,六六的《蜗居》做到了。
http://maqingyun1986.blog.163.com/blog/static/194511552009101942335378/
解读《蜗居》之小贝只是现代版的贾宝玉
2009-11-20
看《蜗居》这部小说,小贝这个人物从一开始就让我感觉到对他即将到来的个人遭遇的担忧。他对海藻的好,其实不是建立在对海藻的世俗爱情之上的,而是源自于他自己的赤子童心状态。小贝很好的保持了人的最原始的善的本性,而且在二十几年的生活中,亦因为没有大的波澜而没有冲击垮这个心肠。
小贝的个人形象,有点像贾宝玉。童心赤子是一种简约的状态,是接近自然而不是世俗的状态,她更像人类善的本源。贾宝玉那里的童心赤子是对所有人的爱,包括他的世俗的“敌人”。贾宝玉的世俗观念十分简单,他没有恶的任何概念,在他那里,简约的自然状态甚至要放逐概念,而这种简约又是对人世的,对现实可观可感的东西的。童心赤子的人,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则不是简单的。他们不排斥基本的生活欲望,不做伪善的道德说教,不在克制合理欲望的过程中扭化自己的灵魂,自然的真实是这样的:苍柏深植于所生养她的大地上本是无可厚非的。
小贝是最亲近人类善的本质的人物形象,如贾宝玉一样,他们的生存境遇造就他们的基本相似。小贝对海藻的爱源于自身童心赤子状态的需要,这种状态本身就是以爱的形式展现并释放出来的,如果没有这种突破口,那童心赤子状态只能以“白痴”的外在形态表现,就如贾宝玉吃胭脂一样。其实,小贝也是在与海藻的相处中极尽所能的去做一个白痴,他能够花一元钱去买狗尾巴花来庆祝冬至,能够一起去逛马路,甚至于用最幼稚的孩提之心去调情,这些都是只有童心赤子才能够做到的。
小贝因为没有受到过伤害,所以他能够保持这种状态,对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干净明朗,积极向上。人要是一辈子都能保持这种心态,则是最大的幸福。但生活的实际根本不允许出现这种最大的幸福,因为生活就是荆棘密布的,这种状态是无法穿越荆棘的,所以,小贝注定会被伤害。
作家六六开始就是有意地塑造这一点。他把小贝做成童心赤子之人,极尽天真烂漫,用一个大男孩的形象来铺陈后来的一切。这后来的一切,注定是毁灭性的打击,有的人会把这种毁灭性的打击称作成熟,有的人则称之为堕落。在小贝亲眼目睹了海藻的偷情之后,那种童心赤子状态被彻底摧毁。小贝后来和海藻做爱,说“我想草你”,因为海藻在他那里已经不再是他心中那个最完美的恋爱形象,而只是一种生理的需要与心理的暂时需求罢了。
童心赤子的人是容不得这样的事情的,所以,从一开始我就已经知道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如六六所写的那样,在爱与放手之间挣扎,最终“不能接受”被占了先锋去的。因为他从来没有受过伤害,所以在这种突如其来的伤害面前,必将变得手足无措,甚至到了被毁灭的程度。自己的爱和自己爱的对象已经无法对称,其实,在小贝那里,以前的海藻已经死掉了,他现在眼前的海藻只是他一时无法适应而一厢情愿塑造的海市蜃楼罢了。
这让我想到林黛玉的死!在小贝那里,海藻已经死了。小贝能够面对的只有这个,他要比贾宝玉更痛苦一些,因为贾宝玉心目中的恋爱形象一直没有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而小贝的则根本性的被架空了。贾宝玉尚有一个叫做林黛玉的人去爱,小贝呢?海藻还是他的林黛玉吗?小贝自己已经无法接受这个海藻,她不是他的林妹妹,小贝竟然到了无人可爱的地步。
看着小贝的离去,我是哭的。他在上海那个城市,唯一有的亲人就是海藻,现在他真的去漂泊了,没有任何的亲人了,我感觉到孤单,百年的孤独。我害怕小贝爱不上任何的人了。他尚不如贾宝玉幸福的,宝玉出家,还有个林妹妹让他做精神支柱,而小贝呢?
一种完全投入的爱,被一个女人所忽视,或许小贝根本不应该去完全投入地爱,因为现下的社会是容不得完全投入的,他的投入,必将落得个比贾宝玉更惨的下场。社会现实应该被反思,被唾骂!但,至少像小贝一样的男人还是有的,他们注定被伤害,虽然我也不知道小贝走后会怎样,故事的终究只是个故事,现实的生活在每个人的时空里继续着。小贝应该活着,皮实地活着,这就是生活。
小贝应该皮实地活着。我只有这么一种期望。因为已经没有构成他自杀的任何理由,为了海藻吗?她值得吗?根本性的不值得。我是怜悯海藻的,但是一转到小贝上来,我竟然发现这种怜悯是多么的虚空呀,小贝本不应该受到这样的伤害的。
《蜗居》的最大悲剧,就是小贝,不是其他人,其他人都是咎由自取,而小贝是无辜的,难道就是因为他承载着童心赤子,就被这样伤害吗?人应该没心没肺的活着!真的是吗?我想,接下来的小贝,一定会没心没肺了。海藻说她把自己的眼睛丢了,我觉得她虚伪,诚如她自己所言,她的爱和小贝比起来竟是那么的没有分量。小贝是真的会把自己的心肺丢掉的。
我想给《蜗居》续写一点东西,给小贝一个可以放心大胆的真爱的姑娘,就像当年要在给贾宝玉一个三生河畔的林黛玉一样。但或许,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段悲伤,这就是所谓的成熟吧,成熟的代价真的是太大了。一辈子的童心赤子,是多么遥不可及的事情。二十年后的小贝,会不会又是一个宋思明。
我不能怨恨海藻,但我诅咒这个现实!小贝,这个现代版的贾宝玉,作家六六只能让他出走,但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出走,现代,已经不允许我们——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上面有个大红袍子!我们倒是羡慕其宝玉来了。也许,这个社会真的不再存在林妹妹,也许,她,就在明天被你遇见吧。
我只想小贝皮实地活着,活着!
