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媒体报道

福音时报:首评蜗居:压力使女人失去纯真

首评评《蜗居》:压力使女人失去纯真

来源:福音时报  作者:石衡潭 2010年04月21日


核心提示:电视连续剧《蜗居》上映后引发了人们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慨叹和评论剧情。而石衡潭博士从唯物的时代唯物的人的角度,全新解读压力所带给人的结局。

 《蜗居》问世以来,掀起众多人内心的波澜,争议不断,余波不已。有人赞作者六六勇敢、机智、敏锐,抓住了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有人骂她怪异、阴冷、偏执,说她渲染了庸俗、反文明的生活事象。不管是赞者还是骂者似乎都承认:六六写出了这个时代的真实面貌,写出了这个时代人的真实面目。那这种真实的本质或特征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唯物,六六写的是唯物的时代唯物的人。这种时代的“唯物主义”又是如何具体体现的呢?雨果当年在《悲惨世界》中,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我看六六的《蜗居》也真实地反映了当前现实的三个方面:压力使女人失去纯真,自私使男子失去责任,利益使社会失去秩序。

一、压力使女人失去纯真

女性,特别是少女,曾经是诗人歌咏的对象,作家灵感的源泉,一提起这个字眼,他们会心绪荡漾,浮想联翩。“哪个少女不善怀春?哪个少男不善钟情?”“永恒的女性,引导我们前进!”这是歌德对女性的赞叹,“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掉生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这是冰心对女性的讴歌。可是时下女人,与这些诗歌中所吟咏的,已经相去甚远,难以道明了。《蜗居》给我们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女人的真实性情与面貌。

海萍

郭海萍是受过大学教育的知识分子,都市白领,应该比一般市民素质高,情趣美,可恰恰是她,成为剧中最功利化、最物质化的一个代表。知识分子不仅不能免俗,而且成为它最有活力、最理直气壮的代言人,可见整个社会平庸化的程度。郭海萍物质化的具象就是一套房子,她一生奋斗的目标就是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她的房子,就是她的坟墓。这是她自己说的,丈夫苏淳和妹妹海藻也都知道她的这一名言。房子当然是人生活之必需,可什么样的房子,以什么样的方式居住可千差万别,可以能住即安,也可以尽显豪华。郭海萍的要求是前者,可在这个年代,也成为了难以实现的目标。由于她执意要去实现这个难以实现的目标,她的生活便处于一种胶着状态之中。

1、为金钱而思虑,以物质衡量一切。

郭海萍本来是想慢慢积攒钱来买房的,可在看到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子涨价的速度这一残酷现实之后,她毅然决定买房。可那么多钱从哪里来呢?她就每天挖空心思想怎么筹钱。一段时间,郭海萍都巴望着通过买彩票中奖一夜致富。这也是许多中国人的梦想,尤其是看到别人的成功之后。投机,成为现时代很多人的追求,无怪乎中国的菜票市场这么热,也无关乎赌博、传销等屡禁不止。买彩票不能中奖,就只有靠省钱与借钱了。为了省钱,常常节食俭用,让丈夫吃方便面。因为随份子给人钱而心疼好几天,因为一块钱而把苏淳骂得狗血喷头,甚至提出要离婚。

郭海萍数落丈夫苏淳许多话语堪称“唯物主义”的经典范本:“你好意思让老婆不做一次头发,不买一件衣服,买不起化妆品呀?”“还爱好,这世界这么多爱好,哎你怎么不爱好挣钱呀!?你怎么不爱好做生意?你怎么不爱好升官发财呢?毕业到现在,连个科长都当不上。我不升,我生孩子去了,你干嘛去了。”

郭海萍对妹妹的教导也完全是“唯物主义”的。如她开导妹妹海藻什么是爱情:“爱情,爱情那都是男人骗女人的把戏。什么‘把我的心交给你,你会永远拥有我’,那都是一穷二白的穷光蛋的障眼术。他那是什么都没有了,就说点甜言蜜语。男人若真爱一个女人,别净玩儿虚的,你爱这个女人,第一个要给的,既不是你的心,也不是你的身体,一是拍上一摞票子,让女人不必担心未来,二是奉上一幢房子,至少在拥有不了男人的时候,心失落了,身体还有着落。哼哼,可惜,等我明白的时候,都太迟了。”

郭海萍还这样给妹妹海藻讲什么是幸福,现实与文学的关系。“天天吃大鱼大肉,这就是幸福。这女的有钱了,她还想干嘛呀?她不走能有钱吗?贫贱夫妻百事哀,她要是天天吃鱼眼睛呀,早把老公骂得狗血喷头了,早离婚了。文学,哼!文学就是鱼上的香菜,有鱼那才好看;没鱼,一盘香菜你吃得下去吗?”她还说如此名言:“这世界上有两大毒草,一是莎士比亚,另一个是琼瑶。这两个人最坏的地方,就是把无知少女给误导了。”关于婚姻,郭海萍也有精彩的比喻。“婚姻是什么?婚姻就是元角分。婚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婚姻就是将美丽的爱情扒开,秀秀里面的疤痕和妊娠纹。”

