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媒体报道

电影评介:《蜗居》的“5W理论”分析

《蜗居》的“5W理论”分析

来源:《电影评介》2010年第7期 58-58页,67页  作者:成心漪   2010年07月01日


  [摘要]五个W是英语中疑问代词的首字母:Who,What(says what),Which(in which channel),Whom(to whom),What(with what effect)——谁通过什么渠道向谁说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效果。(智库·百科2010-4-7)作为09年中国最火的一部电视剧,《蜗居》的成功无疑为大众传播理论注入了新的血液。

  [关键词]《蜗居》 5W理论 大众传播
  
  一、传播者
  
  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起点,也是传播活动的中心之一。大众传播中,传播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媒介组织。正是因为有了传播者,有了传播的初衷,传播活动才有了可能。电视居《蜗居》由作家六六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导演滕华弢和编剧六六的传播组合为该剧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传播活动是一个有目的。性的行为过程《蜗居》热播已暂时告一段落,但由它引发的讨论依然激烈。用导演自己的话说:“我们之所以想写一个这样的戏,其实就是因为现今社会里宋思明、郭海藻还是挺多的,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个作品让大家有所思考,充分讨论。也许现在还有人坚持站在宋思明和海藻这边,但是至少希望他们过了嘴瘾之后,有一个反思,你是否真的可以这样不计后果去做一件事。在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你不能忽略一些价值观、伦理道德的问题。大家不能因为想改善自己的生活,为了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完全置道德、法律,所有这些东西不顾,而只为享受短暂的过程。”《蜗居》里的故事不是中国独有的;导演并无心批判时代,他说自己的创作意义重大,因为《蜗居》里有他自己的价值取向:“从小说到剧本,我们重点加强了姐姐海萍这个人,海萍代表了我们的价值观,就是可以有奋斗的艰辛、迷惘、痛苦,甚至是神经质的发作,但是她从来没丢掉过自己的原则。”(网易读书2010-4-5)
  
  二、传播内容
  
  有了传播者,那他们需要向受者传递怎样的讯息呢?这个讯息就是传播的内容。和衣、食、行一样,住房本身是人民大众的生活必需品,是基本的生活保障之一。可是近年来,中国的房价一路上涨,远远超出了一般居民的收入水平,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尤其挫伤了那些刚踏入社会不久的80后的奋斗积极性。他们中的大多数成了“蜗居”、“蚁族”。中国高房价下每天上演的各种疯狂和苍凉,正是《蜗居》最真实的蓝本。剧中姐姐海萍与丈夫苏淳名牌大学毕业后想在大城市江州定居,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快买一套房子,可“赚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买房”成了一种奢望。妹妹海藻目睹了买房的艰辛。一心想报答姐姐的她离开了之前深爱的男友小贝,做了市长秘书宋思明的二奶。在宋的帮助下,海萍有了第一份外教兼职,有了免房租的暂住房过年,丈夫苏淳也免受了牢狱之灾。与喜剧相比,悲剧似乎能在人们心中留存更久。这样的剧情,也注定不会圆满:海藻流产且被切除了子宫;宋思明因腐败入狱,最后死于车祸。在《蜗居》里,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看着《蜗居》就像在一遍遍审视我们周围的现实世界。现实性将《蜗居》推向了成功。
  
  三、电视媒介
  
  媒介是连接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纽带。“大众媒介”是对以大规模的方式运作,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能够触及并影响社会中每一个人的传播方式的简称。(麦奎尔2006,p.3)媒介的选择在传播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六六的长篇小说《蜗居》早在2007年就已出版,但却在2009年电视剧《蜗居》播出后才“热”到顶峰。其中,作为大众媒介之一的“电视”功不可没。

  与纯文字的小说相比,电视可谓“有声有色”。文字在电视传播中增强了表意的准确性声音则营造了意趣空间,声像结合使观众感到亲切;而“图像、文字和声音结合形成的画面既能够表达信息本身的文字含义,又能够传达姿势、节奏、标示等非语言符号的含义,所构造的世界更生动、更形象,更具仿真效果”。(论文联盟2010-4-7)