燃烧尽了翅膀的小贝
马庆云/文
一个天使的翅膀在燃烧
焦糊的味道充斥着空气
奔跑,怒吼与疯狂的边缘
晕厥,是最后的绝望
、
小贝的翅膀是用来呵护的
呵护那个叫做海藻的女人
而这把烧毁翅膀的火
就是这个女人在慢慢点燃
、
焦糊,是冬天的味道
伴着雨或者一些雪在午夜彷徨
没有任何容得下小贝的地方
他只得躺着,在无边的虚空中
、
他不说话,沉默着绝望于所有
像一个病入膏肓的羔羊
一个圆心在瞬间幻灭
整个球形是否还应该重新再画
、
本应该最相信的,最后倒成了那
我不相信的心底的怒喊
他不在相信
孤独的像一个解脱的圆弧
、
心被灌入铅毒一样的揪痛
一种叫做眼泪的东西无法流到外面来
理智在理智中得到最大的疯狂
这种疯狂一如万米波涛下的海面
、
平静
是今夜的羔羊
焦糊的翅膀
一个叫做小贝的孩子诉说他的不再相信
、
给他一个相信的理由
谁又知道这个理由能否给出
也许并没有理由
他本不应该拿出翅膀
http://maqingyun1986.blog.163.com/blog/static/194511552009102051824750/
解读《蜗居》之《蜗居》的三重哲学意蕴
2009-11-21
《蜗居》是一部现代版的《红楼梦》,以艺术真实的手法记录现代人的真实生存境遇,在记录的种种事件之中透出对人生的终极关怀,读者亦或观众,自会在文本之外得到余韵,而这种余韵的塑造与绵延,正在于文本本身所携带上的哲学意蕴,也只有这些意蕴被真实地贯穿,才能够得到这种大众思维时空上的绵延与不断扩展。
《蜗居》有着《红楼梦》一样的哲学意蕴,充满着对人存在状态的哲学思考,并表现出一种终极的关怀,且最终以高姿态的视角来品味人生。总的来说,《蜗居》有三重哲学意蕴。
第一, 人生而是悲剧的。
读《蜗居》,使我们得到的最大感受就是人生是充满着悲剧色彩的。从海萍对房子的渴望而不得,到海藻的二奶生涯,到宋思明对现实生活的彷徨,到小贝的被感情伤害,到苏淳的因为泄露商业机密而被拘禁等等,无处不是人生的不得意。如果说海萍海藻的不富裕的生活是不幸的,那宋思明物质富裕而精神感情生活空虚的事实也不容忽视,他们各有各的悲剧,甚至到最后,宋思明想见上海藻一面都不得,他满嘴的碎玻璃不知道在说着什么。海藻被大太太打的流产,不得不被摘除子宫,她的曾经的爱人小贝也已经是另一个女人的鱼眼睛,这些都是生命的悲剧本质,甚至到最后,海藻被那个老外带上飞机,谁又能保证她不是重新沦为另一个的情人。小贝的悲剧正在于他本身童心赤子的被摧残,一个心爱的女人对他如此的伤害,谁能保证他还能够像以前一样的真心付出,谁能保证小贝以后不会为这件事情而留下严重的心理阴影!甚至于苏淳,他是代表着中国人最中庸本质的特征的,但也无法逃脱这种悲剧的笼罩,不也是有一段时间,听到敲门声就心惊胆战,以为公安局要抓他嘛!他只不过想赚些外快,尽快买房子罢了。
在六六笔下,所有人都充满着生活的不幸,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幸的点,然后彼此连接成为线条,线条又彼此交错,形成一张笼罩的大网,大网下是这些不幸的魂灵。悲剧成为人生的常态。这也是《红楼梦》中所展现出来的,一切繁华,最终都是落得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没有人能够逃脱这个悲剧的大网,它把所有人都一网打尽。刘再复先生说这是一种荒诞剧,他是站在一个很高的视角上来审视这层悲剧,而不是参与到文本内部中来,这是对抗悲剧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要对抗人生的悲剧色彩,就要有高视角、高姿态,超越悲剧情节本身,来玩味审视悲剧人生,然后才会发现一切的悲剧都是荒诞的,也只有发现这种荒诞,才能在悲剧人生中得到解脱,嘲弄、玩味、调侃、瓦解悲剧,才能得到洒脱的人生,才能不为一些事物所羁绊,才能够皮实地活着并且走步。《蜗居》中的任何人物都没有做到对其个人生命轨迹的荒诞剧认识,所以无法超越,无法解脱,但作者六六本人却是跳出来的,她的姿态是高的,视角是完善的,因此她有能力调动所有人物,而不失去人物本身的特征与色彩。
六六以荒诞的眼光打量这个社会现实,却用悲剧的笔法告诉我们,蜗居的不仅仅是我们狭小的住处——房子,更是我们不得不蜗居起来做人的现实境遇,人生不能直立,必须蜗居着。
第二, 没人为人生而是悲剧的现实负责。
与《红楼梦》的艺术构架一样,《蜗居》也不设立完全的反面人物,不像我们一些普通小说一样,某某的不幸福就是因为某某。《蜗居》编织的悲剧大网,相互作用,相互构成悲剧的组成要素,没有人对其他人的悲剧直接负责,而又没有人逃脱得了制造别人悲剧的干系,就像贾宝玉也逃脱不了晴雯之死的干系一样,小贝对海藻的二奶之路也应负责。
海萍不能与自己的孩子住在一起,孩子都不认识她了的悲剧,是谁造成的?首先是苏淳,他没有钱去买房子,让一家团聚。然后还有她自己,去生了这个孩子。然后还有宋思明这样的官僚,造成如此之高的房价,让这些大学毕业生工作了这么多年还买不起房子。但到底谁为这个社会现实负直接责任?没有人是唯一责任的,大家都是相互的承担并制造。
