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媒体报道

《蜗居》女主角海清答解放网友问:我非“上海人”

《蜗居》女主角海清答解放网友问:我非“上海人” 

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   作者:李君娜 2009年08月06日


一部《双面胶》,一个“胡丽娟”,让她在荧屏脱颖而出。

一部《王贵与安娜》,一个“安娜”,让她的实力得到普遍认可。

一部《蜗居》,一个“海萍”,让观众真正开始忽略“这是谁在演”的问题,而是真正关注起她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喜一怒一悲一哀。

在这些之前,她其实早已在圈内崭露头角:北电的高分特招生、黄磊的得意门生、《玉观音》的二号女主角、《海棠依旧》中的刁蛮女儿……

长得不是特别漂亮,角色不是特别有名,红得也不是特别快,但是清楚自己要什么,也努力把每个角色都演得有棱有角。有一天,剧热了,人也就红了。

她的名字叫海清。

记:近期热播的《蜗居》堪称一部现实题材的佳作。作为《蜗居》的主演,你怎么看?
海:电视剧的题材只要离生活近一点,老百姓都会喜欢看。《蜗居》主要讲述了跟买房子有关的故事,而房子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买什么样的房子,怎么样买房子,买哪里的房子等等,都是很多人经历过和正在经历以及将要经历的事情。可以说,《蜗居》就是“一个房子引发的故事”。

记:你在《蜗居》里面演的是海萍的角色,是电视剧里的女主角。我记得原著小说里,海萍的妹妹海藻,才是女主角。现在电视剧出于更富现实主义题材的考虑,把海萍提了上来,给她加了很多“料”,也加了很多台词。
海:其实我看小说的时候,并不喜欢海萍这个人物,觉得海萍可有可无,包括海萍那部分的内容也只是匆匆扫过。我还跟导演说,我想演海藻,如果还是演海萍,就不想演了。

记:为什么?
海:跟前面演过的《双面胶》《王贵与安娜》等一样,电视剧里的海藻需要不停地说话,台词很多,演起来非常累。另外,此类角色讨巧,但是相对于胡丽娟、安娜等并没有太大创新,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挑战感。

记:后来为什么改变主意?
海:导演不停地说,来吧来吧,所以经不起导演的游说啊(笑)。再加上对这个团队有信任感,知道他们拍出来的东西有一定的质量保证,我想那就演吧。后来一演起来,倒是对海萍重新喜欢上了。海萍的性格中有一种特别可贵的自力更生的精神,比如她很斤斤计较,看起来很小气,但是如果不计较不那样省下来,拿什么去买房子呢?我相信生活中的海萍么也会如此。

记:同样是计较,《双面胶》的胡丽娟和《蜗居》的海萍在你看来,有什么区别?
海:胡丽娟比较任性,海萍更成熟一点,情商也更高一点。当然两个人的家庭背景不一样,胡丽娟相对优越。

记:从《双面胶》到《王贵与安娜》,再到这次的《蜗居》,都是“上海味”很浓的电视剧,尤其是胡丽娟和安娜。很多上海观众看了这些剧后觉得你就是上海人。事实上,你是南京人,而且读书在北京,你又是如何在剧集中演出一个上海人的感觉?
海:我没有特意考虑是否要去演出一个上海人或者非上海人的感觉,我只是按照剧本尽量地去塑造这个角色。比如《双面胶》的上海人胡丽娟,我想表现的是“胡丽娟”是怎样的,而不是“作为上海人的胡丽娟”是怎样的。这也是为什么我演完《玉观音》,很多北京人会觉得我是北京人的原因一样。
当然,演了那么多上海戏,对上海的感觉也越来越亲近,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城市,生活着很多有意思的人。比如拍《蜗居》的时候,我们在一个筒子楼里拍,那个楼真的像鸽子笼一样住着上百号人,都是上海本地的。他们很热情,看到我们会说,来我家吃饭啊。有时候几个大妈的声音比较大,她们会非常自然地脱口而出“SORRY”,你无法想象这是大妈的常用语言,这也是上海特有的味道,一个开放多元的一个城市。

记:看了你的相关资料,你是78年出生的,好像这个年龄的女演员大部分都还在扮演青春靓丽的角色,反而是你,在现在出场的每部剧里都是拖家带口的家庭妇女,你会介意这种和同龄人之间的“落差”吗?
海:不会,我应该不会考虑这个问题。作为我来说,我只是想演戏,只是想让观众记住我的角色,角色才是第一位的,至于我自己怎样,都是次要的。

