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爸妈老了 --]

Bay Area Chinese--灣區華人 -> 情感驿站 -> 爸妈老了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水做的鱼 12-25-2018 20:03

爸妈老了

写在正文前面的话

论坛渐渐沉寂,被微博微信和其他快捷直观的手机app挤出了大多数人的视线。
也包括我的。
以前,被墙一天,都会担心gmail里面的邮件是不是堆积如山了,想知道朋友的来信又说了些啥……
现在,脸书的帐号被禁了(个人信息不全)一年多,我才知道,狗了半天度了半天,发现很难恢复,一点也不着急。
有啥好急的,朋友都在,点到谁,嗨一声,随时可以聊上十块钱的。
只是心事不太好分享了,朋友圈里,亲戚朋友都看得到……谁没有一点糟心事儿,凭什么让他们同情/看笑话……私聊?担心负能量影响了好朋友。

回到湾区论坛吧,这个和当时初来乍到差不多的港湾,热闹过,又安静下来的地方,好像一个远游的人回到故乡。
对着空气也好,对着有限的几个听众也行,说说最近的事儿,专捡窝心的事情,一吐为快吧……

只是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像十多年前一样,不留烂尾楼呢?
也许,会写着写着,并不觉得获得解脱,
也许,会过着过着,发现并没有什么可说的,
也许,……,也许,已没有也许……(歌里面这么唱的)

==============================
我想出书了,“为了忘却的纪念”,得到了家人和密友的支持。先记录提纲如下:
病重通知
一生执念
生死由谁
祸不单行
舍我其谁
拼死一搏
病床上的春节
春暖花开
这是个乌龙?
亲人之战
钻石

水做的鱼 12-25-2018 21:00
[attachment=81990]

这是我爸妈,今年是他们结婚60周年,号称钻石婚。
为了这颗钻石,不说他们60年的不容易,只说这刚过去的一年,我都觉得要心力交瘁了。

我妈去年9月11日入院。我以为只是因为夏日高温,吃喝不香,调理几天就好了。
结果入院就得了一张病重通知,告知肾功能衰竭,高血钙,低血钾,老年性精神病(谵妄、痴呆)……
好姐妹承诺会尽力治疗,但药下去,病能不能好转,还得看老太太的身体反应。
“做好思想准备”,好姐妹搂着我的肩说。
父亲说:明年我们结婚60年,无论如何要争取。
911,我躲到无人的地方哭一场。

该干嘛,还得干嘛。
致电哥:回家。老爸说:不用麻烦。我坚持。老爸不快。哥回到家,老爸高兴。
老妈已经认不出自己的儿子了,说:我儿子没有那么胖……
没有两天,认了这个胖胖的是儿子,开始骂:你这个反革命!滚出我家!
其时,人还在医院,正闹着要上厕所,不知道自己还挂着水,不知道自己已不能自己站立……儿子只是劝她在病床上用尿盆解决。

以前我只是觉得我妈的脾气不好,不讲理,难沟通……医生说:这些都是老年痴呆的表现,初期到中期,就是固执、易怒……
现在老太太已经中重度的,自控能力继续下降,时空转换能力逐渐消失……
时空转换能力,我也是第一次明白,正常人睡觉做梦,醒来会说自己刚做了一个梦。脑子有病的人,醒来会说梦里见到的事情,是刚刚发生过的。
有人会说被偷了,有人会说被儿女虐待了,……
我妈说她刚下班、刚自己吃过饭了,刚才有个小孩在旁边哭……
把小孩抱走,我刚下夜班……把我手上的菜拿走,你去洗菜做饭……你把我的手表还给我……
我说:没有孩子呀!她说:滚!你笨死了,这个事情还要你爸爸来,XXX(大喊我父亲的名字)。
类似对话可能发生在夜里1、2点,总是以大喊我爸爸的名字,喊醒病区的病人。以至于人家不知道住院的人叫什么,却想知道XXX是谁。


卡拉 12-25-2018 21:46
你像你爸。

水做的鱼 12-26-2018 19:33
是的,都这么说。
我们家是典型的女儿像爸爸,儿子像妈妈。
不过,相处下来,我像是我们家抱来养大的……

轻轻一点 12-28-2018 16:52
唉~~经历过的人应该能够理解。

loveapple 12-29-2018 18:39
我会时不时的来论坛看看,最近也刚好陪爸爸去医院,经常走着走着后面的人不见了,一转身,发现父亲在身后勾着腰慢慢的挪动,以前从没想过他会变老,岁月却不饶人

tracy 01-01-2019 19:12
原来我妈的症状也是老年痴呆的表现
我还在想她怎么变的这么容易生气呢?