再如海藻的二奶境遇。首先是老板的有意利用,把她推给宋思明。然后是宋思明的执意勾引与光环吸引。然后还有海藻自身的爱慕虚荣。然后还有小贝在许多方面的无能为力,无法对海藻的帮助。然后还有海萍对物质需求的过度渴望。然后还有苏淳的经济财力的不足。然后还有大奶的迫害。……这些都是编织二奶悲剧的各个点,彼此连接形成线段,线段成面,成网。
而宋思明也有自身的悲剧制造者。大学女友的白血病病逝——官场商界的相互辗转腾挪——权势与官场处境的无法释放——……
宋太太也是受害者。她含辛茹苦地追随宋思明,到头来,宋思明是她悲剧的制造者,海藻也是,其他人其实都是了。
大家在相互地为其他人制造悲剧,而没有人为其他人的悲剧负直接责任,也根本没有人能够付得起这个责任。有些人会把矛头追问到中国的制度本身上来,其实六六通过那个美国老外之口,也告诉我们他也是有悲剧的,他尚且还没有海萍这样的好老婆在他患难的时候与他生死相依。悲剧是人生的常态,大家彼此正是他人的悲剧制造者,没有人是干净的,没有人可以站出来指责别人,甚至于是贾宝玉、小贝这样的人。《蜗居》的这个哲学高度虽然还没有跳出《红楼梦》的藩篱,但它以现代的语言记录了现代的事情,在这个哲学高度上对此一哲学命题又做了现代地诠释,还是值得称道的。
第三,作家怜悯所有人。
《红楼梦》的笔触是充满怜悯的,《蜗居》同样是这样的。作家本身携带着悲天悯人的基因。六六对笔下任何人物的精神生活都进行承担,找出他们悲剧制造的任何方面,讲出人物何以如此的各方面原因。即使是六六这个年龄段的女人所不喜欢不接受的二奶——海藻,六六也是找出她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来进行承担,没有一棒子把海藻打死。如果说作家本人是超脱于文本的话,那作家的个人感情是可以有所寄托的,六六可能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小贝身上。小贝对海藻进行承担,但后来发现他承担不起。作家本身都是赤子童心的,是小贝一样的人。但六六敏感地发现,赤子童心在这个社会也是无法完全承担的,所以,以小贝的名义放弃对海藻的担当。
文本之中的作者化身是不执着的,不会执着于一份不值得的爱情。但文本之外的作者,却执着于最后的童心赤子状态,她重新还给小贝一个可以剥栗子的女孩儿,这种执着,来源于作者本身的怜悯——哪怕这本身是不切实际的浪漫主义怜悯!
作家在文本上得到解脱,这种解脱是她去怜悯文本人物的结果。六六其实是怜悯文本人物所遇到的所有悲剧的事件的,然后是怜悯所有人物。这是一种作家的基督情结。童心赤子就是对各种事物都充满怜悯的,因为他们最接近自然,所以能够最好的怜悯自然界发生的任何事情。
但作家也只得承认,她的童心赤子状态,只能在她的文本中暂时存活了,现实还是现实,这就是一个怪圈,每个人都必须重新进入悲剧。
http://maqingyun1986.blog.163.com/blog/static/194511552009102135815504/
解读《蜗居》之“蜗居”悲剧是否根源于人的欲望
2009-11-22
《蜗居》这部小说从整体上说是悲剧的,悲剧的产生与海萍对房子的渴望有一定关系,但是,这只是一个起点。海藻对宋思明头上光环的欲望也是悲剧的因素。而宋思明对处女情结、初恋爱人的欲望,同样造成以后的悲剧种种。甚至于那些地产商人的商业欲望直接造成搬迁老太的死亡等等。欲望问题,是人类存在史上的永恒问题,任何的哲学、文学都无法回避这个问题,甚至于任何的哲学、文学都是对人的欲望的解读与诠释,宗教更是直接来源于人的欲望。
最简单地理解叔本华哲学的一句话就是,叔本华认为人的悲剧来源于人的欲望。《蜗居》中任何人物的悲剧性都是由他自身的欲望所造成的。但又不能回避的问题是,人不能脱离欲望而独自存在,因为首先,生存就是一个最大的自然欲望,脱离欲望本身,人则无法在此岸存在。
任何的宗教都对人的欲望进行研究,有许多宗教是禁止吃肉、禁止喝酒、禁止性交的,这些都是对人的自然欲望的限制,佛教某支中还有辟谷的习惯,甚至于对人进食进行限制。这些宗教通过逐步的限制人的这些自然生存欲而拉远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试图让人脱离生存本身,得到最大的完善。佛家就是认为,生烦死畏、不如无生的好,而且就是追求跳出五谷轮回的,其实是对人的欲望的跳出。道家的小国寡民也是要试图限制人的过分的欲望,通过尽量少的彼此接触来完成这种限制。儒家在开始的时候只是提倡“不改其志”的美德,到程朱理学那里,也是要克己复礼了。任何的宗教与哲学,最终都是去克制人的欲望的。
道家要小国寡民,就是要防止这个点成线,线成面的悲剧大网的普遍拉开,尽量使得人与人之间脱离复杂的关系,从而得到独善其身的各自独立“修炼”。但在《蜗居》中,一切都恰恰相反。六六就是让所有人都是一条线上的蚂蚱,一个都不能少,大家不得不彼此充满联系,彼此成为他人悲剧的因素与条件,没有人能够在现代的生活中独善其身。六六对这个问题的考虑,虽然是没有答案的,但已经试图去突破,寻找解脱。比如,六六让苏淳退出公司去自己开店等等,其实是对高速运转的现代化的一种强有力的反思——人是不是应该适当的彼此限制一下过密的联系?!