无怪乎苏淳感慨道:“看样子。‘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话一点不假,4万还是“你妈”,6万就成了“我妈”了!幸好这钱拿回来了,否则估计你嘴里就是‘他妈了!’”由于有过婚姻经验,苏淳对女人的认识比较清楚。当小贝以他的有限经验来劝说苏淳时,苏淳忍不住大喝一声:“哼,哄的住的,那是小女人。等这女人啊,一过三十岁你就知道了,根本不是几句话就哄得了骗得住的,放在眼前的一桩桩一件件事,都会变成头等大事。这女人啊,一旦有了孩子,她就不是女人了,首先她是个母亲,其次她是头母狼。你看那女人听话的,顺从的,那是还没长成的,还需要崇拜,还需要精神支柱。可她一旦长成了,主意多着呢,说什么就是什么,根本容不下任何半点你对她有反对的意见。”当小贝还陶醉在海藻不同于别的女人的感觉中时,苏淳也不得不直言相告:“海藻不是没有想法,她的自我意识还没有膨胀,她还没有觉醒呢?等他觉醒那一天,我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女人跟女人啦,有什么不同的。哪个女孩不想有个芭比娃娃?哪个姑娘不想拥有一只口红?哪个妇女不想占有一套房子和一个男人? ”“这男人的占有呢?就想是打仗的阵地,一旦占用了,就是得到了。但用不了多久,就会撤退。而女人的占有,那是细菌的蚕食,蜘蛛网的扩张,棉花糖的膨胀,那是经年累月的,一点一点的,直到最后把你完全占了,让你彻头彻尾无法逃避地被吞并掉。你要是见过铜上的锈,就明白我的意思了。男人是铜,女人就是锈,最终,锈会把铜的颜色,全部覆盖,阵地全失啊。”苏淳对女人的认识也可以说是深入骨髓了。自从钱钟书的《围城》对女人的X光似地透视之后,好像还只有六六对女人有如此深刻的剖析。不过,钱钟书似乎是高高在上地揶揄,而六六多少有些洋洋自得,她笔下的男人苏淳在女人面前更是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了。

2、靠比较来产生幸福感

“唯物主义”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是紧张与匆忙,文学与诗意被嗤之以鼻,人们没时间去感受,没心情来停留。有一次邂逅一场雨,郭海萍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雨真美呀,你说我们平时怎么就没注意到呢?这要是在平时突然下这么一场雨,恐怕大街上,人人避之不及。不是担心就是着急,不知道这雨什么时候停。几乎不会有人注意到,这雨也有不一样的美丽。雨,是一样的雨,只是不一样的是我们啊!”现实生活的压力也让人没有功夫去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等等问题。没有房子的时候,整天想房子谈房子看房子。苏淳说:“你身边所有的人都在讨论房子,都在炒作房子,都在囤积房子,你要是没有一套房子啊,你就会觉得被边缘化了,你就忽然有一种恐惧感。”在得到就已盼望的房子之后,却也并没有感到幸福与轻松。郭海萍说:“每天晚上,我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灯光,我就会在想:这城市多奇妙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生活,别人的生活我不知道,而我呢?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度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三四百,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至少…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来不及细想未来十年。”

“唯物主义”生活方式不只是排斥诗意情调,排斥意义思考,就是人品道德也不用正眼来看。海萍一直瞧不起丈夫苏淳,妹妹海藻打报不平,她说姐夫:“脾气好,人品好,单从这两点上看,他已经比很多男人强了。”海萍则回答:“唉!女人要是以这种标准过日子,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全靠自我安慰才能有勇气活着。”人品道德成为最不值钱的东西了。这就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把宝贝当成渣滓。

海萍靠什么来产生幸福感呢?或者说靠什么来支撑自己继续活下去呢?那就是靠比较,她说:“人就是靠着这种‘比下有余’才能有活下去的信念。若总是‘比上不足’,大部分人都会罹患忧郁症。”与他们一同在石库门里比邻而居的老李家一直是海萍的比较对象。没有买房的时候,看到老李家不能在一张桌子上吃饭,海萍就为自己租住的那10平米而感到幸运。买房之后,海萍本来很高兴,可看到老李家分到了四楼一百多平米的房子,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她自己得到房子的幸福感一下子失去了许多:“奋斗了半天,还搞不过一个那低保的,他凭什么住这么好的房子?面积一百多平米呢!他家以前不就十平米吗?”看到老李家房子还带精装修,更不服气了:“再寒酸也不能比老李家还不如吧!那我们成什么了?”

