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登录
用户名
UID
Email
密 码
找回密码
|帮助
高级
我的快捷通道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论坛门户
论坛首页
会员空间
最新帖子
六六网站
繁体版
简体版
下拉
注册
用户名
UID
Email
社区应用
帖子
相册
日志
群组
热榜
分享
记录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银行
勋章
搜索工具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标签排行
诗词歌赋
笑口常开
群组分类
论坛公告
一手臭牌
元心冰堡
隐藏
快速浏览
灌水乐园
乱讲
坛庆10周年
情感驿站
C美C显
精美贴图
音乐时空
笑口常开
热点追踪
人在湾区
湾区咏叹调
海外文摘
移民天地
文学天地
网络小说
书话影评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完美人生
健康指南
美食广场
教子有方
山水寄情
e化生活
投资理财
个人专栏
原创精华
六六
是子
阿平
Wen Wen
小二猫爱画画
一手臭牌
clean0551
冰 花
元心冰堡
非马
amanda
huluzhu
盛夏
山鬼二丫
小白兔
之之
阿辉
鐡手
白菜
xiaolu
茶包
论坛管理区
论坛公告
意见和建议
新手必读
帖子回收站
群组分类
默认群组
Bay Area Chinese--灣區華人
»
乱讲
»
科学层面分析转基因科学研究中八个所谓“转基因的安全性事例”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 帖
主题 : 科学层面分析转基因科学研究中八个所谓“转基因的安全性事例”
复制链接
┊
浏览器收藏
┊
打印
伍胥之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UID:
231
精华:
8
发帖:
11182
财富:
1813 湾区元
威望:
3532 点
支持度:
34 点
好评度:
21 点
在线时间: 321(时)
注册时间:
2017-06-04
最后登录:
2025-04-15
楼主
发表于: 2011-03-10
倒序阅读
┊
只看楼主
┊
小
中
大
科学层面分析转基因科学研究中八个所谓“转基因的安全性事例”
99:`58G
◇◇新语丝(
www.xys.org
)(xys5.dxiong.com)(
www.xinyusi.info
)(xys2.dropin.org)◇◇
P*I\FV
=*8"ci$
科学层面分析转基因科学研究中八个所谓“转基因的安全性事例”
(5_o H
,dZ 9=]
作者:陈茹梅
~z32%k
来源: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
={={W
CEqfsKrsxE
转基因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诞生以来,转基因的相
XRP/E_4
关研究日益加快,转基因的产品越来越多。据初步统计,关于转基因作物的研究
ou,W|<%
论文2000年为676篇,2009年增加为1301篇,这十年总论文数量为10171篇。相关
\&ERSk2
的新闻报道更是不计其数,其中偶尔有些反对转基因的声音。在生物技术育种二
F_YZV)q!W
十多年的发展中,千千万万的关于转基因科学研究中,仅有八个所谓的“转基因
G\jr^d\
的安全性问题”事例,其中六个与食用安全相关,两个与生态安全相关。本文目
aH'^`]'_=
的是通过对这些事例的剖析,看清楚这些事例是否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同时也让
0e:K iUr
更多的公众真正了解事情的真相。
(Clf]\_II
V%Y.N4H
第一部分:事实的叙述与分析
~NU~jmT2
8ru@ 8|r
食用事例1:巴西坚果与转基因大豆 发生于美国 发端于科研论文
ax>en]rNP
LO#{
大豆是营养丰富的食物,营养来自于其富含氨基酸,但是大豆中的氨基酸中