现代化发展的群众基础就是,大家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欲望,物质上追求更加多的享乐的东西、试图让生活更加的安逸,精神上则追求与这种物质生活所配套的文娱活动,甚至是美色、虐恋等等。现代化的高速列车已经达到极值,人们在这个列车上都无法逃生了,大家都充满了对欲望的加速度一样的渴求,当我们在没有前进的自然环境面前,狂奔着那列加速的火车的时候,每个人都是惶恐不安的,每个人都必将充满悲剧,但每个人都无法独善其身,也无法逃脱这列火车了。
六六用《蜗居》的小说语言暗示了这一点。大家对房子的渴求,正是最近几十年才上升到极值高度的,对权势的渴求,对女色与心灵抚慰的渴求等等,都是在经济加速度的这列火车上养成的,是火车起速以前所没有携带的。从这个角度上讲,六六的小说,首先是现实主义的真实写照,然后是现代主义的真实关照了,她用超越现代的视角来关照这个事实本身,且无法找到出路,从而引起大众的重视,开始从小说起步,去寻找解脱的途径。
美国引发的这次的经济危机,其实就是欲望危机导致的全面崩盘,哪怕这次我们能够平安度过,保不住过几年又来一次。人类过分的欲望与自然资源的不能满足,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最大敌人。没有房子,海萍认为自己是不幸福的,能够因为一元钱而跟老公吵架,但实际上,真正的不幸福者,如汶川人民一样,都已经无家可归了,海萍至少还有个住的地方。我们认为的不幸福,都是因为我们个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才自己生发出来的。在合理生存欲望之外的其它自然欲望,都值得再次商榷了。
当然,我也认为住房的欲望应该是合理生存欲望的一部分,关于《蜗居》中所体现出来的城市白领买不起房子的社会现实,我亦将在明天的解读中深入探讨,找出真正的根源所在。最近,重庆市政府表态,要让大学毕业生在十年内买的起房子,这是我们值得注意的好事情,希望他们能够真正做出事情来。
海藻在小贝真正离开之后,去找宋思明,在宋思明的床上,说了这么一句话,“我的二奶生涯正式开始了,从此要过上吸血虫的生活”。她的个人欲望就是吸血虫一样的生活。我对海藻这样的女人可以有文人与生俱来的怜悯之心,但我不愿意用这种怜悯给她的悲剧命运找出开脱的理由来。她应该为了她的这种吸血虫生活的追求牺牲点什么,六六让她丧失子宫,我看,正合我意。这样的人,不应该再为下一代孕育她一样的欲望携带者了。海藻是尚不如海萍的。
海萍在苏淳遇难的时候不离不弃,而海藻大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她的本性是吸血虫的生活,她对宋思明男人味的渴望,也只不过是因为这种男人味正好是为吸血虫提供血液的味道罢了。但凡说是喜欢宋思明男人味的女人,大多是抱着对这种血液味道的喜好的吧!我觉得这种女人缺少作为女人的责任感,她们主观上抛弃了自己的存在价值。
对血液的喜好,正是一种过分的欲望,这种欲望造成海藻的悲剧命运。人是应该自己造血的,而不是别人提供。这样看来,海萍这样的女人虽然凶了一些,但终究是一个尚可如苏淳一样去携手的女人。有人说,这个悲剧是源于海萍的,我不这么认为。
海萍买房没有错,向妹妹借钱也没有错。错在海藻过分的亲情关系,错在海藻家庭错误的教育理念,同时也在于她自己的吸血虫本质,这样的妹妹曾经被供养血液习惯了,以后必将是这样的。海藻的生存境遇正是一个这样的走向。我不对二奶给予同情,但觉得,我们也没有资格批评海藻,每个人其实都是一个海藻,只是出卖的东西各有不同罢了。
在看完《蜗居》之后,我们开始对人类的现代化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倒是很有必要的了。可怕的现代化已经把我们带入这样一个由悲剧编织的大网,它处处充满欲望的悲剧暗算,没有人能够逃脱了。这个时候,适当的“一粥一饭不改其志”倒是很有必要了,学学孔老二的学生,大抵还是好的吧。而六六,做的事情,恐怕是这个样子的吧:在加速度前进的欲望列车上猛地跳下来,用自己的脚别住前进的列车,虽然明知道结果,但终要尝试一把的吧。每个知识分子也大多这样吧。我们不可能阻止这列火车了,但我们必须要伸出我们的脚。
http://maqingyun1986.blog.163.com/blog/static/194511552009102261739597/
解读《蜗居》之海萍买不起房子的社会症结在哪
2009-11-2
《蜗居》这部小说(电视剧)从深层次上说,是讲人的蜗居状态的,但从表面看来,一切都是买房子惹的祸。毋庸置疑,在现代化的都市生活中,买房子已经成为头等大事。甚至于房子和老婆直接挂钩,有没有房子是一个男人有没有老婆的唯一衡量标准了。这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当女人们发现她们自己没有购房的能力的时候,必然把她们的身体压在一个有房男人那里,六六也不忌讳谈这个,在《蜗居》中直截了当地告诫男人:当你在玩弄一个女人的时候,必须要给她的被玩弄的身体一个安居的地方。
有的时候,我会感觉海萍这样的女人确实是很少见的。她和苏淳结婚的时候,海萍她们根本没有房子,但是这个女人没有选择离弃,当苏淳被行政拘禁的时候——可以说是人生落难的时候,海萍仍然不离不弃。一个这样的女人,她的男人,其实是可以向苏淳一样被她骂的——因为她的心还是好的,她是一个好女人。在海萍身上,是有个人奋斗的意识的,她虽然经常抱怨自己的男人,但从来未想过像妹妹一样过吸血虫的生活,在海萍身上,有着中国现代女性应该学习的美德。
两个国家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有着万元的收入,在上海(江州)竟然工作数年都买不起房子,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也应该是《蜗居》带给我们的现实问题。房价太高,资本市场通过高房价剥削住房者,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了。但是,我们的房价为什么高到连海萍、苏淳这样的白领都买不起呢?我想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下探讨。
国土部门在和房地产开发商打一场相互推卸责任的无硝烟之战,这场战争围绕的问题就是谁在房地产中拿到利益最多,谁是房价过高的最后得益者,谁应该为房价过高承担更多的责任。
毋庸置疑,房地产开发商不会做亏本的买卖,虽然最近这些房产商确实都亏了不少,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继续进入市场并操纵市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他们坚信能够撑过这段困难期,就是过了雪山、草地之后的希望期了。
房地产开发商为什么都敢有这种坚信?
