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美最高法院裁定:同性婚姻在全美50州合法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15-06-27   

美最高法院裁定:同性婚姻在全美50州合法

来源:凤凰资讯
2015年06月26日

美国最高法院北京时间26日做出裁决,为同性配偶提供了结婚的权利。这一裁定意味着,各州不能禁止同性婚姻,同性婚姻将在美国全国各州合法,美国也成为全球第21个承认同性婚姻国家。报道称,该裁定是美国同性恋权利的历史性胜利。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个人社交网站上表示,同性婚姻裁定是“迈向平等的一大步”。

5票对4票通过

《华盛顿邮报》报道称,最高法院以5票支持,4票反对通过了同性婚姻与异性婚姻平权的裁决。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安东尼·肯尼迪在相关裁决中解释称,“根据宪法,同性伴侣寻求婚姻时,与异性伴侣享有相同的权利。而贬低他们的选择,弱化他们的人格是否定了他们这种权利”。

在此之前,2014年11月13日,美国最高法院允许堪萨斯州成为美国第33个同性婚姻合法州,同时一位联邦法官宣布南卡罗来纳州的同性婚姻禁令无效,同性婚姻倡议人士赢得两大胜利。这使得美国允许同性婚姻的州增加到30个,而最高法院26日的裁决使美国实现全国同性婚姻合法化。支持者认为同性恋婚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在迫切解决的公民权利。反对者则认为改变了传统的婚姻定义将这个国家推进了一个未知的境地。

奥巴马称赞同性平权

在裁决结果出炉后,白宫发表了一份声明。声明中,奥巴马总统称赞这一决定时表示:“这是美国的胜利。这一裁决证明了美国人民的信念,那就是让更多的人被平等地对待的时候,我们会更加的自由。”

当裁决结果的消息公布后,庆祝的人群出现在了美国最高法院门外,他们手持旗帜在街上游行。一名支持者表示,同性婚姻这一名词将会成为过去,因为从今天起它将成为一个“简单”的婚姻。每一个人都获得了平等的尊严。

最高法院意见不一

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安东尼·肯尼迪没有回应反对者的声音,但他表示最高法院产生了一项新的宪法权利,而婚姻是一项基本权利。而反对这一裁决的最高法院法官罗伯茨认为,这一裁决被意识左右,而非合法的裁决,并没有基于宪法,此前也并没有先例。

根据媒体最近的一项民调显示,美国民众中61%的人支持同性婚姻。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沙发  发表于: 2015-06-27   
美国各大主流媒体如何报道同性恋婚姻合法化?
来源:新浪
2015-6-28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26日达成历史性判决,让同性婚姻合法化。奥巴马称,这是“迈向平等的一大步”。那么,美国媒体又是如何进行报道或评价的呢?

纽约时报:最高法院法官们观点的交锋

 纽约时报的文章,主要围绕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针对同性婚姻合法化问题的观点交锋来展开。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其中,支持派以安东尼-K-肯尼迪法官为代表。肯尼迪法官的一段发言让人难忘,“没有哪一种结合比婚姻更意义深远,因为它体现了爱、忠诚、奉献、牺牲、家庭的最高理想。”

  当时,安东尼-K-肯尼迪法官代表支持同性婚姻的自由派法官发言。他说,“这一自由可能再也不会被否认。没有哪一种结合比婚姻更意义深远,因为它体现了爱、忠诚、奉献、牺牲、家庭的最高理想。在构建一种婚姻结合的过程中,两人成为了某种比他们以往更高贵的东西。”

  他补充说,婚姻是社会秩序的一块“基石”。

  裁定作出后,在美国各地,有人欢呼,有人相拥而泣。有些州出现首批同性婚姻,有些州出现了抵制。裁定是在舆论迅速变化的背景下做出的。民调显示,大多数美国人现在支持同性婚姻。

  反对同性婚姻的保守派法官则各自发表了声明。其中,首席法官小约翰-G-罗伯茨表示,宪法根本没有提到同性婚姻这个问题。他写道,那些支持同性婚姻的人可以赞扬裁定带来的各种“有益的”后果,“但不要赞扬宪法,宪法与它毫无关系。”

  关于同性恋权利,美国最高法院曾经做出了过三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裁定。肯尼迪法官是这三个裁定的作者。在这三个裁定中,肯尼迪法官都主张宪法应该是“活的”,应该随着社会变化而演化。

  肯尼迪法官说,撰写并批准了权利法案和第十四修正案的那几代人,并不认为他们已经完全了解了自由,因此他们给未来的人们签发了保护所有人享有自由权利的特许状。

  肯尼迪法官的见解遭到了斯卡利亚法官的反对。斯卡利亚法官主张根据宪法的愿意来理解法律。他表示,支持同性婚姻的法官应该知道,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和政府一样古老。这样一种制度不可能仅仅受到了固执或无知的支持。

  肯尼迪法官认为,如果同性婚姻的权利不被承认,同性伴侣养育孩子的费用就会大大增加,同性伴侣养育的孩子就会蒙羞,就会在无过错的情况下被置于一种更艰难、更不确定的家庭生活,在此意义上,现行的婚姻法律无异于伤害、羞辱了同性伴侣的孩子。

  首席法官罗伯茨则表示,支持同性婚姻的法官的见解是“一种意志行为,而非法律判断。”他说,“最高法院让一半以上的州的婚姻法无效,命令改变一种社会制度,而这种社会制度曾经形成了太平盛世……汉代中国的社会基础,我们以为我们是谁啊?”

  就裁决是否妨碍宗教自由,两派法官也观点相左。肯尼迪法官认为裁决不会妨碍宗教自由,首席法官罗伯茨则认为“有信仰的人们”不会对裁定感到满意。小塞缪尔-A-阿立托则认为裁定会被那些决心扑灭不同意见的人滥用,从而对社会造成危害。

  法官罗伯茨则指出,只用11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通过民主方式支持同性婚姻权利,而其它37个州之所以允许同性婚姻,只是因为法院的裁决。斯卡利亚法官则认为,裁决威胁了“美国的民主”。

  肯尼迪法官否认这一点,认为问题仅在于宪法是否保护同性伴侣结婚的权利,而“宪法保证了他们拥有那种权利。”

华尔街日报:公众对同性婚姻态度的迅速转变

  华尔街日报列举了很多的数字上的变化,来表明在最高法做出裁决前,美国公众对于同性婚姻的态度已发生了迅速而广泛的变化,并列举出了产生这种的几个因素。
  


  华尔街日报报道截图

  文章中称,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约有八分之七的美国人说,同性婚姻是错误的。

  而到了2004年,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支持同性婚姻,而且只有马萨诸塞州这一个州允许同性结婚。

  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有20多个州通过法律,禁止同性婚姻。

  然而,天平开始倾斜。2009年,缅因州有53%的民众投票反对同性婚姻。仅仅三年之后,53%的民众投票支持。

  而相比之下,直到美国最高法院推翻反种族通婚,支持黑人与白人间的通婚,前后一共花了30年时间。

  帮助华尔街日报做调查的民调专家称,“这是一个独特的现象,在这个问题上竟能发生如此迅速的变化。”

  乔治亚州立大学社会学家米歇尔称,美国人现在更可能知道自己的家庭成员、同事或者身边的其他人是同性恋,这让他们开始重新审视对同性恋的态度。

  报道还称,科技、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因素也促成了人们态度的转变。例如《摩登家庭》、《威尔和格蕾丝》等电视节目,以积极正面的态度描绘同性恋关系,或许有助于人们态度的改变。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让人们很容易接触到关于同性恋权利的一些想法。

洛杉矶时报:加州在同性婚姻权利上开风气之先

  洛杉矶时报在报道同性恋合法的时,举出了一对旧金山同性恋者的例子,并有点“自夸”地称,在推动同性婚姻合法的过程中,加利福尼亚州可谓开风气之先,发挥了重大作用。
  


  洛杉矶时报报道截图

  文中报道称,2004年2月12日,在旧金山市政厅,在民主党市长加文-纽索姆的支持下,82岁的戴勒-马丁和78岁的菲利斯-莱昂结婚了。两人是同性恋。消息传出后,同性恋者纷纷来到这里结婚。此类婚礼持续了仅一个月,便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4000对同性恋者在这里结婚,直到加州最高法院下令停止。

  法院最后裁定纽索姆超越了其权限。纽索姆后来不断招致民主党人士的批评。有人甚至认为,约翰-克里之所以在2004年总统选举中失败,原因就在于他。报道中还提到,奥巴马在当选总统之前,也不愿意和纽索姆合影。

  文章在最后提到,同性恋者在旧金山市政厅结婚之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星期五,当听到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决时,当年在旧金山市政厅与同性伴侣结婚的莱昂笑了。

华邮:裁决标志着公共舆论和司法界的变化达到了顶点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和纽约时报的差不多,也主要集中在美国最高法院两派法官各自的观点上。
  


  华盛顿邮报报道截图

  华邮指出,5-4的赞成与反对比例显示了最高法院法官间严重的分歧。

  报道称,最高法院的裁决是对同性婚姻提倡者多年努力的奖励,标志着公共舆论和司法界的史无前例的变化达到了顶点。

http://news.sina.com.cn/w/zg/gjzt/2015-06-27/20301185.html
[ 此帖被卡拉在06-27-2015 13:00重新编辑 ]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板凳  发表于: 2015-06-27   
首席大法官愤怒:同性婚姻裁决越权 无宪法根据
来源:南方周末

 2015年6月26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用5:4的投票结果,宣布同性婚姻合法。

  在长达103页的判决书中,少数的四位大法官表达了强烈的愤慨。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用了29页篇幅,从司法与立法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婚姻与宗教关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认为最高法院超越了司法的角色。

  罗伯茨持强硬的保守立场,如反对堕胎。不过,他在本案中的反对意见因为超越了个人好恶而显得同样强大。

  这也正是我们全文翻译并特别推荐的理由。
  


  约翰·罗伯茨(John G. Roberts Jr)  2005年9月就任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第17任首席大法官

  以下为全文翻译

  上诉方提出了许多基于社会政策和公平考量的论点。他们认为同性伴侣,和异性伴侣一样,应该被允许通过婚姻来证明自己的爱和承诺。他们的立场有着无法否认的吸引力:在过去的六年中,十一个州和华盛顿特区的选民和立法机构都修改了自己的法律允许同性婚姻。

  但是最高院不是一个立法机关。同性婚姻是不是一个好想法与我们无关。根据宪法,法官有权力陈述法律是什么,而不是法律应该怎样。宪法的缔造者们授权法院行使判断,而不是蛮力或是意愿。

  虽然同性婚姻的政策论点也许很强大,但是同性婚姻的法律论点并不是。婚姻的基本权利并不包括强制一个州去改变婚姻的定义。而一个州决定保持自己的婚姻定义,一个在人类历史上每种文化中都延续的婚姻定义,并不是非理性的。一言以蔽之,我们的宪法并没有提出一种婚姻的理论。一个州的人民可以修改婚姻的定义来包括同性伴侣,他们也有自由选择保持历史定义。

  但是今天,最高院做出了惊人之举:强制每个州允许并且承认同性婚姻。许多人会为此感到欢欣鼓舞。但是对于那些相信法治,而不是人治的人来说,多数法官的决定是令人沮丧的。同性婚姻的支持者们通过民主的进程说服其他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今天这一切结束了。五位法官终结了这些辩论,并且从宪法的角度,强制实行他们对于婚姻的看法。他们把这个问题从人民手中偷了过来,对于许多人来说在同性婚姻问题上笼上了阴云,促使了一个难以接受的剧烈社会变化。

  多数法官今天的决定代表着他们的意愿,而非法律判断。他们所宣布的权力在宪法和最高院的先例中都没有根据。多数法官明确拒绝了司法审慎,忽略谦逊,公开依赖于他们想根据自己的“新见解”重塑社会的欲望。因此,最高院宣布超过半数州的婚姻法无效,强制改变一个数百万年来形成人类社会基础的社会制度,一个南非布须曼人,中国汉人,迦太基人,阿兹特克人通行的社会制度。我们到底把自己当成谁了?

  对于法官来说,我们很容易混淆自己的偏好和法律的要求。但是正如最高院时刻被提醒的一样,宪法的存在是为了有着完全不同想法的人的。因此,法院并不关注法律的智慧或是政策。多数法官今天忽视了司法角色的局限性。他们,在人民还在激烈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把这个问题从人民的手中剥夺了。他们的决定,不是基于宪法的中立原则,而是基于他们自己对于自由是什么和应当成为什么的理解。我必须反对他们的意见。

  请理解我的反对意见是什么:这不是有关我是不是认为婚姻应该包括同性伴侣。而是有关这个问题:在一个民主的共和制国家中,这个决定应当属于人民通过他们的民选代表,还是属于五个被授权根据法律解决法律纠纷的律师。宪法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I.

  上诉方和他们的amici(法院之友)的论点立足于婚姻权以及婚姻平等。毋庸置疑,在我们的先例中,宪法保护婚姻的权利并且要求各州平等行使婚姻法。本案中的真正问题是——什么构成了“婚姻”,或者更准确的说,谁决定什么构成了“婚姻”?

  多数法官基本无视了这些问题,把人类多年来对于婚姻的经验降格成了一两段的叙述。即便历史和先例并不能完全决定本案,我不能轻易的无视先例,而不对其表示更多的敬畏。

  A.

  正如多数法官承认的那样,婚姻已经跨文化存在了数百万年。在所有的数百万年中,在各文化中,婚姻只指代一种关系: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结合。正如最高院两年前阐释的那样,直到近些年来,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结合是婚姻这个定义所必不可少的元素。

  将婚姻普遍的定义为男性和女性之间的结合并不是一个偶然的历史事实。婚姻的起源不是因为政治运动,发明发现,疾病,战争,宗教,或者任何历史上的时间,当然也不是因为远古时代有意隔绝同性恋的决定。婚姻起源于一个本质性的需求:保证一对父母在稳定的终生的稳定环境中抚养一个孩子。

  婚姻概念的前提如此基本以至于不需要任何的阐述。人类必须繁衍才能生存。繁衍通过男性与男性之间的性行为发生。当性行为导致了孩子的诞生时,一般来说,父母健全的孩子的成长更好。因此,为了孩子以及社会的好处,导致繁衍的性行为只应该发生在忠诚于一段长期关系的男女之间。

  社会长久以来都将此关系称作婚姻。通过赋予婚姻一种受尊敬的地位,社会鼓励男女在婚姻之内,而非之外,发生性关系。正如一位杰出的学者说的那样,婚姻是一种社会安排的解决问题方式,解决了让人们愿意发生性行为,愿意有孩子,但是不愿意呆在一起照顾孩子的问题。

  这种对于婚姻的认识贯穿了美国的历史。大多数人都接受“在美国建国时,婚姻是一男一女之间的自愿契约。”早期的美国人很相信法律学者如Blackstone,他认为丈夫与妻子之间的婚姻是私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关系。他们也很相信哲学家如Locke,他认为婚姻是一个男女之间自愿进入的契约,基础在于生育,抚养和支持孩子。对于那些宪法缔约的人来说,婚姻和家庭的观念是毋庸置疑的:它的结构,稳定,角色和价值被所有人接受。

  宪法完全没有提及婚姻,缔约者们而是完全授权州政府调节丈夫与妻子之间的家庭关系。毋庸置疑,在建国时,每一个州——每一个州直到十年多前——都将婚姻的基础放在传统和生物学。本案中的四个州也是同样。他们的法律,在建国前后,都将婚姻定义为一男一女之间的结合。甚至当州法律没有明确定义此的时候,没有人会怀疑婚姻的意思。婚姻的意义无需多言。

  当然,很多人试图定义婚姻。在第一本Webster美国字典中,Webster将婚姻定义为“男女之间的法律结合“,目的为“防止两性之间的滥交,促进家庭生活和谐,保证孩子的成长和教育。”19世纪一本婚姻法著作将婚姻定义为“男女之间存在的一种民事结合,目标基于性别之间的不同。”Black法律词典第一版将婚姻定义为“男女终生法律结合的民事状态。”

  最高院的先例对于婚姻的描述也与其传统意义相符。早期的先例将婚姻称为“一男一女之间的终生结合”,这种结合构成了社会和家庭的基础。没有这种结合,也就不会有文明和进步。最高院后来将婚姻成为我们生存和存在的基础,这种理解暗含了繁衍的意义。

  正如多数法官意识到的,婚姻的一些方面在渐渐改变。包办婚姻慢慢的被基于浪漫之爱的婚姻所取代。州法律取消了coverture(已婚男女成为一个法律个体),而承认婚姻双方各自的地位。婚姻的种族限制被许多州废除并最后被最高院废止。

  多数法官认为这些变化并不是表面上的变化,而是深入婚姻结构的内部。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婚姻的核心结构:一男一女。如果在coverture废止前,你问任何一个大街上的人婚姻的定义,没有人会说“婚姻是一男一女的有coverture的结合。”多数大法官也许正确的指出了“婚姻的历史是一个传承和改变皆有的历史”,但是婚姻的核心意义却从来没有改变。

  B.

