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蜗居》剧评: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骗你的是谁

《蜗居》剧评: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骗你的是谁

 

来源:中国退学网 » 沉思录   作者:东风红尘   2009年11月24日


假如有一天时间给你看一部电视连续剧,你会看哪一部?立刻浮上我脑海的是《奋斗》、《士兵突击》、《蜗居》。在电视剧领域自己实在是个门外汉,也只得依靠人民群众的意见了。这三部都是今年比较热的电视剧,《奋斗》我一看简介就不喜欢,可以很肯定地说《奋斗》是一部伪奋斗史,主人公的背景就决定了它的货不对板。《士兵突击》有时间倒可以看看,虽然军队生活离我们比较远。《蜗居》则是从名字到内容都挺吸引我,蜗居本就是个很富哲学意义的词语,透露出人生居住环境(不仅包括房子,更是一种活动范围的象征)的无奈,内容上讲得是以普通背景的大学毕业生在都市生活的生活史,也比较切合我的实际。于是决定把蜗居定为东风这辈子看得第一部都市剧。

一天在同一位置几乎不间断的看完了演绎几年的都市情感生活史,真实与虚拟之间,这种强烈的时空对差对人的思考是一种挑战。《蜗居》可以说是蜻蜓点水式反映了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不堪重负的房贷、层出不穷的官员腐败、房地产拆迁的利益冲突、信仰的严重缺失、婚外恋大行其道、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情感交流阻碍重重等。

《蜗居》很热,但热的有点不对头,就前几天看见腾讯新闻首页的标题——网友反应《蜗居》对白露骨。其实我看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这是个问题,看了新闻截图的对白,反而觉得作者用艺术手法暧昧暗示出一些性场合,写的挺成功的。也可能是代沟的问题,但总体来说我是属于保守派的,也不觉得露骨,一点感觉不对的地方都没有。除了这个外,网友最多的讨论就是关于海藻和宋思明之间到底有没有真爱的问题,当然这也的确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但是把焦点都放在这上就不好了。

从作者取名的角度看,就知道作者更想表达的是对中国城市发展中房屋价格不断创新高的担忧,其中一个支线很少人关注到,就是对拆迁问题的特写。其实这个拆迁的支线与故事的主线没有多大关系,如果作者不是刻意要强调房地产问题的话,完全可以删掉这个“多余的支线”。

结合本剧谈谈自己对现代都市生活的婚姻(包括家庭,但孩子问题特别列一项)、孩子、房子、事业(包括金钱与权力)这四大人生主要目标的理解。(本来想写多一个理想,但理想对于大多数人是可有可无的,而且无的又占绝对)

对于婚姻中的男女关系,苏淳说给小贝听的那段话很经典:男人的占有,就好比是打仗的阵地,只要进驻了,就算得到了,很快就要撤退。而女人的占有,那是细菌蚕食,是蜘蛛网的扩张,是棉花糖的膨胀,那是经年累月的,一点一点的,一直到最后完全占满,让你彻头彻尾无法逃避的吞并,你要看过铜上长的锈,你就明白了。男人就是铜,女人就是锈,最终,锈会把铜的颜色全部覆盖。(简约版:男人和女人就像铜和铜锈,这铜开始时光鲜亮丽的,但铜锈出现了,她就会慢慢腐蚀你,有一天能完全占满你。)

同样记得很经典的一句话:男人的花言巧语骗了女孩的一夜,女人的花言巧语却要套牢男人一辈子。

觉得女人就像一朵蔓藤花,而男人就像一只还未成为雄鹰的小鸟。女人这朵有毒的奇葩,散发着芳香的诱惑,等着让男人来采摘,然后心目中的男人一旦靠近,她便使出浑身解数,不断发展枝干,攀爬上男人的身子,直到紧紧把男人和自己捆绑一生。女人下毒的方式是温柔的慢性的甜美的,奇葩单靠自己是没有能力这么做的,但她可以不断吸取养料发展自己的蔓藤,缠住对方,吸取养料的方式就是婚姻,而养料就是房子、孩子、情感、各种社会关系甚至培养对方的惯性。

男人也不笨,二十多岁是男人一生中最黯淡的时光,却是女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所以年轻的时候,男人有意无意间乐意这种捆绑与纠缠。一旦到了四十岁左右羽翼丰满,拥有翅膀却还被这朵接近枯萎的奇葩牢牢缠住,那么,自己辛辛苦苦奋斗二十年换来的翅膀又有何用处?所以他必须摆脱这个奇葩,尽管已经根深蒂固二十年。宋思明飞起来了,宋太太知道自己的枝干藤萝束缚不了她,所以她半推半就地放宋思明自由的飞翔,只奢望这只鸟儿不能再飞的一天,还能想起自己,栖息在即将入土的枯木上,一起等待死亡的到来。

鸟挪活,花挪死,在现行社会制度下,男人可以随便沾花惹草,前提是他还没被别的蔓藤花缠住。而蔓藤花要另寻鸟类却非常不易,特别是年老色衰的花朵,一者本身已无任何优势,二者社会道德在压制她们,所以女人一生中最要紧的就是死死缠住一只小鸟,让他永远也飞不走。