因为掌握国家经济运转命脉的大权一直没有落在房地产商的反对一面上,相反,它一直为政府所控制,政府已经是与房地产开发商息息相关的一根线上的蚂蚱。如果说开始的时候,房地产开发商拉拢政府的话,那现在,政府这个已经吸习惯了鸦片的人,已经很难摆脱房地产的畸形发展。
房地产开发商是政府机构最听话的给钱的。在这种畸形的发展背后,我们看到,一如美国的信贷危机一样,各个行业都已经受到巨大的冲击,开始形成依靠房地产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已经清醒地看到,房地产的不景气,已经直接造成中国经济各个方面的不景气,甚至可以直截了当地说,中国要想平稳的渡过这次经济危机,最好的方法就是要依靠房地产。
所以,还能支撑的房地产商都不害怕。他们知道,只有房地产的景气,才能带动中国其它行业的复苏,哪怕是表象的复苏。房地产本身就是一个已经畸形的产业,它所带来的不是被社会的非畸形所淘汰,而是使更多的行业与部门都跟着畸形起来。这个鸦片的力量很大。
房地产的景气才能真正带来股市的景气,股市的景气才能使得中国高层收敛更多的资本,使得底层心甘情愿的付出资本,取得暂时的假象的欣欣向荣。我之所以说,以后的经济即使复苏,也是假象的,是因为它的复苏并不是底层民众真正得到了比经济危机时期更多的劳动所得,能够有了更大的购买力和幸福指数,而是处于剩余价值分配权的人们,又暂时的取得了回避破产风险的机会,暂时的坐稳了主子的位置。
这种景气有一点像给人注射鸦片,长久的不注射,会使得人气息奄奄,而一旦注射,则必然在一段时间内又精神抖擞起来。房地产是鸦片,站得住脚。
也因为各个行业的被房地产绑架,和房地产本身为政府提供大量活动经费的原因,政府部门在改善民众住房的问题上一直处于不得不做才去做一点的尴尬境地。要抑制房地产的畸形发展,首先面临的就是其它相关产业的停滞,这个连锁反映是十分强大的,当连锁到国民经济像渴望鸦片者一样抽风的时候,政党的合法性问题必然被所有受害者质疑。所以,政府没有足够的魄力解决这个经济上的畸形问题。
当然,政府是房地产畸形发展的暂时受益者,无论政府如何否定,都已经不能回避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房地产商是政府税收、土地收益的最大户了。从房地产开发商公布的各种成本数据来看,基本建设用经费只有区区的每平米几百元,而其它费用却可以累加到几千元。政府以土地与税收的形式拿走了最大头。
我们可以接着追问,政府拿到这些钱之后,都做了什么?这就需要,各级政府明确公布自己的各项开支,也只有这种接受全民监督的方式才能从表层上遏制一下腐败问题。我们经常会遇到某某贪官又贪污了几千万、多少亿的事情,那这些钱,他们到底是从哪来的?羊毛难道不是出在羊身上?他们是贪污某某企业老总、某某房地产商的,那这些总们又是总了谁的去呢?这么看来,中国每抓一个贪官,就根据贪官贪污的范围进行核定,在核定区域内把此官的财产平分。这样比再次充入财政要好的多!这叫敲诈于民最终用归还的方式谢罪人民。
我们经常会听到某某处又出了一个新地王的新闻,政府是这些地方土地的最终受益者,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但政府怎样在还于民上做事情,还是值得更加关注的。歌功颂德地吹捧,永远不是前进的动力,一个政党也是需要一个和它一样有力的反对者的,我们在教育中一直告诫孩子们要遵从党的领导,但从未告诉过他们,要敢于反对党,而且反对党和反对人民也是两码事。甚至于,没有什么不可以反对的东西,也只有这种反对,才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两方面相互作用,矛盾结合体才能得到十足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这么肯定矛盾问题的两个方面的。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上讲,我们需要一些声音发出来,而且是有力量地发出来。
中国现在的官民比率,是任何历史时期最大的,也是在世界上排在很前面的真分数,我们的民养活了太多的官。官的增多,也许增加了国家机器各方面的协作配合,但不能否定的是,也相应的增加了民众的负担。政府之所以不得不依靠房地产业来维持自己的行政经费,从这一点上就足以证明。我们为行政所开销的费用实在是太大了!
在显性行政开销之外,还有没有隐性的开销呢?这个问题谈起来不方便,但可以自去思索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国家政府拥有土地增值的资本运作权,这一点从孙中山三民主义里就已经涉及到,但是,这个可不是独自所有,而是怎么还于民的问题。政府在做一些平价房,但也有一些地方爆出政府平价房高于同地段商用房的,这个不是什么新鲜事,新鲜的是,我们在新鲜之余,怎么没想想政府的资本流向到底到了哪里?
所以,政府需要被询问?房地产开发商应该带头来克服自己的畸形发展,带头询问政府。这种问,是需要有公民意识的人,才能够发出来的。所以,我们有必要从小给孩子们树立公民意识,权利和义务并重,不能只讲应尽的义务,而回避国家政府责任,这个政府要为公民做些什么,需要从小就讲,而且需要经常讲,像学习英语一样的去学习。
如此看来,让周济换个地方去当官,然后来个新的部长,貌似是对教育有好处的,但酒葫芦虽然换了,可酒还是那酒,没有丝毫改变的味道。
政府高层要真想在教育上做写文章出来,就直接在人大专门开一个部门,全民大讨论教育出路问题,动一动部长,没有多大变换。中国的孩子很聪明,要教他们公民意识,一教就会。
回到房地产上来,当人们一直在抱怨房价太高的同时,可曾知道到底有多少只手已经拿走他们的血汗钱?当自己的利益受到直接危害的时候,每个中国人都开始学着公民起来!
政府拿到这么多的钱,到底怎么花的?我还是希望,在未来,不是仅仅几个写文章的通过酸腐的文字追问一下就了事,而是这个拿到钱的政府,一条一条的公布自己的开支,接受所有人的监督。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公民意识的逐渐完善才能达到。要完善我们的公民意识,就要有一个好的教育。
怎样有一个好的教育,周济没有做,下一个是否能做?