  在最高院废除婚姻的种族限制之后不就,明尼苏达州的一对同性恋伴侣申请结婚证。他们认为宪法强制州允许同性婚姻,正如宪法强制州允许跨种族婚姻。明尼苏达最高法院在Baker案中驳回了他们的类比,联邦最高院也同样驳回了上诉。

  在Baker案之后的几十年中,更多的同性恋出柜,许多也表达了希望他们的关系被承认为婚姻的愿望。渐渐的,更多人开始将婚姻视为同性也可以获得的东西。最开始,这种对于婚姻的新看法处在少数派的地位。2003年,麻省最高法院认定麻省州宪法强制认同同性婚姻。许多州——包括本案中的四州——通过了州宪法修正案,采取了传统上对于婚姻的定义。

  在过去的几年中,对于婚姻的民意快速变化着。2009年,佛蒙特州,新罕布什尔和华盛顿特区率先修改了婚姻定义,允许同性婚姻。2011年,纽约州立法机构也同样跟上。2012年,缅因州的选民们全民公投允许同性婚姻:而仅仅三年前,他们在全民公投中拒绝了同性婚姻。

  总共加起来,十一个州以及华盛顿特区的选民和立法机关改变了他们对于婚姻的定义,囊括了同性伴侣。五个州的最高法院根据州宪法认定同性婚姻。其他州保持了对于婚姻的传统定义。

  上诉方提起诉讼,认为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正当程序条款和平等保护条款强制各州接受并且承认同性婚姻。在一个审慎的意见中,联邦上诉法院承认了同性婚姻的民主“动量”,但是认定上诉方并没有从宪法上阐述为何拒绝同性婚姻违宪,也没有阐述为何应该将此决定从州选民的手中剥夺到法院手中。联邦上诉法院的决定是对于宪法正确的解读。我会确认此意见。

  II.

  上诉方首先认为本案四州的婚姻法违反了宪法正当程序条款。美国政府首席法律(即司法部长)在口头辩论中清晰地辩驳了此论点,但是多数法官仍然几乎完全根据此条款做出了决定。

  多数法官在最高院的正当程序条款先例中找出了四个“原则和传统”支持同性婚姻的基本权利。但是事实上,多数法官的意见在原则和传统上都没有任何根据。他们所依据的所谓传统其实是无原则的传统:比如已经被驳回的最高院先例Lochner。多数法官的意见,刨去光鲜的外表,其实就是说正当程序条款给予了同性伴侣婚姻的基本权利,因为这对他们和对社会都好。如果我是一个立法者,我也许会根据社会政策来考虑此观点。但是作为一个法官,我认为多数法官的观点是不合宪的。

  A.

  上诉方的“基本权利”论点是宪法解释中最敏感的一种。上诉方并不认为州婚姻法违反了宪法列举的权利,比如第一修正案保护的言论自由权。毕竟宪法中没有“伴侣和理解”或者“尊贵和尊严”条款。他们的论点是婚姻法违反了十四修正案的隐含权利,即自由不能未经正当法律程序而被剥夺。

  最高院对于“正当程序条款”的解读也有实体权利的组成部分:一些自由权利,不管通过什么样的程序,都是无法被州剥夺的。因为有些自由,如此深的植根于我们人民的传统和良知中,已经成为了基本的权利。这样基本的权利除非有极具说服力的原因不然不能被剥夺。

  允许未经选举产生的法官来选择哪些权利是“基本的”——然后根据此来废除州法律——造成明显的司法角色的困扰。我们的先例因此坚持法官应“极度审慎”的选择哪些是基本权利,以避免正当程序条款无形中变成最高院法官的政策倾向。

  正当程序条款是一剂狠药。最高院在痛苦的经验中,也学会了使用正当程序条款时所需要的克制。最高院第一次使用正当程序条款下的实体权利是在臭名昭著的Dred Scott案中。最高院废止了密苏里州的一条废奴的法律,认为此法律违反了奴隶主的隐含基本权利。最高院判案时,依赖于自己对于自由和财产的意识。最高院认定“如果法律,仅仅因为公民将此财产带到了某一个州,而剥夺他的财产,那么此法律与正当程序是不相符的。”在反对意见中,Curtis法官解释道:当固定的法律解读规则被抛弃,当个人的意见控制着宪法的意义时,“我们失去了宪法;我们的政府是人治的,被那些暂时有权利解释宪法的人统治着。”

  Dred Scott在南北战争的战场和第十三到十五修正案中被驳斥了,但是其对于正当程序条款的解读又重新出现了。在一系列20世纪初的案件中,其中最著名的是Lochner,最高院驳回了一系列干预公民自由缔约权利的州法律。在Lochner中,最高院认定纽约州限制烘培店雇员每周最高工作时间的法律违宪,因为“在我们的判断中,这条法律作为一条卫生法律不必要也不恰当。”

  Lochner的反对法官们认为这条法律可以被视作对于烘培店雇员健康问题的恰当回应。多数法官的结论意味着我们的宪法必须接受一种特殊的美国大多数人都不接受的经济理论。正如Holmes大法官说的,“十四修正案并没有实施Spencer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著作《社会统计学》。”宪法并不是体现某一种特别的经济理论的。宪法的目的是所有有着完全不同见解的人们。我们认为一些见解或自然或熟悉或新颖或震惊并不能让我们直接得出这种见解是否违宪的结论。

  在Lochner之后的几十年中,最高院认定接近200多条法律妨碍个人自由,因此违宪。通常这些案中的反对法官都在重申“违宪的标准并不是我们认为法律是否符合公众利益。”Lochner及其之后的案例,让法官将自己的政策偏向上升到了宪法保护自由的地位上。我们不得不把法院看作是一个立法机关。

  终于,最高院认识到了错误,并且发誓不再犯错。我们后来解释道:“我们已经长久抛弃了这样的见解:即正当程序条款允许法院因立法机关的决定不明智而认定法律违宪。我们已经回到了原始的宪法理论,即法院不应越俎代庖,用自己的社会和经济信念来代替立法机关的观念。”我们同样说道“我们并不是一个超级立法机关,我们也不应考量立法的智慧。”因此,我们的规则是:法院并不会仅仅因为一个法律不明智,或者不符合某种特别的理论,而认定此法律违宪。

  驳斥Lochner当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隐含基本权利理论,而最高院也没有这么做。但是为了防止Lochner这样的将个人偏好变为宪法要求的错误,最高院现代的实体正当程序理论强调了“司法自我克制”的重要性。我们的先例要求隐含基本权利必须是“客观并且深深植根于国家的历史和传统,”并且“隐含于有规则的自由概念下,以至于如果这些权利被牺牲,那么自由和正义都不复存在。”

  最高院在Glucksberg案中最清晰的指出了在认定隐含基本权利中,历史和传统的重要性。许多其他案例也采取了同样的标准。

  对于历史和传统的依赖迫使我们不止局限于被挑战的法律。因为在此领域中标准存在之少,植根于历史的方法逼迫法院更加克制。突然剧烈的增加一个权利会使得此权利脱离自己的根系。在这个寻找隐含基本权利的过程中,唯一能够保证克制的方法便是“不断的坚持对于历史的尊重,对于社会基本价值的认识,以及对于联邦主义和三权分立的敬畏。”

  B.

  多数法官完全没有意识到上述的背景。原因很简单:他们对于实体性正当程序条款的侵略性的使用和我们数几十年的先例脱节,并且让最高院回到了Lochner时代没有原则的判决。

  1.

  多数法官的主题是:婚姻是令人向往的,上诉方向往婚姻。多数法官的意见描述了婚姻的极度重要性,并且强调上诉方并没有想要对此制度表示不敬。这些毋庸置疑。的确,上诉方以及许多和他们一样的人们的对于婚姻的向往正是为什么许多美国人转念支持同性婚姻。但是,从宪法的角度来看,上诉方向往之真诚无关。

  当多数法官触及法律的时候,他们通常依赖讨论婚姻的基本权利的判例。但是这些判例并没有说任何想要结婚的人都有结婚的宪法规定的权利。而是要求州,在对于婚姻传统理解的制约下,解释对婚姻设置的壁垒。在Loving案中,最高院认定种族限制违宪。在Zablocki中,债务限制违宪。在Turner中,对囚犯的限制违宪。

  先例中没有一个涉及到婚姻的核心定义:一男一女的结合。Zablocki和Turner中被挑战的法律并没有将婚姻定义为“一男一女的结合,其中两方都未入狱。”Loving中被挑战的法律也没有将婚姻定义为“同种族中一男一女的结合。”去除婚姻的种族限制并没有改变婚姻的意义,正如去除学校中的种族隔离没有改变学校的意义一样。正如多数法官承认的一样,婚姻,作为一种制度,在上述判例中,隐含了一男一女的关系。

  一言以蔽之,上述判例代表的是一个重要但具有局限性的结论:对于传统定义下婚姻的某些限制违反了正当程序条款。判例并没有提及一种强迫州修改婚姻定义的权利,而这正是上诉方在本案中所需要的。上诉方和多数法官都没有列举一个判例支持此中宪法权利。这样的判例不存在,而这已经足够驳回他们的上诉。

  2.

  多数法官认为“还有许多其他的判例”涉及结婚的基本权利。虽然并不完全清楚,但是他们似乎指的是基本隐私权利。在基本隐私权利的第一个判例中,最高院认定禁止使用避孕药的刑法违宪。最高院强调此禁令侵入个人隐私,使得警方可以搜查夫妇的神圣居所。最高院认为这样的法律违反了隐私最基本的含义:独处的权利。

  最高院在2003年的Lawrence案中同样运用隐私权利认定德克萨斯州的鸡奸禁令违宪。Lawrence案中,最高院认为针对鸡奸的刑法,正如针对避孕药的刑法一样,侵入个人隐私,进入到了最私人的人类行为,性行为,在最私人的地点,家中。

  Lawrence和其他隐私权的一系列判例都并不支持上诉方所说的。和禁止避孕药和鸡奸的刑法不一样,这里的婚姻法并不涉及政府侵入私人空间。婚姻法没有创造任何的罪名,也没有施加任何的惩罚。同性伴侣可以自由的生活在一起,进行亲密行为,并且建立家庭。没有任何人因为现行的婚姻法而必须孤独终生。同时,这些法律也没有妨碍独处的权利。

  因此,隐私权的判例并不支持多数法官的意见,因为上诉方并不寻求隐私。相反,他们寻求的是对他们关系的公众承认,以及相应的政府福利。我们的判例一贯拒绝诉讼方打着宪法自由的幌子,向州政府要求福利。因此,虽然隐私权判例的确保护了同性伴侣之间的亲密行为,它们并没有提供一个正面的权利要求政府重新定义婚姻,或者要求我们认定传统婚姻法违宪。

  3.

  也许意识到了先例对于他们论点的有限支持,多数法官放弃了最高院在Glucksberg中规定的对于隐含基本权利的审慎态度。多数法官今天的意见事实上逼迫我们驳斥Glucksberg,最高院最重要的实体正当程序的判例。

  只有一个判例支持多数法官今天的方法:Lochner。多数法官的意见开始提及上诉方“定义和表达他们的身份“的权利。多数法官后来解释道:“婚姻的个人选择权利隐含于个人自由独立的概念中。”这种对于个人自由的理解让我们回想起了Lochner中的“每个人个体自由的基本权利。”

  公平的来说,多数法官并没有说个体自由是完全无限度的。他们所设的边界是和他们所谓的“理性考量”一致的,来源于他们对于“不公正的内涵”的“最新见解。”事实上,今天的决定完全基于多数法官自己对于同性婚姻支持的信念,认为“否认他们的权利会让他们作为一个人感到缺失。”不管这个论调在伦理学上是不是站得住脚,在宪法上来看,它的基础和Lochner中裸露的政策偏好毫无两样。

  多数法官意识到了今天的判例并不是第一次最高院被要求审慎的来决定一个基本权利。我们同意。最高院在Lochner溃败之后就意识到了对于隐含基本权利的审慎的重要性。今天,多数法官再次忘记了这点,将Lochner时代的巨大错误又重新犯了一遍。

  今天多数法官的意见很快产生的问题就是,州是不是可以保持婚姻是两个人之间结合的定义。虽然多数法官随机的把“二”这个数词家了进来,但是他们完全没有解释为什么“二”这个婚姻的核心定义可以被保持,而“男女”的核心定义却不能。从历史和传统的角度来看,从异性变成同性的跨越比从两个人变成许多人的跨越更大,毕竟后者在世界许多文化都存在。如果多数法官愿意做比较大的跨越,很难看出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做小的那个跨越。

  我们会很震惊的发现,多数法官的大多数论断同样可以用在群婚上。如果“两个男人或者两个女人结婚在一起的结合有着同样的尊严,”为什么三个人的就没有了呢?如果同性伴侣有宪法赋予的结婚权利因为他们的孩子会少一些意识到自己家庭缺失的折磨,同样的推断难道不适用于三个或者更多群婚的家庭么?如果没有结婚的机会是对于同性恋伴侣的不尊重,那为什么这样的剥夺机会对于群婚家庭就不是不尊重呢?

  我并没有想要在所有角度上等同同性婚姻和群婚。也许会有些区别使得两者变得不同。但是如果有的话,上诉方并没有指出这些不同。在口头辩论中,被问到群婚的时候,上诉方说因为州“没有这样的制度。”这正是我想说的:本案中的州同样也没有同性婚姻的制度。

  4.

  最后,多数法官提供了也许是判决中最清晰的见解。多数法官认为同性婚姻不会“对他们自己或者是对外界产生任何的伤害。”这个论点和Lochner再一次惊人相似。

  在Lochner时代和现在,伤害原则在哲学中比在法律中更多出现。在道德哲学中,将个人充分自我实现放在社会法律制约之上是否吸引人值得争论。仅仅因为一个法官相信伤害原则就将此原则,打着“正当程序”的幌子,赋予特殊的道德、哲学或者社会意义是不足够的。在本案的问题上,的确有一种正当程序——民主程序。因此,法院必须跟随法律,而并不是某种社会理论。正如Friendly法官,跟随Holmes大法官在Lochner中说的那样,十四修正案并没有实行Mill的《论自由》正如它没有实行Spencer的《社会统计学》。它也当然没有实行一种对于婚姻的观念。

  多数法官对于正当程序的理解给最高院的未来铺上了一层难熬的远景:如果一个经历了所有人类可记载历史的社会制度都不能阻挡司法政策制定,那什么可以?但是多数法官的方法对于法治同样危险。坚持所有隐含基本权利都必须植根于历史和传统的目的在于保证当未经民选的法官废除代表人民意愿的法律时,他们基于一些超越了他们自己想法的东西。最高院今天不仅忽视了我们国家的全部历史和传统,还积极的诋毁它,只愿生存在当下的世界中。我同意多数法官的观点,不公正的本质在于我们在当下不一定能看出来。正如上诉方所说的:时代可能看不清真相。但是如果看不清历史,这就是自负且不明智的。“过去永远不会死去。过去甚至都不曾过去。”

  III.

  在正当程序论点外,上诉方还认为平等保护条款强制州承认同性婚姻。多数法官并没有认真对待此论点。他们对此的讨论,说实话,很难看懂。中心论点似乎是平等保护条款和正当程序条款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因此一个条款的先例同样也可以适用于另一个条款。除此之外,判决中没有任何接近最高院同样判决平等保护条款的案例中的分析。法学院的案例汇编中都明确的写着“现代最高院平等保护条款的分析基于手段—目标分析:法官询问政府的区分性标准是否与其所追求目的足够相连。”多数法官今天的方法完全不同。他们写道:“正当程序条款下的权利和平等保护下的权利也许基于不同的理念,并不永远相同,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它们都是相同的。在特定情况下,一个条款的解读可以认为更精确的阐释了另一个条款的解读。”

  多数法官接下来草率的做出结论,认为平等保护条款同样支持他们的判决。但是多数法官甚至没有写哪怕一句话,平等保护条款到底是不是提供了一个独立的理由。但是不管怎样,本案中的婚姻法并没有违反平等保护条款,因为区分异性和同性伴侣与州“保持传统婚姻架构”的合理政府利益有相关性。

  我们同时需要意识到上诉方挑战的是哪些法律条款。虽然他们讨论了一些与婚姻相关的附带法律权利,比如探视权,但是上诉方诉讼的核心是总体对于婚姻的定义,而非那些特定的条款。依我来看,如果上诉方挑战的是一些附带法律权利,那么平等保护的分析可能有所不同。当然如果挑战的只是那些权利,我们也就不需要处理同性婚姻的问题了。

  IV.

  最高院的合法性最终建立于人们对于它判断的尊重。这种尊重来源于人们的感觉——以及事实——最高院在根据宪法和法律给出判决时谦虚而克制。多数法官今天所预想的最高院的角色,和谦虚而克制正好相反。不断的,多数法官赞美司法机关在带来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在多数法官的心目中,是法院,而不是人民,应该创造“新的自由”,应该提供社会问题上的话语体系,应该保证中立的讨论,而非鄙夷的评论。

  最体现多数法官令人震惊的司法霸权的便是他们对于同性婚姻公众讨论的描述以及不屑。的确,多数法官承认在一边是数千年的不同文化的人类历史。但是在另一边,有着许多的诉讼,许多深入的地区法院判决,无数的研究、报告、书籍和学术论文,以及超过100份法院之友。为何我们要让此民主进程继续下去?现在就是凭借五个律师“更好的理解”,让最高院来决定婚姻的意义的时候了?