婚姻,就是蔓藤花与小鸟的纠缠与挣扎,并不是全部小鸟都不能变成雄鹰,也并不是全部雄鹰都高尚到不嫌弃糟糠之妻,于是,婚姻危机就成了一个非常大的社会问题,婚外恋是男人展翅飞翔的外在表现。所以一个婚姻的维持与分离,就是蔓藤花的牵引力与小鸟的飞翔力之间的互相消长,蔓藤的牵引力大过小鸟的飞翔力,婚姻便得以维持;反之婚姻便有解体的危险。所以三十岁到五十岁是婚姻危机最为明显的时期,因为这个时段蔓藤花的牵引力是不断下降,而小鸟的飞翔力却不断上升,一正一反之间,只要一到互相引力的临界点,婚姻的破裂就实在是很正常的事了。

女人要加强这种牵引力度,就必须不断的巩固自己的根基——房子、孩子、社会关系,这三个因素让男人想摆脱女人时顾虑重重,因为失去他们的代价太大了,一般男人承受不了。当然更聪明的女人是通过感情来增强的,这是对有良心的和重视感情的男人最大的杀手锏。

男人要增强这种飞翔力度,就必须不断地发展自己的实力——金钱、权力、事业、才华,这四个因素决定着男人是否能够飞的出去,飞的多高,飞的多远。

那么为什么女人和男人的婚姻还能够维持这么久?因为牵引力的与飞翔力看似矛盾,却是内在统一,互相发展的。男人金钱与权力的获得,事业的发展,才华的增加,都需要一个稳定温馨的环境——这个环境是妻子、房子、孩子、感情、社会关系共同协作才能够完成的。所以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贤惠的妻子,这个妻子帮助男人打理着房子、培养着孩子、给予着温情、巩固着社会关系。

男人与女人的结合,就是这种天然需要自然发生的,他们互相利用、共同成长。只不过因为女人与男人本身的吸引力并不是同期衰落的,所以随着时间的发展,女人比男人更依靠对方。这样下去,人们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看成是骗人的把戏也并不奇怪了。

我们来看这么一则消息:新闻说北京的离婚率达到50.9% 民政部日前公布一组统计数据,去年全国办理结婚登记834.1万对,比上年增加22.7万对;办理离婚登记161.3万对,比上年增加28.2万对,增长21.2%,其中民政部门办理离婚的99.5 万对,比上年增加30.4万对,增长44%我国目前离婚率上升很快。从全国平均水平看,1979年离婚率为4%,1999年达到13.7%,2003年达到15%以上。离婚率上升最快的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北京2003年登记结婚数是9万对,离婚4万对,已经超过40%。

离婚率是一个方面,更可怕的是许多婚姻虽然形式还在,但早已是同床异梦,女的不愿意离,就像宋思明的太太说的:不能自己种了几十年的西瓜让别人吃了。男的也不愿意离,他完全可以通过包二奶婚外恋等方式让形式没有飞出去,而实质早已自由翱翔了,就如宋思明一样。

真正能够从一而终又伉俪情深的,充其量只有30%,实际上男人在维持情感的作用明显比女人大得多。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别让男人有钱,否则男人有钱就变坏,两个人做个平凡的夫妻,享受这并不富裕的幸福,也算是一种幸运。二是让对方有情,任何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感情,而单纯依靠感情来让男女对抗外来的诱惑,却必须始终相爱极深,对感情有极大的依赖。经营感情,就是经营幸福,应该成为婚姻最重要的事情。

另外大约40%的婚姻是一种胶着状态,他们代表了中国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婚姻情况,类似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夫妻间没有闹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心灵默契,打发着日子,消磨着时光,一天天一起老去。把爱情发展成一种亲情,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相濡以沫。这种婚姻平淡如水,说不上悲哀,虽然有点无奈,但看开了,就是种幸福,所谓平平淡淡才是真。

剩下30%就是离婚的了,他们不能忍受同床异梦的窘况,最终劳燕分飞。这样的人敢爱敢恨,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再婚之后可能会重新找到幸福,也可能一如从前的循环。如果两个人勉强维持关系,就像苏淳和海萍一样,那么在未来的某天“相逢一笑泯恩仇”,重新发现爱的契机,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所以对离婚不支持也不反对,自己的路自己考虑好。

孩子是爱情的结晶,维护婚姻稳定最显在的良方,所以孩子对于家庭的确非常重要,但也不能把赌注只压在孩子身上。就像海萍的心态一样,中国许多女人都曾这样说过:一切为了孩子。每次听见别人说这样的话我并不舒服,有点反感。母爱固然伟大,但生活的意义如果局限于此是一种悲哀,所谓的孩子是自己的唯一,不过是自欺欺人,探求到本质,是把自己的精神与家庭的成果全都投注到孩子身上,可能这会适得其反,让孩子不堪重负。真的爱孩子,就要用正确的方法去教育孩子,而不是一味的溺爱,只把孩子当作宠物一样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给孩子好的物质条件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让孩子感受到爱与温暖。