水做的鱼 01-01-2019 22:51
其实,我妈妈的脑子退化应该有十年以上了,只是像一个年代长久的大房子,今天这里漏一点,明天那个插头松动了,房子还在,我们都会觉得没有什么毛病呀!但是,这个房子住的不舒服了,我们会觉得。
经历了妈妈的逐渐衰退,现在看见爸爸,我心里就有概念了,我知道他也开始了。固执己见、难以沟通。还有点囤积癖好,家里的包装盒,大套小,摞得老高,盖上一块旧布,堆在墙角,貌似一个壁橱。还有烂掉的抹布……
“不批评,不评论,闭上嘴巴”,我要跟自己反复默念。有个段子,说教育孩子气急了,要默念“亲生的”。我现在回到父母身边也这么默念:“亲生的、亲生的……”
不然呢,他们的家不是你的家,是你做不得主的地方。

刚过去的元旦,我做了替班的保姆,三天。每天早上10点不到去,晚上7点多回。
我用平拖把,每天擦抹一个半小时左右,用加了洗衣液的水,三天才擦干净他们日常用的餐厅、客厅、走廊和一间卧室。
我爸说:“每天都打扫的,不脏。”
我不响,每次两大盆黑乎乎的脏水,两臂酸痛。我一边打扫一边琢磨,这个要扔了,这个也要……心情极好!
我也是固执己见的……

我妈妈有些事情记得特别牢,比如:她从来不会认不出我来。
我剪了头发,把及腰的头发剪成齐耳的长度,又烫成弯曲造型。发了一张照片给我爸,他拿给我妈看。我妈一眼认出!
等我隔天回家伺候她,她还记得说:你剪了什么头发,还那么长!
但她有些事情却会立刻忘记,一年多不能站立,连扶站都不能。需要抱着才能从平躺变成坐姿,需要两个人帮助才能入厕,她都记不住。
前一分钟,我抱她离开马桶,我爸帮她拉上尿裤、棉毛裤、棉裤,我再把她放到轮椅上,拉好棉毛衫、毛衣、背心和棉袄。她马上就否认是经人帮助才上的厕所。
她对我跟她陈述的事实极度生气,严重拒绝。她说:“你不要咒我死啊,我那样还不如死掉了”……“你这么咒你妈,你不得好死啊……”
于是,我不再说任何关于她的身体的真实情况。
她问我,你干嘛来的?我说,我来玩玩。她问我,你家里谁在烧饭?我说,饭烧好了。
反正她没有时间概念,不知道是早上还是下午还是晚上。
困了就跟孩子闹觉一样发脾气,不管是在看电视还是吃饭,她就沉着脸,得立刻上床睡。
睡饱了就情绪老好的,我要起来做饭了,孩子们要放学了。
天天回家,她也可能说,你从哪里来看望我呀?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啊?
出差三五天的才回去看她,她也可能说,你昨天才来看过的,不要天天跑,我很好,你太辛苦了。

我总是觉得她像一个老大的旧房子,有几间屋子的灯灭了,还有几间屋子亮着灯。有的屋子阴冷,有的屋子明亮。只是我永远没有办法预估到,此时,刚刚睡醒的她,是在哪个房间。

jiangwenxiao 01-02-2019 00:28
恩恩 只能抱抱了

轻轻一点 01-03-2019 22:44
是要渐渐地学会面对了,虽然过程很残酷很难受~~但可能是成长的一部分。

悠然之至 01-04-2019 05:53
有同感,想想不知道我们老了怎么办哦。

Troublemaker 01-12-2019 10:32
点点说:这是成长的一部分。。。。。。

我们都年过半百了,可突然在大脑变得迟钝,腰脊不能轻易弯曲,腿脚不能大幅迈动的时候重新学习怎么说话,怎么办事,怎么安排我们的日常了,甚至怎么吃我们一日三餐的饭了,因为我们心里或是我们身边多出了生活失能,对我们完全依赖,且不按牌理出牌的至亲,时时刻刻要我们对他们讲他们听的懂且接受的话,要我们随时随地可以陪伴身边,还要做一餐或几餐他们能吃得下并符合医嘱饭,最最重要的还是得让我们的这些亲人知道我们还是好人,还是他们可以信赖的至亲。

各位兄弟姐妹,我们都走到了这个村里,都多多少少在经历着这个必须成长的阶段,加油吧!