>[ lj8n
缺乏含硫氨基酸。巴西坚果(Bertholletia excelsa)中有一种富含甲硫氨酸和
4J94iI>S.l
半胱氨酸的蛋白质(2S albumin)。为进一步提高大豆的营养品质,1994年1月,
mUcHsCszH
美国先锋(Pioneer)种子公司的科研人员尝试了将巴西坚果中编码2S albumin
8Q#&=]W$
蛋白的基因转入大豆中(文章摘要发表于《细胞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u`E_Q8
Cellular Biochemistry, 1994, Suppl 18A: 78)。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中
<pK;D
的含硫氨基酸的确提高了。
KC q3S
O=c&
但是,要对这种大豆进行产业化开发就必须明确人食用是否安全,这是国际
2kCJqyWy
通行的做法,并且由各国制定法规加以规范。转基因作物必须按照法规要求的开
IK~ur\3
展食用安全性评价并得到食用安全的结论才有可能获准商业化。在研究人员对转
IGu*#>h
入编码蛋白质2S albumin的基因的大豆进行了测试之后,发现对巴西坚果过敏的
^4 es
人同样会对这种大豆过敏,蛋白质2S albumin可能正是巴西坚果中的主要过敏原
n$#^gzU4
(研究结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RDzL@xCcn
1996, 334:688-692)。
pA+Qb.z5z
h>bmHQ
因此,先锋种子公司立即终止了这项研究计划,此事后来一度被说成是“转
>%Y.X38Z[
基因大豆引起食物过敏”,作为反对转基因的一个主要事例,但实际上“巴西坚
/*rMveT
果事件”也是所发现的因过敏未被商业化的转基因案例。恰恰说明对转基因植物
^6J*yV%
的安全管理和生物技术育种技术体系具有自我检查和自我调控的能力,能有效地
]vKxgfF
防止转基因食品成为过敏原。事实上,巴西坚果被认为是人类天然的食物,它本
#z~D1Zl
身就含有这种过敏原,因此,天然食物也并非对所有人都是安全的。
Y*wbFL6`
YwB5Zqr
食用事例2:普斯泰(Pusztai)土豆事件 发生于英国 发端于电视新闻
9FPl
.}Bb :*@
“普斯泰(Pusztai)”事件,1998年秋天,苏格兰Rowett研究所的科学家
~;bwfp_
阿帕得·普斯泰(Arpad Pusztai)通过电视台发表讲话,说他在实验中用转雪
K8284A8v
花莲凝集素基因的马铃薯喂食大鼠,随后,大鼠“体重和器官重量严重减轻,免
mz9Kwxe
疫系统受到破坏”。此言一出,即引起国际轰动,在绿色和平等环保NGO的推动
O}IS{/^7
下,把这种土豆说成是“杀手”,并策划了破坏转基因作物试验地等行动,焚毁
1D=My1B
了印度大的两块试验田,甚至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非转基因试验材料也遭
'DntZK
破坏,以致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都无法答辩。欧洲掀起反转基因食物热潮。
Q6Jb]>g\H
6kIq6rWF9
普斯泰的实验遭到了权威机构的质疑。英国皇家学会对“普斯泰事件”高度
LT'#0dCC
重视,组织专家对该实验展开同行评审。1999年5月,评审报告指出普斯泰的实
f4!^0%l
验存在失误和缺陷,主要包含六个方面:不能确定转基因与非转基因马铃薯的化
IQ2<Pinv
学成分有差异;对试验用的大鼠仅仅食用富含淀粉的转基因马铃薯,未补充其它
*zz/U (9D
蛋白质以防止饥饿是不适当的;供实验用的动物数量太少,饲喂几种不同的食物,
F^`sIrZvs
且都不是大鼠的标准食物,欠缺统计学意义;实验设计差,未按照该类试验的惯
2z )h,<D
例进行双盲测定;统计方法不恰当;实验结果无一致性。通俗地讲,该试验设计
.!)7x3|$[
不科学,试验的过程错误百出,试验的结果无法重复,也不能再现,因此结果和
*$ ^ME
相应的结论根本不可信。
yU .B(|
6"&&s
普斯泰是在尚未完成实验,并且没有发表数据的情况下,就贸然通过媒体向
d=lZhqY