在这样一种比较中,我们发现怜悯心与同情心的惊人缺乏。老李家是用一条人命换来了一套房子,郭海萍却还一直不平衡。她觉得自己应该各方面都比他们强,正是这种应该的感觉让我们成为傲慢的人。其实,把人分三六九等的应该是不成立的。人应该为自己的所拥有的而感恩,而不是以为别人有的我就理所当然地应该有。

3、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没有准绳。

1)任妹妹滑向深渊

郭海萍把文学与诗意否定了,把道德人品轻看了,把生命的目标单纯指向一套房子,这说明她失去了生命得到方向与目标,也没有了判断是非的准绳。对于妹妹的这场悲剧,她是负有很大责任的。海藻与宋思明情感缘起就是海藻为海萍买房子而向宋思明借钱。后来,郭海萍辞工作找工作、租房子买房子都得到过宋思明的指点与帮助,这样,她在海藻与宋思明的情感问题上就不能坚持原则,仗义直言。当海藻一步步滑向悲剧的深渊时,做姐姐的她却不能给妹妹明确的指引与教导:“是啊,我在你这个年纪,有大把青春可以浪费的时候,我呢,去按照正常的人生轨迹,毕业分配,结婚生子,我一丝不苟地过着谨小慎微的日子。说实话,我是没有资格教训你,因为你的这种路,我没走过。很难说,现在这个社会真的很难说,到底哪种选择是对的,哪种选择是错的。谁的路嘛,谁自己走。累与不累,好与不好,值与不值,别人替你做不了回答。”这确实是她的心里话,可实际上又是在推卸责任,任妹妹随波逐流,自生自灭。本来,海藻还对小贝心存歉意,可海萍竟这样驳她: “这算什么错?你现在又没嫁他,你跟谁,和谁交往,都是自由的。现在婚姻里的人都管不住自己出轨呢!你怎么就对不起他了?摆出一副受虐的样子来给谁看?感动谁?你心理上本身就有问题。”这就不仅是纵容妹妹犯错,简直是怂恿她一错再错了。后来,母亲的一记耳光也确实是她该受的。

2)把孩子当作借口

促使郭海萍下定决心买房子的重要因素是孩子:“如果不是为了孩子,住哪儿我都无所谓。跟他苦这么多年,没房子不也苦过来了吗?我能苦,可孩子不能苦啊!孩子投胎没有选择,他为什么就得跟着没用的父母?”可是为什么孩子不能苦呢?不能苦孩子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我们应该我孩子创造好的条件,可并不等于孩子就不应该受我们所受的苦。生活中,本来就是酸甜苦辣五味杂陈,我们所经历的,孩子也可以经历。经历与经受苦与苦难是成长的代价,甚至是成长的必由之路。

许多人自己没有方向、目标,就用孩子来替代,孩子成为他们的方向、目标、核心、偶像,其实不过是以孩子为借口,把自己应当回答的问题避开了,把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推卸了。试想,孩子长大了会怎样?孩子不需要我们了会怎样?而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又继续为他们的孩子而活吗?要是每一代人都为下一代人活,那什么时候有人为自己而活?是在过自己的日子?其实,没有自己的生活,也就没有孩子的生活;没有成熟的自我,也就没有健全的孩子。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楷模、榜样,让孩子将来愿意像他们那样生活,父母不应该为了孩子而苦待自己,牺牲自己,这是加给孩子的极大负担而决不是财富。什么时候父母自己活好了,孩子也就希望和保证了。

3)把责任推给丈夫。

郭海萍也把生活不幸或失败的责任全部推给丈夫。她后悔自己找了这么一个不能给他带来好生活的丈夫:“女人啊!把命栓在男人身上,简直跟把命栓在风筝上一样不可靠!我当年怎么想的呀,找这样一个宝!少年无知啊!”她把自己的坏脾气等缺点、错误也完全归咎于丈夫:“哪个女人想做泼妇?哪个女人不想自己像公主一样美美地坐着仪态端庄?我告诉你,什么样的男人注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女人。是这个男人让我有做泼妇的能量。你只要是对贫贱夫妻,你就摆脱不了泼妇的命运、悲哀的结局!”郭海萍让丈夫苏淳只有认错的份:“老婆我错了,我真的错了,错哪了?我哪都错了,我不应该惹老婆大人生气,老婆大人生气一定是我的错,我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前前后后都错了。”

郭海萍虽然是一个现代知识女性,但骨子里还是有传统女性的依赖思想,还是希望丈夫能够支撑天地,带来一切。郭海萍是带有极大普遍性的。女人总是要求男人完美,有钱有地位有名望,有思想有品格有趣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有一点缺陷,都会招来埋怨。实际上,男人也是有限的,他不可能实现女性的一切想法与愿望,他也不可能成为女性风雨不动的帮助与支持。当然,郭海萍并非不爱自己的丈夫。当丈夫苏淳锒铛入狱时,她才意识到其实自己最爱的是苏淳,自己其实离不开他。所以,她决定即使卖掉房子家产,卖掉一切也要救出丈夫。这种心意可嘉,只是仍然没有摆脱自我中心和偶像崇拜。她用另一种形式放大了自我,也放大了丈夫,而没有真正坚实有力的信靠。