  建国的人们一定会看到多数法官对于最高院角色的认识感到吃惊。毕竟他们冒着生命和财产的危险为了自治的权利而奋勇斗争。他们从来都不会想到将此社会政策的决定权让渡给未经选举的法官。他们也不会对一个赋予法官基于讨论驳回立法机关政策决定的制度感到满意。“宪法并没有将立法或是行政机关放在一个电视答题节目参赛选手的位置上,如果时间到了他们还没答题,并不意味着司法机关就可以去抢答。”正如去年多数法官在Schuette案中阐述的“假定选民们不能理智的做出选择是一种对于民主过程的践踏。”

  最高院权力的累积并不是在真空中进行,而是有代价的。多数法官很清楚这一点。在这里以及在很多地方,人们都在进行严肃和深入的关于同性婚姻的公共讨论。他们看到选民们仔细的思考同性婚姻议题,投同意或反对票,有时候改换主意。他们看到政治家们同样不断的去思考自己的立场,有时改换方向,有时坚持己见。他们看到政府和企业修改自己有关同性伴侣的政策,并且积极参与讨论中。他们看到了其他国家民主接受剧烈的社会变动,或者拒绝这么多。这样的民主思辨的过程让人们仔细思考一些他们之前都不会认为是问题的问题。

  当我们通过民主手段做出决定时,有些人当然会对于结果感到失望。但是那些失败的人们至少知道他们有自己的发声权利,并且因此,在我们的政治文化中,甘愿接受这样的失败。同时,他们可以准备再次提出此问题,希望说服足够多的人重新思考这个问题。“这就是我们政府系统的工作方式。”

  但是今天的最高院停止了这一切。通过宪法解决这个问题将此问题从民主决策中完全剥夺了。在如此重要的问题上终结民主进程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的。终结辩论会带来闭塞的思想。被阻碍发声的人们更加难以接受法院在此问题上的判决。正如Ginsburg大法官曾经观察到的:政治进程在移动着,也许并不足够快,但是立法机关正在倾听并且改变着。拙劣的司法干预只会带来,而不是解决,纠纷。的确,不管今天同性婚姻的支持者们多么的欢欣鼓舞,他们应该意识到他们永远失去的东西:一个真正获得承认的机会,这种承认只能来自于说服其他公民他们的提倡的争议性。正当改变的清风轻抚过他们的发髻的时候,他们已经失去了这一切。

  在创造权利这件事情上,联邦法院一贯很笨拙。联邦法院的宪法权力仅限于解决具体的纠纷;他们不像立法机关一样可以解决人们的各种隐忧以及预判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今天的判决,就提出了许多关于宗教自由的问题。许多正派好人从宗教的角度反对同性婚姻,而他们的宗教自由的权利——和多数法官想象出来的婚姻权利不一样——是受到宪法的明确保护的。

  对于宗教信仰的尊重驱使在每一个民主实行同性婚姻的州的选民和立法机关都同时实行了对于宗教活动的特殊照顾。但是多数法官今天的同性婚姻的判罚却没有任何此类的特殊照顾。多数法官暗示道有宗教信仰的人可以继续鼓吹并且教授他们的婚姻观。但是第一修正案保障的却是人们“行使”宗教的自由。不幸的是,“行使”并不是多数法官用的词。

  当行使宗教的自由和新创造的同性婚姻的权利冲突时,会产生许多的问题。比如,当一个教会学校只向异性结婚双方提供住宿,或者当一个宗教收容机构拒绝同性伴侣收养小孩时。毋庸置疑,这些问题很快就会出现在最高院面前。不幸的是,有信仰的人很难从今天多数法官的判决中得到任何安慰。

  也许今天判决最令人沮丧的一点便是多数法官对于辩论对方的攻击。多数法官虚伪地说道他们不会贬低那些因为良知不接受同性婚姻的人。但是紧接着另一句,他们便说传统婚姻定义的必然后果便是贬低同性伴侣。这样的不一发生了很多次。根据多数法官的意见,那些只不过是信仰我们全部的历史中对于婚姻的定义的美国人——特别是那些数千万投票支持传统定义的美国人们——他们贬低,鄙视,并且给他们的同性恋邻居们带了尊严上的伤害。这样的攻击会在社会,在法庭上都产生严重的后果。多数法官即便可以认定宪法保护同性婚姻的权利,也不应该把每一个不持有多数法官的“更好的理解”的人归结为顽固派。

  在所有这些面前,我们可以构想一个完全不同的最高院的职责。这个构想更加的谦逊和克制。这个构想怀疑法官的法律能力同样代表着他们的道德和哲学能力。这个构想意识到法官是非民选的,因此他们的合法性依托于他们自我的限制。这个构想更加符合历史的经验,以及大法官们越界给最高院和国家带来的问题。这个构想并不自负,不会认为一个全世界各地的人数千年所认定的一个社会制度,只在一朝一夕,就会被现在这一代,就会被最高院,瓦解。

  * * *
  如果你是赞成同性婚姻的美国人,不管你是什么性向,请庆祝今天的判决。庆祝你们终于达成了一个渴望已久的目标。庆祝你们获得一种新的表达忠诚的方式。庆祝你们所获得的新的福利。但是请不要庆祝宪法的成功。宪法和同性婚姻完全无关。

  我持异议。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地板  发表于: 2015-06-27   
捍卫传统价值 得州长宣布不遵从同性婚姻裁定
来源:观察者

 美国最高法院北京时间26日裁决,各州不能禁止同性婚姻,同性婚姻将在美国全国各州合法。但并不是所有美国人都对这一裁决感到满意,比如得州州长。

  得克萨斯州州长格雷格·雅培26日就最高法院的裁决发表声明称:“最高法院已经放弃了它作为一个公正的司法仲裁机构的作用,它已成为一个由九名非选举产生的成员组成的立法机构。宪法和法院的过去的判决维护了这个国家的人民,而5名大法官则在这个问题上将自己的个人观点强加于整个国家。”
  


  得克萨斯州州长格雷格·雅培

  他称:“尽管最高法院已经下达裁决,但得州人的基本权利——宗教自由仍然受到保护。没有一个得克萨斯人需要按照这个违背了自身婚姻宗教信仰的最高法院裁决行事。”

  他还表示得州宪法保证任何情况下没有人有权在宗教事务上控制或干扰良知。他说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得克萨斯州宗教自由恢复法案和新颁布的牧师保护法,都保证宗教自由。这些法律为得州人坚持对传统婚姻的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护。

  他表示他将像过去所做的那样,继续捍卫所有得州人的宗教自由——包括婚姻自由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结合这一认识。

  他还表示今天晚些时候会责令联邦机构优先考虑的得州“宗教自由保护”。

  Governor Greg Abbott today released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regarding the Supreme Court’s same-sex marriage ruling:

  “The Supreme Court has abandoned its role as an impartial judicial arbiter and has become an unelected nine-member legislature. Five Justices on the Supreme Court have imposed on the entire country their personal views on an issue that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Court’s previous decisions reserve to the people of the States.

  “Despite the Supreme Court’s rulings, Texans’ fundamental right to religious liberty remains protected. No Texan is required by the Supreme Court’s decision to act contrary to his or her religious beliefs regarding marriage.

  “The Texas Constitution guarantees that ‘[n]o human authority ought, in any case whatsoever, to control or interfere with the rights of conscience in matters of religion.’ The First Amendment of the U.S. Constitution guarantees the free exercise of religion; and the Texas Religious Freedom Restoration Act, combined with the newly enacted Pastor Protection Act, provide robust legal protections to Texans whose faith commands them to adhere to th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of marriage.

  “As I have done in the past, I will continue to defend the religious liberties of all Texans—including those whose conscience dictates that marriage is only the union of one man and one woman. Later today, I will be issuing a directive to state agencies instructing them to prioritize the protection of Texans’ religious liberties.”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地下室  发表于: 2015-06-27   
美国福音派领袖强烈反弹:最高法无权定义婚姻
来源:USAT
2015-6-27


今日美国最高法院判决同性婚姻在全美50州合法。在民众普遍为此欢呼喝彩的同时,美国的主要福音派领袖仍然站稳在圣经价值观上,重申神设立一男一女婚姻,是世上没有一个法院可以推翻的。

美南浸信会伦理与宗教自由委员会主席摩尔(Russell Moore)首先呼吁信徒不要恐慌。在《华盛顿邮报》上,他发文说:「最高法院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最高法院不可以把耶稣带回坟墓裡。拿撒勒人耶稣今天还活着,祂仍然在呼召这宇宙投奔于祂的国度。」

「在未来几年,教会要继续表明我们所相信的婚姻,我们不能假设其他人认同我们,或者明白我们。我们不能只是在价值观、文化或人类文明的角度上去讨论婚姻。我们要学习耶稣和门徒教导我们的方式去讨论婚姻--婚姻和福音要连结起来,就像基督与教会成为一体的图画。(以弗所书五32)」

葛培理佈道会主席葛福临牧师(Franklin Graham)表示,最高法院并没有权去重新定义婚姻。他在脸书上写道,「虽然我绝对尊重法院的权力,但法院从来没有定义婚姻,所以也无权把婚姻重新定义。」

「远在我们的政府存在以前,婚姻是由创造男人和女人的神所设立的,祂的决定不受任何人手所造的法院审查或修改。神在圣经上已把婚姻的定义说得一清二楚:『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创世记二24)。」葛福临说。

家庭研究协会主席帕金斯(Tony Perkins)批评最高法院的裁决。他说,「五个法官推翻了五千万美国民众的投票,要求美国人民从数千年的历史和人性的现实中走出来。」

「没有一个法院可以推翻自然律法。签署独立宣言的先祖们把大自然和大自然的神视为所有律法的根源,这是不可由法院的法令篡夺的,即使是美国最高法院。」他指出。

美南浸信会神学院院长慕勒(Al Mohler) 呼吁基督徒作出行动,捍卫神所定义的婚姻。

「我们必须争取婚姻是神赐给世人的礼物--它是人类发展的中心和必须的,它是限于一男和一女之间的结合。我们必须争取所有人的宗教自由,将力量集中于保护基督徒公民的权利,以及基督教学院按照基督信仰教育和经营的权利。」他说,「我们不能再沉默了,我们不能随从那违背创造主的设计和教导的道德改革。我们不能再沉默了,我们不能不争取一男一女传统婚姻。」

着名佈道家派博牧师(John Piper)则对美国的破碎表示伤痛。他在博客上写道,「我的感觉是,我们并没有意识到灾难正在我们当中发生。那所谓新的东西--新的美国、新的历史,并不是同性恋。那破碎一直在这裡,因为我们自从人堕落之后就是破碎的。」

「庆祝和认同同性恋的罪并不是什麽新事。几千年来,同性恋行为都在艺术中被利用、被沉醉、被欢迎。真正的新事是它现在被规范化、制度化。这是新的灾难。」他说.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5楼  发表于: 2015-06-27   
媒体解读美国同性婚姻合法化:反对派持四点理由
来源:新华国际

昨天,美国高等法院的9个法官以5:4的投票结果承认全美境内的同性婚姻合法,这一判决让美国加入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队伍,把北美变成地球上唯一一个承认同性婚姻合法的大陆。

消息一出,叨姐的朋友圈里迅速出现了当年为咸甜粽子对峙时才有的盛景:一边是小清新们欢呼雀跃的刷屏(叨姐也不由地加入其中),一边是年长的“圈友”们纷纷慨叹美国的“城里人真会玩”。

有位拖家带口常驻美国的大姐调侃说:“想想未来的熊孩纸们,不仅要搞明白自己的心到底是男是女,还要搞明白对面孩纸的那颗心到底是男是女。家长们也有的解释了。心好累!”

坦率的说,要是没有近些年美国民间对同性婚姻的日渐宽容,再加上保守派的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关键时刻“变节”,以保守派占多数的美国高院原本是不可能通过这么个惊世骇俗的判决结果的;再算上美国各州的法规不同,民权组织们恐怕还得为这事儿频频上法院。

一票之差的判决结果足以证明,美国各界对同性婚姻的看法有多分裂。所以高兴过后,听听反对的声音也许更重要。

那么,美国高院的4个法官为啥不给同性婚姻“点赞”呢?看看他们在各自的意见书上都说了啥。

首先,美国宪法上没有同性婚姻的相关表述。

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特就说,宪法里根本就没有提到同性婚姻的事儿,这次能通过纯粹是社会运动的胜利。

“你要是想庆祝今天的结果,就庆祝心愿得以实现吧……但是别为宪法庆祝。宪法和这一点关系都没有,”他说。

叨姐解读:我这是误上贼船,法案通过不能怪我!

其次,最高法院只负责忠实地解释法律,而不应自行就政策或立法发表见解。

先听听投出关键赞成票的肯尼迪法官怎么看。他在意见书中认为,最高法院应该顺应历史潮流,不能总用老规矩老眼光断案子。

文雅点儿,按《纽约时报》的话说就是:“肯尼迪法官支持宪法解释动态化的观点,认为宪法应随着社会发展而演变。”

这下就不难理解,这种“应时而变”的思路会让保守派的安东尼·斯卡利亚法官和克拉伦斯·托马斯法官忍无可忍了,他们认为,美国宪法应该按照其字面条文去理解,不能瞎解读。

叨姐评:按着几百年前制定的一部宪法和后面的几个修正案,就真的能裁决美国社会不断涌现的各种新问题了?这不是不作为,还能是啥?

第三,民意只是民意,不能干涉法律判决,高院更不能借着民意向各州施压。

约翰·罗伯特大法官就说了:“(高法)法庭推翻了一半以上州的法律,命令转变奠定上千年人类社会基础的社会制度。我们以为自己是谁?”斯卡利亚法官更将此判决视为多数暴政的结果,称其为“司法暴乱”,“威胁了美国的民主”。

叨姐评:这么说也不乏道理,毕竟,传统上美国人的婚姻法是由各州立法机构说了算,没有联邦政府什么事儿,而现在美国只有11个州从法律上承认了同性婚姻平权,也就是说,走完了“民众投票多数通过+州议会通过相关法案”的所有程序。而高法此次这么一纸令下,无疑是强迫其他37个州服从判决,实在有“越位”之嫌。

第四,通过同性婚姻合法可能会损害宗教信仰自由。

以萨缪尔·阿里托法官为代表的4位法官呼吁美国社会就如何保护支持异性婚姻的宗教组织和个人的信仰自由进行“公开和研究性辩论”。

他们担心,在当前激进的社会文化下,群婚啥的都将不是事儿,以后异性恋群众说不定会像同性恋人群当年那样遭到各种“打击报复”。

叨姐评:在这些冠冕堂皇的说辞背后,其实是涉及到同性婚姻背后的一系列经济利益分配问题。比如说,结了婚才能分遗产、才能少缴税、才能分享伴侣的医疗保险等社会福利。一旦开放“婚禁”,说不定就会涌出一大批“骗保的”,所以不由得上至高法法官下至各州政府民众不竖起警觉的耳朵。

可以这么说,要是同性恋人群只同居不结婚,美国大法官们也没那个精力去管,最多是被哪个吃饱了撑的朝阳群众评判一番而已。

但毕竟,法律不能以金钱为导向,一个个案子背后的人情人权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就算此次高等法院一致判决同性婚姻不合法,也不过是把决定权交给了各州,并不意味着美国同性平权运动就遇到了什么迈不过去的坎。

此次判决通过,主要还是社会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是美国高法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的一次“表态式站队”。

哪怕就为了这个,叨姐也愿意为美国高法的此次判决点个赞!(记者朱东阳,编辑田帆,新华国际客户端和腾讯新闻联合出品)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6楼  发表于: 2015-06-27   
同性恋与现代婚姻法的冲突在何处
来源:法制网
作者:徐爱国
2010-05-26

在西方,现代婚姻、家庭法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法。查士丁尼之《法学阶梯》对婚姻和家庭有两条基本的规定,其一,由自然法产生的男女结合,我们称之为婚姻,从而有子女的繁衍和教养;其二,婚姻或者结婚是男与女的结合,它包含有一种彼此不离不弃的生活方式。现代婚姻家庭法的学者由此抽象出婚姻家庭的两个基本要素,其一,一个男子与一个女子的自愿结合与共同生活;其二,家庭的功能是生育和抚养后代。前一个要素强调“异性”结合,后一个要素强调人类的繁衍。于是,这样的定义就将同性式的“婚姻和家庭”排除在婚姻家庭法的保护之外,因为同性恋是非男女式的结合,而且,同性恋只能够“抚养”后代,而不能“生育”后代。

同性恋自古有之,但是,他们处在人类“正常生活”之外,一直是主流社会的边缘人群。他们在婚姻家庭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身份,因为法律是社会主流人群创造和应用的,作为边缘人群的同性恋者并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甚至,应用于社会正常人群的法律,对于同性恋者来说,反而是一种法律上的歧视和压迫。当人权运动渗透到法律领域的时候,同性恋的权利主张应运而生,首当其冲的便是“同性婚姻”的法律效力,他们希望自己的“婚姻”得到与异性恋婚姻同样的法律保护。

在美国佛蒙特州,三对同性恋伙伴曾分别共同生活了4至25年不等,其中两对伙伴收养了子女。他们向当地政府申请结婚证,以维护他们“配偶”之间以及“父母子女”之间的相关利益。当政府拒绝他们要求之后,他们于1999年把政府告上了法庭,要求判定政府给他们发放结婚证。官司一经提起,舆论一片哗然,报纸、电台和电视纷纷报道。支持者认为,不给他们发放结婚证是一种法律歧视;反对者认为,如果认可了同性恋婚姻就会对传统的婚姻家庭伦理产生致命冲击。

