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蜗居的提问与回答
2009年10月28日
关于房子:
1、 大家都知道,买房子很难。我们这代人,房子几乎影响了命运,成为生活的最大组成部分,你觉得对待房子应该是个怎样的态度才算正确?
我是一名作家,不是道德审判师,也不善于唱高调,我只能说我自己的感受。我觉得,“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是一个非常正常的要求,也是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孟子在《梁惠王章句》上很明确地说过,“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你不能要求每个老百姓都以士大夫的道德水准去要求自己,老百姓要求不高,不过是安居乐业。有一个稳定的住所,有一份长期的且自己喜欢的职业。
现在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里,“安居乐业”几近一种奢望。这也是蜗居这部电视剧之所以讨论比较热烈的原因。
但我想,这不是独中国才有的现象,只要是国际化大都市,纽约,东京,首尔,巴黎等,都面临我们同样的问题。而且这种问题是针对新进涌进大都市的外来移民的。这些大都市土生土长的居民,仅凭以前的祖产或者是城市扩张初期置办的家业,几乎已经实现了中产或小康。所以,我对这样的城市的形容是“希望伴着挣扎,痛并快乐着”。这样的城市永远充满了诱惑,充满了机会,还有成功。我们一方面把目光投向广大正在苦苦拼搏的一族,另一方面又会看到无数多的淘金客在这里圆了发财梦。就是这种希望与失望的交织,不甘心与无可奈何的纠结,合成了现在这样好看的故事。
如果你问我个人对房子的态度,我会非常坦诚地说:我顺其自然。有就有,没就没。大不了我回家乡养老。好歹我在这个欲望都市里驰骋了一回,我要的是这段经历。我曾经和一个朋友说:地沟里的龙虾和大海里的龙,都沾一个龙字,但不代表他们是同宗同族。你究竟是不是龙,你得到海里去溜一溜。我溜完了,我知道了。哪怕是龙虾,我得知道答案,否则不甘心。做一只快乐的龙虾也没什么不好,但我得知道我是什么。
但我知道很多人与我想的不同。他们更在意的是结果,而不是一段经历。他们要在这个城市安家落户,扎根生活。为了有一套房子要省吃俭用,全家几代一齐上阵,所以有笑话说,中国房价的推高与丈母娘的要求有关。我想,大家如果都能放松心态,不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习惯租房的生活,可能就不会感到生活太局促。我认真算过,在上海这个地方,如果排除房屋升值的因素,租房比买房划算的多。如果是投资客,那就另当别论了。而在现在的购房价格下,靠房屋出租收取投资,显然是不明智的,唯一的期望就是货币保值和房价继续上涨了。我其实一直很好奇,想知道这个上升的通道在什么地方会停下来或者下跌。
关于爱情
2、 海藻到底应该选宋还是小贝,那么令人心痛的小贝,可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觉得要选宋的?你通过海藻想表达什么?
你如果要我说实话,我不喜欢海藻。最好加一个注释:她的行为方式。原因是她不符合我所受的教育和我的价值观。你可以称我为老古董,但我知道,70年代出生的女性有一大批接受的都是我这种教育: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女孩子要追求爱情,轻物质。我直到今天,三十六了,这种想法依旧根深蒂固。
但社会就是在你还来不及改变的时候,已经发生了改变。我们小时候所崇尚的那种美德,如今看起来至少不时尚了。我曾经笑,原来“CLASSIC”这个词就是这样来的,说得好听些就是经典,说得难听点就是落伍。海藻这个有争议性的姑娘,我看了一下,恰恰是很多男人所喜欢,女孩所悯怜的。甚至很多人希望我能改变故事的结尾,不要弄得那么惨。“他们是真爱。”这是观众给我的反馈。
我每次听到这样的呼声的时候,忍不住内心冷笑,什么是真爱?真爱就是,当你刨去所有的衣服首饰房屋等等一切的时候,你依旧会选择的情感。如果真爱一个男人,那么,无论他是贫穷还是富裕,是疾病还是健康你都会守在他身边。海藻会这样对待宋思明吗?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不会。这能叫真爱吗?抛开宋身上能给海藻的那些实际的好处,宋有哪些能吸引海藻的地方?这是我希望提醒所有的姑娘的一句话:你如果不知道这段感情是否是你的真爱,那就想像一下对方,如果对方生病了,你肯照顾他一生吗?如果对方贫穷了,你肯养活他吗?你愿意把他的父母当成自己的父母一样奉养吗?如果在领证的那一刻,你都没这种准备的话,那就不是你的挚爱。这种衡量其实很简单。
我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婚姻也好,爱情也好,本身就已经很脆弱了,经不起更多的装修材料,搞不好就会变成“楼脆脆”。两个真正相爱的人,愿意同生共死的人,带着这样的决心,都有可能会在半道上分道扬镳,更何况没有真情呢?
从这点上,我旗帜鲜明地同情宋太太,也喜欢她。她是贫贱夫妻,她愿意在丈夫危难的时刻,倾囊相助,包括卖了父母和兄弟的房子,包括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解救丈夫。她要的,是这个人。哪怕这个人以后会身败名裂,没有工作,都没关系。可惜,男人都看不到这一点。尤其是被女人深爱的男人。
所以我说,我落伍了。我看重的东西,这个社会,也许已经不看重了。
我觉得,我可以放弃房子,放弃金钱,放弃名利地位,但我绝对不会把我的情感放在秤上掂量着出卖。十几岁的时候不会,现在更不会。
我一直很骄傲的事,也是感谢我母亲的是,我做到了她要求我的那部分:我身上的每一根纱每一根线,都是我的努力和才智赚来的,而且我真正做到了,为情留,为情走。我全部的决定,都从心所欲,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压迫而不得不违心。
其实对于女性来讲,这才是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3、 怎么来认识金钱与爱情的关系,道德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比如海藻是触犯道德底线,但是,爱了,可以吗?海藻到底错在哪儿?