抱抱水鱼

水做的鱼 01-13-2019 19:56
感谢楼上各位老朋友。
在这儿有种比亲情更亲的感觉。


水做的鱼 01-13-2019 20:49
最近的天气不好,日照严重不足。气象台说刚过去的一个月,本地的太阳只上了7个小时的班。
我妈妈的情况又不太妙,黑白颠倒,彻底的。晚上不睡,白天不起,保姆小罗说老人家一直昏昏沉沉的,睡不是睡,醒不是醒的。
当然,也就不怎么肯吃东西。我爸就跟着着急,把所有给我妈吃的东西都做得稠厚,恨不得我妈吃一口就能顶上一天的能量。
我劝,我妈的关键是喝水。饭不吃,一个星期都没有关系。水不喝两天就要麻烦了。
我妈一直都不太喝水。年轻的时候是不敢喝,现在还是。她的拒绝理由就是“喝了水就要小便”。
这句话,我差不多听了有五十年了。

在我记忆里,我妈就是被尿困扰的人。我上大学离开家以前,我在家没有吃过稀饭、面条这些带汤汤水水的东西。
因为护士实在没有时间去上厕所,而最简单的事情,在我妈都有可能引发“事故”,尿裤。
比方把开水灌到保温瓶里。
一般人是听见水开了,拎着空水瓶,或热水壶,灌水。就好了。
我妈是看见水壶的嘴冒热气了,要赶紧先瞅着空儿去上个厕所。然后再回来灌开水,还得夹紧了双腿。
小时候我觉得特别丢脸,好在同一个院子里的小朋友都很善良又有教养,不会当我的面议论。
后来,我慢慢学了这方面的知识,了解到这是很多女性都有的疾病,我妈妈的情况属于比较严重的。真是觉得很可怜。
然而,现在,老太太脑子的病都那么重了,我们每天都给她兜着成人尿不湿,但她依然牢牢谨记不能尿裤子。
睡的不沉的时候,她就惦记着不能尿裤子了,要小便了。因为没有时间概念,哪怕刚解过没有半小时,她也要解,说自己又有了。
不依着她就喊:这是什么地方,怎么不给人小便!
夜里睡不好,最多的时候能闹8、9次。给垫好尿盆,她又解不出来,自言自语:小便哪里去了?
她也觉得麻烦,于是就不喝水。不喝水,就没尿,但是,她还是记得要解一个才能睡。
闹着要小解,糊里糊涂解无数次空解,这些都是护理上的事情,护理的人辛苦一点也就罢了。
可是不喝水,肾脏的功能就继续丧失。我给她端水,从来都不说是水,只说是药,不喝进去就得住院,通过静脉打进去。我说这个话,她有时候是接受的,可以喝下一点,大约100多毫升的样子。
有时候就坚决不喝,她会用手捂住嘴巴,或者举手就打。打翻杯子洒到处都是,已经有好几回了。所以,谁也不敢强迫她。
现在连水带饭,一天下来若能到六百毫升的样子,大家都会有“欢欣鼓舞”的感觉。

现在已是2019年了,第一次诊断老年痴呆是2017年的事情。
当时也是因为缺水,没有别的治疗方法,就是静脉灌注葡萄糖盐水,加维生素,加少量氨基酸。每天打到近三千毫升。
怕她心脏不能承受,点滴的慢慢的,从医生早上查完房,一直要挂到午夜。
这段记忆她是没有的,只是护士的基本概念还是有点,不喝水就得住院,就得挂水。
马上要过年了,我跟她说,你克服困难,多吃点,多喝点,我们就不要去医院了。在家过个平安年。
说的时候,她都点头的,但是吃起来就困难重重。

去年的春节,我们是在医院过的,年前几天,我们以为她是感冒,有点咳喘。
我跟好姐姐提出过分的要求,我说我妈体质不好,我不想去门诊看,万一有个交叉感染。我要她在病房给我妈看看,我去门诊挂号拿药就好了。
结果,去了病房就出不来了,严重肺炎,整个右肺全是痰,血氧不到80。住在病房走廊里,等空床。

这里我发个感慨,必须要有好朋友是医生,然而也不能指望她一定能让你立刻住进病房。
国内的医疗资源就这样,每个医生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咱们都得尽可能多做好事啊!