记:从《双面胶》开始,无论是《王贵与安娜》,还是《蜗居》,包括你近期拍摄的《媳妇的美好生活》等,可以说,你的“媳妇”形象深入人心,而你也被很多人冠以“媳妇专业户”的美称,你会否担心因此定型?
海:不怕不怕,我的路还长着那。“媳妇”是《双面胶》开始的,当时去演是因为《双面胶》的剧本非常好,不想错过。至于之后的一系列“媳妇”,其实也都是因为剧本好。当然,我的年龄也到这个时候了,女演员年龄会越来越大,也没法一直演青春偶像剧啊。
现在对我来说,我不会去考虑类型,只要吸引我的角色,我都会演。当然,我相信一个好的演员呈现出来的应该是多面的,就像钻石的切割一样,切面很多,光照下来,有的时候是这一面折射光芒,有的时候是那一面折射光芒。

记:不过,《双面胶》之前,你演的几部戏包括《玉观音》《海棠依旧》《男人女人向前冲》等都还是走青春时尚路线的。和现在的角色相比,显然是两个路线。是发现自己适合“青衣”类型还是机缘凑巧?
海:那时候我自己也确实青春又时尚啊。(笑)其实人有时候并不能真正了解自己能做什么,比如《王贵与安娜》找我演的时候,我并不太想接,安娜的角色要从二十七八岁一直演到五十七八岁,而我觉得自己捕捉不到中年和老年的那种感觉。后来也是一样禁不住导演的游说,就演了。我对安娜并不太满意,毕竟还是有些地方演得并不是很到位。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一步迈出去了,也是为下一步铺路的基石。毕竟,不是每个演员在比较年轻的时候就能有这样年龄跨度的角色的锻炼机会的。

记:那么后来在实际演出中是怎样捕捉到你原本觉得自己肯定捕捉不了的感觉的?
海:慢慢琢磨,慢慢领会。有的时候在大街上看到一个老太太,会想这会不会就是“我的安娜”?会去看对方的走姿说话方式等。更大的幸运是,为了照顾我的这一顾虑,《王贵与安娜》拍摄时,导演采取了完全的时间顺序法,这样感觉就顺多了。

记:小时候就想过要当演员吗?
海:我7岁就演电视剧了,好像名字叫《第一课》,演一个没有父母的孩子。那次剧组来找小演员,让一帮小朋友在那哭,我哭的特别起劲,就选上了。其实我是因为大人骗我说他们要离开我了才哭的。之后每年我都会演一部电视剧,一直到初中读舞蹈学校为止。

记:舞蹈学校毕业,成为江苏省歌舞剧院的“台柱子”,但为了考表演专业又参加了高考。作为非应届高考生,据说你所有的文化课都是临时捡起来的,但还是以420分的全校第一名文科课成绩考入北电和中戏,这对很多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奇迹,你如何做到?
海:我脑子好使啊(笑)。我觉得这个真不难,因为我一直以来都比较喜欢语文和历史,上舞蹈学校的时候也经常在看相关书籍,等到要重新拿起来考就不难了。而且我觉得文化积累是我的弱项,趁高考的机会重新学一下也好。不过后来没想到,我专业考试中就被定为特招生了,也就是说通过了专业考,不需要文化课成绩。当时我还特牛,不特招也行啊,我文化课肯定能过的。

记:特招的话,是不是因为你专业考试的表现特别好?
海:可能老师觉得我有一定的潜质吧。虽然我小时候演过电视剧,但是北京电影学院专业考试的时候,我连小品也没演,就是最简单的唱个歌跳个舞朗个诵什么的,但就是第一个被通知特招了。当时的考官是齐士龙老师,他也是黄磊的老师。

记:作为一个特招生,在大学四年你好像没接任何一部电视剧。
海:我长得也不漂亮,所以没什么人找我(笑)。当时在学校的时候还不太想演电视剧,我更喜欢舞台的感觉,所以在演话剧。

记:你们班的带班老师是黄磊,你是他的得意门生,之前他也一直都在替你着急怎么你还没冒出头来,你自己急吗?
海:不急。既然选择这个职业,就应该有承受能力。再说,一个班的同学总有先红出来的,难道因为自己没红就不过下去了吗?选择了这个职业,是因为内心热爱它,并不是为了要红要出名。

记:那是否说明红不红都无所谓?
海:应该说,成名与否是这个职业带来的关联性,你在这个行当,也没法排斥这个关联性。但本质上说,只要有戏演,就能享受演戏带来的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即便不红也能安于其中。

记:那你觉得自己现在算是冒出头了吗?
海:不知道。我只觉得自己的这条路还很长,现在只是走了一小步,太多人比我好,太多人比我高,他们让我望尘莫及。但我会努力,否则就会掉队。我想成为一个实力派的演员。具体如何,只能顺其自然。

记:下面是解放网网友两个特别关心的问题:《蜗居》里的故事在生活中确有其事吗?
海:《蜗居》不是一个人的事,是很多人的事。别人不敢说,但像海萍这样的人,在生活中肯定有。当然,电视剧来源于生活,但会比生活更戏剧些。
 
记:这个故事是否叫人不要当小三,又或者说不要当二奶?
海:至少,这个戏里大家也能看到“二奶”的下场,多少会是个警示吧。

http://www.jfdaily.com/a/238773.htm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