同样,法官之间也存在着意见分歧:如果判定政府发放结婚证,那就意味着对“婚姻是男女共同生活体”这一传统的否定,从而无法遏止通过生物技术改变人类性别的行为;如果不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那么,就与“法律同等保护”和“反对法律歧视”的原则相冲突。一个法官甚至假设,男甲与女乙同时爱上了女子丙,他们都想娶丙为妻。如果婚姻法只许可甲与丙的婚姻,而不认可乙与丙的婚姻,那么,这样的婚姻法实际上就是一种基于性别的法律歧视。在综合了各种考量之后,法官们达成了妥协。一方面,法院判定原告可以以“民事联合体”的主体资格得到与异性式婚姻家庭一样的法律保护,以贯彻法律同等保护的原则;另一方面,法院不支持原告得到结婚证,以维护婚姻家庭“男女共同生活以生育和养育后代”的这一文化传统。

在美国的其他州,同样存在此类法律冲突。在夏威夷,1993年,一对同性恋伙伴申请结婚,却遭到了州政府的拒绝,他们提起了诉讼。初审法院判定禁止结婚的婚姻法违反了平等法律保护的条款,此案上诉到了夏威夷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发回重审,认定隐私权和正当法律程序的宪法条款并不支持同性恋者结婚的权利。不过,初审法院在1996年的重审中仍然判定州婚姻法违反了宪法平等保护条款。1998年,夏威夷通过了一条宪法修正案,规定“立法机关有权将婚姻限定在异性配偶之间”,依此,1999年,夏威夷最高法院对下级法院的判决予以改判。作为补偿,夏威夷立法机关通过了《夏威夷相互受益法令》,依此法令,同性恋伙伴可以注册为相互受益人,享受异性恋婚姻可以享受到的同等权利和利益。2003年,马萨诸塞州最高法院认定,“将婚姻限定于异性恋配偶并不能增进州的利益”,因此,禁止同性恋婚姻有违正当法律程序和法律平等保护的原则。此后,麻省参议院试图修正州宪法,禁止“同性恋婚姻”,而采用“民事联合体”的形式保护同性恋伙伴的权利。但是,该修正案未获得通过,结果是麻省认可了同性恋婚姻。

可以说,同性恋者在争取婚姻权的战争中不断前行,不过,他们所遭受到的阻力却不小。毕竟,同性式婚姻与西方犹太—基督教传统存在着直接的对抗。

反同性恋的宗教基础一般可以追溯到《旧约·利末记》(18:22和20:13)和《新约·罗马书》(1:26和1:27)。在圣经中,同性恋被视为违背了上帝的意志,它是“可憎的“、“放纵和可耻的”不纯行为。在美国,一群“新基督教权利”的信奉者们对此发挥道:“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而非创造了亚当和史蒂文”(《亚当和史蒂文》是一部美国影片,剧情幽默,讲述了一对男同性恋之间的真挚情感)。在他们看来,同性恋是一种病态的、少数人喜欢的“生活方式”。这种病态既指同性恋者的心理颓废、压抑和绝望,又指导致爱滋病等多种顽症的元凶。


在他们看来,现代法律制度如果认可了同性恋婚姻,那将会对西方的家庭制度乃至人类的文明制度造成致命威胁。在家庭制度方面,同性恋家庭会导致出生率的下降,生育繁衍将不再是家庭的中心;同性恋伙伴之间的忠诚度不及异性恋配偶,这也会导致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在社会制度方面,法律如果认可了同性恋婚姻,那么,重婚权利、多配偶权利和通奸权利也就同样应该得到认可,而这意味着对文明底线的挑战。更极端的说法是,同性恋浪潮将把我们的孩子淹死在性泛滥的污浊海洋里,最后将导致美国的毁灭,因为,历史上罗马、希腊、庞培城和所多玛的消亡为我们提供了类似的历史教训。

http://www.legaldaily.com.cn/bm/content/2010-05/26/content_2155392.htm?node=20738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7楼  发表于: 2015-06-27   
美国大法官放行同性婚姻时,请了孔子站台
来源:澎湃新闻讯
2015-06-27

       6月26日,美国最高法院以5:4的投票结果裁定,同性婚姻合乎宪法。至此,美国50个州的同性情侣都将有步入合法婚姻的权利,14个州对同性婚姻的禁令随之撤销。
       美国由此成为全球第21个在全境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社交网站上发帖说,这是向平等迈进的一大步。

       美国最高法院的长文判词吸引了全球的眼光。许多新闻网站很快就分析出里面的各种“金句”,其中不乏名人名言的引用,而最醒目的莫过于开头部分引用的一句孔子名言,判词说:

       Confucius taught that marriage lies at the foundation of government.

       (孔子教导说,婚姻是政体的根基。)

       判词又说,孔子几百年后,世界另一边的西塞罗在《论义务》一书也同样说:“社会关系的第一个纽带存在于夫妻之间,然后是父母与子女,再以后是家庭。”以此证明在不同文明之间,婚姻是人类社会至为重要的制度。

       我们知道,虽然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自然暗含了婚姻对国与天下的重要性,但孔子本人到底有没说过这句话呢?

       答案是肯定的。不过类似的话并不在《论语》中,而在另外一部儒家早期经典之一《礼记》里。在《哀公问》章中,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就谈到了“大昏礼”,即天子或诸侯婚娶之礼。孔子告诉哀公:“古人为政,把爱护他人看得最重要。要做到爱护他人,礼最重要,要做到礼,敬最重要。要做到不折不扣的敬,大昏最重要。大昏是最为重要的了!大昏的日子来到,就要戴着礼帽穿着礼服亲自去迎娶。”(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敬之至矣,大昏为大。大昏至矣!大昏既至,冕而亲迎。)


明·焦秉贞《孔子见鲁哀公》图。

       哀公接着疑惑地问:“戴着礼帽穿着礼服去亲自迎娶,是不是显得过于隆重了?”孔子于是严肃地阐发了一番大昏的重要性,最后总结说:“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与!”怎么隆重都不过分。

       可见,这里的“礼”实际上谈的是“大昏之礼”。孔子认为为政要做到三点:夫妇别,男女亲,君臣信。然后提出“爱与敬”是“政之本”,而婚礼正是爱与敬的体现,能“成亲”、“成身”,因此后来的《孔子家语》一书便将此章题为《大昏解》。

       那么,“礼,其政之本与”这句话是如何变成“marriage lies at the foundation of government”的呢?这是19世纪,英国的汉学家、牛津大学教授理雅各(James Legge, 1815年-1897年)所译。在这《礼记》的首部英译本中,他将此句译为“this ceremony [i.e., marriage] lies at the foundation of government.(这种礼[换言之,婚姻]是政体的根基)”。


理雅各(左)和他的三个中国学生。

       不过,美国最高法院的判词接着写道:“应当诚实且必要地指出,这些(对古人的)引用是基于婚姻是两性之间的结合的认识之上”(It is fair and necessary to say these references were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that marriage is a union between two persons of the opposite sex.)这确是大实话,因为孔子在《哀公问》里就指出,大昏是为了撮合两家的好事,传宗接代,以继承先圣的事业,以为天地、宗庙、社稷的主人(“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地宗庙社稷之主”)。

       可以看出,孔子非常重视夫妇关系,并将其视作人伦之始、为政之本。《易·序卦》中有一段可视作孔子婚姻思想的注脚:“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

我国古代如何看待同性恋?

       一般而言,我国古代主流文化对同性恋普遍持倾向于中立的反对态度。对待同性恋问题,我国在法律制裁、道德谴责等方面并非极端严厉,与西方相比,可谓比较宽容。而在欧洲,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对同性恋的不同态度曾极大地改变了同性恋者的生存状况。

       古代对同性恋的态度有一个和缓的变化过程。在先秦时代,有关同性恋的记载主要涉及国君与其嬖幸,其中以卫灵公与弥子瑕、魏王与龙阳君的故事最为著名,其他还有宋景公与向魋、卫灵公与宋朝、楚王与安陵君、赵王与建信君等。《左传·哀公十一年》还记载了一次战斗中,鲁国公子公为“与其嬖僮汪锜乘,皆死,皆殡”。后世儒家多指责为这些外宠行为是“淫乱”。

       到秦汉之际,男风盛行于帝王与幸臣之间,如汉高祖与籍孺,文帝与邓通,武帝与韩嫣、李延年,成帝与张放,哀帝与董贤等等,微臣多因色获宠,为士人所不齿。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战乱频仍,人生如朝露,社会中形成一种放浪形骸的风气,据《宋书》说,“自(晋)咸宁、太康后,男宠大兴,甚于女色,士大夫莫不尚之。”隋唐五代时期同性恋记载数量较少,宋元时期男风面貌的记述也不多,但当时已经出现了职业性质的男妓。明清由于小说、笔记丰富,对同性恋故事记载最为详尽。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有丰富的例证以资查考。明代亦有所谓“翰林风”,指翰林当中多同性恋者,可见当时习气。

       那么,当代新儒家如何看待同性恋呢?近日,儒者秋风作客澎湃新闻问吧,就提供了一个有趣见解,他认为“中国文化对此从来宽容。中国可没有什么教会发布谕令,谴责同性恋是罪恶的……社会主流与同性恋者相安无事,最好。”可见儒家在所谓“同性恋问题”上的通脱态度。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45840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8楼  发表于: 2015-06-27   
反对同性婚姻的美国人:对养育孩子不利,婚姻的定义不容侵犯
来源:澎湃新闻讯
作者:澎湃新闻记者 郑洁
2015-06-27

     当世界上很多国家仍在讨论同性恋是“自然”还是“非自然”的话题时,美国社会更多的争论在于同性恋是否应该结婚,尽管在许多欧洲国家,同性恋婚姻已经在近年来陆续得到法律认可。

       “我们没有在公共汽车上给同性恋划定专属座位,这和种族歧视不一样。”在白宫外静坐反对同性婚姻的示威者斯利姆(Slim)曾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同时,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家庭法专家海伦·阿尔瓦雷也认为,同性恋不应该受到歧视,但坚决反对同性恋婚姻。她的理由是,养育孩子是必要的社会公共品,法律应该用来提倡这一目标,而同性婚姻破坏了这一社会公共品。

同性婚姻里有利于孩子成长吗?


在白宫外静坐反对同性婚姻的示威者斯利姆(Slim)  澎湃新闻记者 郑洁 图

       “家庭中成人的权力应该总是被用来为孩子服务。”阿尔瓦雷说,“美国社会最不需要的是又一种认为婚姻不重要的声明。”而同性婚姻就是这样一种声明。她认为,同性婚姻是对传统婚姻的最新一种挑战。

       “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出现了一股改变家庭法的旋风。”阿尔瓦雷说,首先,不寻求也不判定过失的离婚案,使得不快乐的婚姻更容易瓦解,然后,社会和法律开始允许同居,接着是新的生育技术,并最终使控制生育成为个人的宪法权利。

       她向澎湃新闻表示,数据显示,家庭受害于这一系列潮流,特别是低收入阶层。所有不好的社会现象,比如离婚、单亲家庭增多都是源于上述变化,而富裕家庭却受影响不大。同时,离婚和单亲家庭可能进一步造成贫困。“美国三分之二的贫困都是源于家庭结构。在这里,没有什么比有父亲的家庭和没父亲的家庭之间的差距更深刻。”

       阿尔瓦雷强调,男性和女性关系的稳定性,在“一代接一代地传递价值观、教育和确保经济稳定”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法律应该注重男性和女性关系。

       尽管没有很多研究对同性父母与异性父母养育孩子的状况进行对比,但华盛顿智库“美国进步中心”LGBT研究和交流项目副总裁杰夫·克里赫利表示,有研究显示,同性父母养育的孩子在教育和就业表现上与异性父母的孩子相同。

       这是有理由的,他说:“同性伴侣不会意外怀孕”。那些决定要孩子的同性伴侣都经过慎重考虑,“更加专注和用心当父母”。这一论点完全驳斥了阿尔瓦雷的观点。

婚姻的定义不容侵犯?

       阿尔瓦雷所秉持的是一种偏保守的看法,但在美国普通民众中,反对同性婚姻的大有人在。

       2012年的一段时间里,斯利姆一直在白宫外抗议,他坐在一个小椅子上,旁边的牌子写着:婚姻永远=1个男人&1个女人。他说,他完全赞同同性恋行为,但婚姻是神圣的,同性恋可以享有与异性恋相同的各项权利,除了结婚。“圣经上对婚姻的定义是男人和女人的结合。”他说,这一点是不容侵犯的。

       斯利姆甚至认为,同性恋其实不想结婚。“相信我,他们不会想被婚姻束缚,他们只想一次又一次地寻欢作乐。”

       在阿尔瓦雷看来,同性恋现在争取结婚的权利,是因为他们想要国家和社会视他们为平等的公民。“他们认为,测试他们性行为是否可以接受的标准是,允许他们结婚。”她说,想要被平等对待是一种合法的需求,她支持这一点,“但可以靠通过反歧视法来满足这一需求。”
      


2015年6月25日,美国华盛顿,部分民众在白宫外反对同性恋婚姻。

       反同性婚姻机构“全美婚姻组织”(National Organisation for Marriage)总裁布莱恩·布朗和阿尔瓦雷持相似观点。“婚姻是一种公共品,是养育孩子的最好机构。”他说,“这和权利无关。”

精英主导的议题?

       布朗的另一个观点是,同性恋权利之争是“精英”与“大众”之间的战斗。

       他举例说明,“在对否决同性婚姻合法的‘第8号提案’表决期间,没有一个主流媒体支持该提案,也就是说,反对该提案的一方获得了免费宣传,而我们必须为我们的宣传花钱。”

       2008年,“第8号提案”推翻了加利福尼亚州有关同性恋婚姻合法的裁决,成为保守人士的一场胜利。

       “这个国家的精英——学者、记者等说,反对同性婚姻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斗。”而反对同性婚姻的阵营都有谁呢?布朗说,“全美婚姻组织”有5万名赞助者,包括教会。在“第8号提案”通过前,正是摩门教会赞助了支持该提案的运动。

       的确,在美国的学术界、传媒界、演艺界,越来多的人站出来争取同性婚姻合法。

       在同性恋权益支持者组织各种筹款活动中,奥巴马同无数名流打得火热。设计师普拉巴·高隆表示,奥巴马支持同性恋婚姻的做法为他在时尚界赢得了更多支持。

       除了时尚界,“奥巴马在好莱坞拥有很高的支持率。”布朗告诉澎湃新闻,“而我们在好莱坞并不讨好,因为很多名人都是同性恋。”

       “显然存在一种动力,在推动人们更加容忍多元化和尊重别人的性取向。”负责民主、人权和劳工事务的美国助理国务卿迈克尔·珀斯那向澎湃新闻表示,“美国现在已经和以往不同了,无论谁当总统,现实是不会改变的。”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45863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9楼  发表于: 2015-06-27   
儒家学者正告美国最高法书:请不要曲解孔子
来源:澎湃新闻讯
作者:曾亦 / 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
2015-06-27


国家博物馆北广场上的孔子像

       儒家素来重视婚姻与政治的关系。《大学》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以齐家先于治国平天下。《易·序卦》则说道:“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盖以男女、夫妇为君臣、上下之先导。《毛诗·关雎》传亦曰:“夫妇有别则父子亲,父子亲则君臣敬,君臣敬则朝廷正,朝廷正则王化成。”就是说,夫妇不正,则君臣朝廷亦不能。诸如此类,足见儒家确实以婚姻为政治之根本。

       至于美国最高法院所引儒家之说,据其判决书所自承,当出于理雅各所翻译的《礼记·哀公问》,即Confucius taught that marriage lies at the foundation of government。不过,这段话显然加入了译者自己的理解,因为原文是说“爱与敬,其政之本”,又说“礼,其政之本”。如果从整个孔子与鲁哀公的对话来看,其实是想婚礼一事,说明政治不能只有爱,而且还要敬。因为人们对婚姻的理解,大多强调男女之相爱,不过,这只是出于情感之自然,然而,孔子则进而指出,即便在婚礼这种结亲的场合,依然要彼此相敬。如果夫妇在婚姻时尚且能相敬,那么,到了其他场合,更是能“相敬如宾”,以至于君王治理国家,则既爱且敬,使尊尊与亲亲不至偏废了。

       理雅各本人是否真正明白孔子的用意,因我手头没有其译本,尚不得而知。至于美国高等法院引用这句话,显然是误会了孔子的本意,不过只是断章取义而已,即取“婚姻为政治之本”这层最表面的意思。包括其中引的西塞罗的话,大概都是要强调,美国现有这么多怨女旷夫,如果不让他们相爱,并且不让这种爱结出果实,那还怎么谈得上治理国政呢?用中国一句老话来说,“让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这就是目前奥巴马最大的政治了。可惜,人类自古以来讲的婚姻,都是异性间的结合,而奥巴马理解的婚姻,却是同性间的结合,即旷夫与旷夫的结合、怨女与怨女的结合。