公众传播其结论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不久之后,Pusztai博士本人就此不负责任
-#rFCfPy^
的说法表示道歉。Rowett研究所宣布普斯泰提前退休,并不再对其言论负责。
->8n.!F}
EMs$~CL4
食用事例3:孟山都转基因玉米事例一 发生于法国 发端于科研论文
{a%T <WW
g\ <Lb
2007年,法国分子内分泌学家Seralini及其同事对孟山都公司转抗虫基因玉
1DZGb)OU
米的原始实验数据作过统计分析(文章发表于《环境污染与毒物学文献》
El"XF?OgpP
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2007, 52:
UT[KwM{y
596-602),得出老鼠在食用转基因玉米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TN/I(pkt1B
M7jDV|Go
当时,一些科学家和监管机构就指出他们的工作存在着大量的错误和缺陷。
{oz04KGsH
来自美国、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的6位毒理学及统计学专家组成同行评议组,对
sI*( MhU
Seralini等人及孟山都公司的研究展开复审和评价,认为,Seralini等人对孟山
mN@0lf k;
都公司原始实验数据的重新分析,并没有产生有意义的新数据来表明转基因玉米
Ij#%Qu
在三个月的老鼠喂食研究中导致了不良副作用。并在《食品与化学品毒理学》上
Lc<Gny^
发表评价结果。
V :d/;~
r8Gq\ ^
2009年,Seralini及其同事再次把欧盟转引的美国孟山都公司的实验数据重
Kq-y1h]7H
新做了一个粗浅的统计分析,在2009年第7期《国际生物科学学报》上发表文章,
&,NHk9.aq
文中指出,食用了90天转基因玉米(抗除草剂玉米NK 603,抗虫玉米MON 810和
/91H!s
MON 863)的老鼠,与食用转基因玉米不到90天的老鼠,其肝肾生化指标有差异。
hrEK mRmF-
据此把这种差异解释成食用转基因玉米后造成的。
J0o U5d=3
W%vh7>.
该文章发表后,便受到了监管机构及同行科学家的批评:法国生物技术高级
3b%y+?-{\u
咨询委员会指出,Seralini及其同事发表的论文中仅列出了数据的差异,却没能
e[Q(OV5(R
给予任何生物学或毒理学上的解释,而且这种差异仅反映在某些老鼠和某个
时间
H26j]kY
点上,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此外,Seralini及其同事没有进行独立实验,仅仅是
I&1Mh4yu
对孟山都公司原始数据做了重新分析,显得粗略、证据不足、或解释错误,根本
0Apvuf1
不足以推导出转基因产品会导致某些血液学上的、肝肾的毒性迹象这样的结论。
N_/&xHw
总之,Seralini等人的论文没有任何新的科学信息。另外,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
>OiC].1
标准局通过对Seralini等人论文数据的调查分析指出,此论文的统计结果与组织
5 0 ~L(<
病理学、组织化学等方面的相关数据之间缺乏一致性,且没能给予合理解释。该
QbOmJQ
机构同时认为,喂食转基因玉米后老鼠表现出的差异性是符合常态的。对于这篇
Hej0l^
文章最大的质疑在于,Seralini等人的实验结果仍然和2007年的文章一样,不是
Ai#W. n
建立在亲自对老鼠进行独立实验的基础之上,文中进行统计分析的数据,仍然是
6@Eip[e
借用来源自孟山都公司之前的实验,他们仅仅是对数据选择了不合适的、不被同
+k8><_vr}
行使用的统计方法作了重新分析。因此结果和结论都是不科学的。
f"k/j?e*
Dk]Y\:
食用事例4:孟山都转基因玉米事例二 发生于奥地利 发端于研究报告
^z0[{1
^0X86
2007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兽医学教授约尔根·泽特克(Juergen Zentek)
$2;YJjz(