要抑制如此之高的房价,我们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式裁减一下官员还是有必要的。最近网络上比较火爆的种菜偷菜游戏,就有人调侃说,是行政机关人浮于事的一种外在表现了。官的减少,才能带来活动经费的减少,才能不会让政府在每年都有那么多的地王出现的时候还抱怨自己的经费问题。
国土部门自己出来说房价过高,并不是自己的主要责任,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政府既然已经拿走了这些资本,那就要给这些资本一个好的归宿,而不是归于人民以外的……
像海萍一样买不起房子的人还是大量存在的,因为房子的问题,我们的社会正在制造着大量的悲剧,资本的积累不能以制造这样的悲剧为前提。《蜗居》的现实悲剧正是这样的资本积累造成的!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http://maqingyun1986.blog.163.com/blog/static/194511552009102334836958/
解读《蜗居》之《蜗居》的社会伦理学价值在哪
2009-11-24
一部优秀的小说,能够在一个主线的基础上,同时携带许多小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小说本身,问题中涵盖问题,主线外附加主线。《蜗居》这部小说,类似于《红楼梦》,根本没有一条能够成立的主线,所有的线都是看似可以成为主线的,但又都不能顾此薄彼。《蜗居》所反映的问题就是彼此横向交互的,交织成为一个立体的网络。
《蜗居》既是反映城市居民买房问题的小说,又是反映二奶之所以成为二奶的小说,又是一部反映失恋问题的小说,同时还是一部城市底层民众的生活剧,也是交织着地产与政府部门千丝万缕联系的小说,同时反映着商界与政界的种种关系,也有拆迁问题的反映,并且不失为一部海藻与海萍、海萍与苏淳之间的亲情戏……
这部小说囊括了很多内容,反映出大量的社会问题,有着深厚的值得注意的社会伦理学价值。
首先,就是对性爱交换经济物地拷问。
海藻与宋思明发生关系的纽带就是海萍买房子需要钱,海藻向宋思明借钱,宋思明借着夜色与半推半就的海藻发生了性关系。海藻亦有言,欠的钱,她肉还了。以肉还钱的方式,已经在我们的社会上大量存在,肉体成为交易的一个砝码,并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了。作家六六在这里就是要拷问这种以肉还钱的方式,最后用小贝的痛心离去来否定这种方式,与这种方式进行决裂。《蜗居》的伦理价值,首先就在于这种对肉体交易地否定。
然后,就是对二奶现象同情基础上地批判。
二奶固然有值得同情的一面,但像海藻这样的女人,亦不必给予过多的同情,作家本身给予她的也只是人道主义的关怀,照顾好作品中二奶之所以成为二奶的叙述脉络罢了。海藻最后丧失子宫、丧失孩子的结果,就是对其二奶生涯的最好批判了。六六也许正是希望这个子宫的丧失来灭绝这种二奶的存在吧。诚如海藻的母亲料定海藻一样,她必定是不幸福的。后来的海萍也对妹妹的这种二奶生活给予否定。这些无不是作家本人的代言者,通过人物之口来否定这种现象,也通过海藻的最终遭遇来展示了这种存在方式的必然悲剧结局。可以说《蜗居》是一部面面俱到的小说,但是,六六只顾得反映宋思明对海藻的爱了,缺少一种对这种爱的另一面的关照,这是不是真爱?给读者一个假象,包二奶的人都是对二奶好的!其实不然,六六也应该注意到“非爱”的一面,抒写出来以警告某些人!
第三,展示买不起房子的人民的真实生存境遇。
在这方面,海萍与苏淳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苏淳有言,我要改善生活,我不吃寡面,我要吃方便面。一句话道出人世多少心酸。其中滋味,作家自是不必多言,读者观众大是可以感同身受的。至若写到钉子户老太太被砸死的时候,至若写到她的儿子终于分到一所大房子的时候,一切苦痛都在了默默的不言中了。《蜗居》的最大好处并不是反映二奶现象,而是比较真实的记录着底层民众为了房子而不惜一切的生存境遇,他们可以牺牲健康的身体、可以牺牲如小贝一样的爱人、可以牺牲肉体的尊严、可以牺牲血肉模糊的生命……这些真实,是《蜗居》的最大伦理学价值。我们也许尚且不能改变,但我们必须记录,以呼吁最大可能性上的改变了。文人的价值,正在于此处。
第四,对人童心赤子存在状态的肯定。
小贝身上有作家本人呼唤的影子。六六通过小说告诉大家,像小贝一样真心付出的人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当孤独无助的海藻偷看到到小贝的时候,他身边已经又有了一个海藻一样的可以剥栗子吃的女孩儿了。我说,作家在这里,是浪漫主义的人道关怀,更是绝望于童心赤子注定被伤害的现实之后的声嘶力竭的呼喊,作家就是要用这种方式来反抗这个现实的。美的,善的,必定还要归于美和善!
第五,对宋思明背后黑手地拷问。
小说本身在这个立场上是十分鲜明的,对于腐败分子宋思明及其幕后者都进行了比较有力地拷问。但是,在《蜗居》电视剧中则有意制造出一个败笔的孙书记来“装纯”。电视剧在这一点上是不成功的,缺少对全部存在者的终极关怀,貌似孙书记就能独善其身了,这张人生的悲剧大网,貌似和他这个如来佛没有多少关系似的。电视剧毕竟和小说不同,它要考虑的更多。孙书记到底是谁?他或许更值得注意!