这个问题我上面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她所谓的爱,并不是真爱。很多人又会问,宋是真爱她吗?这个问题比较有意思。我可以这么讲,男人的爱是复杂多样的,青菜豆腐都能吃,在能力和范围许可的情况下,没谁会拒绝一顿饭既吃青菜又喝鸡汤。问题是,作为女人,你是愿意做青菜,还是愿意做鸡汤呢?
我不是说所有的男人都是宋。但这个是一种大家无法避免的实际情况:女性比较挑剔,择强而栖,男性海纳百川的可能性大些。但依旧有不少男性洁身自好,以高道德标准要求自己,这样的人最终会成为精英中的精英。
4、 宋这样的形象,从来没有过,引起巨大争议,为什么会这样写一个反面角色?
我不想写一个愚弄百姓的故事,好人就是好人,长得高大健美英俊,坏蛋就是坏蛋,长得猥琐奸诈可嫌。我这又不是拍动画片给小孩看。现实生活中的人就是多样化的,人无完人,好人也有缺点,坏人也有优点,现实生活就是这样的。但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如果我们都辨别不清,我就搞不清楚是我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了。事实上,即使是论坛的讨论里,依旧有相当多的声音是声讨宋思明这样的人的。
关于生存
5. 时下的年青人,在现实和梦想之间很是迷失,到底什么是成功?钱吗?地位吗?其实海藻海萍都是有梦想的,为什么你在最后安排了这样二个结局?
时下的年轻人,有一部分人很迷失,而有一部分人目标明确。任何时代都有精英,任何时代都有具有士大夫精神的道德品质高尚,行为卓越,目光不凡的人。否则按这种思维,时代早就垮掉了。我们不但没有垮,还依旧往前走,靠得肯定不是迷失的那一群。关键是,作为年轻人,你希望自己站在哪一拨里?是随波逐流型,还是逆流而上型?
成功的定义,以我现在三十六岁的年纪来理解:就是在你临终的那一刻,回首你的一生,你没有一天感觉自己是虚度的,你回想起过去的岁月没有一天是内疚的,你所有应当承担的责任,你没有一天逃避过,你的生活,你的日子,每一天都高兴,都有意义,都能放在台面上展览。这就是成功。
这个与金钱地位都无关。你有钱,你能保证一辈子有钱吗?你有地位,你能保证你的地位能维持终身吗?你今天风光,你能保证明天不进牢狱吗?如果你赚了钱就后怕,想捞到一个程度马上就走人,那肯定有问题,估计花起来也提心吊胆。哪怕你真的有钱,可你如果不好好教育后代,变成第二个胡斌,估计也高兴不起来。所以,成功或者更简单点,高兴,让自己高兴,是最难的。今天赚钱了今天高兴,明天被抓了就不高兴了。高兴一天容易,难的是高兴一辈子。
我安排海萍的结局,就是想说明: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也可以过上小康的生活,继续努力,说不定就富裕了。
凭借他人的力量过上好日子,和凭借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我还是喜欢后一种,它让我觉得一辈子没有白活,而且,人不要拣容易的事做。到手容易,丢掉的也快,你不懂得珍惜。这样的例子生活中比比皆是,我不需要例举了吧?
6. 海萍真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你用怎样的心态写海萍,你喜欢她吗?妹妹最后的结局,她有责任,你怎么来看待这个因果?
海萍是个正常的女人,她有我们所有女人正常的情感。我不懂大家为什么恨她?因为她需要一套房子,把妹妹逼上了错误的生活道路?我不这么看。她要一套房子,不是因为虚荣,她是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她对生活的抱怨,缘于她没有碰到合适的机会,她在迷惘中爬行。一旦她找到了门路,她是不惜力气的。她给我们大多数的平头百姓一种希望,就是凭自己的努力,任何人,都可以在这个欲望都市里站稳脚跟。而海藻,其实是她本人放弃了努力这一条道路。
7. 一个外地人在大城市生存有很多的压力,其实是世界范围内都存在的事,可以说说,通过蜗居,你想表达什么吗?
作家就是一个讲故事的。而故事要表达什么,每个人听的瓤不同。每个人都拣自己喜欢听的话去听。你听到这个故事里的什么声音,那就是你内心深处的山谷回声,其实与我关系不大。我做这个职业,只是因为我比别人擅长讲故事罢了,也是生存的选择。至于我自己,我想得到的生活,生活全部回馈给我了。我想什么就是什么,我要什么就有什么,每隔一段就会被运气砸头。这是我最惶恐不安的,感觉上天待我太厚了,所以即便有一天我遇到不顺,或者黯然失色,我也无怨无悔了,因为没可能一个人一辈子一帆风顺。顺的这一段,我都走过了。
我个人要对读者说的话就是:追求你的梦想,趁年轻。用岳飞的话说就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这一辈子与宇宙长河比起来,这么短,要是不折腾折腾,实在是太枉走一遭了。中国有个企业家,我就不说他的名字了,他的至理名言就是:“成功都是折腾出来的,伟大都是折磨出来的”。这句话,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