领导的研究小组,对孟山都公司研发的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NK603和转基因Bt抗
S&.DpsK
虫玉米MON810的杂交品种进行了动物实验。在经过长达20周的观察之后,泽特克
[DjdR_9*I
发现转基因玉米对老鼠的生殖能力存有潜在危险。
H3`%#wQ0j
&w/aQs~
事实上,关于转基因玉米是否影响老鼠生殖的问题,共进行了三项研究,而
W]6Y buP:
仅有泽特克负责的其中一项发现了问题。该研究结论发布时,尚未经过同行科学
!H?#~{ W}
家的评审,泽特克博士在报告时自己都表示,其研究结果很不一致,显得十分初
r}*2~;:pW
级和粗糙。
#;?z<
.0\Wu+
欧洲食品安全部评价转基因安全性的专家组最近对泽特克的研究发表了同行
u7a4taM$d
评议报告,认为根据其提供的数据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同时,两位被国际同行
k`\DC\0RG
认可的专家(Drs. John DeSesso和James Lamb)事后专门审查及评议了泽特克
`@Kh>K
博士的研究,并独立地发表申明,认定其中存在严重错误和缺陷,该研究并不能
;h
支持任何关于食用转基因玉米MON810和NK603可能对生殖产生不良影响的结论。
7p u*/W~
{H"gp?Z-
食用事例5:俄罗斯之声转基因食品事件 发生于俄罗斯 发端于电台新闻
I"<~!krt%
+twBFhS7k
与其说是一个事例,倒不如说是一则虚假新闻。2010年4月16日,俄罗斯广
i 3(bg,
播电台俄罗斯之声以《俄罗斯宣称转基因食品是有害的》为题报道了一则新闻
Fp@eb8Pl
(
http://english.ruvr.ru/2010/04/16/6524765.html
)。新闻称,由全国基因
< > f12pu
安全协会和生态与环境问题研究所联合进行的试验证明,转基因生物对哺乳动物
I&>R]DV
是有害的;负责该试验的Alexei Surov博士介绍说,用转基因大豆喂养的仓鼠第
/V&$SRdL*
二代成长和性成熟缓慢,第三代失去生育能力。俄罗斯之声还称“俄罗斯科学家
1iF |t5>e
的结果与法国、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结果一致。当科学家证明转基因玉米是有害的,
vcV=9q8P1
法国立即禁止了其生产和销售”。
Kj-:'jzW
1*>a
实际情形是怎样的呢?通过目前掌握的资料了解到,Alexei Surov博士所在
@i WIgL
的Severtsov生态与进化研究所并没有任何研究简报或新闻表明Alexei Surov博
nSd?P'PFg
士曾写过这样的信息,俄罗斯之声报道的新闻事件也没有在任何学术期刊上发表
hQ<"
过研究论文。此外,俄罗斯之声用的标题是《俄罗斯宣称转基因食品是有害的》,
&Hh%pY"
而其他新闻报纸则用的是“一个俄罗斯人宣称”。显然“俄罗斯宣称”与“一个
ly,d =
俄罗斯人宣称”是有显著区别的。至于新闻中提到法国禁止了转基因玉米的生产
mYa0_P%^
和销售,这与事实不符。法国政府并没有对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和销售下禁令,而
27,WP-qie
是恰好相反。欧盟已经于2004年5月19日决定允许进口转基因玉米在欧盟境内销
/xf%Rp4}
售。
HnOp*FP
-*?a*q/#nQ
食用事例6:广西迪卡007/008玉米事件 发生于中国 发端于网络媒体
AQ+w%>G6
A:NsDEt
无独有偶,这一事例是发生在中国的一则虚假新闻:从2010年2月起,一篇
go{'mX) }u
题为《广西抽检男生一半精液异常,传言早已种植转基因玉米》、署名为张宏良
3fM
的帖子在网络上传播甚广,引发了不少公众对转基因产品的恐慌。文章称:“迄
sVh!5fby&
今为止,世界所有国家传来的有关转基因食品的负面消息,全都是小白鼠食用后
7F+w o
的不良反应,唯独中国传来的是大学生精液质量异常的报告。”
1s!hl{n<~
B;G|2um:$
从帖子的标题到内容,作者很显然试图将广西大学生精液异常与种植转基因
TioI$?l>W(
玉米这两件事联系起来,这也正是导致公众恐慌的根本原因。其中,广西种植转
QD"V=}'?
