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媒体报道

济南时报 :从电视剧《蜗居》爆红看其卖点“淫荡”

从电视剧《蜗居》爆红看其卖点“淫荡”

来源:济南时报 作者:臧文涛   2009年11月20日


不黄不要钱(绘/杨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追腥逐臭已经成为文艺宣传的潜规则。

  最近,电视剧《蜗居》突然间爆红了,走红的原因,却不是电视剧的艺术质量征服了观众,而是台词“涉黄”——— 有个帖子把《蜗居》称为“史上台词最淫荡的电视剧”,列举了许多台词,并有截屏为证。消息刚一出来,俺就很雀跃地去鉴定过了,的确“很黄很暴力”。这种走红,我们称之为“黄红”。

  要是咱写的东西被批为淫荡,咱就算不找个洞钻进去,最起码也会羞得脸红脖子粗。让人称奇的是,编剧六六表现得很反常,既没钻洞,也没红、没粗,反而在淡定中透着一股小小的喜悦。她甚至热切地推荐大家看书,信誓旦旦地保证:“书比电视剧淫荡100倍,电视剧并不能很好地传达我淫荡的精髓。”(据《东南快报》报道)

  看到这个消息,我一时脑子有点发蒙。是不是我已经OUT了?“淫荡”难道已经成了褒义词?

  为了解开疑团,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蜗居》的新闻,发现“涉黄”的消息是多家报纸同一天爆出的,内容也几乎一模一样。职业敏感告诉俺——— 这是炒作!想想看,在此之前,有几个人关注《蜗居》?“涉黄”爆出后,又有多少人像我一样上网搜索“12到16集”(据说是“淫荡台词”最集中的),准备批判地观摩一下?

  另外,既然“书比电视剧淫荡100倍”,那打算买书来批判一下的估计也少不了。这样一来,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六六老师,难怪她喜气洋洋呢。

  截至本文发稿时,“淫荡”仍然是一个贬义词。如此说来,公开宣扬“淫荡”,无疑是对主流价值观的公然挑衅。六六在接受采访时反问记者:“性难道不正常吗?对于这些纯洁的观众,我感到很抱歉。”也许在她看来,《蜗居》既然能通过广电总局的审查,就代表已经“安全着陆”,所以有恃无恐。的确,由于中国目前影视都没有分级制度,这也让《蜗居》之类的作品得以打打“擦边球”。幸或不幸,中国的少年儿童们也就跟着这样的电视剧“被早熟”了。

  其实,以“淫荡”宣传《蜗居》,六六有点儿自轻自贱了。《蜗居》第一轮播放时曾经看过一点,当时就感觉这部电视剧很复杂,房子是个筐,社会上的很多矛盾和问题都被装了进去——— 官员腐败、二奶问题、家庭伦理的破坏、价值观的冲突……而剧中的台词也有不少颇为经典。比如海萍要老公苏淳向婆婆借钱买房时,苏淳说:“4万还是你妈,6万就成了咱妈了,要是没借到估计就是他妈的了。”为什么这样一部本身就很有话题的电视剧,一定要靠“淫荡”来宣传呢?

  没办法,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追腥逐臭已经成为文艺宣传的潜规则。在这样的宣传“共识”中,满文军、陈冠希、酒井法子是最受欢迎的,因为他们“有话题”、“有卖点”。如果哪一部影视作品在宣传期没有绯闻、负面新闻爆出,投资方肯定痛心疾首,说不定负责宣传的人还要被炒鱿鱼。现在《花木兰》正在宣传,赵薇的绯闻和婚讯就一个接着一个,影片本身根本没有人去关心。

  除了宣传方的问题之外,不可否认,受众本身也比较容易对性发生兴趣。贾平凹写《废都》的时候,那些□□只是他一个文本实验,却被好学的读者们当成了完形填空,对着□□们心潮澎湃、“性”致勃勃。这也可以理解,《废都》出版的1993年,社会氛围相对保守,在羞于谈性的环境中,《废都》中的□□确实有点惊世骇俗。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在卫慧、木子美等老师孜孜不倦的熏陶下,人们对性早就见惯不惊了。按理说,文艺作品的宣传应该有更高的追求,然而,许多人还是一根筋地围绕裤腰带做文章,那股“不抛弃不放弃”的劲头,真让人哭笑不得。

  前几天严歌苓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没想到文学要用影视剧来宣传,这很悲哀,却是无力扭转的现状。”其实还远不止于此,现在出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链条:文学要靠影视来宣传,而影视又要靠绯闻花边甚至“涉黄”来宣传。那么,在这场文化宣传接力赛中,最后冲线的还是文学吗?

http://news.iqilu.com/meiripinglun/20091120/123671.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