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观后感:爱情 房子 “难以抉择的痛”
来源:房地产门户搜房网 作者:高瑛 2009年08月06日
近日,在东方卫视热播的电视剧《蜗居》讲述了外地人在上海的买房历程,《蜗居》中的女主角郭海萍在上海5年的艰辛租房经历,为了买房东拼西凑,选择房子精打细算,生活中的省吃简用,也许,只有她才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究竟为了什么。日前,在上海搜房网的“上海年薪多少万才能买得起房”的调查中,五成网友表示年薪20万在上海才能买得起房子。买房的个中辛酸也只有这群人才知道。
《蜗居》:在上海买房有多难
2009 年,是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一年,就业率一降再降,上海的房价却一升再升。2009年《蜗居》在这样的时间播出,的确让人深思。郭海萍曾经感叹: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子涨价的速度。只有10平方米的出租房的她,每年只有两周可以见到儿子,她心心念念的儿子却快要不认识她了。郭海萍怎能不痛苦。她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买房!
记得曾经有个要买房的朋友抱怨说:“小时候一直说蜗牛爬得慢,可是人家慢怎么啦,人家还有个房呢。我倒是爬得快,连个房子都买不起。”房价的攀升确实让很多工薪阶层的人吃不消了。据《青年报》报道,在相关部门明确加大供应严防开发商捂盘之后,房价却相反出现了一波急速上涨行情。沪上多个楼盘在开发商主导下房价上涨明显,最高幅度达到5000元/平方米。政府出台禁止捂盘政策,目的就是可以保持良好的市场秩序,给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控制房价继续上扬。不知道是不是天气太热了,让房地产市场中暑了,原本的高价再加上持续的涨价,工薪阶层恐怕是没法买房了。
对比港沪两地,一直以来香港都是金融中心,站在香港的土地上,会有种悲凉感,因为香港不是高楼林立的繁华景象,就是小鸽子笼里的贫苦状况。《蜗居》的播出也让我们也看到了两种生活,金碧辉煌的精装公寓和工薪阶层省吃俭用租下的蜗居。上海一直立足于金融中心的建设,希望在2020年可以实现世界金融中心的梦想。房价在一系列利好的催生下也越来越高,央行数据显示,在上半年7.37万亿元新增信贷中,有5381亿元的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房贷业务一枝独秀的繁荣背后,隐藏着巨大风险。一旦房价较大幅度下降,地产金融危机不可避免。上海距离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日子将越来越远。
《蜗居》不仅仅带给我们上海工薪阶层生活现状的思考,也带给我们对于未来上海以及中国经济形势的新思考。
《蜗居》:爱情房子难以抉择的痛
《蜗居》的女主角郭海萍为了房子可以变成一个泼妇,听说丈夫借了高利贷之后温柔荡然无存,甚至要与丈夫离婚。为了攒买房的钱,一块钱都要追问丈夫花在了哪里,虽然观众看起来有些夸张,但是谁又能说不是房奴的写照呢?
郭海萍的妹妹郭海藻在姐姐有难的时候认清了钱的价值,看到了姐姐一家为房子所累,更看清了在上海房子重几许,她成为情人是偶然认识市长秘书的机缘,更是生活给予她的实实在在教育的必然。
偶然看到某网站的一个调查,在房子和爱情的角逐中,房子的重要性还是比爱情高出了4个百分点,甚至有女白领为了在上海有个100平米的房子放弃了辛苦经营了 10年的爱情,还有的女人为了得到一套房子,不惜牺牲自己的青春,给有钱人当二奶。房子占据了这等重要的地位究竟是为何?
有人说:通货膨胀之后钱就是废纸,只有房子是自己的。
还有人说:房子是保值最保值的商品之一,房子不保值就没什么可以保值了。
大家对房子的认可度高是原因之一,房价在节节飙升也是百姓们亲眼看得到的事实。所以,大家对房子的追捧是必然的,出现像郭海藻这样为了房子成为二奶的也不是少数。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件,在2009年6月28日的香港街头60多位原配妻子拉起写着“一夫一妻制名存实亡”、“包二奶是社会问题,政府不能忽视”的横幅,从香港中环遮打花园一路呐喊前行至特首办公室。包二奶的问题已经不是电视剧里的主流矛盾了,生活中的包二奶风气也是越演越烈。有网友评论《蜗居》做二奶的郭海藻:“她本意并不是想做二奶的,但是在姐姐借钱事件中她越发觉得没有爱情的婚姻是靠不住的,是姐姐的遭遇暴露了婚姻的丑恶,是她男友的自私给了她接触宋秘书的机会。这一切的导火索都是房子。万恶的旧社会过去了,万恶的房子来临了。”
房子,这两个字,让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这样调侃:“房子让加班白热化,让二奶成为一个抢手的职业。”其实,没有房子大可不必伤感,有了房子也没有必要庆幸,《蜗居》中有这样一段话:“你能对外展示的,是别人看到的繁华。只有那一片,是繁华下的沉重。那是外人感受不到的。”
http://news.sh.soufun.com/2009-08-06/27175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