基因玉米之说,作者依据的材料是有网络报道称“广西已经和美国的孟山都公司
`[o^w(l:5@
从2001年至今在广西推广了上千万亩‘迪卡’系列转基因玉米”;广西大学生精
=>S5}6
液异常之说,则依据的是广西新闻网2009年11月19日登出的报道:广西在校大学
n%"s_W'E
男生性健康,过半抽检男生精液不合格。但从了解的情况来看,第一个说法不属
S~Nx;sB
实,第二个说法有明确出处但和转基因没有关系。
W P.6ea7k
z KJ6j ]m
迪卡007/008为传统的常规杂交玉米,而不是转基因作物品种。对此,孟山
'%K,A-7W
都公司、广西种子管理站、农业部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予以了证实。
zFQxW4G
}>)"!p;t_
2010年2月9日,美国孟山都公司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关于迪卡007/008玉
<([o4%
米传言的说明”。说明指出,迪卡007玉米是孟山都研发的传统常规杂交玉米,
Fnll&TF
于2000年春天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品种认定,2001年开始在广西推广种植;
|? r,W~9`
迪卡008是迪卡007玉米的升级品种杂交玉米,2008年通过了审定,同年开始在广
#kma)_X
西地区推广。广西种子管理站在随后的“关于迪卡007/008在广西审定推广情况
=>ph\
的说明”中确认了这一说法,并介绍2009年迪卡007/008的种植面积分别占全区
f}XUxIQ- <
玉米种植总面积760万亩的14.5%、3.5%。
xx9qi^
G]q6Ika
2010年3月3日,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中国新
NUx%zY
闻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网上关于“农业部批准进口转基因粮食种子并在国内大面
E;-R<X5n
积播种”的消息不实,农业部从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
`<\AnhNW]I
种植,在国内也没有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
W0gaOew(^
p|AIz3
对于广西抽检男生一半精液异常的说法,确有出处,即由广西医科大学第一
eeB^c/k(P
附属医院男性学科主任梁季鸿领衔完成的《广西在校大学生性健康调查报告》。
2v%~KV
从广西新闻网那篇文章的内容来看,研究者根本没有提出广西大学生精液异常与
NG S/lKz
转基因有关的观点,而是列出了环境污染、食品中大量使用添加剂、长时间上网
,h> 0k`J:a
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因素。这从另一个材料也能得到印证。参与该报告调查的
hiP^*5h
梁季鸿的助手李广裕根据该调查报告完成了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217例广西在
b/O~f8t
校大学生志愿者精液质量分析》。在论文最终的结论中写到:“广西地区大学生
LvW9kL+WiQ
精液质量异常的情况以精子活率和活力低比较突出。其精子的活率明显低于国内
vK2L"e
不同地区文献报道的结果。广西地区大学生精子活率、活力低及精子运动能力减
%&z9^}Vd[
弱,可能与前列腺液白细胞异常,精索筋脉曲张,支原体、衣原体感染,ASAB
S=M$g#X`5
(+)有关。”
"p$`CUtI
,)oUdwR k
生态安全事例1:帝王蝶(Monarch butterfly)事件 发生与美国 发端于
"v^Q !