如果家长自己一生都庸庸碌碌行尸走肉,请问,在这样的环境下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吗?中国的家庭教育,九成以上是失败的,父母的爱不得其所变会害了孩子。我觉得父母最重要的,是给孩子展示一个积极健康幸福的人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这样的父母,他们有自己的追求于爱好,他们能洞察人生的意义,他们对社会有所贡献,他们深爱着孩子也深爱着自己的人生,他们与孩子一起快乐的成长。反之,一代一代的只把赌注押在孩子身上,接着一代一代的消沉,这个社会是进步还是倒退?从自己做起吧,别以孩子作为自己没有理想、追求与事业的借口,别只把希望留在孩子身上,让自己有一个最健康富有魅力的人生,就是给孩子最大的礼物了。

大多数中国家长都是不负责任的,他们以自己能够给予孩子尽量多的物质条件而沾沾自喜,却把绝大部分应当承担的教育责任推给学校和社会,而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体制的失败,社会风气的日下,自然产生了“90后非主流”之类的严重问题。许多人对于90后孩子的精神缺失愤愤不平,殊不知自己就是其中的帮凶,孩子始终是受害者。家庭教育的得失成败关系到孩子的一生,家庭教育如果得当,对于孩子的影响可以超过一切。海萍有么?她只记得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她带给孩子的影响是消极生活,整天的郁郁不乐。宋太太有么?她的懦弱与无趣能够带给孩子什么积极的影响呢?孩子有着印随和模仿、观察的能力,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必然深深影响到孩子,自己对人生心态的消极悲观与缺乏生活趣味,肯定会成为孩子成长的阴影,这是给多少钱多少好的条件也弥补不了的损失。

说到这里,悟到人生就是一场赌注,每个人的砝码都差不多,只是你将砝码放在哪个方面,就有了千差万别的人生道路。你想把最重要的砝码压到哪个上面呢?妻子丈夫?事业?孩子?物欲?精神?爱好?朋友?或者干脆把砝码丢掉?

对了,还没告诉大家,这个砝码到底是什么东西,它不是个东西,就是一种————对人生意义寄托的感情。

什么样的人能够幸福呢?就是那个觉得自己押对地方的人。所以终极而言,把情感放在什么地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与自己的价值观相吻合,这就是获得幸福的不二法门——你觉得你放对了砝码。注意是觉得,不是真的放对了,对与不对本无真假之别。

许多人认为《蜗居》过于黑暗,我觉得《蜗居》是在美化现实,它把宋思明美化了,真正的“宋思明”是根本不会和海藻谈情说爱的;它也把海藻美化了,真正的“海藻”断然不会傻到不向宋思明要钱。海萍和苏淳都是名牌大学生,也不能代表占了90%的普通大学生更悲惨的实际生活,更难以说绝大多数普通中国人连大学文凭都没有。所以《蜗居》只能说比较能反映现实,说到能够揭露现实还是有点抬高了。而它最为现实的一笔,尽管这笔以李老太太生命的终结换来房子而来个戏剧性的喜剧讽刺,就是老李一家的抗震与挣扎,才真实反映了现代都市的其中一方面的矛盾。但这极有意义的一笔却为大多数人忽略。

说了这么多,几乎从没说到本篇文章的标题——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骗你的是谁。其实我一直在说这个问题,最大的骗子,是生活,是婚姻,是道德,是理想。具体到人,海萍被苏淳骗了,他瞒着妻子去借高利贷;小贝被海藻骗了,戴了绿帽却一点都没察觉;宋太太被宋思明骗了,宋思明竟然一直说只是迎合交际的需要;被最亲的人所骗,而且不是一般的小事,那么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可信?其实也不用太过悲观,根据英国《每日邮报》援引的一项调查数据,英国人每天平均要撒4次谎。人这一辈子,今天被他骗一天,明天被她骗一天,渐渐的就过去了……

最后说一点感触非常深的片段,也算是作者(《蜗居》本来是一本小说)对我的安慰,这是宋思明说的,也是我将要过的生活。我与作者的心灵契合之处,或许都是文人的一厢情愿吧: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会带着你们过另一种生活,不要太多的钱,每天去菜场斤斤计较,为***文、评职称而与人争得面红耳赤,也为女儿考不上好学校而心焦。也许,这样,才是一种幸福的生活,而我以前并没有意识到。

当然按照我的性情,我不会去菜场斤斤计较,只是每天要亲自到菜场买菜;也不会跟人争得面红耳赤,只是还是得***文、评职称。

悄悄说下,我心里一直盘算着,也算是对社会的一点小小要求与奢求,尽管我不是独身主义者,未来也很可能会要孩子。希望社会对单身一辈子与不要孩子这两种生活观念的宽容与理解程度赶得上对包二奶和婚外恋的容忍速度。

本来还想重点讨论老李家的拆迁问题,小贝这个和我的理想性情比较切近的人物典型,对宋思明与海藻的道德审视(我觉得宋思明与海藻不必负上道德枷锁,海藻的路走的未必正确,但她有选择自己道路的权利),但限于篇幅,只能留下这份遗憾,人生需要遗憾……

东风红尘20091124于蝶梦轩

http://www.tuixue.com.cn/viewthread.php?tid=12098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