作家在这些问题上的价值取舍是明确的,没有丝毫的含糊,坚定的立场加上双面地描绘,自然给我们一个真实的状态,并在这种真实中告诉我们正确的取舍关系。我建议,在看完《蜗居》电视剧之后,不妨看看原版的《蜗居》小说,到那里去感受一个真实的六六,真实的蜗居状态吧。
http://maqingyun1986.blog.163.com/blog/static/194511552009102441828953/
解读《蜗居》之孙书记的“人民论”太虚伪
2009-11-25
《蜗居》电视剧和六六的小说《蜗居》有些不同,里面人为的多加了孙书记的戏份,这或许不是六六的原意,很可能是为了电视剧的审查方便所为了。孙书记是《蜗居》电视剧中的败笔,一毁作家本人对作品人物的关怀,将这个一把手塑造成不在轮回之列的佛爷,他没有悲剧性,俨然在电视剧中充当最高权利的说教者。
其中,有一段他和宋思明论官的对话。宋思明因为即将到来的审查去向孙书记一探虚实,宋思明的水至清则无鱼,实乃官场之现状,而孙书记的“人民论”看似高深,实则站不住脚,是伪人民论的。
孙书记说自己的权利来源于人民,人民给自己发着俸禄,所以自己要为人民办事。这是一种假崇高。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只有在服务者高度觉悟的基础上才能完成,而且完成者本身就有着悠然的崇高感,为人民服务在他们口里一如孙书记的口吻一样,有着施舍人民、粥济百姓的感觉,俨然自己这么做是伟大的,可歌可泣的。
孙书记的“人民论”中缺少对于监督的畏惧。他说现在的网络等等十分发达,貌似是一种监督模式,但其担心的也只是自己犯了大错误人民忍无可忍之后的一种网络爆发罢了。而没有对中国真正的监督机构——司法——的惧怕!人民的网络监督本身就是九牛一毛的,是非正常的。一个健全的体制,官僚不是惧怕网络,而是惧怕行政司法。
孙书记的“人民论”有施舍的意思,为人民服务依靠的是官僚的觉悟,也只有达到孙书记的境界才能为人民服务。但却忽略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官僚的为人民服务,不是依靠他自己的觉悟去施舍百姓,而是我们的司法监督就要求他必须是这样的,他没有什么权利拿出施舍的姿态来的,他不服务,他就要被法律制裁!
虚伪的孙书记的那套“人民论”只是毛泽东时代的为人民服务的论调,缺少对法律监督的重视。而现代的法制社会,无论你官僚有没有觉悟,都首先是对司法监督的惧怕,在这个惧怕的基础上老老实实的为人民服务。孙书记说自己的权利是人民给的,但人民在给与权利之后却不应该忽略对权利地监督,缺少这种对权利地监督,孙书记一样的人也就可能撇开司法只怕人民的网络汪洋了。
怎样加强人民对官僚权利的监督,才是正经事。也只有让所有官员都惧怕了这种监督,才不至于造成宋思明那样的没有虚伪的孙书记一样觉悟的官僚能够利用权利玩弄买不起房子的海萍的妹妹海藻一样的悲剧。也或许,《蜗居》电视剧正是想通过对孙书记的这种看似的正面描写来直指他的问题根源,呼吁社会——怎样才能够加强对官僚的监督——才能不至于现在的满目的都是蜗居悲剧!
http://maqingyun1986.blog.163.com/blog/static/19451155200910253146480/
广电总局不会愚昧到封杀《蜗居》的程度
2009-11-26
电视剧《蜗居》日前正在东方卫视、北京台青少年频道热播,但22日晚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等着观看该剧的观众却扑了个空,原本应该在晚间10点播出的《蜗居》突然被停播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部电视剧。据悉,《蜗居》自18日起登陆北京台青少年频道,至21日止已播出到第10集。剧集播出还不到一半就被无故掐播,令不少观众感到莫名其妙。昨日,记者就此事致电北京台相关负责人,在证实《蜗居》北京台青少年频道停播的同时,更意外获知广电总局可能因台词露骨等尺度问题,对《蜗居》下了封杀令,禁止所有电视台播出该剧。(南方都市报)
比较写实的《蜗居》记录了中国现下中产阶级房奴们的生活,许多人也因为这种真实而担心此片会不会被广电总局封杀,并且断想封杀的理由是以台词太露骨为借口的。在中国的历史上,移花接木的罪名是时有发生的,并不稀奇,所以大家惯性地想到广电总局的手段,给他们这样一种人为的猜想。
好多人看到这个新闻都会认为广电总局以黄色的借口封杀《蜗居》的真正原因是该电视剧的直面黑暗问题。我们当下的这种习惯性思维,在许多事情上都严重的影响着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与方式,我们习惯性的拿这种思维方式先入为主,“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因素在里面,但其中也确实有值得我们自己警戒的东西。
如果说广电总局要封杀《蜗居》那也只是在一些青少年频道进行,虽然笔者认为此电视剧中的台词并非真正的黄色,而是以黄色的名义来对现实做绝望的反抗,但对孩子们播出确实有待商榷。但是,广电总局如果以黄色的名义在各个卫视电视台封杀《蜗居》就真的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了,比《蜗居》颜色更重的电视剧在各处疯狂热播,也没有看到他们有什么反映,电视台比比皆是的内衣丰胸广告也不见他们出面干涉,倒是一见到《蜗居》就黄色起来了,这是另人诧异的。
其实我们倒是不必诧异,因为广电总局不会愚昧到这种程度。《蜗居》比较真实的反映了城市小市民的生存境遇问题,针对中国当下的许多问题提出质疑,要求大家思考并找出解决的出路,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电视剧。《蜗居》在中国是有呼唤大家清醒的意义的,只有民众的清醒,才能找到民族的更好出路,广电总局怎么会阻碍大众的清醒呢?
鲁迅说他不敢说出全部的真实,因为他还要在这个世界上存活。《蜗居》关注的也不是中国的最底层,它也没有最真实的还原中国当下最底层的生活境遇,一个普通的关于中国中层小市民生活的记录,尚不至于被封杀的。即使关注最底层,如《生存之民工》一样的电视剧,广电总局也没有封杀呀!
这些倒是使笔者想起美国斯托夫人的《汤姆大叔的小屋》一书,美国总统说她是一个小女人引发了一场战争。该书通过对美国黑奴悲惨命运的描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黑人生存境遇得到改善,功德无量。这样看来,我们的社会是否应该有更多的电视剧关注比“蜗居”更底层的农民工呢?关注黑砖窑、关注开胸验肺、关注矿难工人,这些应该都是值得呼吁的吧。《蜗居》开了一个好头,有关注才会有解决,广电总局怎么会封杀这样的电视剧呢?