科研论文
jsi\*5=9p<
t3U*rr|A
1999年5月,康奈尔大学昆虫学教授洛希(Losey)在Nature杂志发表文章,
Pf@8C{I
称其用拌有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的马利筋杂草叶片饲喂帝王蝶幼虫,发现这些幼
D%Pq*=W
虫生长缓慢,并且死亡率高达44%。洛希认为这一结果表明抗虫转基因作物同样
npbNUKdz
对非目标昆虫产生威胁。
s "*Cb*
qIO)Z
然而,洛希的实验受到了同行科学家们和美国环境保护局的质疑:这一实验
skZxR5v3~L
是在实验室完成的,并不反映田间情况,且没有提供花粉量数据。美国环境保护
OZk(VMuI
局(EPA)组织昆虫专家对帝王蝶问题展开专题研究。结论认为转基因抗虫玉米
Kw-E%7gh4c
花粉在田间对帝王蝶并无威胁,原因是:(1)玉米花粉大而重,因此扩散不远。
\[Rh\v&
在田间,距玉米田5米远的马利筋杂草上,每平方厘米草叶上只发现有一粒玉米
^pZ(^
花粉。(2)帝王蝶通常不吃玉米花粉,它们在玉米散粉之后才会大量产卵。(3)
W@pVP4F0xM
在所调查的美国中西部田间,转抗虫基因玉米地占总玉米地面积的25%,但田间
>cSc
帝王蝶数量却很大。
Y Xn)?
VN`2bp>5I
同时,美国环保局在一项报告中指出,评价转基因作物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
A")B<BK
应以野外实验为准,而不能仅仅依靠实验室数据。
Y.Gr(]tk
6 D~b9e
生态安全事例2:墨西哥玉米事件 发生于墨西哥 发端于科研论文
$&lS7}
&?YQVwsN
2001年11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微生物生态学家David Chapela和
rxm!'.+
David Quist在Nature杂志发表文章,指出在墨西哥南部Oaxaca地区采集的6个玉
y4M<L. RO
米品种样本中,发现了一段可启动基因转录的DNA序列——花椰菜花叶病毒
,{:5Z:<|
(CaMV)“35S启动子”,同时发现与诺华(Novartis)种子公司代号为“Bt11”
X$%RJ3t e
的转基因抗虫玉米所含“adh1基因”相似的基因序列。
Ng+k{vA j
=b !f
实际情况如何呢?墨西哥作为世界玉米的起源中心和多样性中心,当时明文
M@{GT/`Pf
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只是进口转基因玉米用作饲料。此消息一出,便引起了国
5=Gq d4&*
际间的广泛关注,绿色和平组织甚至称墨西哥玉米已经受到了“基因污染”。
MdEZ839J
Q[8L='E
然而,David Chapela和David Quist的文章发表后受到了很多科学家的批评,
= #ocp
指其实验在方法学上有很多错误。经反复查证,文中所言测出的“CaMV35S启动
Ibpk\a?A{
子”为假阳性,并不能启动基因转录。另外经比较发现,二人在墨西哥地方玉米
T7!a@
品种中测出的“adh1基因”是玉米中本来就存在的“adh1-F基因”,与转入“Bt
H#w n3O
玉米”中的“adh1-S基因”序列并不相同。
Mx$VAV^\
.c~;/@{
对此,Nature杂志于2002年4月11日刊文两篇,批评该论文结论是“对不可
6!b9 6bV
靠实验结果的错误解释”,并在同期申明“该文所提供的证据不足以发表”。
:5h&f
c%i/ '<Afr
同时,墨西哥小麦玉米改良中心也发表声明指出,通过对其种质资源库和新
\zgRzO'N
近从田间收集的152份玉米材料进行检测,并未在墨西哥任何地区发现“35S启动
ogjm6;
子”。
fqvA0"tv
]6$NU [
第二部分:结论
j:]/AReOL
?c=l"\^x
通过对以上这些所谓“转基因安全性事例”的剖析,大家可以知道:
yuKfhg7
yfuvU2nVH
1)“巴西坚果”事例中的转基因大豆在研究阶段就中断,该事例表明生物
9e8@0 ?0
技术育种技术体系可以自我检查和自我调控,能够做到确保安全。
"t4~xs`~X
Isoqs(Oi
2)其它的事例均被权威机构否定,因为这些事例发端的实验设计不严谨,
=_L"x~0I-
存在缺陷和失误,所以实验结果和结论是错误的,不足为信。因此只是所谓的
F/@#yQv?
