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涉黄女作家”美名,演讲穿“黄衣”
六六:想模仿李安拍心中《色戒》
来源:扬子晚报 第A29版:文娱·视野 作者:蔡震 2010年08月09日
前晚,“社会话题女王”六六在上海图书馆举行她在国内的首次演讲。延续以往的犀利大胆幽默风格,六六在现场搞起突然袭击,将“永远捕捉下一个焦点——我为什么写《心术》”的主题改为“捕捉G点”。听主持人介绍说,曾被江湖称之为“涉黄女作家”的六六,当天穿了一身黄衣服时,她笑了起来:“配合很默契呀!”六六感慨说,希望能像李安一样,拍出她心里积攒十年宏愿的《色戒》。
写演讲稿就像剧本创作
六六首次在国内演讲,上海图书馆报告厅座无虚席,主持人介绍完她的简历后,六六走上台说,她目前正在减肥,因此,演讲一推再推,“我觉得形象不佳,不适合出来。但是大家说了,看的是我的思想,不是我的身体,其实打击很大。”
她告诉大家,上台前曾要求坐着讲,不站着说。“因为我觉得站着说的是大学老师,我其实以前是做幼教的,都是盘腿坐在地上跟大家说话。这样比较适合我多年的风格,比较自由一点。”听主持人介绍说,曾被江湖称之为“涉黄女作家”穿了一身黄衣服时,她笑了起来:“配合很默契呀!”
原本,六六创作了篇长达12页的讲稿,但她并未现场背诵讲稿。她认为,背讲稿有点像电视剧本创作,很痛苦。她说,上一次的演讲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当时写了一篇讲稿,一千多字,背了整整一天。“写讲稿是一种创作,但是说讲稿就是一种演绎。”作为创作者的六六不是一个表演者,她的兴趣和爱好在她写的过程中已经发挥出来了。她告诉读者,“我写小说的时候基本上是一气呵成,作家这个职业带给我的喜悦和兴奋,远远超过给我的回报。”
从情色作家到话题女王
现场,六六告诉大热天跑来的读者可以尽情提问,她会知无不言。她喜欢走在读者当中,不声不响地趴在那里听读者说话,把他们所有的思想快乐都记在心里,慢慢地记录到她的作品里。一位听众说,“我觉得你今天非常漂亮。你不用减肥,这样很好了,瘦下来反而不好。”
接着问她写作是大学时候开始还是工作以后? 六六说是到新加坡以后开始的,她坦陈了一段不为人知的“不堪历史”,其实她的写作生涯开始于“中国性爱论坛”,“为了有机会跟大家交朋友,我就开始了我的情色小说的写作生涯。当然有一部分有人认为是色情,但是我认为是比色情还要高一点的。当时就写得非常有名,很可惜那个论坛后来倒掉了,我的那些文字也不见了。”
在所有人都认为她适合走情人书道路的时候,六六很不服气:“我觉得,我完全可以写出一些不带任何色情的东西,依旧会扬名。”
不久,她创作了不带任何情色的《王贵与安娜》,以很正面的形象出道文坛,后面一部接一部,没有停过。虽然《双面胶》《蜗居》让她不知不觉成为社会话题女王,但她自己对那段情色小说历史很是珍惜和感慨,是青年时代一段激情昂扬的岁月。她希望能像李安一样,在拿到奥斯卡导演奖进入主流影坛后,拍出她心里积攒十年宏愿的《色戒》。
做编剧是对写字罚款
六六说,写作只是她赚钱的基本行当,像她这样的作家,在上海是买不起大房子的。因此,她一方面在快乐地写作,一方面在痛苦地编剧本。“我之所以愿意付出痛苦,是因为他们给的价钱真的太高了,能买去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不快乐。”创作完小说再做编剧六六认为是对她写字的罚款。
《王贵与安娜》,《双面胶》,《蜗居》电视剧带火了小说,有读者提出《心术》是否也会持续走红? 六六感到这个问题很奇怪,“所有的人都问我,我从来不预计它,对我来讲,我的工作就是创作,后面的评论,或者是结果我不去管的,我的心思很快会投入到下一部戏,《心术》对我来讲,虽然现在没有开拍,但是我的兴趣已经过去了。”问到电视剧《蜗居》禁播一事,六六说她完全不知道,当时她人在新加坡。“对我的影响不是很大。我一直在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至于别人什么评论跟我的关系不是特别大。”但她也承认一部作品,如果被禁会更红。
只想模仿李安的风格
聊起《心术》的创作,六六坦言,从去年3月到6月,写出一个初稿,放了大半年没有动。“原因是我心里不确定,写完以后我很自卑,觉得自己写的不是很好,如果没有别人的鼓励,没有广大的网友或者是专业人士肯定的话,就不好说了。”
六六说她如今一半时间在新加坡,一半在国内。“因为中国有13亿人口,新加坡写完书以后,我觉得我就残废了,他们总共就300万人口。所以,我的写作就致力于中国市场了。”谈到下一步写作的计划,想触及哪一个领域时,六六感慨道,“最近好像生活的G点比较多,不能碰,到处都是敏感词。自己会写一些教育方面的故事,尤其是我自己比较擅长的儿童教育的故事。正在忙着出版我的儿童文学绘本集。另一方面,我想写一个年代戏,一个拉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戏。还有一部戏是我的一个小说,已经脱稿3年了,一直没有出。也即将出版了,也被一些电视台看好,我估计也会成为一部影视作品。”
演讲中六六提到了李安,有读者以为她一定很喜欢李安。但是,六六的回答恰恰相反:“我其实不喜欢李安,我只是想模仿一下他创作的风格。”
本报记者 蔡震
http://epaper.yangtse.com/yzwb/2010-08/09/content_178568.htm?div=-1
http://epaper.yangtse.com/images/2010-08/09/A29/YZA29809C.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