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蜗居」掩盖了通膨…
来源:美国《世界日报》 作者:香港特派员李春 2009年12月13日
温州四十名公务员上班时「种菜」看「蜗居」,受到政府处罚,看到这消息,大家都会心一笑。因其除证实今天「铁饭碗」好端,也折射出当今中国两大热,一是上网路玩种菜游戏,可以热到医生不理病人死活;二是看电视剧「蜗居」,热到政府怕了,电视台不播,人们争相挤到网路上去看。
蜗居太热 官方也钉上
「蜗居」太热,主管部门终于派官员出来,指其「低俗」,究其原因,有说还是因剧中上海官场、上海地产、上海案件的影子,被看出来了,还被拿去对号入座,惹得有人不满了。这些政治故事不讲,仅以经济意义去看,「蜗居」还真不低俗,抓住了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
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北京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来年的大政方针底定,紧接著上月主要经济数据公布,信贷减少大家已习惯,投资还在高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终于由负转正,外贸出口也由负转正了,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三驾马车都跑起来,争议好像减少了。
但中国经济还是有争议,中国到底有没有通膨?通膨有没有威胁?由此展开的争议,由中国的楼价和物价,一直可以争论到民众的收入如何提高,内需如何扩大,最后决定著结构如何调整,中共领导层想推动的「转变」,如何转又如何变。
半数消费 都用于买房
这些都跟「蜗居」有关,「蜗居」讲的不仅是「房奴」的故事,还道出了「房」引导出中国人的爱恨情仇,「房」演绎著中国经济起伏跌宕。与「蜗居」有关的,是两个数字概念,一是中国人人都想有房,而学界调查又说房价暴涨,中国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家庭买不起房,这就是中国式「蜗居」的普遍尷尬。
另一个数据则说,今年中国半数消费都用于买房了。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说,今年中国一手房和二手房销售总额可能达五兆七千万人民币至六兆人民币。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司长王炳南说,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能达十二兆人民币。当然还有说法,指今年新增信贷约十兆人民币,其中至少两、三成进到房地产市场。
为刺激经济,中国货币投放量之大,前所未见。货币流通的需要量,也前所未见,因为不论是大国企的抢「地王」,还是小老百姓的炒贵楼,相当数量的货币流到房地产中。
钱流房市 怎么拚消费
中国式「蜗居」问题,是人们怕未来买不起房,怕错失发财机会,钱都流到楼市,未来要节衣缩食供楼,不敢消费,原来是社保、医疗、教育「三座大山」压著,现在是山外有。如此下去,政府扩大消费,以内需为主导的转变之路,岂不要落空。
再一问题,是中共领导层希望以城镇化推动,带出新经济活力,这绝对是中国方向。但问题在于,农民或农民工进城就要住房,以现在的房地产市场看,他们要不买不起楼而不敢进城,要不就在城边制造新贫民窟,中国就成了巴西。
另一问题,则是中国式「蜗居」,舒缓了通膨,掩盖了通膨。如果经济走势不变,如果政策实施不改,信贷持续宽鬆,通膨可能真由预期而为现实;但经济会有起落,政策会有缓急,房价暴涨有个头,信贷政策会改变,资产价格泡沬不是自己破就是被挤破。所以说,中国经济仍有争议,中共领导层还有「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