“事例”。但是有些或不明真相或别有用心的组织、机构和有些人云亦云的媒体
&\c $s
却经常断章取义地把事件的发生和经过抛出来吸引眼球误导老百姓,从来不提及
[ &R-YQ@
事件最终被权威机构否定的结果。
wm@1jLjrQ
J/RUKhs/
3)特别是发生于俄罗斯和中国的两例,发端于电台和网络媒体,根本就是
0)9GkHVu(
虚假新闻,但是却被以讹传讹,混淆视听,误导公众。
#2x\d
QD /| zi
本文相关内容已经由华中农业大学的几位老师于2011年1月4日在《科学时报》
Cw Z{&
上刊发,但是有些叙述还不太通俗,主体稍欠准确。本文的目的是为了使更多的
MLa]s* ; d
受众能够深入了解这些所谓“事件”的来龙去脉,客观理性地对待转基因技术和
eMWY[f3
生物技术育种产品。希望本文能够引起媒体的足够重视,不要再继续错误地报道
{b]WLBy
以上这些所谓的“转基因安全性事件”。
P1z 6sGG
DB%=/ \U
(本文作者系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JLc\KVmF
OL=IUg"
(XYS20110310)
@c7 On)sy
(AR-8
◇◇新语丝(
www.xys.org
)(xys5.dxiong.com)(
www.xinyusi.info
)(xys2.dropin.org)◇◇
"kf7??Z
G^ n|9)CVW
[ 此帖被伍胥之在03-10-2011 21:17重新编辑 ]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杺栫杣杊椌柮栬,䒴蓉艿芖。
回复
引用
举报
顶端
清水
离线
级别: 军长
显示用户信息
UID:
26757
精华:
6
发帖:
1550
财富:
3486 湾区元
威望:
713 点
支持度:
2 点
好评度:
14 点
在线时间: 214(时)
注册时间:
2010-11-07
最后登录:
2019-12-05
沙发
发表于: 2011-03-10
只看该作者
┊
小
中
大
看这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
% J+'7'g
不过,与我们生活直接相关的问题是,我们每天都吃一些转基因的食品,比如西红柿,黄瓜,还有水果等,长期吃到底对我们的身体,或者说孩子的发育有没有影响和坏处。
PjRKYa_U
我周围就有很多人,尽量避免买有转基因标识的水果蔬菜,我总觉的没必要,没问题。
80:na7$)#
伍sir,你能大致给咱解释解释吗。
回复
引用
举报
顶端
清水
离线
级别: 军长
显示用户信息
UID:
26757
精华:
6
发帖:
1550
财富:
3486 湾区元
威望:
713 点
支持度:
2 点
好评度:
14 点
在线时间: 214(时)
注册时间:
2010-11-07
最后登录:
2019-12-05
板凳
发表于: 2011-03-10
只看该作者
┊
小
中
大
明天看答案。
回复
引用
举报
顶端
伍胥之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UID:
231
精华:
8
发帖:
11182
财富:
1813 湾区元
威望:
3532 点
支持度:
34 点
好评度:
21 点
在线时间: 321(时)
注册时间:
2017-06-04
最后登录:
2025-04-15
地板
发表于: 2011-03-14
只看该作者
┊
小
中
大
我先把过去回答惰懒鬼同学时写的一个帖子paste到这里。
UI hB
//|9J(B]
------------------------------
se7_:0+w
这个问题很重要,也是大多数人关心的问题。但是回答起来稍麻烦点。
iO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