  电视镜头下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一定情境下,沉默无言时的一滴泪、一个笑靥就足以表达角色内心的喜怒哀乐,比笔墨来得更直接、更传神。“对许多人来说,电视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是分化与个人化的社会中成为一种适合每个人的媒介。”(麦奎尔2006,p.22《蜗居》)本身是现实生活的缩影,六六说,每一个在写字楼中拥有一平方米隔间、月月还房贷、出门坐公交、中午吃盒饭的人,都能从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BTV在线2010-4-10)电视媒介恰好迎合了这一点,它的亲密性使观众与演员融为一体,像是彼此间日常的谈心与对话。
  
  四、受众
  
  受众作为信息的接收者,是传播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它决定着传播内容、传播媒介,甚至传播者本身的生存前景。《蜗居》的受者是广大电视观众,尤其是70 后、80后和90后。这三类受众观剧后的感受并不同:70后相对理性,他们的生活阅历更丰富,对于社会热点、争议能较为冷静地思考;80后踏入社会不久,工作压力大,买房、结婚、育子等问题摆在眼前,面对现实,他们似乎很悲观90后涉世不深,价值观未完全形成,离买房结婚还尚早,因而他们的想法有时会走向极端。

  正如开头所说,导演和编剧并无意批判社会,而是想通过《蜗居》使广大观众在柴米油盐、家长里短、世态人情中找到面对生活的一种积极正确的价值取向;靠自己的努力、靠不懈的奋斗去争取人生的幸福。
  
  五、效果
  
  传播者通过媒介传播的讯息能在受众中产生影响并且形成效果。电视剧《蜗居》与时下社会热点:房价、腐败、婚外情等联系在一起,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网上发贴、博客撰文、新闻报导、期刊评论《蜗居》一时间为人们津津乐道威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作为受者。观众是在多种多样的动机支配下接触电视作品的,他们的头脑中充满了从媒介中所得到的信息和观念。“使用与满足”最初源于探讨特定媒介内容之所以造成吸引力的原因,20世纪40年代,有研究将重点放在日报及不同广播节目为何受到大众欢迎的原因上,尤其是肥皂剧和益智节目等。研究发现,白天时段的广播肥皂剧尽管常被斥责为肤浅、幼稚、只是拿来打发时间,但同时也发现这些节目的(女性)听众相当可观。这些节目提供了劝导和支持的来源,家庭主妇或母亲的角色模式,或是提供了“通过欢笑与泪水来解放情绪”的事件。(麦奎尔2006,p 328)而电视剧《蜗居》之所以如此火热,也正是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不同需求:(1)打发时间、娱乐消遣:它使观众在学习、工作之余获得放松 (2)发泄情绪:观看《蜗居》有人因姐妹情深而感动,有人因小贝对海藻的痴情而震撼,有人为海萍买不起房子而担忧,有人为海藻最后的不幸而叹惋……(3) 获取信息:观众从剧中了解了高房价下在大城市生活的不易和奋斗的艰辛;(4)自我提升:观众在感受剧中人物不同经历的同时,想象自己的角色定位:我会是剧中的谁呢?进而有意识地去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它为70后、80后、90后,甚至所有观众都留下了自由思考的空间。

  六、结语
  
  传播在现实的社会性建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电视影响着观众理解现实世界的方法。”(洛厄里,德弗勒2009,p.237)“几乎所有的证据都表明,电视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教育者,其效果既充满说服力,又渐进累积。电视不再是日常生活中无足轻重的部分,也不再是一个电子玩具。研究的发现早已打碎了电视只是无害的娱乐的幻想。虽然它所提供的学习是偶然的而不是直接的、正式的,但它是整个文化传承过程的重要部分。”(洛厄里,德弗勒2009,p.237)导演和编剧将人们关注的敏感、热点话题,将人们心底存在却不敢发泄的情绪通过电视这一最普及的大众传播媒介表现出来,说出了普通受众的心声,在电视剧开播之日起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5W”角度分析《蜗居》的传播是成功的,它为其他影视作品的创作、传播提供了借鉴和参照。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http://www.csscipaper.com/culture/classic-film-reviews/181442.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