       不过,奥巴马支持同性婚姻,如果放在整个现代社会的婚姻观中,其实是很自然的,并无任何逻辑上的悖谬。因为在现代人看来,婚姻不过是两个个体基于感情的结合,说白了,两人相爱,所以要永远在一起。那么,异性可以相爱,同性为什么就不能相爱呢?同性既然可以相爱,为什么就不能永远在一起,从而结成家庭呢?可见,奥巴马的逻辑,与时下主流婚姻观有什么不同呢?所以,只要现代人把婚姻理解成两个人基于感情的结合,那必然就会走到同性恋这一步。而且,我们还看到,国外还有更变态的兽交,以及人畜之间的通婚,也是出于同样的婚姻观念,即只要两个物种有感情,就可以通过婚姻的方式永远在一起。康有为在《大同书》里也指出这一点,这多少是以反讽的方式指出了同性恋、兽交在逻辑上的相似性,即“相爱,所以在一起”。按照现代人的婚姻观,爱情是最神圣的,至于相爱的两个物种是什么,尚属次要。

       但是,中国古人对婚姻的理解不一样。不论是《礼记·哀公问》说的“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地宗庙社稷之主”,还是《昏义》说的“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都把婚姻的视为人类自身的延续和永恒。按照这种理解,显然儒家不可能赞成同性相恋。为什么呢?婚姻犹如天地阴阳之相合,“独阴不生”、“独阳不生”,阴阴结合或阳阳结合,都不可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延续,而不过是一种灭种之道而已。就此而言,同性恋本身就是一种“反人类罪”。如果说结为同性家庭的两个个体是毁了自己,灭了双方父母及祖先数百年的血脉,其罪尚小;至于奥巴马与美国高等法院,显然就是犯了“反人类罪”,不过还好,只是灭绝美国这部分种群而已。美国强盛已百年,其民族亦延续两百余年,不料出了这么一个领袖,真是天夺其魄。古人讲“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或许表明,美国民族正走在自己作死的道路上了。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46017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0楼  发表于: 2015-06-27   
判决同性婚姻合法:美国社会分裂越来越旗帜鲜明
来源:腾讯新闻
作者: 史泽华
2015-06-27

据媒体消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26日以5:4的投票结果裁定,同性婚姻合宪。至此,美国50个州的同性情侣都将有权利步入合法婚姻,13个州对同性婚姻的禁令随之撤销。总统奥巴马在社交网站上发帖称,这是向平等迈进的一大步。

实际上,联邦最高法院的这一判决,正在把美国社会推向一个更加“风云激荡”的时代。

半个世纪以前,同性恋及同性婚姻问题一直是一个不被法律和道德认可的社会“问题”。几乎每个州都有一部禁止同性恋者发生性行为的反鸡奸法。但随后平权运动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展开,同性恋逐渐成为一种关乎平等的、不可剥夺的个人“权利”。在“人人平等”的理性思潮冲击之下,异性婚姻唯一合法这种传统观念变得越来越残缺不全。到本世纪初,保留反鸡奸法的州只剩下了十几个。

整个过程中,围绕同性恋和同性婚姻合法还是非法的问题,左右两种社会力量此消彼长、争执一直没消停过,公共权力对该问题的介入和干预也越来越深入。

1996年,国会两院皆由共和党控制,支持同性恋权利的克林顿不得不妥协求全,在新通过的联邦《婚姻保护法》上签字。按照该法案中的原则,婚姻应该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法律联盟”。本世纪初,总统小布什更是把反对同性恋当成了取信右翼力量的基本话题。伊拉克战争后,右翼宗教和社会保守运动步入下坡道,同性平权运动的火花重新点燃。2008年,奥巴马成功地把高调支持同性婚姻变成了拉拢左翼选民的法宝。毕竟,婚姻平等虽然不像饭碗平等那样有吸引力,但也是最具杀伤力的竞选话题之一。最近宣布参选的希拉里,也越来越“左”,勇敢地步入了奥巴马的后尘。

与总统和行政当局相比,法院系统有自己独特的节拍。早在2003年,联邦最高法院便曾以6:3的投票结果裁定德克萨斯州的反鸡奸法违宪。理由是该法是一项“政府企图强制人民遵守道德的法律”。此次最高法院的判决之所以更“大胆”,是因为它对同性婚姻问题态度由个案消极肯定走向了普遍积极肯定。判决的内容包含两个主要方面:一是驳回加利福尼亚州议会8号提案支持者的上诉,宣布该州禁止同性婚姻的禁令违宪;二是裁定1996年联邦《婚姻保护法》违宪,在全部50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内,同性婚姻伴侣可与异性婚姻伴侣同享一样的联邦福利。

联邦最高法院看似在顺势而为。据皮尤中心的调查结果,2001年,57%的美国人反对同性婚姻,支持者37%;而到了2012年,反对者的比例降至43%,支持者上升到了48%。但是,法律是不是应该尾随公众舆论的脚步呢?按照保守主义者的说法,“法律既不懂得奉承,也不懂得侮辱,否则就不是法律,而只是一种占了上风的意志。”在一个立场观点明显分裂的社会中,联邦最高法院这种看似公正的票决方法,很难对争执一锤定音,反而更容易引发矛盾的激化和社会的动荡。

在实行普通法体系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违宪审查就像高悬的达摩利克斯之剑,让立法机构通过的普通法律文件随时面临被废掉的风险。但与此同时,如果用不好这种权力,“鲁莽”判决也会让联邦最高法院自己引火上身。如今5:4的一纸判决,还远远谈不上同性婚姻支持者的决定性胜利。推动重新立法也好,参与街头示威也罢,甚至没准会通过下一任共和党总统的行政命令,反对者们会以各种更激烈的方式表达心中的不满和愤怒。结果公布后,多数2016年共和党总统参选人,或讥讽挖苦,或委婉表白,都表达了对判决的不满。更耐人寻味的是,目前同时控制国会两院的,正是坚决反对同性婚姻的共和党。

腾讯新闻特约评论员:史泽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http://news.qq.com/a/20150627/003168.htm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Troublemaker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1楼  发表于: 2015-06-27   
谢谢卡总!

这种分裂是会风起云涌的, 因为有人用所谓的民主的胜利绑架了他人享受民主的自由。

这将会在美国历史上落下重重的一笔。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2楼  发表于: 2015-06-28   
美国宣布同性婚姻合法遭部分州长反对,有郡县停发结婚证
来源:澎湃新闻讯
作者:澎湃新闻记者 方晓
2015-06-28

2015年6月26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用5:4的投票结果,宣布同性婚姻合法。为了支持美国成为全球第21个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国家,美国社会各界进行了一场盛大狂欢。

然而,这一结果在美国依然引发了很大的争议,不少持保守观点以及宗教观点的人士激烈抨击这一决定。尽管大多数州州政府立即发表声明,决定服从最高法院的裁决,但其中同样不乏反对声音。

数州州长反对最高院裁决

26日,德克萨斯州州长格雷格·雅培便就最高法院的裁决发表声明称:“最高法院已经放弃了它作为一个公正的司法仲裁机构的作用,它已成为一个由九名非选举产生的成员组成的立法机构。宪法和法院过去的判决维护了这个国家的人民,而5名大法官则在这个问题上将自己的个人观点强加于整个国家。”

他称:“尽管最高法院已经下达裁决,但德克萨斯州公民的基本权利——宗教自由仍然受到保护。没有一个德克萨斯人需要按照这个违背了自身婚姻宗教信仰的最高法院裁决行事。”他还表示,得州宪法保证任何情况下没有人有权在宗教事务上控制或干扰良知。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德克萨斯州宗教自由恢复法案和新颁布的牧师保护法,都保证宗教自由。这些法律为得州人坚持对传统婚姻的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护。他表示,他将像过去所做的那样,继续捍卫所有得州人的宗教自由——包括婚姻自由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结合这一认识。

路易斯安那州州长鲍比·金达尔对当地媒体《皮卡尤恩时报》表示,最高法院对于同性婚姻的裁决是对“保守基督教民众与其他民众宗教合法权利的攻击”。该报表示,目前并不清楚路易斯安那州对此将会如何回应。

密西西比州州长菲尔·布莱恩特对“密西西比新闻”表示,最高法院的婚姻标准与该州大多数民众“步调不一致”,该州首席大法官吉姆·胡德发表一份声明称,最高法院的决定目前在密西西比州“不会立即生效”,他表示,该州法院将会需要颁布“同性婚姻许可证”,但由于此前该州决定不予颁布这类许可证,所以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接受这一裁决。

田纳西州州长比尔·哈斯兰姆对第九新闻频道表示,将尽快遵从最高法院的决定,但他也强调,田纳西州的民众最近“明确投票反对同性婚姻”。

内布拉斯加州州长彼得·里基特在一份声明中称,将服从与尊重最高法院的权威。但他强调,该州70%的民众支持该州宪法修正案中关于“婚姻是指男性与女性结合”的表述。

最极端的例子是阿拉巴马州,部分郡县为了不让同性恋结婚,直接宣布停发所有结婚证,“异性也不能结婚的话就不算是歧视了!”

派克县遗嘱检验法官韦斯·艾伦在一份声明中解释说:“对于美国最高法院做出的裁决我感到十分遗憾,但是这项裁决对于阿拉巴马州行政代码为30-1-9的地区无效,这些县的结婚证可以由遗嘱检验法官发行。这意味着遗嘱检验法官有权选择签不签发结婚证,我选择不执行这项职责。”

然而,绝大多数州对于最高法的这一裁决表示了欢迎,并决定立刻为同性伴侣办理结婚手续。

美基督教徒:将捍卫信仰

目前,美国关于最高法院这一裁决的主要争论点并非同性伴侣权益是否应该得到保护,而是是否应该倾听宗教人士,以及最高法院是否有权利做出这样的“创新”。

“5名并非民众选举出来的大法官代替所有民众做出呼声,这简直就意味着最高法院告诉你,你的声音无所谓,你的选票不算数,我们的决定比你更正确。”亚利桑那州政策中心研究员亚伦·巴尔对CNN表示。

佛罗里达州参议员马克·卢比奥表示,虽然接受最高法院的裁决,但应该是各州才有重新界定婚姻的权力。“我们必须保证下届政府能够提名真正依据宪法最初原本意思的大法官。”他表示,“下届总统也必须保证宪法第一修正案中关于宗教制度权利的保护,以及所有持保守意见的美国信教公民的权利。”

下届总统候选人、共和党人杰布·布什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出于我的信仰,我坚持传统的婚姻,我认为最高法院应该让各州做出自己的决定。”他说,“我同样认为我们应该爱我们的友邻,尊重他人。保护宗教自由、尊重良知与反对歧视同样重要。”

巴尔表示,最高法做出这样的裁决之后,预期会有很多法律纠纷出现。他举例称,“教会学校或者其他教会机构是否要因为遵从这一决定,从而牺牲自己的信仰呢?教会学校是否要为同性夫妇与异性夫妇提供相同标准的宿舍楼呢?宗教背景的福利机构、领养机构如果拒绝为同性夫妇提供服务,那是否会丧生免税待遇呢?”“40年前,最高法院曾宣称他们有权界定堕胎是否违宪,但现在堕胎的问题依然在社会上争吵激烈。”

目前,拥有美国总人口25%信众的福音派教会已经做出决定,要对最高法做出的判决“抗争到底”。

一份由多位福音派教会领导人做出的联合声明称,“在未来,福音教会的机构为了服从主流文化与法律,将会被迫牺牲自己对于婚姻与性观念的神圣信仰,我们绝不让政府侵犯我们对于只有男人和女人才能进入婚姻殿堂这一神圣信仰。”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46314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3楼  发表于: 2015-06-28   
儒家再发声:同性婚姻不符合传统儒家对婚姻的理解
来源:澎湃新闻讯
作者:方旭东 /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2015-06-28


梁鸿与妻举案齐眉。刘二刚 图

站在传统儒家的立场,婚姻最现实、最重要的功能是繁衍后代,以求家族生生不息、绵绵不绝。孟子曾提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舜不告而娶的行为做辩护(《孟子-离娄上》)。汉代赵歧对“无后”做了解释,叫做:“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亦即俗话说的“断了香火”。 

同性婚姻不能生育子女,无法担当起儒家寄托在婚姻一事上的职能:传宗接代,其为儒家所反对,可想而知。有人说,儒家从来没有禁止过同性恋,言下之意,似乎儒家不会反对同性婚姻。这是一种混淆。儒家没有公开谴责同性恋,并不代表儒家就赞成同性婚姻。同性恋与同性婚姻毕竟不同:前者涉及性取向、感情,而后者则关系后代、家族绵延。

不过,在西方,很多同性伴侣通过收养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子嗣问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儒家是否还会继续反对同性婚姻呢?我想,如果继续反对,一个可能的理由就是,认为同性婚姻、同性家庭对儿童的成长不利。这一点是不是事实呢?1990年代美国夏威夷的“Baehr v. Lewin案”(后演变“Baehr v.Miike案”和“Baehr v.Anderson案”),已经就此问题做过辩论,最终法院认定:就子女成长角度来看,①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培养,特别是监护的质量和“悉心的照料”,是决定子女快乐、健康地成长、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的最重要因素。②父母的性倾向本身不能成为判断其能否担当父母资格的标准,也不会阻碍他们成为良好的、有爱心的、成功的父母,更不会影响孩子的适应性和成长过程。③同性恋父母和同性恋伴侣有潜力抚养快乐、健康和有良好适应性的子女。如果他们能够悉心照顾子女,那么可以允许其收养儿童。他们不但可以为子女的成长提供有益的父母子女关系和家庭环境,也可以和异性恋父母一样胜任父母的角色。④家庭结构是呈现多元化的。在夏威夷和其他地方,儿童可以被他们的生身父母、单身父母、继父母、祖父母、养父母、同性恋父母和同性恋伴侣所抚养。⑤虽然在同性恋家庭中生活的子女,由于他们非传统的家庭结构,会面临一些压力和问题,但根据法庭所掌握的科学证据、研究和临床实践等资料表明,这些子女可以按照通常的方式适应社会并顺利成长。(资料来源:澎湃新闻《何谓现代婚姻,美国花了几十年才认可同性结婚》一文)。

即便如此,儒家仍然有理由反对同性婚姻。因为,儒家可以争辩说:我们要的是本来意义上的婚姻,而不是某种次好品或替代品;我们要的是父母亲生的孩子,而不是收养来的;就某对夫妇而言,没有经历过结合、怀孕、生产的过程,他们作为结合体的那种体验会有很大损失。通过收养方式抚养孩子的同性婚姻、家庭将原本自然的一个过程割裂开来了,它在个体心理与社会层面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比如,就社会层面而言,对被收养儿童的大量需求是否会催生出某种黑色的产业链?

当然,儒家反对同性婚姻,并非要求国家法律禁止同性婚姻。尤其是,如果一个社会已经走到同性婚姻合法的地步,儒家更无必要要改变这一现状。儒家反对同性婚姻,只是将其作为各人的自我选择:如果你要做一个儒家,你就不应该选择同性婚姻。毫无疑问,你完全可以选择不做一个儒家。

这里的问题是:一个争取同性婚姻的同性恋者,就不能是儒家吗?儒家是要将同性恋这部分人群整体排除在外吗?对此的回答是:儒家对同性恋人群没有任何歧视,同性恋者可以有自己的性取向,有自己追求幸福的权利,但儒家亦强调,身为儒家,就必须担负起儒家式的义务,包括传宗接代这样的事。换言之,作为儒家,对家族的责任要高于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利。在这个地方,儒家不赞成“任性”的选择。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46237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4楼  发表于: 2015-06-28   
别以为同性婚姻合法化就太平了,之后是无尽的争议
来源:澎湃新闻讯
作者:岳亮 / 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2015-06-28

“没有一种结合比婚姻更加意义深远,因其融合了爱、忠诚、奉献、牺牲以及家庭的最高理想。通过缔结婚姻,两个人得以比各自曾经更为强大。如同这些案件中部分申诉人所述,婚姻中包含着死亡亦无法阻挡的爱意。我们不应错误地认为这些男人和女人不尊重婚姻的理念。他们的申诉表明他们确实尊重婚姻的理念,并且是如此深切地尊重这一理念,因而寻求这一理念能够适用于其自身。他们不愿生活在孤独之中,被排除在人类文明最为古老的一项制度之外。他们所要求的是法律之下享有平等尊严的权利,而宪法赋予了他们这项权利。”

——美国最高法院,2015年6月26日

伟大的胜利


民众庆祝同性婚姻在全美合法。 本组图片均来源 CFP 

这个周末注定会作为LGBT[ 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它指lesbian (女同性恋),gay(男同性恋),bisexual (双性恋),transgender(跨性别者);从广义上理解,其包括与社会传统意义上男女性别界定不同的各性别或无性别人群以及非异性恋性取向的人群。]平权运动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天被人们铭记。美东时间六月二十六日周五上午十一点左右,美国最高法院以5:4的票数宣布同性婚姻在全国范围内合法化。全美的社交媒体随之被引爆。作为胜利的标志,彩虹旗、欢庆的人群以及本文开头所引判决书多数意见的最后一段,被人们通过手机和网络疯狂转发。此时此刻,无论你是同性婚姻的反对方或是赞成方、抑或是漠不关心方,都需要意识到,当前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国家的最高法院所做出的这一份判决,其所波及范围绝非仅及于LGBT人群。在这份判决书背后,隐藏着长达二十多年的法律拉锯战,以及仍将持续下去的巨大争议,这些争议涉及对于人类文明几千年来所确立的一些重大社会观念的解释和重构,包括婚姻、自由和平等。浪漫之爱是否婚姻的唯一衡量标准?个人自由选择的边界止于何处?少数人的平等应当如何保障?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以这份判决为标志,一个对于所有人都更加个人化、多元化的新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作为一个简单的背景介绍,美国最高法院本次判决的同性婚姻案件实际上包括不同当事人在四个州分别提起的诉讼,即在肯塔基州的Bourke v. Beshear案,在密西根州的DeBoer v. Snyder案,在俄亥俄州的Obergefell v. Hodges案以及在田纳西州进行的Tanco v. Haslam案。这四个州在美国司法体系下均属于第六上诉法院司法管辖范围,在此前的诉讼程序中,第六上诉法院先后支持了各州禁止或拒绝认可同性婚姻的法案,随后四个案件的当事人均向美国最高法院提起上诉。最高法院于2015年1月16日发出调取案件令状(writ of certiorari),明确指出这四个案件都涉及以下两个问题:1、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是否要求各个州许可两名同性之间的婚姻;2、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是否要求各个州认可在承认同性婚姻的州内所缔结的两名同性之间的婚姻?