珊瑚虫 01-14-2019 19:43
父母年龄大了面对的问题不一样,心情一样,抱抱水鱼姐~~~

小平 01-14-2019 19:50
我主要来做十块钱聊天对象的。

小平 01-14-2019 19:52
人生最大的感触是无助无力,尤其面对生老病死的时候。。。我还可以继续聊更多十块钱的。。。唯一能帮忙也只有这些。

水做的鱼 01-14-2019 22:23
谢谢好姐妹,我再聊个十块钱的。

不吃东西,其实也是脑组织退化的一个症状。我们自己也会感觉自己没有年轻的时候那么贪吃了。
然而,到了老年痴呆的程度,不吃就是一种致命的问题。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意愿,病人不主动吃就随他去了。但是东方文化不同,很多老人的不吃是不被家属接受的。
老人自己不吃了,灌也要灌进去,尤其现在有了鼻饲管,更甚者用“胃造瘘”,人为地维持着食物和水的摄入,维持着病人的生命。
我妈同病房的人已经用鼻饲管9年了,人只是偶尔翻翻眼皮,没有任何语言的交流。
我们有个老邻居鼻饲管维持了13年的生命,最后的岁月是以半植物的状态存在的,只有握手时的反应。
我妈妈不吃的情况也是鼻饲管可以解决的。
第一次入院,挂了几天水后,指标慢慢的在向下,精神药物用了以后,谵妄昏睡的状态有所好转。
医生说你们回家怎么办?回家是不能输液的,得靠她自己吃。
我爸要求插鼻饲管再带回家。我爸自己是医生,会插这个管子,见同事有这样照顾老伴十年以上的,他就不服输,想比过人家。
医生当然不反对,现在鼻饲管也属于老人养护的一个重要方法。
第一次护士来跟我妈沟通,说过会儿来插鼻饲管了。老太太可能是没有听清楚,也可能是糊里糊涂的,答应了的。
但是等护士推过来治疗车,拿着鼻饲管要开始插了,老太太开始剧烈地反抗!全武行的那种,破口大骂,吐口水,把一切她能动用的武器都用上了。我爸根本压不住她,护士也不敢在这种情况下插管。
说起来,这个算是我爸爸的第一次革命,他从来也不曾违背过母亲的意愿。然而,却是以失败告终了。

接下来就是考验我的时候了。
医院有病房的周转率,我妈妈不插管,我爸爸就不肯办理出院。好姐姐的业绩就被我们拖了后腿。
我爸爸也懂医院的规则,自己就曾经是一份子,只是在他的年代从来没有以病床周转率为考核指标的。
他也打听到可以转病区来转圜,但是他以为他一老同志,为这家医院贡献了一辈子就可以办到。但是他的学生都差不多退休完了,谁也帮不上他。
我只好再求好姐妹帮忙,把我妈搬到肿瘤科,条件是差了很多,但好歹肿瘤科的床位周转率考核指标不那么严格。
我算是助攻,帮我爸打赢了第一仗,因为我妈妈发现她不插管就回不了家,只好妥协插管。

关于插鼻饲管,在我妈妈插管前,琼瑶奶奶的一段文字走红网络。
我当时觉得,插不插还不由得你。然而,我妈妈的事实证明,中国的文化,活绝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家庭的事情。
我爸怕同事说他们感情不好,就这么放弃了老太太。
我也担心我爸说我不孝,要生生饿死老太太。。
我哥。。呵呵。。他总是说你们怎么都行。在他的洋同事面前,他不想表现出不符合西方文化不人道的一面,他说是我们要给我妈插管。但是,实际上,我知道,他也怕背上不孝之名。

goubuli88 01-14-2019 22:45
心疼鱼姐,在身边照顾很不容易,不仅是体力,更多心累,特别理解,多开导自己吧,别人真是帮不上啥,这种时候就得自己给自己宽心

xiaolu 01-15-2019 19:37
抱抱鱼姐。辛苦了。

水做的鱼 01-16-2019 20:20
谢谢狗不理和小鹿。写出来,自己觉得不太像吐槽求安慰了,好像更像一种记录。
也许很多人都和我有类似的经历,我说出来,大家就会感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吧……

水做的鱼 01-16-2019 20:50
我妈戴上了鼻饲管,按医院的要求还需要住院观察一段时间,一方面是培训家属的护理,另一方面也是看看病人的适应情况。
我妈不适应,她觉得一个鼻子被堵上了,她觉得胶布让她皮肤发痒。不自主的,她会去拔管。

“老年痴呆”真不是一个很好的翻译,只是比较通俗,容易让老百姓理解,真正的阿尔兹海默症在维基百科的定义是“一种发病进程缓慢、随着时间不断恶化的神经退化性疾病,此病症占了痴呆症中六到七成的成因。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为丧失短期记忆(难以记住最近发生的事),当疾病除见进展,症状可能逐渐出现,包括语言障碍、定向障碍(包括容易迷路)、情绪不稳、丧失动机、无法自理和许多行为问题。当情况恶化时,患者往往会因此和家庭或社会脱节,并逐渐丧失身体机能,最终导致死亡。”