倒是我们,如鲁迅先生所说,一见到白臂膀就想到裸体,想到通奸,想到私生子的事情。我们的想,有我们的原因,但总不能一直拿这种最坏的恶意来推测广电总局吧,他们也是希望中国好的。不然,总局怎么面对中国正在“蜗居”的百姓呢?
http://maqingyun1986.blog.163.com/blog/static/19451155200910263218913/
解读《蜗居》之作者六六毕竟是女人
2009-11-27
我是不吝惜对《蜗居》的夸赞的,只因为它的真实视角与尊重现实,但不可避免的,我也发现,在我和作者六六博弈的过程中,发现男女世界观之间的相异性,题目辅之以“毕竟”二字并非低估女人,只是觉得她们比我们更多一些柔情罢了,也正因为这种多,才导致我们彼此行文的时候,结局或可不同,甚至大相径庭吧。
中国的小说,大多是大团圆的,不团圆的都有人帮助补写出团圆的结局来,如《红楼梦》的续写一样。鲁迅先生当年写《阿Q正传》的时候,也不得不辅之以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这是在照顾读者感受。
《蜗居》的作家写作动机,我想,不会是简单的叙述现实吧,更应该是对现实的记录,并在这个基础上呼吁与寻求解决。整部小说(电视剧)读下来,有被作家当头棒喝然后开始给棒棒糖吃的感觉,最后大家也就因为她的棒棒糖不觉得生活的苦了。毕竟是女人的柔弱心肠,不忍心给读者以从一而终的棒喝。
这或许就是中国小说必须大团圆的写法要求,这种写法又何止在中国,柯南道尔的读者不也是容忍不了福尔摩斯的死去的嘛!独独只有几个作家,如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敢于给读者以最大的真实,敢于做最大勇气的记录,敢于给出没有“大团圆”的大团圆。
《蜗居》写到最后,海藻上飞机去美国,海萍中文学校挂牌等等,甚至于电视剧中增加的她们姐妹关于人生的最后一场谈话,大多是败笔。尤其是谈话部分,我想,导演是想“醍醐灌顶”的,但却有画蛇添足之嫌。这样的结局,告诉大家,一切都是要好起来了!
而实际上,一切才刚刚开始,根本不是好起来。作家对读者的怜惜,正是对读者的最大坏处。读者需要面对最大的生活真实,而不是打一棒子之后的抚慰,满目的买房悲剧之后是去美国的去美国,开学校的开学校。
作家没必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怜惜读者,这种不对最真实生活的继续抒写,实际上也是作家本人的软弱,也毕竟是女人心肠,没有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的地步。一个《蜗居》一样的大团圆,实际上毁掉了小说一半以上的悲剧性,面对这样的结果,我只能说,毕竟是女人!
这样的大团圆,也只能让读者继续活在故事里,而不能出来寻求解脱之道了。《蜗居》毕竟不能到了《红楼梦》里“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境界的。虽然六六以女人柔弱的心来同情读者,不愿绝望于我们,但是,读者应该自己心里清楚,悲剧没有结束,一切才刚刚开始。
读完《蜗居》不妨想鲁迅的一句话——绝望之于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http://maqingyun1986.blog.163.com/blog/static/19451155200910273552503/
解读《蜗居》之末中国刚刚进入批判现实主义
2009-11-28
这是解读《蜗居》的第十篇,也是最后一篇。
六六的这部小说起了一个好头,我写这么多的解读文字,也只是想从中寻求一点心理安慰,眼目下的现实让我们不忍观看,确实已经到了众多大学毕业生买不起房子的关节眼。他们奋斗十年二十年,也是没有办法买的起的。许多人选择三十岁以后结婚,大多也不是以事业为重,而只是因为没有经济能力结婚罢了。如此之大的社会问题,执政党或许是不应该再高谈阔论的。从《蜗居》中,我看到了官商勾结,也正是政府对房地产的畸形依赖,才造成了现在这种地产泡沫与全民被地产的绑架现状。
让我们怎能不愤怒!哭泣着离去的小贝就是我们的兄弟。被玩弄的海藻就是我们的姐妹。被一块钱折磨的海萍就是我们自己。为了一套房子付出生命的钉子户就是我们的邻居。这些都是流血的,鲜红的吧!
谁出来说句话?
草!
六六在小说中直接把这个“草”字给了小贝,他要骂的!草他妈这世道!
我不宣扬仇恨,但我从不因为我的不宣扬就回避矛盾,认为这个世道本应该是这样,操**世道!文人必须站出来说话了!
这些事情就发生在我自己和身边人的身上,我们还有他们都是一样的悲惨着的。我的一个做老师的朋友,月工资才八百多,操**校长,一顿饭就八百多!我经常上校内网,看看朋友们的状态,实际上就是在观察大家的生存境遇,每一个靠自己的力量奋斗的人,我都没有看到他们的希望!
我是愤怒的!
前面的许多解读文章都是做的哲学伦理学的东西,我没有看到实际的价值,唯有这个直面黑暗才有实际意义。我们这一代要靠自己的奋斗而试图成功的人,都**没有希望,你必须要有足够强大的依靠才行!
看到我的这些朋友们在生存中挣扎,我痛心着——包括我自己,也是这样!
我说《蜗居》只是写到了中层,还没有说出最大的真实来。我眼目下的底层,已经到了绝望的边缘,他们比我们更没有希望。我的眼睛伸到许多地方去,上至省府领导,下至乞丐民工,我看到严重的贫富差距,我看到一些人真的没有办法生存。
《蜗居》只是一个开始,一切才刚刚开始。
中国已经进入批判现实主义阶段,不要听学术界上说的屁话,我们已经后现代什么的,操他妈,狗屁后现代,只有那些被豢养的文人理论家才他妈后现代了呢!
文学上,我们必须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你不需要批判,你只要真实的记录现实就是最大的批判了。我们不怕批判,怕的是一边看着韩剧一边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
猪狗尚且有个属于自己的窝,有多少人连这个都没有!
中国的艺术界,在以后的三十年里不是后现代的,而必定是批判现实主义的!
《蜗居》火了,批判现实主义是有市场的!
我对六六的《蜗居》还是不满意的,说她毕竟是女人。我打算把自己的笔伸到更下面去,记录更真实的非人的生存境遇。
年底,我将开始一部小说的创作,记录真实,直面底层,起名——《愤斗》,我们的奋斗请让我们看到希望,不然,我们必将愤怒!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反正我已经愤怒了!
http://maqingyun1986.blog.163.com/blog/static/194511552009102832923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