需要说明的是,同性婚姻案件本身并不必然意味着需要最高法院的介入。在美国法律体系下,许可婚姻的权利被广泛认为归属于各州,这是为什么以上四个案件都是在各州范围内根据州法提起,以及为什么会有第二个问题存在的原因。但是正如最高法院在调取案件令状中所指出的,由于这些案件均涉及对于宪法问题的解释,因此最高法院同意接受当事人的上诉请求,对这四个案件合并审理,以维护宪法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解释和适用。

作为本案核心的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在美国宪政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其第一款中包含着几乎所有民权运动均会涉及的两个条款:“正当程序”和“平等保护”。“正当程序”条款禁止各州未经正当程序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权利;“平等保护”条款则要求各州在其管辖范围内向所有人提供平等法律保护。在美国民权运动史上,最高法院在处理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Brownv.Board of Education of Topeka)时,正是依据第十四修正案推翻了种族隔离制度。

长达二十多年的法律拉锯战


同性婚姻的支持者与反对者在各州进行不懈的拉锯战,在少数州,同性婚姻的支持者取得了胜利,促使州议会或法院以立法或判决的方式承认了同性婚姻,然而在多数州,同性婚姻仍然是一个禁区。

在最高法院决定受理本次四个案件之时,同性婚姻合法性的问题已经在各州及最高法院层面经历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法律拉锯战。1993年,夏威夷州最高法院在Baehr v. Lewin中作出一项历史性的裁决,宣布夏威夷州禁止同性婚姻法案是一项建立在性别基础上的歧视性法案。尽管这项裁决并未直接宣布夏威夷州禁止同性婚姻法案违反州宪法,但却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有州最高法院认为同性婚姻可以得到许可,让支持同性婚姻的人群备受鼓舞,由此促进美国全国范围内涌起了争取同性婚姻权利运动的一波热潮。然而,反对同性婚姻的呼声也随之水涨船高,作为回应,夏威夷州随后通过了一项州宪法修正案明确禁止同性婚姻,夏威夷州最高法院由此在1999年的一项判决中援引该项宪法修正案拒绝承认同性婚姻的效力。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美国国会于1996年通过了《保卫婚姻法案》,明确将“婚姻”定义为两名异性之间的结合,由此排除了同性婚姻的可能性,并使得同性伴侣无法享受联邦法律赋予婚姻伴侣之间的种种权利。在此之后,众多州纷纷通过了类似法案,重申了国会所确立的异性婚姻原则。

此后十余年间,同性婚姻的支持者与反对者在各州进行不懈的拉锯战,在少数州,同性婚姻的支持者取得了胜利,促使州议会或法院以立法或判决的方式承认了同性婚姻,然而在多数州,同性婚姻仍然是一个禁区。在此期间,最高法院先后做出了两个引人注目的裁决,成为打破僵局的有力推手,而这两个案件中所确立的先例,也在本次判决书中被反复引用。

第一个裁决来自Lawrence v. Texas一案。在这个案件中,John Lawrence和Tyron Gamer作为一对同性伴侣,1998年在Lawrence家中进行性行为时被逮捕,随后被控违反得克萨斯州禁止同性性行为的法律。历经多轮上诉,这个案子最终来到了最高法院,也将一道难题摆在了各位大法官面前。这个难题是,早在1986年,最高法院在一个案情极为相似的案件(Bowers v. Hardwick)中,曾经做出裁决,维持佐治亚州一项禁止鸡奸行为的法律的效力。那么在这个案件中,是否应当遵循这一先例,维持得克萨斯州禁止同性性行为的法律?最高法院的答案是否定的。在2003年做出的裁决中,最高法院宣布得克萨斯州禁止同性性行为的法律违反宪法第十四修正案,因而无效;同时,最高法院宣布此前在Bowers v. Hardwick案中做出的裁决是错误的,应予推翻。肯尼迪大法官在其执笔的多数意见中解释道:“这一案件无关于少数群体……也无关于政府是否必须正视认可同性恋者寻求形成的任何关系。这个案件关于两个成年人,在彼此完全同意的情形下,是否有权进行某种在同性关系中通常可见的性行为。上诉人的私生活应得到尊重,他们在‘正当程序’下的自由权利保护他们自由进行其行为而不受任何政府干涉。”

Lawrence案的宣判扫清了通向同性婚姻合法化之路上的一个巨大阻碍,同性性行为从此在任何州均不再被视为一项非法行为。接下来,针对同性婚姻本身,最高法院于2013年在United States v. Windsor一案中再次打破坚冰。在这个案子中,居住在纽约的两位女性Edith Windsor和Thea Spyer于2007年在加拿大安大略合法登记为婚姻关系。2009年,Thea Spyer去世,并将自己名下的房产留给了Edith Windsor。Windor随后以Thea Spyer配偶的身份要求豁免房产过户税,但遭到拒绝。根据《保卫婚姻法案》第三条,只有异性之间的结合才可以被认定为婚姻关系。在经过一系列审理后,最高法院以5:4的最微弱优势作出了一项意义重大的裁决,宣布这一条款违反美国宪法。由肯尼迪大法官执笔的多数意见指出这一条规定剥夺了承认同性婚姻的各州中合法结合的同性婚姻伴侣的受法律平等保护的权利,因此,联邦政府应承认依据外国或各州法律合法结合的同性婚姻伴侣的各项权利及福利。尽管肯尼迪大法官以一种迂回曲折的方式小心翼翼地避开了对同性婚姻效力的直接认定,但这一判决依然释放出了一个明确无误的倾向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信号。在这一裁决的推动下,仅仅两年之内,多达二十七个州分别以立法通过或司法判决的方式承认了同性婚姻的效力。在最高法院作出本次判决之前,完全承认同性婚姻与完全或部分反对同性婚姻的州的数目已经形成三十六(外加哥伦比亚特区)对十四的比例优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对全国范围内的分裂和争议,美国最高法院的九位大法官最终一锤定音,推翻了第六上诉法院此前在四个案件中所做出的判决,宣布同性伴侣应享有平等的婚姻权利。这标志着在全国范围内同性婚姻的合法地位得以确立,而目前仍反对同性婚姻的各州将被迫修改其法律,在各自管辖范围内承认并认可同性婚姻。在本次判决的多数意见中,作为执笔人的肯尼迪大法官以优美的文辞和充满感情的论述,回顾了婚姻、自由和平等这些古老议题的历史和现状,逐一分析了案件当事各方所争议的观点。

同性婚姻的政治

站在美国法律角度,同性婚姻并不仅仅是一个平等保护的问题,它同时还涉及联邦权力与各州权力的分配,以及立法和司法机关之间的权力分配问题。

作为开篇,肯尼迪大法官首先明确了同性婚姻当事人的诉求,为整个判决定下了基调。他写道:“如果他们(同性婚姻当事人)的目的在于贬低婚姻的崇高性,则申诉人的主张将会完全不同。”但是“恰恰相反,正是婚姻持续的重要性促使当事人提出申诉。……申诉人并非寻求贬低婚姻,而是出于对它(婚姻)的权利和责任的尊重,以及对它(婚姻)的需要,为他们自己寻求它(婚姻)。”这一段与本文开头我们所援引的最后一段相呼应,强调婚姻的神圣性以及不可替代性,由此得出同性婚姻是唯一可以使同性伴侣获得这种神圣性的途径。这一观点从发布伊始就遭到抨击,认为其过分拔高婚姻的意义。但纵观全文,我们很难说这是肯尼迪大法官的真实意图,抑或仅是作为平衡保守势力的一种策略。而在这个观点之外,肯尼迪大法官花费了更多的笔墨在与婚姻相关联的自由和平等权利之上。

作为各方激烈交火的一个核心问题,同性婚姻当事人一方认为婚姻权是美国宪法项下的一项基本权利,对于同性恋人群也是一项不可剥夺的权利;而反对方认为各州禁止或拒绝认可同性婚姻的法案并非针对同性恋人群的歧视,而仅仅是对现有社会文化传统的认可和复述,即,婚姻仅是异性之间的结合。就这个问题,肯尼迪大法官在多数意见中旁征博引,甚至引用了孔子在《礼记》“哀公问 第二十七”中的一句话:“礼,其政之本与”来说明人类历史上对于婚姻意义的认识。在论述完历史之后,肯尼迪大法官笔锋一转:“婚姻的历史是一部同时包含延续和变动的历史。”他列举了历史上的种种婚姻形式,从包办婚姻到妇女人身依附的婚姻,这些都曾被认为是婚姻理所当然的形式,而最终消亡在人类的文明进步之中。“对于婚姻关系的不断变动的认知标志着一个国家里新一代人对于自由的全新的认知。”基于这一理念,肯尼迪大法官随之阐述了当前一代人眼中婚姻所包含的四项原则与传统,包括:1、个人关于婚姻的选择是个人意思自治的一部分,正是由于认识到婚姻和个人自由的紧密联系,最高法院在Loving v. Virginia一案中裁决禁止不同种族间通婚的法律违宪。2、缔结婚姻是一项基本权利,因为婚姻关系是一种对于承诺双方有着无可替代意义的关系。在这里肯尼迪大法官用了一句十分诗意的话描述婚姻,“婚姻是一种回应,对于一个孤单的人大声呼喊却发现无人聆听的普遍恐惧的回应。”那么相应的,对于相互基于承诺的同性伴侣,也应当有权与异性伴侣一样享受婚姻之下的亲密关系。3、缔结婚姻的权利与建立家庭、抚养儿女的权利共同构成法律保护的核心个人自由权利。绝大多数州都允许同性伴侣收养儿童,并且承认同性伴侣能够为这些儿童提供充满关爱的家庭环境,那么剥夺同性伴侣的婚姻权利就是一种歧视。4、无论是基于法院的判例还是这个国家的传统,婚姻都是维持我们社会秩序的基石。一对夫妻发誓彼此扶持,而社会因此认可他们,支持他们,保护并鼓励这一结合。在这一个原则之下,同性婚姻与异性婚姻并无任何不同之处。在这段分析之后,肯尼迪大法官再次提出,婚姻是历史传统形成的一项基本权利,但历史本身在不断演进,并且权利绝非仅源于传统,而同时来自于我们时代对于宪法赋予的自由的判断。同性伴侣根据宪法要求得到与异性伴侣相同的对待,如果我们否认这一权利,即是对他们个人自由选择权利的蔑视,也是对他们人格的否定。

此外,站在美国法律角度,同性婚姻并不仅仅是一个平等保护的问题,它同时还涉及联邦权力与各州权力的分配,以及立法和司法机关之间的权力分配问题。因此本次判决也涉及了另外一个双方争执不下的问题,鉴于婚姻是一项传统上由各州予以立法的制度,那么同性婚姻究竟是应当通过立法程序合法化,还是可以由法院作出裁决予以合法化?当前案件中的同性婚姻反对者正是以此为由,主张同性婚姻问题不应当由最高法院或各州司法机关介入,而应当由各州立法机关在民意辩论的基础上予以决定。肯尼迪大法官在多数意见中回答道:“当然,美国宪法相信民主是作出改变的适当途径,只要该等程序不会减损(宪法所赋予的)基本权利。”因此,肯尼迪大法官宣布既然婚姻权利是一项基本权利,那么任何立法不得限制任何个人的该项基本权利,相应的,任何个人也无需等待立法机关采取行动以维护他的基本权利。换句话说,当涉及到宪法所赋予的基本权利时,既然最高法院享有最终的裁判权,那么其当然可以随时介入,作出裁决,而任何立法机关经由民主程序作出的任何决定也不得与最高法院的裁决相冲突。

争议的开端

肯尼迪大法官执笔的多数意见以一种恢宏的气势宣告了二十多年来不懈努力的同性婚姻合法化支持者们的全面胜利,但却绝非意味着长期以来围绕同性婚姻合法化议题的所有争议的终结,尤其是那些来自于LGBT人群以及同性婚姻的支持者们的争议。甚至我们可以预言,肯尼迪大法官执笔的多数意见中所表达的对于婚姻制度神圣化的认可,无论是基于一种理念或仅是一种策略,一定会激起包括LGBT人群在内的更广泛人群的批评之声。

首先一种非常广泛的争议是,同性婚姻是否应当成为LGBT平权运动的一个主要目标;换句话说,是不是值得LGBT平权运动的支持者投入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来争取同性婚姻的合法化。

在美国法律下,同性婚姻意义重大的一方面在于与其相关联的社会及财产权利,比如在美国法律下,合法婚姻的伴侣及家庭成员可以从另一方的退休金或社会保险计划中获益,可以作为一个家庭共同申报应税所得(可能因此减免纳税额),合法婚姻的伴侣可以获得美国公民权等。通过上述规定,合法婚姻的家庭成员享有更多的经济保护以避免因另一方遭受意外而陷入贫困境地。恰恰是因为这个原因,提出争议的一方认为,不遗余力推动同性婚姻的人群主要是同性恋人群中收入及社会地位较高的一部分,对于这一部分人群,同性婚姻合法化可以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或者可以提供给其伴侣更多的经济保障。与此同时,正是由于这一部分人群占据着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在LGBT平权运动中相应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并能够将同性婚姻合法化设立为当前LGBT平权运动的一项核心议题。而反过来,同性恋人群中的低收入阶层对同性婚姻的需求并没有那么迫切,对于低收入阶层而言,工作机会的平等,工作场所中的反歧视可能是其更为关心的议题。这是因为,低收入阶层因为性取向的原因在工作机会或工作场所中遭受歧视的可能性远超高收入阶层——大企业机构中通常会有内部反歧视规定,并且高收入阶层往往也隶属于高教育阶层,在高教育阶层中同性恋遭受歧视的可能性也相对会小很多。相反,低收入阶层中的同性恋人群多服务于小型私人企业或从事临时工种,并且往往隶属于低教育程度阶层,无论从其工作行业还是教育阶层来看,其遭遇歧视的可能性均远高于高收入阶层,也正是因此,对于低收入阶层,丧失工作机会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会远远大于在同性婚姻合法化下可能获得的额外经济利益。那么,在这一波争取同性婚姻权利的热潮中,低收入阶层就会显得较为漠不关心一些,或者甚至会批评说,由于过多的资源倾斜到了争取同性婚姻权利的斗争中,更为重要的工作机会领域的平权和反歧视运动就成了天平上另一端的牺牲品。有一种说法是,“即使最高法院宣布同性婚姻合法,对我们的生存有什么帮助吗?”[ 见1989年Out/Look杂志,Paula L. Ettelbrick, “Since When is Marriage a Path to Liberation?”]

另一种持更加激进观点的争议者干脆认为,争取同性婚姻权利是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屈从,对LGBT平权运动而言反而是一种损害。这种观点将婚姻视为异性恋传统下的一种固定化的关系模式,在这种关系模式下,双方通过完成某种仪式取得国家政权的认可,并由此享受国家政权提供的一系列相关福利。换句话说,婚姻并不仅仅是私人之间的相互承诺,而成为了国家统治社会的一种积极手段。这样,同性恋人群需要遵从社会主流价值观,承认“忠诚”和“承诺”是一种美德,才能够获得社会主流的许可,成为被认可的婚姻关系的主体。这正是肯尼迪大法官在其执笔的多数意见中不断流露出的概念,既然同性恋人群同样认可我们所珍视的婚姻的价值,那么我们自然应当承认他们缔结婚姻的权利。那么反过来,这些持激进观点的争议者会质问道,是否婚姻真的如肯尼迪大法官所述,是一种对于彼此承诺的双方无可替代的制度?为什么我们需要屈从于根植于异性恋传统及国家统治需要的婚姻制度来确认我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什么我们不能以自愿选择的形式相结合并且享受与婚姻制度同样的平等待遇?“我并不希望被称为‘某太太’,我也并不希望国家有权来规定我的主要关系应该是怎么样的。”[ 见1989年Out/Look杂志,Paula L. Ettelbrick, “Since When is Marriage a Path to Liberation?”]