我妈妈是属于认知障碍比较严重的,但她的很多技能并没有丢失,尤其是做了一辈子的护士工作,所有护士的基本技能都有。
她可以半夜黑灯瞎火的拔掉留在手臂上的静脉留置针,把针管收拾好,压在床头下,然而却任自己的血流在病床和病号服上。
拔掉自己的鼻饲管,在她自然也不是问题。
在医院,护士就要求她迷糊的时候给上一个束缚带,戴上乒乓球拍手套。
我爸爸不忍心,白天不捆绑她,而是要眼睛不眨的盯着她。晚上我们回家了,护工就束缚着她,把她的两只手一边一个绑在床栏上。
有天我下班迟了,吃过晚饭才去医院看她。护工去洗澡打水,或者聊天了。我妈在床上挣扎着,看我来了,低声问我:“我犯什么错误了,为什么被关监牢?”
我松了她的绑,摸着她被勒出印子的手腕,说不出话来。。。。。

这还不是最难受的时候,最难受的是她不停的闹着要回家。
我下班去看她,她就开始要收拾跟我回家了。一会儿说她也该下班了,一会儿说这里的大会该散了(病房很嘈杂)……
她从来也不接受自己在住院的事实,指给她看在挂着的水袋子,她都会说是隔壁床上的。各种不接受……
每天闹,我去闹,我爸去也闹,我们若不去又不放心,每次去病房都是一种折磨。

终于,符合了出院指针,11月5日,我们给她办理了出院手续。
大家高高兴兴回到家,我们拍照,发微信,发朋友圈,但是她却一个迷瞪醒来质问我们,把她送到什么地方了?!
住了15年的家,才离开两个月,她已经不认识了。

但是,我已经顾不上我的父母了,把他们丢给一个比我还大近10岁的保姆,我要去顾老公公那一头了。

轻轻一点 01-16-2019 22:05
孝,作为品德,中国人一直挂在口头上,有时候轻易地就说出了口,写成了文,刻上了碑。

其实,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你会发现,要真正做到确实非常难,有时候几乎是一种不可能的理想。

所以,古人云:久病床前无孝子,可能是经验的概括。

但是,做,还是不得不努力地去做的。


看你的记录,听沧桑讲陪母亲做血透的事,联系自己的经历,一下子百感交集,不知所云了。

谢谢分享,期待后文。




xiaolu 01-18-2019 04:27
等鱼姐继续写。

水做的鱼 01-20-2019 19:41
我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孝女,我也很反对传统中一些强迫子女服从的“规矩”。
年少的时候看巴金的《家》,我恨的要抓出书中的老爷来打一顿。
但是,对自己的父母,这个时候真不是孝不孝的问题,而是一种不忍。有一段时间,这种不忍折磨的我……后面会说说的。

水做的鱼 01-20-2019 20:38
2017年的秋,在我是多事之秋。
初秋的时候,母亲报了病重,用了两周左右的时间,才把她从重病中拉回来。
这年的中秋节,也是国庆假期,哥哥尚未离开,继续在医院陪护我妈;我家大姑姐此时也在家陪她父母,我的公公婆婆。
我和先生盘算着一起过个团圆的中秋节。
安排好了餐厅,那天阴着,医生建议还是不要把病人带出病房,虽然病房已几乎空了。我们最后一刻决定还是留我妈妈和她的妹妹在病房,我们还是去吃团圆饭。
除了我妈妈,公公婆婆和他们的两个孩子都在,我爸和他的两个孩子也在,一家人基本都是齐整的,好像回到他们核心家庭的年代。
喝了点儿酒,聊了一些愉快的话题,拍了照片,一切都很完美,即使我妈不在现场,但想到她的病情在好转,我们的感觉都是轻松的。
之后没有两天,10月6日,哥哥带着轻松的心情飞回英国去工作了。
之后约一周,10月12日大姑姐也愉快地飞回美国工作了。
他们的生活都在国外,父母身边的日子都很短暂,回家看到父母健康,陪着老人家吃吃玩玩,是彼此最大的慰藉。

