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之刺能让谁警醒
来源:西安晚报 版次:05 [ 今日时评] 作者:朱四倍 2009年11月20日
最近,电视剧《蜗居》火了。剧中女主角海萍似乎说出了很多人心里想说的话:“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连串数字蹦出来:房贷六千,吃穿用两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费三百四……”腾讯网发起的一项网友投票吸引了36万名网友,结果显示八成人认为幸福与房子有关。
(11月19日《中国青年报》)
在一个“做房奴不幸,做不了房奴更不幸”的时代,八成公众认为幸福与房子有关,是一个怎样的价值判断,又呈现了何样的民生图景呢?编剧六六说:“每一个写字楼里拥有1平方米隔间、月月还房贷、出门坐公交、中午吃盒饭的人,都能从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而众多让个体触景生情的桥段、台词,使个体心有灵犀——在理想与现实、情爱与家庭中的无奈、困惑,甚至是赤裸裸的生存现状。
就电视剧《蜗居》来说,是一个收视率的问题,是一个艺术性的问题,但是,在“幸福与房子有关”的视野中,“蜗居”成了一个社会学命题。从这点上说,笔者以为,作家肖复兴的见解值得关注:《蜗居》不是承载问题的一个筐,而是刺向当下社会和我们内心的一枚刺。这是它的可贵之处,不仅因为它拥有春江水暖鸭先知一般的敏感,更因为它拥有不回避现实生活的良知。
这样的一枚刺,刺向何方?调查显示八成人认为幸福与房子有关,意味着这“刺”刺向了公众住房权利的严重匮乏现实。《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报告》显示,我国一些大城市存在一个软肋——在宜居指标方面得分都较低——人均GDP比较高的地区,居民的生活成本通常也会比较高,这可能会抵消高收入的影响,一个重要的例证就是房价。在京沪,人均收入虽然比其他地区高几倍,但其房价却比其他地区可能高十几倍,如果不能实现居者有其屋,则生活满意度就会下降。
八成人认为幸福与房子有关也反证了当下社会福利水平低下的困顿。正义论大师罗尔斯对社会福利做了这样描述:社会福利是社会中处境最差的人决定的,只有当社会中这些人的处境得到改善时,社会福利才会增长。因此可以看出,我们的福利水平不是由那些能买得起房子的群体来决定的。当人们都能从《蜗居》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时,这是社会的幸事吗?
对《蜗居》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乃至争议,但是,八成人认为幸福与房子有关,在笔者看来,除了是公众心声的表达外,更是对公共政策制定者的劝诫和提醒。也就是说,公共政策制定者应理性审视隐藏其后的公众诉求,认真吸取住房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否则,《蜗居》无论引起多么大的关注,在这样的一个注意力时代,也终有冷却的一天,而作为公共政策制定者,则不能漠视隐藏在《蜗居》背后的权利与正义问题。
应看到,“幸福与房子有关”的深层次命题是权利问题,而《蜗居》之刺,能让谁警醒?同样是一个不能回避的命题。 (作者系教师)
http://epaper.xawb.com/xawb/html/2009-11/20/content_1854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