这种激进观点非常有趣的一点是,它不仅仅涉及同性恋群体的权利,也涉及妇女权利,比如已婚妇女是否应当使用夫姓被称为“某太太”;更为广泛的,它是对于整个婚姻制度的挑战。

当前,有部分州制定了针对同性恋和/或异性恋人群的“类婚姻”制度。根据2014年的信息,新泽西、科罗拉多、夏威夷和伊利诺伊四个州允许同性恋人群按“民事结合”(civil union)登记,而在包括缅因、加利福尼亚、华盛顿等州,允许同性恋人群按“家庭伴侣”(domestic partnership)登记,无论是通过民事结合登记或家庭伴侣登记,同性恋人群可以享受州法下赋予婚姻关系的权利。同性恋婚姻的反对者因此认为,由于婚姻在传统上是一男一女的结合,那么通过民事结合或者家庭伴侣登记的方式,事实上已经解决了同性恋人群组成合法关系并享受与婚姻关系相似的经济社会权利的问题,无需再就同性婚姻问题进行辩论。而同性婚姻的支持者反驳道:1、联邦层面并不承认民事结合或者家庭伴侣登记具有婚姻同等效力,因此民事结合或家庭伴侣形式下的同性伴侣无法享受联邦法律下赋予婚姻的经济社会权利;2、婚姻作为一种深入人心的概念,是任何其他概念无法取代的,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填写的很多表格会要求登记已婚未婚状态,民事结合或家庭伴侣形式下,既无法填写为已婚,也无法填写为未婚;3、民事结合或家庭伴侣是一种次民事关系类别,等级低于婚姻,带有歧视色彩。有趣的是,如我们之前所讨论的,LGBT中较为激进的一部分会认为民事结合或家庭伴侣关系正是去婚姻神圣化的途径,也是走向多类型伴侣关系的开端,我们应当推动以民事结合或家庭伴侣形式结合的同性伴侣在联邦法律下与已婚人群享有平等的经济社会权利,而不是反过来,基于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婚姻神圣的观念,坚持将一切伴侣关系纳入婚姻关系的范畴。正如很多LGBT运动中较为激进的人士所指出的,如果最高法院明天就许可了同性婚姻,我们有何动力再去推动社会及法律对于多类型伴侣关系的认可?

在这一点上,可以说LGBT运动中较为激进的一部分与反对同性婚姻的人群看到的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因而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LGBT运动中激进的一部分认为将同性伴侣关系纳入婚姻关系,将会极大加强婚姻关系的力量,从而有损推动婚姻之外多类型伴侣关系的发展;而反对同性婚姻的人群则认为,如果将同性伴侣关系纳入婚姻关系,就是在消解人类数世纪以来形成的婚姻观念,会像我们所说的“稀释”的概念,将越来越多的因素加入到一个传统的概念之中,意味着这个传统概念不再保持其自身的纯粹,因而会慢慢走向消亡。因此,从这些同性婚姻的反对者的视角出发,同性婚姻非但不会加强婚姻关系,反而恰恰会成为摧毁婚姻制度甚至是更多传统社会价值的一个开端。

斯卡利亚大法官在Lawrence v. Texas一案的反对意见中提出过类似忧虑,当最高法院以保护个人自由权利为依据推翻禁止同性性行为的州法律后,斯卡利亚大法官反驳道(大意):所有法律事实上都是出于某种道德判断,如果我们认为道德判断不应当影响个人自由选择的权利,那么所有有关禁止重婚、同性婚姻、乱伦、卖淫或兽交的州法律都将因此遭受质疑。

斯卡利亚大法官的质疑至少在同性婚姻合法化这一点上已经得到证实。那么延续着最高法院在多数意见中所表达的原则,意即个人自由选择的权利不可侵犯,爱与承诺是婚姻的核心要件,我们同样可以沿着斯卡利亚大法官当年的思路继续发问。如果道德判断不应当影响个人自由选择权利的话,一夫一妻制是否可以被否定?我们是否可以允许多人婚姻?只要这段婚姻中的各方都是自由选择,并且相爱和承诺?这个问题或许现在不会有一个答案,但却可以证明,同性婚姻合法化确实不仅仅涉及同性恋群体的权利,而关乎整个社会对待伴侣、婚姻甚至是个人自由选择权利的总体态度。

最后,还有另一种对争取同性婚姻权利运动的不同看法来自于更加处于阴影之中,也更加庞杂而难以归类的人群,即“跨性别者”(transgender)。他们所关心的议题,一部分与同性恋人群相重合,例如婚姻问题。而另一部分则具有完全的独立性。相对于被大众传播塑造为更具时尚品味、更加温和,因而获得更加积极社会形象的同性恋人群而言,跨性别者有更大的几率仍然被视为“怪胎”,相应的,他们更加关心的是“反歧视”议题。而围绕着这一议题,又存在着种种争议。当前美国有关工作领域反歧视的法律并未将“自我性别认知”(gender identity)明确列为一项反歧视内容。因此在相关法律得到修订之前,针对跨性别者在工作机会领域遭受的歧视,律师们发展出不同的应对策略。其中一种策略是援引联邦身心障碍者法案(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将跨性别者定义为身心障碍者,因此要求相应的反歧视保护。这种策略首先在法律上面临的挑战是联邦身心障碍者法案明确规定“跨性别、非因物理创伤导致的自我性别认知失调及其他性别相关行为失调”不属于法案保护范围,为此在部分案件中律师选择要求宣告该排除条款因违反宪法平等保护规定而无效,例如在Blatt v. Cabela’s Retail案中,但目前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其次,这种策略在跨性别者群体中引发了极为强烈的反对之声。持反对意见者认为,尽管英文单词“Disability”有不同的定义,但社会大众往往会将其与残疾或缺陷联系起来,因此将跨性别定义为一种身心障碍的努力本身就是对跨性别者的歧视,反而会固化社会对于跨性别者的偏见。同时,持反对意见者也提出,跨性别者本身包含多种不同的“自我性别认知”类型,对于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说,并不存在任何需要医学干预的性别认知失调问题,因此也不应当由联邦身心障碍者法案下予以保护。从这一反对意见出发,事实上又涉及到跨性别者性别变更的问题。目前美国法律体系下,跨性别者无论是变更出生证明上登记的性别、更改异性姓名或变更驾照上登记的性别,均需要提供已经进行医学变性手术或被医学诊断为自我性别认知失调的证明,那么对于跨性别者中并不在外表上表现出性别失调的人群或者无力负担医学诊疗费用的人群,事实上可能无法满足变更性别设定的前提条件。随之而产生的争议是,如果我个人的自由权利应当得到尊重,那么是否我应当通过医学证明才能够官方地变更性别或姓名,这是否构成一种对跨性别者的歧视?还是说我应当完全凭借自己的自由意愿来变更而无需出具任何证明?更进一步的,这些争议可以被引向更加广泛的意义之上,要求医学诊断是否属于社会文化传统强行施加给跨性别者的一种负担?跨性别者是否需要符合社会对于男性或女性的想象,才能转换其登记的性别或姓名?假设我是一名女性,我是否必须喜爱哈雷机车、喜爱粗口或烈酒才有可能被社会认定为存在性别失调?我是否可以自由决定自己的性别而无需表现的与社会文化传统上对于该性别的认知相符?由这些问题展开的讨论,事实上已经不再局限于跨性别者权利的范畴,而是与整个社会对于性别的定义和认知相联系。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不在当下,但将会是关于重新定义性别的更广泛的运动的一部分。

来自跨性别者们的争议,展示了为什么同性婚姻合法化运动被批评为占用社会资源过多的另一个原因。然而无论如何,在同性婚姻已经获得胜利的今天,更多人开始将目光投向LGBT平权运动的下一步发展,当前为同性婚姻议题占据的巨大社会资源至少会有部分能够释放到LGBT平权运动的其他议题之中,这对当前受到重视程度相对较低的那些议题而言,也不啻为一个利好消息。

以上讨论的同性婚姻合法化以及由此延伸的跨性别者问题,其意义绝非仅仅局限在LGBT人群之中,而是象征着我们所身处的这个社会的多元化与个人化进程的不可逆转。如以上所讨论的,同性婚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视为伴侣关系多样化的开端,而跨性别者议题的广泛和深入,象征着性别这一包含最多刻板印象的领域的逐步开放,传统的“男子气概”、“女性气质”概念将受到更大的挑战。从这些角度而言,LGBT人群所引发的这些议题,与全社会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这将是一个更加注重自我表达,而非社会约束的时代;这也将是一个更加相互尊重,而非党同伐异的时代。人类社会数千年数百年来所形成的种种传统,正在受到每一个个体从其自身视角出发的仔细探查。我们该怎样认识自己,以怎样的方式结合成一个家庭,又以怎样的方式组合成一个社会?更加自我,更加独立,更加分散,却更加充满责任。尽管LGBT人群所面临的艰难处境不会为其他人群所经历,但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多元和平等紧密相关,自由和尊重永远相互依存,那些社会中少数派被怎样对待的方式,恰恰决定了我们所有人权利的边界止于何处。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46065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5楼  发表于: 2015-06-28   
同性婚姻合法不代表万事大吉
来源:搜狐--点击今日
2015.6.29 第1675期

导语: 6月26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达成历史性判决,让同性婚姻合法化。奥巴马称,这是“迈向平等的一大步”。但也有不少反对派认为此举有失民主,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究竟解决了哪些问题,又存在什么隐忧?

同性婚姻合法意味着什么?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如何看待同性恋、与如何看待同性恋婚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前者更多涉及个人的情感和性别取向,后者则是指性别相同的两人之间由法律或社会承认并保护的婚姻关系。随着社会进步,越来越多人认同同性恋者有相爱的权利、可以一起生活,如果有人愿意,当然也可以“夫妻”称呼他们,这都是他们私人权利范围内的事。一旦涉及立法允许同性婚姻,则是要求一种法律允许的“民事结合”,牵扯的范围更广。

 同性恋婚姻合法化意味更高的社会认同。他们能够同自己的伴侣回家,确定一个日子,让大家一起庆祝,接受祝福。从此可以公开表示对彼此的爱与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同性恋者的心理问题。除认同外,法律也给了同性恋者应有的权利。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同性婚姻合法,很大的程度上,也是从税收,医疗,子女教育等各方面保障了同性伴侣与异性伴侣享有同样的社会福利。同时明确了同性伴侣在婚姻关系中的财产关系,包括财产的共有,财产的分配,财产的继承等。

  同性婚姻合法不仅意味着归还应有权利,同时也带来法律与道德的约束。婚姻是社会秩序的一块“基石”,将同性恋爱关系纳入传统婚姻的范畴,意味着让同性恋者从社会边缘走向公众视野,让更多的俗世男女们自觉地进行忠贞的自我约束。

同样值得重视的反对意见

    美国高等法院的9个法官以5:4的投票结果承认全美境内的同性婚姻合法。法案通过后,网络及社交媒体迎来大面积叫好,但美国各界对同性婚姻的分歧并没有得到解决。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6月26日报道报道,竞争2016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人达成了惊人一致:不支持同性恋人成婚。威斯康星州州长斯科特·沃克说,他将力促修改宪法,允许各州继续禁止同性婚姻。他说:“没有人希望生活在一个政府胁迫人民采取违背良知行为的国度中。我们将继续为所有美国人的自由而战。”

  而投下反对票的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用了29页篇幅,对最高法院这一判决表示反对。他反对的并不是同性恋婚姻本身,而是担心最高法院的判决超越了联邦司法权限,进而破坏了作为美国政治基石的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度。美国联邦制的基本前提是在联邦和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划分,三权分立制度的核心是同一层面的政府分支相互制约却又互不干涉。婚姻家庭方面的问题因为涉及不同地域的具体风土人情,传统以来一直是各州政府的权力范围,联邦政府很少插手这一领域。

  罗伯茨大法官的核心论点是,本案的焦点并不是同性恋婚姻是否受宪法保护的问题,而是究竟该由谁来决定这个问题。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俗称正当程序条款,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和财产权利不经正当程序不得被剥夺。长久以来,婚姻自由一直被认为是第十四修正案保护的基本公民权利之一。但婚姻自由本身是否包含同性婚姻则是一个从来没有被回答过的问题。多数意见认为这里的婚姻应该包括同性婚姻,而罗伯茨大法官则认为这一问题应该由各州人民来决定。在联邦制的前提下,联邦法院不应积极回应这一问题。所以用他本人的话来说,今天或许是民权和平等的胜利,但绝不是宪法的胜利。

 需要指出的是,按照美国法律,最高法院做出的这一决议,如果在25天内遭到太多人抗议和抵制,并提出申请要求重新听证,那么这个决议还有被更改的可能性。这也是为何,在此前同样禁止同性恋婚姻的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虽然当地司法系统没有公开表态反对最高院的决定,但表示将会在25天后才决定是否允许同性恋结婚。

合法之后,伦理、宗教门槛仍待跨越

  由于婚姻本身充满各种价值观,同性婚姻牵扯的范围其实也远比同性恋多得多。在基督教传统悠久的国家,同性婚姻不仅需要获得民事法律上和社会伦理的认可,甚至还得跨越宗教意义上的门槛。此次美国高法通过同性恋婚姻判决后,许多人就承诺将要继续战斗,他们从《圣经》中引经据典,将这场有关婚姻权利的辩论说成是在敬神与渎神间进行选择

 此前英国政府也曾宣布将颁布一项新法案,允许同性恋者在教堂等宗教场所举行婚礼。此消息受到同性恋者和平等组织热烈欢迎,但英国教会却立即表示,他们决不允许同性恋使用教堂结婚,约克大主教森穆塔甚至宣称,允许同性恋在教堂举行婚礼是“践踏了其他人的权利”。

  而无论在政府还是在社会中,同性婚姻合法化并没有终结歧视问题。全球已有3大洲的国家先后承认了同性婚姻的合法地位,不过,在已经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国家里,歧视现象仍然普遍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各不相同。这些国家的同性恋团体认为,对年轻人展开反对恐同的教育,是目前最紧迫的重要工作之一,而针对同性恋者的仇恨暴力行为也是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

  此次美国最高法院认定同性婚姻合法而带来的法律与民主问题也还需审慎看待。在过去的几年中,美国十一个州以及华盛顿特区的选民和立法机关改变了对于婚姻的定义,囊括了同性伴侣。而此次最高法院直接剥夺了其余各州选民的权利到法官手中,确有失民主之嫌。同性婚姻合法的政策理由无可厚非,但宪法的缔造者们授权法院行使的是判断权,而不是蛮力或是个人意愿。

  不可否认的是,同性婚姻合法化促进了自由与平等,但也绝不是一剂万能良药,欢呼之下仍有隐忧,如何真正减少歧视,减少针对同性恋者的暴力仇恨行为、平衡法律与民意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解决。人类社会数千年数百年来所形成的种种传统,正在受到每一个个体从其自身视角出发的仔细探查。多元和平等紧密相关,自由和尊重相互依存,那些社会中少数派被怎样对待的方式,恰恰决定了我们所有人权利的边界止于何处。

http://news.sohu.com/s2015/dianji-1675/index.shtml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6楼  发表于: 2015-06-28   
中国古代宽容同性恋行为,但并无同性婚姻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作者:吴钩
2015-06-29

男风之盛

       不论中西,史料对同性恋的记载,都可以追溯到很早很早以前——决定性取向的基因必定非常古老。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宙斯不但与姐姐赫拉有不伦之恋,还化为雄鹰,将放牧的美少年伽倪墨得斯掳到奥林匹斯山欢爱。而同时期的中国先秦时代,也诞生了“龙阳之好”、“分桃之爱”等脍炙人口的同性恋故事。

       西汉是同性恋特别引人注目的历史时段,因为刘氏皇室似乎有着遗传性的同性恋取向,从高祖刘邦到哀帝刘欣,几乎每一代皇帝都有男朋友,如高祖有籍孺,惠帝有闳孺,文帝有邓通,景帝有周仁,昭帝有金赏,武帝有韩嫣、韩说、李延年,宣帝有张彭祖,元帝有弘慕,成帝有张放,哀帝有董贤……

       到了魏晋六朝时期,士林放浪,男风从皇室蔓延至整个士大夫阶层。《宋书·五行志》载:“自咸宁、太康(公元3世纪)以后,男风大兴,炽于女色,士大夫莫不尚之,天下咸相仿效,贵胄孤寡女眷尤甚,或是至夫妇离绝,怨旷妒忌者。”南朝士大夫为了同性之恋,不惜与妻子离婚。

        
古代秘戏图中的男同性恋者。

       唐宋时同性恋风气略有收敛,但晚明以降男风又复炽,据晚明学者谢肇淛的记述,“宋人道学,此风亦少衰止,今复稍雄张矣,大率东南人较西北为甚也。”自武宗朝之后,明代士大夫对男色趋之若鹜,以狎优伶、养娈童、玩男妓为时髦生活,群起效尤。时人谢肇淛说:“衣冠格于文网,龙阳之禁宽于狭邪;士庶困于阿堵,断袖之费杀于缠头;河东之吼,每末减于敝轩;桑中之约,遂难偕于倚玉。此男宠之所以日盛也。”意思是说,男人狎男人,法无禁止,比嫖娼便宜,妻子对此又不吃醋,所以男风便流行起来了。

       明清时期的名士还视男风为风流韵事而津津乐道,如晚明文人张岱在《自为墓志铭》中自谓:“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坦然将“好娈童”列为自己的人生爱好之一。清代的郑板桥也在《板桥自叙》中承认自己是同性恋:“余好色,尤喜余桃口齿、椒风弄儿之戏。”完全没有“出柜”的心理压力。

       ——你可以说这些明清时代的文人名士率性坦荡,换一个立场,也可以说他们生活糜乱。

有容乃大

       从风流名士敢于公然炫耀自己的龙阳之癖,也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社会对于同性恋行为的宽容。我们都知道,中世纪的西欧社会将同性恋当成罪,并明确提出“男和男行可羞耻的事,就在自己身上受这妄为当得的报应。……神判定,行这样事的人是当死的”;中国社会则从未有过类似的观念与立法。当欧洲人对同性恋者处以死刑时,传统中国也从未发生过对同性恋者的迫害。

