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视门”——“洁净版”《蜗居》还是《蜗居》吗?
来源: 新浪博客–義萧郎的BLOG 作者:義萧郎 2009年12月11日
广电总局官员批《蜗居》:靠官场、性话题炒作。12月9日,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制片委员会2009年度大会在北京建银大厦召开。广电总局电视剧司管理司司长李京盛宣布,从明年开始,各省卫视播出电视剧的时长将被限制在整体节目时长的40%以内。他还批评电视剧《蜗居》是“靠荤段子、官场、性等话题来炒作”,社会影响低俗、负面。
黑龙江省社科院文学所副所长丛坤表示:“因为它是当今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了一系列社会现象,具备深刻的时代烙印,每一个奋斗的小人物,都可找到属于自己的影子,引起关注在情理之中。”
关于贪官,很多电视剧甚至文学作品中,他们都是符号性的。但剧中主角宋思明被具像化了——有权有势,成熟又不乏激情,有呼风唤雨的通天本领,并对情人海藻疼爱有加。最关键的是,借宋思明之口、之行,暴露了许多官场潜规则,比如他带海藻参加同学会后对宋太的解释:“这个同学带(小三),那个同学带,如果我不带,时间长了,就会被排挤出那个圈子。”谁看到这里不倒抽一口凉气?可以设问,如果《蜗居》被清洁弱化,它最初的风骨是否依然存在?
我看《蜗居》的被禁,跟靠荤段子、官场、性等话题来炒作没关系,大多是个借口。再热播下去,怕要出大乱子。这部电视剧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网上的热烈讨论。它将镜头对准了大城市中不那么光鲜的一面:房价的上涨以及由此给年轻人的理想造成的巨大冲击。
摘阅——
感谢《蜗居》的七个理由?
上海电视台制作的35集电视连续剧《蜗居》在国家广电总局的否认禁播中还是被“禁播”了。只有上海东方卫视似乎还在播放,不过,大家多数人已经看过这部电视剧了,原因是网络拉近了精神产品制造者与消费者的距离。各地方电视台电视台形式上的禁播,只是一些人的作秀。我觉得应该感谢《蜗居》。
感谢《蜗居》的第一个理由,它引起争议。对《蜗居》的争议恐怕还要持续下去,就让发展见证或者证明它的必要与否吧!一部有争议的电视剧起码说明它是有关注度的,在被受众的关注过程中,既实现了电视台的播放价值,又实现了媒体的报道价值,还能教育国人,净化心灵。在对《蜗居》的争议中,国人慢慢接受它的存在。
感谢《蜗居》的第二理由,它没有乱伦。如今,国人已经出离了羞耻的地步,亲情、友情(同事情、战友情)、爱情等这些永恒的主题已经有了重新阐释的必要和必须了!而《蜗居》紧紧把握社会伦理道德的底线,没有让姐夫与小姨子发生任何关系,也没有通过更进一步的乱伦实现让受众关注的目的,这让一些人感动。
感谢《蜗居》的第三个理由,它写了拆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随着国家拉动内需政策的深入执行,城市要扩展生存空间,老旧小区以及棚户区、平房、贫民区等都要被拆迁建新的。《蜗居》把存在于拆迁中的核心问题全部写出来,让观众自己感受,让观众自己解决。不管是利益拆迁还是流氓阻迁,都在观众的心理。
感谢《蜗居》的第四个理由,它痛恨腐败。腐败是发展的毒瘤,国人恨之入骨,尤其是哪些家中或者亲戚中没有当官的人,更是恨不得“吃腐败分子的肉,喝腐败分子的血”。当然,家中或者亲戚中如果有当官的腐败了,那就另当别论了!他们会以此自诩,同时,也会捞取一些提高生活水平的金钱、名誉、地位,彻底揭示出国人的双重人格。
感谢《蜗居》的第五个理由,它落笔于被社会遗忘的角落。过去组成社会机构的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商人的阶层,现在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农民(农民工、农电工)、公务员、工人(矿工)、企业员工、知识分子(教师)、领导干部……这些群体都有关注,也有代言人,也有说话的地方,而有一个群体是没有代言人的,是被遗忘的快要发霉的群体,他们生活在城市夹缝中喘不过起来,他们以打工名义无尽地奋斗着,他们是知识分子,他们有文化,有志向,有力气,有理想,就是没有跳起来高飞的平台。他们每天在一个企业里面被老板残忍的剥夺着,得到的与自己付出的根本不等价,他们的收入被以奉献的名义剥夺了,加班合理化、扣钱流氓化、养老保险强制化……就是打个车还要为城市管理者的无能埋单。
感谢《蜗居》的第六个理由,它关注士阶层。记得在中学的时候学习历史,讲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晋出现了士阶层,他们有钱有势,生活无聊,寻找刺激,没有追求,攀比成风,人乳宴就是那个时候发明并且被推广起来的。现在这个新士阶层是一个高度变态的阶层,他们比谁的二奶奶多,脸蛋漂亮,岁数小……并且他们不会受到内心的谴责的,这是可怕的警示。
感谢《蜗居》的第七个理由,它打造忍者神龟。好像动画片里有个东西叫忍者神龟,《蜗居》就是告诉受众,在这个社会生活、生存必须学会忍让,就像乌龟那样永远地蜷缩着自己的脑袋,不要放出了。这样下去,将让这个社会失去了血性。
摘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