10月13日是个周五,中午大姑姐平安抵达的信息就过来了。傍晚我去医院看我妈,老人家也安稳。
晚上,我和先生两个人就觉得轻松了很多,看看电视,聊聊天,不知不觉就睡迟了。
睡的正沉,我被一阵手机铃吵醒,恍惚间一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我们的手机都设置了免打搅,不是家人的电话是进不来的。
拿起电话,看见是公公婆婆家的号码,我的心就一沉,跟老公说:准备起吧。。。
接起来,婆婆告诉是老公公肚子疼,一夜没有睡,吃不消了,要去医院。
挂了电话,我看了一眼时间,午夜三点半。
穿了衣服,两人顾不得梳洗,出了门就分头行动了。他骑着共享单车直接去家里准备他爸爸去医院,我要去停车场取车开过去。
我们隔着一碗汤的距离,就是平时可以彼此相对独立,用得着的时候,我们十分钟内可以到场。

到医院,又是分头行动,他搀扶着老公公急诊门口下车,我把车开到医院的停车场。这时候,多年夫妻的默契就有大用场了。
等我停好车到急诊室,CT的初步印象已经出来,不完全性肠梗阻。
我完全不感到意外,虽然看到老爷子指的疼痛的位置时,我曾担心是肾结石,但肠梗阻的可能性确实要高得多。
老公公是2009年10月确诊的结直肠癌,从发生症状到手术切除的时间只用了10天。多亏了我多年前的老同事,没有任老爷子自作自画地用其他方法治疗。完整的现代医学治疗,加上我们已给他树立起与癌共生的理念,这些年来基本还算平稳度过。
2013年10月的复查,检查出肺部结节,虽然医生说可以手术摘除,但我听出了师姐的话中话,自己去检索了文献,坚决劝阻了老爷子手术的打算。2016年4月,老公公因小卒中入院,发现有些脑部转移的病灶。所有现代医学的预言都在应验,这个第二次发生的肠梗阻就完全不意外了,因为肠梗阻是结直肠手术后常见多发的并发症。

在急诊中心,小医生对着不完全的肠梗阻,年龄87周岁的患者,一点治疗措施都不敢下,让回家平卧,禁食禁水。
我看老爷子痛苦的表情,建议给打一针6542缓一缓痉挛,这才留在了观察室。打点滴留针时,老公公吐在了护士站。这下我们更下定决心找人也要留在医院里。而此时天还没亮,周六的清晨,再好的朋友也是不能骚扰的。
留先生和他妈妈在急诊室陪老公公挂点滴,嘱咐他们要滴慢,别让老人家的心脏负荷太重。我开车回去,早上还要送我妈的妹妹上长途汽车站。
家里人口少,一个帮手都没有,只能两口子分工。这个时候,我突然感到庆幸是周末,不然连先生的这个帮手都不一定能有。



水做的鱼 01-20-2019 21:26
我姨妈是1938年生人,和我妈的感情非常好,一听姐姐住院就过来看望她,直到警报解除,她又惦记着自家的小孙女又赶着要回去。
我和我爸送她到车站,趁我爸陪她上车的功夫,我去旁边的肯德基买了三份早餐。
送完我爸回家,再到医院,老公公的水已经挂完。我和先生俩一边啃着汉堡包一边商量着找人帮忙。
我先打了一圈电话下来,先生又打,最终也没能住进病房,连走廊都没有位置。但老公公的病,专家们都觉得回家不是很安稳。
最后,还是借了一张观察室的床,算是病房的,住着等病房真正的空床。这已是最大的脸面了,若不然怕是回家捱着,提心吊胆的。

安顿下老公公,已是下午一两点钟了。再把老婆婆送回家休息,我心里祈祷可不能再倒下一个啊~~
拿了老公公住院需要的杯盆等,再回到医院,在大玻璃门的反光里看了自己一眼,才想起来十二、三个小时过去了,我还没有梳头洗脸刷牙呢!我和先生也是年过半百,吃饭不正常也就罢了,今天的药也没有吃,血压什么的飕飕的飚了吧?

轻轻一点 01-20-2019 23:16
“不忍”,说得真好。

半夜的电话铃声,现在已是今生最害怕的事情。

goubuli88 01-21-2019 20:19
我妈妈也是不接受自己的状态,现在卧床,经常会说些我自己能走,能蹦到沙发上,听着让人心酸,不知道我老了就啥样,尽量避免去想