       检索中国历代立法,可以发现古代政府对同性恋行为的干预非常有限。北宋时,京城等地出现了出卖男色的行当,“今京所鬻色户将乃万计,至于男子举体自贷,进退怡然,遂成蜂窠”。但宋政府在很长时间内都对这一色情业的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人说:“至今京师与都邑无赖男子,用以图衣食,盖未尝正名禁止。政和间始立法,告捕男子为娼,杖一百,告者赏钱五十贯。”政和年间朝廷才立法禁止男娼。

       但南宋时,这一禁令又不了了之,以致南宋人周密感慨说:“吴俗此风(男娼)尤甚。新门外乃其巢穴,皆敷脂粉,盛装饰,善针指,呼谓亦如妇人,比比求合。……败坏风俗,莫此为甚。然未见有举旧条以禁止之者。”另外,我们也需要注意:“禁男娼”跟“禁同性恋”并非同一回事,正如“找小姐”跟“男女恋爱”不可相提并论。
  
      
古代秘戏图中的女同性恋者。

       到了明朝嘉靖年间,明政府才在《大明例附解·附录》中规定:“将肾茎放入人粪门内淫戏,比依秽物灌入人口律,杖一百。”但这一立法与其说是针对同性恋行为,不如说是针对污辱、侵害他人人身的鸡奸行为。惟清朝乾隆年间颁行天下的《大清律例》明确对自愿的同性性行为作出惩罚:“如和同鸡奸者,照军民相奸例,枷号一个月,杖一百。”但跟同时代的欧洲社会相比,这样的处罚可谓“薄惩”,须知法国直到18世纪中晚期,还使用火刑对付同性恋。

       民间对同性恋行为的态度更为宽容。袁枚在《子不语·双花庙》中讲述了一个耽美的同性恋故事:“雍正间,桂林蔡秀才,年少美风姿。春日戏场观戏,觉旁有摩其臀者,大怒,将骂而殴之。回面,则其人亦少年,貌更美于己,意乃释然,转以手摸其阴。其人喜出望外,重整衣冠向前揖道姓名,亦桂林富家子,读书而未入泮者也。两人遂携手行赴杏花村馆,燕饮盟誓。此后出必同车,坐必同席,彼此熏香剃面,小袖窄襟,不知乌之雌雄也。”

       后来二人因为抗拒城中恶棍王秃儿强奸,双双被杀。因为“两少年者平时恂恂,文理通顺,邑人怜之,为立庙,每祀必供杏花一枝,号‘双花庙’。偶有祈祷,无不立应,因之香火颇盛。”邑人给遇难的同性恋者立庙纪念,这是中世纪欧洲人难以想象的。        

并无同性婚姻

       尽管中国传统社会对同性恋一直宽容相待,但在中国历史上,却也没有一个同性恋者会挑战传统婚姻制度,宣布男人与男人、女人与女人也可以成婚。

       明末清初李渔撰写的情色小说《无声戏》中,有一篇《男孟母教合三迁》讲到闽南地区的“契兄弟”风俗:“要晓得福建的南风(男风),与女人一般,也要分个初婚、再醮。若是处子原身,就有人肯出重聘,三茶不缺,六礼兼行,一样的明婚正娶;若还拘管不严,被人尝了新去,就叫做败柳残花,虽然不是弃物,一般也有售主,但只好随风逐浪,弃取由人,就开不得雀屏,选不得佳婿了。”看起来似乎彼时的福建地区已出现了“同性婚姻”,但这其实是同性恋者李渔的虚构而已。
  
      
晚清一部以同性恋为题材的小说《品花宝鉴》。

       明清之际闽南一带的“契兄弟”风俗与其说是“同性婚姻”,不如是说同性伴侣的民事结合。晚明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说得很清楚:“闽人酷重男色,无论贵贱妍媸,各以其类相结,长者为契兄,少者为契弟。其兄入弟家,弟之父母抚爱之如婿,弟后日生计及娶妻诸费,俱取办于契兄。其相爱者,年过而立,尚寝处如伉俪。”当时当地的民间社会,应该是承认“契兄弟”的同性民事结合的,因此方有“其兄入弟家,弟之父母抚爱之如婿”。但是,这“契兄弟”既无婚姻之名,也不可能在婚姻制度上获得许可。

       清代康熙年间,通州倒是曾经出现一起“同性婚姻”,但这起“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另类婚姻,在知情者报官之后便被政府取缔了:“有通州渔户张二娶男子王四魁为妇,伉俪二十五年矣。王抱义子养之,长为娶妇。妇归,语其父母,告官事乃发觉。解送刑部,问拟流徒。”可见在传统中国,民间或有同性之间的民事结合,但官府绝不可能在婚姻制度上认可“同性婚姻”。

       婚姻为中国人最为看重的人生大礼,古人相信,婚姻乃“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男女结合,为婚姻的天经地义。今天的婚姻定义,当然已越来越倾向于是“两个人基于自愿的民事结合”,基本上不再有“合二姓之好”的宏大叙事,也跟“以继后世”的人口繁衍义务脱了钩,但尽管如此,婚姻仍然跟一般的民事结合不一样:首先,婚姻受到伦理的约束,近亲结婚、不伦之恋、多边婚姻都不会被文明社会接受;许多人也认为“同性婚姻”挑战了家庭伦理。其次,婚姻是一项既继承了古老传统、又经立法确认的国家制度,对既有婚姻制度的革命性改变,牵涉太多人的认同与否,仓促的改变必将制造社会撕裂。

       中国传统社会在对待同性恋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智慧是:宽容同性恋的行为(男风基本上被视为是个人的审美偏好,跟社会公德、个人品格没有关系),也容许同性恋者的民事结合(如明清时期的闽南“契兄弟”之俗);同时,同性恋者也小心翼翼地不去挑战国家的婚姻制度。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46280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水做的鱼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7楼  发表于: 2015-06-28   
留着看。
卡子,我在朋友圈看到一张世界地图,标明了宣布同性恋合法化的地区。
似乎,有三分之一了?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露佳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18楼  发表于: 2015-06-29   
人类这些违背圣经,违抗上帝的行为,将来总会自尝苦果,自我报应的。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9楼  发表于: 2015-06-30   
Money Talks:美利坚是如何一步步被“同志”攻陷的
来源:虎嗅网
作者:伯通
2015-06-29

究竟是整整47年前“Stonewall girls”流下的血和泪终于沉冤昭雪,还是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终于良心发现,肯将他们的选择权“在法律的眼中得到平等的对待”?是因为“这种爱超越了死亡”,所以文明社会最古老的机制得以动容,抑或由肯尼迪总统开启的平权之门被另一位同姓法官发扬光大——“人类希望美利坚”?

感慨、叹服、动情、彩虹,人们咏唱着民主机制的伟大,传阅着大法官的判词,仿佛大洋彼岸不是一城烟火人间,而是每一个梦想都能实现的迪士尼乐园。难道谁会否认,这是“历史进步的必然”?

但历史不是一架靠消费眼泪和理想前行的机器,“为了大地的爱与正义”是漫画家笔下的主角光环,不能当饭吃的。看完各类彩虹营销的热闹后,不妨看看门道——曾经在警棍面前悲愤高歌《Gay Power》的“易装皇后”们,究竟靠何种方式,在不到半个世纪之后让这个保守主义典范的国度“换了人间”?

早在1972年,一对明尼苏达州的女同伴侣因无法在当地领取结婚证,曾层层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但当时联邦最高法院称之为“无稽之谈”而不予受理。11年前,马萨诸塞州成为美国第一个推翻本州禁止同性婚姻法律的州。而在本次最高法判决同性婚姻合法化之前,美国已经有37个州及哥伦比亚特区为同性夫妇发放结婚证。对于众多倡导同性恋权益的人士来说,在这个问题上政治风口的快速和平演变不亚于一场革命。

靠慈善影响世人对同性恋者观点

弱势群体如果要在体制内以和平方式争取自己的权利,一定要获得强势群体的支持。著名同性恋作家戈尔·维多尔曾经这样说到:“在当今社会,政治就象演出一样,获胜者总是那些巧言令色之徒,而不是那些真诚的信仰者。”

1996年,由亿万富豪蒂姆·吉尔(Tim Gill)设立的“大发声”(OutGiving)成立,这个组织原本打算靠慈善影响世人对同性恋者观点——“该基金捐款给图书馆、交响乐团,甚至连丹佛自然与科学博物馆的《星际迷航》(Star Trek)展也是该基金会赞助。他的想法是,如果同性恋也支持其他人会支持的事情,那么他们就会变得更受欢迎。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他的基金会捐出了1亿美元。”

然而在2004年,当时任总统小布什促使11个州通过同性婚姻的禁令时,蒂姆·吉尔发现他被现实狠狠打了脸。正如论者所说,“如果一项社会政策朝着有利于同性恋者的方向而改变,其社会效益将远远高于几百篇科研报告或者同性恋小说。”

政治游说

从此千江并流,如何利用政治杠杆,进而影响政策制度和法律判例,成为从石墙旅馆发端的同性恋组织之要务。

“人权战线”(Human Rights Campaign)是美国最大的LGBT民事权利倡导团体和政治游说组织。其Slogan为“为提升男女同性恋社群的社会福利,在联邦、州和地方的层面起草、支持和影响立法与政策。”这个拥有150万名成员的同性恋政治组织,并不锁定支持某一政党,而是迫使各政党候选人就同性恋议题做出表态,然后决定资助何方,并鼓动会员投票给支持同性恋者权益的候选人。在同性恋日益受到接受的社会环境里,同性恋者即使不能成为各政党竞相拉拢的对象,候选人至少也会谨慎而行,不敢加以得罪。

2008年大选中,人权战线在“获胜之年”运动中耗资700万美元。到了2012年,人权战线执行了最大规模的动员行动,筹集捐献了2000万美元以支持奥巴马总统的连任。大选之后,华盛顿邮报强调人权战线的重要作用,在华盛顿、缅因州、马里兰州和明尼苏达州的婚姻平权以及奥巴马的连任竞选等事件中贡献卓著。



(图注:人权战线年度报告截图)

奥巴马背后的同性恋势力

说到奥巴马,就不能不讲清楚这位总统背后的同性恋势力。在一份1996年的问卷中,当时还只是个参议员候选人的奥巴马就表示:“我赞成同性婚姻合法化,而且会与一切反对行为做出抗争”。在2004年奥巴马以绝对优势成功竞选参议员时,同性恋者对其的政治献金超过了50万美元。2012年5月9日,奥巴马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公开认同同性婚姻的总统,就在其发表力挺同性婚姻的言论90分钟后,其竞选团队立刻收到100万美元的政治捐款,全部来自同性恋群体。

第二天,奥巴马又趁势出席了好莱坞明星乔治·克鲁尼为其举办的筹款晚会。奥巴马称昨日制造了“轰动新闻”,但支持同性恋婚姻是美国精神的延伸,“难道我们不是一个包容每个人,给每个人机会,平等对待每个人的国家吗?”这一晚,奥巴马又筹集1500万美元,创下美国政治史上单场筹款会筹集金额的最高纪录。

据分析,2012年时,奥巴马的主要“金主”中1/6是同性恋者。那一年,其竞争对手共和党的罗姆尼恰恰就是输在“无知少女”手上——害怕失业的无产者、对革命有浪漫幻想的左翼知识分子、“人多势众”的少数族裔、喜欢球类运动的青春痘天团和享受福利政策的单亲妈妈们,哪怕这些群众47%不缴税,但谁在乎呢?

奥巴马自然也投桃报李,2009和2010年时,奥巴马分别两次任命两位女性大法官进入美国最高法院,这两位自由主义者出身的女法官,脑门上仿佛印着“政治正确”四个烫金大字。奥巴马此举,也为2015年5:4的高院最终投票结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一个在政治力场上翻江倒海的组织,“同性胜利基金”(Gay & Lesbian Victory Fund)于1991年成立,其目标更加直接,就是推动更多同志成为国家公职人员。仅以2012年为例,胜利基金支持了180位LGBT候选人竞选国家公职,就有123位最终赢得选战,成功率68%,堪称美国最好的公务员考前辅导机构。

为什么“同志哥”当公务员的几率这么高?

不妨再回头看看亿万富豪蒂姆·吉尔的努力。

要成为“大发声”组织的一员,每年慈善金必须交够25000美元,于是华尔街和硅谷的同性富豪慈善家在这里聚集了起来。为了出其不意,他们往往不动声色低调行事,一直到选举前的最后几周,数十笔个人捐款突然涌向支持同性恋的候选人,加起来足以倾覆一场选举。

要知道,在那些选情交着的职位上,有时几千美元便足以改变战场局势了。然而“大发声”把同志平权运动最有钱的捐赠者联合到一起,加起来有数十亿美元。吉尔曾经表示,自己已经花了3.27亿美元。没错,对政客而言,经济方面的考虑要比主打个人自由诉求更有效。

除了支持自己的话事人,同性恋社团也如法炮制犹太势力集中财力打击政敌的手段,并且成效显著。根据美国《大西洋月刊》报道,同性恋组织详细研究美国各地的选举地图,判定一批政治地盘不甚稳固的反同性恋政客,然后组织全国的同性恋财力,向这些政客的对手大量捐款,以期在选举时将反同性恋政客拉下马。

比如在2006年的中期选举中,美国同性恋社团“瞄准”了国会下院和各州州议会中的70名反同性恋议员,结果其中有50名被成功地拉下马,包括原本政治行情正在上涨的爱荷华州议会的共和党籍议长Danny Carroll。同性恋财力帮助了爱荷华、密歇根、宾州和华盛顿等四州的州议会至少一院“变天”,而防止了这些州继续制定通过反同性恋的法案。在这些政治行动中,美国同性恋社团还非常精明地着重于费用相对较低的基层选举,以最少的金钱代价,将一些突出的反同性恋政客的政治生涯扼杀在萌芽阶段。

革命当然不是请客吃饭。

被“做掉”的不止是政客

2014年,由于不为自己的反同言行道歉,Mozilla新CEO布伦丹·艾克(Brendan Eich)仅仅上任10天,便被迫辞职。由于他在2008年资助了1000美元支持8号提案(下文将会提到),以实际行动向同性婚姻投了反对票。便有超过7万人签署网络情愿书,来施压Mozilla辞退艾克。很多同性维权人士开始公开表示,要抵制所有Mozilla产品并转向谷歌Chrome浏览器。正如某些同性组织人士所言“这表明部分同性婚姻支持者不仅仅批评和说服反对者,而且意欲惩罚他们。”

2008年,同性恋组织在加州吃了一次大败仗,不承认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加州“8号提案”被通过。在这堪称美国史上最昂贵的州宪法修正案辩论中,支持方和反对方分别花费了3990万和4330万美元的广告费,其花销超过过往除了总统选战外所有的拉票战。Google、苹果、沃尔玛、福特、美国电力公司……都将大量的资金流入同性恋阵营的账户,然而即便如此,在民主党票仓的加州,“同志哥”竟还是败了一阵。

熟悉美国政治的人们常调侃说“加州在手,天下我有”。四年后,吸取教训的同性组织再次卷土重来,这一次他们没有再给对手机会。2012年时,华盛顿州有关同性婚姻合法化的74号提案公投,这次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等都站出来力挺同性组织,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捐出了250万美元、比尔·盖茨和微软CEO斯蒂夫·鲍尔默以个人名义分别捐了10万美元、总部设在华盛顿的微软、星巴克和亚马逊等以公司名义捐款、纽约市长布隆伯格也以个人名义捐了25万美元。最终,1200万美金被筹集用于支持华盛顿州的同性婚姻合法化投票,而同性婚姻的反对者只筹集到100万多一点。

同性组织接连不断的胜利,直接改变了法学界的天空

2013年时盖洛普(Gallup)的一项调查显示,哥伦比亚特区有10%的成年人自称是LGBT群体,这个比例比任何州都高。法学院和法律行业在近年亦特别欢迎男女同性恋者,大法官安东宁·斯卡利亚(Antonin Scalia)曾在劳伦斯一案的异议中批评这种趋势。

大法官斯卡利亚写到,“当今的观点是法庭的产物,而法庭又是法学界文化的产物,后者基本上接受了所谓的同性恋议程,我指的是一些同性恋活动人士积极推动的议程,目的是消除传统上与同性恋行为联系在一起的道德耻辱。”的确如此,在自由派大法官和保守派大法官的办公室里,公开的同性恋法官助理都十分常见。据“人权战线”称,律师事务所是最适合同性恋者工作的机构,紧随其后的是银行和券商。

没错,银行和券商。别急,他们马上就要登场了

形势在2015年时对同性组织简直一片明朗,场面堪称“百万雄师过大江”。知道吗?就在今年3月,最高法研究同性婚姻合法化问题时,一些“有影响力”的华尔街银行人士,共同向法庭提交了一份支持同性婚姻的陈述。这些华尔街银行包括美国国际集团(AIG)、美国银行(BOA)、黑岩(BlackRock)、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德意志银行(DB)、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大通(JP Morgan)、瑞银(UBS)和富国银行(Wells Fargo)……

Money Talks!

http://wwww.huxiu.com/article/118857/1.html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