其实,无论是丈夫,还是孩子,还是自我,都不能成为我们的偶像。我们惟一能够信靠的就是神。“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不要自以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华,远离恶事。”(《箴言》3:5—7)不愿从错觉中醒悟,是导致人生种种痛苦的因由。情形就是这样:我们若爱一个人,却不爱神,便会要求他完全正直无瑕。一旦得不到,就变得残酷,要报复;我们要求的,是一个人无法做到。只有主耶稣才能满足人心中最深的渴求。主耶稣对每种人际关系的看法,是相当严厉的;因为他知道任何一种不忠于主为基础的关系,到头来必定悲剧收场。主虽然不把自己交托给人,但他从不多疑,也不尖刻苦毒。他对神的信赖,以及对他恩典全能的信赖,使他对任何人都不绝望。我们的信赖若在人身上,结果必是对人失望。“看哪,我把所拣选、所宝贵的房角石安放在锡安,信靠他的人必不至羞愧。”(《彼得前书》2:6)

海藻

海藻曾经是一个纯真的女孩,她的生活也曾经比海萍更浪漫,更有情调,可她经不起现实生活的冲刷,在最初的几个浪头打过之后,她就开始随波逐流了。她与海萍的不同是:海萍有底线,有坚守;海藻没有底线,只是跟着感觉走。海萍再骂丈夫,再瞧不起丈夫,她还是忠实于他并且与他同甘共苦不离不弃;海藻却轻易放弃了界线,也没有明确的目标,最后自甘沉沦。她当然也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一种思想,但这种逻辑与思想是没有核心的,只不过是顺从肉体的欲望并给这种顺从找一个合适的理由。关于快乐,她是这样来看的:“人若真的低俗了,就会很快乐。人的肉体和精神,是可以分开的。”她与姐姐谈到宋思明时,是这样说的:“其实我还是有一点喜欢他的,跟他在一起,挺刺激的。”这都是从肉体的欲望与享受来谈的,至于她说:“人情债,肉来偿。”那更是把肉体的逻辑发挥到了极致。

她也有很强的虚荣心:“海藻突然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五十块钱的内衣和五百块钱的内衣本质的区别是:女人和女色。”宋思明提供的舒适住房和豪华衣食正好满足了她的这种愿望,海藻母亲说得好:“海藻还口口声声的说爱他,这是真的爱吗?我看他爱的不是宋本人,是宋光环照耀下,对她所求所欲无不点头的一种畅快。”在享受过这一切之后,想要再回到那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贫贱生活已经是不可能了,所以,在离开了小贝之后,她没有想到自食其力,从头开始,而是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我就步入职业二奶的道路!”她甚至都有“此处不留奶,自有留奶处。”的豪言壮语。一个清纯少女就这样彻底堕落了。

海藻的惊人之处还不在于自甘沉沦,而在于沉沦得理直气壮。这确实是具有时代色彩的。只有这样一个“唯物”的时代,才能产生这样“笑贫不笑娼”的氛围与人物。近日有个署名“涛声依旧”的人在博客中披露:复旦大学一个经济实力不太强的大三男生追求同班女孩子,那女孩拒绝的言辞赤裸裸:“你将来拿什么养我啊?”作者本意是要批评这个物质女孩,没有想到遭来了许多女性的反对,她们纷纷为这个女孩辨屈,坚决支持她。如一个女网名就这样理直气壮地说:“谁会信赖一个连电影票都舍不得买、连打胎费都拿不出来的男人?在自己的房租都交不上的时候,他满口豪情壮志、理想抱负的有什么用?”可见,郭海藻们郭海萍们并非凭空虚构,而是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

在此,对于郭海藻们郭海萍们想作如此奉劝:“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或作‘你要切切保守你心’)。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言》 4:23)
 

 

【作者简介】石衡潭,湖南长沙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美国伯克利大学访问学者,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从事基督教研究。曾经在《世界宗教研究》、《哲学门》、《文化中国》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译文70多万字。译著有《城邦:从古希腊到当代》(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2005年开始写影视评论,2008年1月《电影之于人生》一书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http://gospeltimes.cn/news/2010_04_21/13737.htm

http://gospeltimes.cn/news/2010_04_21/13738.htm

 

相关文章:二評蝸居:自私使男人失去責任

         三评蜗居:利益使社会失去秩序

“福音时报:首评蜗居:压力使女人失去纯真”上的512条回复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