水做的鱼 01-23-2019 00:03
昨天晚上,保姆小罗给我发了一条微信,但是因为手机设置了免打扰,没有及时看到。等我看见留言已过了约半个多小时,上了床。她的留言只有三个字:“睡了没?”我心里翻腾起来,她什么意思呢?我妈妈到底发生什么了呢?需要我做什么呢?我现在再回复信息,他们会不会已经睡了?最近母亲睡眠成碎片,一点动静都会醒。如果我的信息吵醒了她,他们至少要再折腾半小时才能入睡。犹犹豫豫中,我决定还是不回复这个信息了。然而,一夜过来噩梦连连,实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惶恐。
今天一早就过去了,原来是那个时候,我妈的体温上升了0.2度,小罗没有把握要不要紧。我心里暗自叫苦,从37.4到37.6折,在平常来说并不需要紧张的事情,然而对于这样一个重病的老太太,保姆不敢做主,又不敢惊扰老爷子,然而发个微信没说清楚,让我又是一夜不得安宁。
说起来,小罗,已是我们家第N个保姆,而且是目前为止保姆中最好的一个了。然而毕竟是保姆,只能是身体上减轻我们的负担,精神上只有自己顶着了。

flyhigher 01-23-2019 19:48
姐姐辛苦了,倾诉说出来会多少减轻一些心理负担,而且这里都是自家兄弟姐妹。
很理解姐姐,抱抱!

水做的鱼 02-15-2019 18:44
感谢湾区论坛,让我沉下心认真把这段历程和心理活动写出来。
现在我朋友的公众号里连载,等全写完后,我再搬回这里来。
有兴趣追的可以在微信公众号里看,公众号是:durian一直在路上
最新一期的链接是https://mp.weixin.qq.com/s/lJ9AYDX6zFguGkfbHpv2xg
文章后有前面已发的链接。

xiaolu 02-16-2019 14:54
等你发回这里来。

tracy 02-26-2019 21:49
追到公众号,看完了2/27号的更新。作为80后独生子女的我,仿佛看到了10年后同样焦头烂额的情形。
有一些问题想请教,不知道怎么联系上姐姐?微信可以吗?

水做的鱼 03-14-2019 20:34
不知道我能帮到你什么呢?可以在这里的私信跟我说吗?

水做的鱼 03-14-2019 20:40
暂定名:那一年

引子

幸福的家庭都相同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安康,兄弟姐妹和睦,丈夫认真做事,女儿独立自强。
我的父亲是抗美援朝时期入伍的,入伍便被选拔进了军医学校,学的是口腔专业,退休前一直在口腔科工作。退休后帮助开了诊所的学生继续给患者治疗,一直到现在,他已是85岁的高龄,还在每周工作半天,很多人在诊所看到满头白发的他就觉得安心。
我母亲是我父亲工作后同一家医院的护士。她在家乡解放时就参军入伍了,只是他们那一代人无比热爱新中国,她把新中国成立的日子当做了自己的工作时间。在办理退休时才发现离休与退休的待遇有着天壤之别。尽管她的老领导都写了证明材料,她是符合离休条件的。然而因为她自己填写的所有个人资料里都以国庆日为开始工作的时间,她还是以普通员工的身份办理了退休。
我的老公公是中央大学的最后一批大学生,一辈子工作在水利经济的行业里,是高高级工程师,参加过三峡大坝的论证,而长时期工作过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境内,所有水利工程无一不浸润着他的心血和汗水。我婆婆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为了我公公放弃了在北京第一机械工业部的重要工作,一生跟随我公公,走南闯北,四处为家。
如果说我们家有什么缺陷,那就是人口太少了。我父母和我公公婆婆都是只有两个子女的家庭。我上面有个哥哥,我先生上面有个姐姐。他们都学业有成,走在最早一批的出国留学人群中,在海外学习、工作和生活。我们的家庭,就像很多第一代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一样,是4+2+1的结构。从我女儿的视角看,家里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和我。舅舅和姑妈的一家都只在照片中,表兄弟和表姐妹们都只是照片中的人物。那个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好的通讯条件,他们的存在对我幼时的女儿来说还没有动画片里的人物熟悉。



水做的鱼 03-14-2019 20:45
第一章    为了一顿团圆饭

我们与很多同龄人类似的是,我的女儿没有太多的需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照顾,因为他们那代人一心扑在工作上,自己的儿女都是放养的。我女儿小的时候,我在大学里教书,工作时间的弹性比较大。除了上课的时间,其他的时间都可以用来陪她。女儿上小学前,我上班,她去幼儿园,我下班去接她回家。我下午没有课的时候,还可以早点去接,让她和我同事的孩子在大学的校园里玩耍够了再回家。上小学后,女儿中午饭是在奶奶家解决的,下午放学后,她先去奶奶家做功课,我下班后再去接她回家。也像很

