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可能被禁的社会写实剧《蜗居》
来源:台湾联合网》网路城邦》城市》部落格》田园火鸡的网志 作者: 田园火鸡 2009年11月28日
经由大陆网友 [望统] 的介绍,知道了有一齣目前热播中的连续剧《蜗居》正在大陆各地播映,「真实的反映了大陆城市里目前的物欲横流,政府贪污腐化,老百姓对著高房价、低工资过的难受生活。」
[望统] 很尊重台湾人,没见他用过调侃、藐视、轻蔑或威吓的语气贴过文章,祇不过,他也认为如果有人坚持台独,必定带给台湾战祸。
我匆匆下载了全剧 35 集,还有分集剧情介绍,急性子的我,先把剧情介绍看完,然后再一集集放画面来看,看大陆基层「新白领阶级」生活的拮据与窘迫,看大陆的「官商勾结」,不是红顶商人,而是当起地产开发商的「大哥」的市长秘书(据说原型就是秦裕)如何指挥自称「小弟」的老总们如何「挣钱」,还有,看「江州」(原型是上海)的高楼大厦、的俏丽市容,再现的十里洋场,可是,窄巷弄中,蜗居著的是每户十来平米的租住户,共用厨房及卫浴,故事就从此展开。
大陆很多东西已经超越台湾,电影电视剧的拍摄也是。《蜗居》值得一看,就当它只是戱剧来看也值,看它的取材、取景,故事的结构及编排,细腻的拍摄技巧充分地刻划了剧中人物的心情变化 -- 人是会变成随著週遭环境而变温的冷血动物的,如果面对的生活挫折太多而且克服不了的时候,豪情壮志大都是美梦一场。
[望统] 也提供了些连结,让我们瞭解大陆网民对这齣戱的反响。从这些反响里,我有点迫不及待地想发表一些我的看法。因为我没想到这种在台湾已经是稀鬆平常不过的剧情怎引起大陆民众如此激情的讨论。
全剧剧情快扫:
来自内陆小城的郭海萍、郭海藻姊妹,考上了沿海大都市“江州”的重点大学,毕业后梦想在此地买房扎根。海萍夫妇五年来租住在一间十来平方米大小的房子里,女儿意外降生,房子问题变得迫切,但房价日日攀高,他们的薪水却并不见涨,经济状况越发捉襟见肘。为凑首付,海萍提出向双方父母借钱,丈夫难以啟齿,无奈之下借了高利贷,引发婚姻危机。房价的压迫,导致夫妻间为一块钱都大起争执。姐姐欲当房奴而不得的残酷奋斗,以及焦灼的满腹牢骚,使妹妹海藻浪漫的爱情、婚姻想像产生幻灭。帮助姐姐偿还六万块钱高利贷的过程里,她半推半就转投市长秘书宋思明的怀抱,终于与男友小贝分手,走上“职业二奶”的道路。
* * * * *
《蜗居》反射出两岸民风的不同
[望统] 转贴这篇《唤醒时代隐痛》的影评应是忠实地描写了当今大陆普通百姓对时局的感受,我从其「感受」之中领会了内地民众的刚毅气息,引发出我的三个感想。
第一,
同样的故事情节在台湾都发生过,而且其严重度不在大陆之下,然而,在台湾社会中激起的反响远不如大陆的强大。报纸、杂志以及现在的网路都会辗转流传社会的异象,重大的差别是,台湾社会的反响不会久,很快就会消失,然后变成弱势的人自己想办法去「适应」,或另外想办法去突破。
回头看看台湾在 1987 年解严之后,房市、股市狂飊的年代。股市及房市几乎都上涨了十倍,如果之前没有一套房子,空著手只能让手上的一百万元变成之后只能买到十分之一套的房子。世界上当然没有「十分之一套」的房,那么,怎办?
