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的福尔摩斯大叔
R 2010-01-17 22:15:37
Crime is common. Logic is rare. 罪恶稀松平常,逻辑珍稀罕有。
——The Adventure of the Copper Beeches(《库帕比奇历险记》)
大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有很多名言,上面这一句是被引用得最多的。
阿瑟•柯南道尔爵士(Sir Arthur Conan Doyle)写作福氏系列的时候,正是大英帝国的巅峰时期,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科学进步,使世人对理性逻辑推崇备至。
所以,小说中的福尔摩斯,逻辑就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It is a capital mistake to theorize before you have all the evidence.(在你拥有所有证据之前,任何推理都是致命的谬误。)而在好莱坞制作的电影里面,这句话变成了——Never theorize before you have data.(拥有数据之前,千万别推理。)
实证时代的“evidence——证据”变成了数码时代的“data——数据”,句子长度剪裁得恰到好处,平铺直叙的陈述句变成了动态的祈使句。光是这一句对白的修理,就能让人领教好莱坞与众不同的功力。
确实,2009版的《夏洛克•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是一部典型的计算精确的好莱坞大片。好莱坞制作大片,就是严谨的逻辑和数据的演绎过程。剧情推进的节奏,线索的铺排展开,高潮的时机,选角的考量,对白和打斗的比例,都是编程一样的计算而已。
这版的福尔摩斯电影剧情,是把原来小说里的一系列故事撕碎以后重新组装的,没有冗长的推理,只有明快的推进,目的就是要让熟悉小说和不熟悉小说的观众都绝对不打哈欠。
导演Guy R同学这次交的考卷最大的毛病就是没啥毛病,样样都精确的作品有可能是完美的,却不是天才的。
总的来说,这个电影值得一看。(特别是加拿大的电影票价还不到10元加币,折算起来比国内还要便宜,哈哈。)我最喜欢的部分,当然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场景,处处都勾引着我对早期阅读的英国小说的回忆。结尾处,在漫卷阴云的天空若晴若暗的灰调背景下,一对沦为知己的万劫不复的男女并肩坐在正搭建的伦敦塔桥上,居然也有点回肠荡气的感觉。
电影养眼之处还有裘德•洛(Jude Law)扮演的史上最帅的“花生”(Watson),看电影的时候,基本上是他掀掀眉毛我就晕。
不过,我严重怀疑导演的性取向。虽然福大叔和花生是文学世界里最著名的拍档之一,但是在电影里,这小俩口打情骂俏的时候说的就是什么“我的衣服”、“你的新欢”、“我们的狗”……呃,而福大叔跟女主角的对手戏,根本没拍出一点DNA对上密码的迹象,一个诱人的裸背镜头一闪而过,算是一个勉为其难的交代。
有些福迷抱怨,好莱坞炮制的这版福尔摩斯失去了那种冷峻的英国绅士的味道,变成了一个会耍宝的美国大叔。当然,这也是“计算”的结果。根据观影反应,大部分观众觉得这个小萝卜塘泥(Robert Downey Junior)版的福大叔挺帅、挺机灵、挺可爱的。乐观天真的美国人就是没有任何包袱,所以敢于颠覆一切。
其实,福大叔虽然是英国绅士,但是不出去破案的时候,常常宅在家里衣冠不整、散发恶臭、心血来潮就放枪、捣弄化学实验,还是个瘾君子。正如福氏所说:我穷其一生逃避平庸的存在。(My life is spent in one long effort to escape from the commonplaces of existence.-The Red-Headed League. 《红发会》)。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英国味的“崩”,而不是电影里那种拉丁式的“浪”。
不过,对于年轻观众来说,这个问题可以忽略。一起去看电影的博士朋友告诉我说他没看过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哈哈,我忍住没说:“没关系,我也是看金田一一才知道福尔摩斯的。”
哈哈哈,金田一一。
【21世纪网】本文网址: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7/162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