水做的鱼 03-14-2019 20:50
第一章    为了一顿团圆饭

我们与很多同龄人类似的是,我的女儿没有太多的需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照顾,因为他们那代人一心扑在工作上,自己的儿女都是放养的。我女儿小的时候,我在大学里教书,工作时间的弹性比较大。除了上课的时间,其他的时间都可以用来陪她。女儿上小学前,我上班,她去幼儿园,我下班去接她回家。我下午没有课的时候,还可以早点去接,让她和我同事的孩子在大学的校园里玩耍够了再回家。上小学后,女儿中午饭是在奶奶家解决的,下午放学后,她先去奶奶家做功课,我下班后再去接她回家。也像很多现在还在打拼的家庭一样,我们的家庭也是女主内,先生常常顾不上家。虽然有点累,但我很怀念那个时期,我和女儿可以一起看书,我备课,她写作业。她放假,我也放假了,我们就一起去旅行。
和现在很多父母一样,我们父母念叨的最多的就是要我们常回家看看。平常的日子还好,我们会在周末抽个半天时间去跟父母吃顿饭,他们愿意做,我们也乐得偷个懒。但是节假日就比较麻烦,尤其是中国传统要团圆的节日,比如中秋节和年三十。两边家庭都希望我们能跟他们一起过,但是他们又不愿意到亲家的家里去团圆。
我爸妈说:“我们嫁女儿,没有把自己也嫁了。”
我公公婆婆说:“我们娶进媳妇,不能把自己推出去了”
我和先生只好带着女儿就两边跑。女儿从背在我们身上,到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从一家到另一家。她很小就知道我们家过节是不一样的,她会记得去年先去的爷爷家,今年要先去外公家了。常常冷清的街道上就只有我们一家三口,自行车轮摩擦在柏油马路上的声音都听得见。
然而,我们离开哪边的家,哪边就冷清下来了。
现在我们也空巢了,非常能体会到那种冷清。大年三十,两口子依偎在沙发上,面前的电视机里播放的热闹春晚,外面窜高的烟花,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现在我们有手机可以和远方的女儿视频,虽然短暂,但也可以聊以安慰。可那个时候我们的父母接到越洋的电话,还得控制着时间,免得让囊中羞涩的留学生儿女多花电话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相信,我们是我们所在城市里,第一个在外吃年夜饭的家庭。
别看现在年夜饭预定的火热,迟做决定还可能订不到。可直到1990年代中期,家家都是在自己的家里吃年夜饭的。而且,准备一餐年夜饭是家里一年里的重头戏,有的家庭是要从小年夜起就开始忙乎上的。要炸,要腌,还是要现做的,早早就要备下。讲究的家庭会写出一个菜单,冷的几盘,热的又是多少,上什么甜品,摆什么果盘,一样样罗列好。像我这样的媳妇要是能在年夜饭时上个灶台,为全家炒上几个菜,都要骄傲的不行。大多数的家庭是父母主管,哪里容得儿子女儿媳妇女婿插手,回家来吃就行了。
但是,在我家,要想这样吃一顿年夜饭也变成难事儿。总有一边的父母是在等待中的,而和我们在一起的父母又因为另一边的等待而深深不安。于是,先吃的一边是匆匆忙忙,后吃的一边是饥肠辘辘,而我们揣着半饱的食物又跑的胃痛。
那一年,我们听说同事的爱人的朋友开了餐馆,请同事的爱人请朋友照顾我们特别的一家,年三十的晚上专为我们开了一餐。外面大厅是老板感谢员工一年辛苦的尾牙宴,里面是我们一家半自助的团圆饭。但对于我们来说,终于全家人都在一个地方,安生的吃了一顿真正的团圆年夜饭!
不知道是不是我们的需求启发了餐饮业,从那之后,逐渐的,城里开年夜饭的餐馆越来越多了。我们的父母也达成了协议,一家包一年,轮流坐庄请吃年夜饭。
这是我们作为 “独生子女”在而立之年前后的生活,当时的我们和第一代真正的独生子女们现在的年龄相当。我在想他们的年夜三十的团圆饭又是怎么吃的呢?如果小夫妻双方的父母不在一个城市,他们会接到一起来过吗?感觉好难,不过,当时我并没有想到,其实更难的是当双方父母进入老年,患病了以后。

悠然之至 03-18-2019 05:20
现在我的朋友同学已经在闲聊准备结伴养老的的事情了。

oqei 03-26-2019 06:51
问鱼姐好!
好久没来,明天细读。

maotou 05-03-2019 09:34
问候鱼姐,希望一切都好。我们也已经是人到中年,也得注意身体。

Troublemaker 08-19-2022 22:18
继续,关注


查看完整版本: [-- 爸妈老了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7.5 SP3 Code ©2003-2010 PHPWind
Time 0.009072 second(s),query:2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