台湾居民的的确确是温驯有加的一群,日本人在时,台湾成为全世界最成功的殖民地,不是全因为日本人有多厉害,而是因为台湾人温文的习性。日本在韩国殖民就完全是另一回事,韩国民众的对抗让日本人焦头烂额。
所以,可以想像,《蜗居》的剧情会让大陆当权者心惊胆战,因为执政当局面对的是一群万一累积了巨大民怨后就随时可能引发社会事件,或政治事件的准火药库。
面对这个火药库,北京是要采取遮蔽(禁播)来蒙蔽百姓,或积极的严打腐败,都是头痛的事。
遮蔽是不可能的,不管在以前的资讯传递不顺畅或现今都是一样,只有时间长短的差别。遮蔽到最后就引发群众事件,然后,政府又面临一个抉择 -- 到底是镇压,还是怀柔?大陆没有政党轮替,镇压的可能性比较大,然后再次积累更多的民怨。
第二,
《唤醒时代隐痛》里提到的「如果让你选择,你是愿意活在当下,还是愿意活在三十年前呢?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活在当下。」
我认为大陆民众终于说出他们的心声。尽管现在大陆年轻人仍有小部份也因为生活的困难、社会愈来愈大的贫富差距而产生对毛泽东的怀念,拿毛主义来批判当今社会,可生活实践上,饿著肚子、光著屁股,不是人过的生活,毛在革命时期所作的承诺在执政后一一推翻,自己食言而肥,给中国人民迎来、过上悲惨的廿七年。共产主义是骗人的!
上段所说的,我们只消拿《毛泽东选集》来比对,即可一目了然。
第三,
又扯到两岸关系。从第一个感想连结过来。
台湾如果拍同样剧情的影剧,大多不会在剧情之中安插编导的「价值观」,而只是尽量去重现,去写实社会悲痛的一面。
编导或杂文、小说的作者把自己的「价值观」安插在作品里面,就产生对民众引导的作用。台湾是也有,但与大陆不成比例,难怪大陆自从五四运动开始后,就引发长达百年的政治动盪,其种子就是「思潮」的激盪作用。
现在的「台湾本地人」据说是大约四百年前大陆沿海生活困难的「次等」人民,山不转不转,辗转渡过台海黑潮来台开闢另一个天地这一批人的后代。因为本来就是下层的人,所以来台后也没人懂得要建立一个「国家」(像登陆美洲的五月花号英国移民),结果,造成他们开始来台屯垦三百年后被清廷割给日本,五十年之后又成为「蒋政权」的「流亡之地」,再六十年后,又面临不统就要开战的危机。
四百年来,台湾人的习性与大陆人已经大相逕庭。日据时代台湾人没被日本人同化,仍然保持著中华文化的传承,可是在政治上却屈服于日本人的统治,包括参与日本军阀的「七生报国」。五十年间,台湾人部份菁英已开始萌发政治自主意识,但不是激进手段,国民政府来台时,仍是表示欢迎的,只是因为官员执行的偏差,造成一些悲剧,也因此而渐渐滋生台湾本地人对大陆人的另类感觉。这里所谓大陆人主要指老蒋带来的人,所谓「台湾建国运动」只是针对蒋政权,或说是中华民国。
国民党失去执政权八年,可是李登辉的误判、陈水扁的无能与贪念,加上台湾人的懦弱习性,最终「台湾建国」被判处无期徒刑。与此同时,大约是十二、三年之间,大陆国力飞跃成长,终于在距离金门砲战约五十年后,大声在国际社会中大喊「两岸必须统一」,此时,「台湾之子」也被关进监牢。所有这些,都是台湾人的宿命,或依佛说,是「共业」。
两岸要不要统一,我没意见。重要的是,如何统一,统一后实行什么政治制度,掌权的集体所作的承诺是否有公信力。
也许,沦为日本殖民地及「中国分离的省份」总共一百一十年了,台湾人是多了一些政治菁英,可我觉得这些菁英与南韩的政治菁英还是有差。如果大陆确实采取胡温的「和平发展」策略,而且提供足够的时间,两岸各蒙其利,统一没有不可能。
可是 . . .
过去的历史很多都是因为突发的事件而变化,无人能预料,当然包括在下我。
http://blog.udn.com/jimchuan/3539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