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国境影评』之《蜗居》

『国境影评』之《蜗居》

来源:天命‖传说家族   作者:国境  2009年08月28日


片名:蜗居
产地:中国大陆
影片分类:电视剧
片由:六六的原著小说《蜗居》改编,延续了《**》的风格,都市男女现实的刻画。

正文:

一个小蜗牛问妈妈,“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要背着这么重的壳?”
“孩子,那是我们自己的保护”
“妈妈,妈妈,那为什么毛虫姐姐没有壳?”
“因为毛虫姐姐会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的。”

“妈妈,妈妈,那为什么蚯蚓弟弟也没有壳?”
“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的。”
作为蜗牛,不靠天,不靠地,靠自己。

直到剧情发展到中后期,影片才出现第二次蜗牛的字眼。个人认为是作者的失误,也可能是由意图的失误。

第一次出现蜗牛的字眼,在剧情刚开始发展,郭海萍与苏淳大学毕业在江州租了一个面积10平米左右的小房子居住的时候,由郭海萍和苏淳第一次“点题”。也仅仅是郭海萍一句充满志向的言语,现在蜗居在这里,是为了将来的爆发积蓄力量。当时是1998年。经济极具发展的中国,房价节节攀升,复旦大学毕业的学生却落魄到回归70年代的旧居,这里就已经给全文垫定了一个基调–奋斗与挣扎。

第二次出现蜗牛的字眼,郭海藻已经和小贝分手,沉浸在二奶的幸福中。在路上,宋思明和海藻讲了文章最前面的那个故事。讽刺的是,郭海藻和宋思明都没有继承蜗牛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作者 六六是为了挖苦讽刺以自己最大的感情抨击现实,那么六六是一个很愤世嫉俗的人,如果这段话出现在郭海萍和苏淳的对话中又会怎样。无疑,苏淳是个知识份子,但影片中中庸的性格和后期蜗牛原则的爆发,均是影片的亮点。如果这段话由苏淳去演绎,绝对是一个正面的极具说服力的演讲,不过剧本的更改毕竟要遵循男一号和女一号首当其冲的原则。
所以在没有看过六六原著的情况下,就不去评价。

第三次出现,蜗牛概念,实在影片的最终,郭海萍和海藻在海藻失去孩子3个月以后第一次开口说话的情况下,给海藻灌输了蜗牛的理念,影片虽然没有回忆海藻和宋思明当时的画面,不过足够打动海藻,不同的两个人,一个情人,一个姐姐,虽然角度不同,不过一个蜗牛,足够震撼已经脆弱无比的海藻。

这三次的点题,着实展现了六六了创作力,起步,奋斗,醒悟。

股神巴菲特说过,投机和投资的关系,可能会叫人看的有点一头雾水,剧本的编写没有继续赘余的去解说巴菲特的理论,仅仅用投机的风险性和投资的稳定性一笔带过,诚然,这是一个念想。投机和投资的关系一样是为了蜗牛理论做铺垫,如果蜗牛不会脚踏实地,想飞天遁地,无疑头破血流,尸骨无存。

犹如郭海萍最后的一席话,我们就像是排着长队买票的人们,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自己的能力体现,在我们身后还有无穷的人,为什么我们会一直向往着站在身前人们的位置?因为这个原始的悸动,和人的贪念,欲望,所以产生了一类人:那就是插队的人。

最终,作者给郭海藻和宋思明的定位是:插队的人。

剧情中,中国的中庸之道,比比皆是,这不是大肆宣扬中庸,而是告诉我们踏实和勤奋才是人生没有遗憾的唯一选择。

影片的后期,小贝完全没有了戏份,我很失望,因为小贝在我眼里绝对不是一个失败的人,也勾起了我沉寂已久的回忆,才会爆发出一种打人的冲动。

当小贝面对海藻和宋思明的事实,作出的举动和我的想象如出一辙,在遇到一种背叛和不屑面前,更多的是包容和感性。压抑自己的情绪,幻想着一切都会好起来,却用错了对象,极大的讽刺是,在犹如一次强/奸海藻的情况后,小贝的情绪得到了释放,在我看来,那是已经压抑到极致的“回光返照”。最终的走向,是落寞。是寂寥。

我不知道,也好奇,六六的创作,最后给小贝的定位是什么,如果小贝经历了这些以后,仍然一如既往,那么对小贝来说,就是一个不安分的蜗牛。爬着,爬着,壳掉了,就索性光着身子走。本以为,影片的最后会给一段对小贝现状的解读,但是没有,留给我们的是一切都要去靠幻想。

《探索与发现》 告诉我们下雨的时候,走路的人比跑步的人相同距离内淋的雨少。这就是现实。往往与我们原始的本能是背道而驰的。
探索与发现不能告诉我们人生该怎么走,但是请记住,即使是蜗牛,也要一步一步向上爬。

http://www.tmhome.cn/bbs/viewthread.php?tid=73616&page=1&authorid=8882

“网友评论:『国境影评』之《蜗居》”上的160条回复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