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登录
用户名
UID
Email
密 码
找回密码
|帮助
高级
我的快捷通道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论坛门户
论坛首页
会员空间
最新帖子
六六网站
繁体版
简体版
下拉
注册
用户名
UID
Email
社区应用
帖子
相册
日志
群组
热榜
分享
记录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银行
勋章
搜索工具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标签排行
论坛公告
一手臭牌
元心冰堡
新手必读
网络小说
之之
隐藏
快速浏览
灌水乐园
乱讲
坛庆10周年
情感驿站
C美C显
精美贴图
音乐时空
笑口常开
热点追踪
人在湾区
湾区咏叹调
海外文摘
移民天地
文学天地
网络小说
书话影评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完美人生
健康指南
美食广场
教子有方
山水寄情
e化生活
投资理财
个人专栏
原创精华
六六
是子
阿平
Wen Wen
小二猫爱画画
一手臭牌
clean0551
冰 花
元心冰堡
非马
amanda
huluzhu
盛夏
山鬼二丫
小白兔
之之
阿辉
鐡手
白菜
xiaolu
茶包
论坛管理区
论坛公告
意见和建议
新手必读
帖子回收站
群组分类
默认群组
Bay Area Chinese--灣區華人
»
冰 花
»
江岚教授的讲座:第三讲:竹林酒献菊花秋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 帖
主题 : 江岚教授的讲座:第三讲:竹林酒献菊花秋
复制链接
┊
浏览器收藏
┊
打印
冰花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UID:
1101
精华:
11
发帖:
7402
财富:
16628 湾区元
威望:
2212 点
支持度:
0 点
好评度:
24 点
在线时间: 644(时)
注册时间:
2005-02-25
最后登录:
2024-11-2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3
倒序阅读
┊
只看楼主
┊
小
中
大
江岚教授的讲座:第三讲:竹林酒献菊花秋
江岚教授
的讲座
(trailer):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is audio format.
-->
讲座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is audio format.
图片和文字都在下面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is audio format.
需要将音频播放器固定在网页顶部吗?
是 否
讲座的文字稿
大家好!
既然大家都已经准备好了,那我也准备好了,我们就开始。
今天我们是唐诗意气的第三讲,我起了个题目叫做“竹林酒献菊花秋”,因为,我们沿着这个建安七子下来,我们要讲到竹林七贤。
大家都知道在汉代的时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呢,孔夫子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本意是说,一个人做人哪,他要各安其位,各从天命,各尽其责。你当君王的呢,就尽到君王的责任;臣子,就在臣子的位置上尽臣子的责任;父父子子也是一样的意思。这样子社会就可以循着礼法安定下来,天下就能循礼法而太平。
但是儒家的这种观点和礼法这个东西,它是建立在“人之初,性本善” 的基础上的。伦理的规则它最后总是经不起人的贪欲啊、权势啊、利益冲突恶性膨胀之后的冲击和扭曲。所以大家看魏晋时代的历史,从司马懿,到司马昭,再到司马炎,他们假借禅让的名义,假借道德伦理的名义,他们对曹魏王室的迫害其实是用权势和贪欲在进行,这就在士人阶层引发了反对名教、反对这种虚伪道德的社会心理。
到魏晋时期,儒学势微,庄老盛行,就是这种政治局面的一种反映。魏晋时代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最痛苦的时代。不过,当代的大学者宗白华先生说,这个时代“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这个智慧和浓郁热情,最后就集中在魏晋名士集团和名士文化的形成。大家对“竹林七贤”这个名词肯定不会陌生,那么作为中国文化史——不仅仅是文学史——的一个专有的名词,竹林七贤是特定时代的产物,而它不是文人的群体,它是魏晋时代名士的群体。
竹林七贤这个名字呢,有争议。他们到底是不是在竹林之下?这个七贤为什么是他们七个人?不是别的七个人呢?这些学术界存在争议。但是他们对后世的影响,是根本就不用讨论的,我们大家都知道。大家也都知道苏东坡有一个句子很有名,叫做:“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所以到了
美国
买了房子以后,我的好多朋友,不管三七二十一,我们先要种竹子,就是受这一番话的影响,“不可使居无竹”。苏东坡对竹子这么高调地欣赏,包括他一生为人处世的旷达超脱,其实源头在于阮籍。后代讲“饮酒”的豪爽啊,讲“棋”的高雅,讲“琴”的飘逸呀,讲“弹琴复长啸”的潇洒呀,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独特的文化美学特征,都是因为竹林七贤的开创,都是魏晋风度的遗韵再现。
从“竹林七贤”到“魏晋风度”,这个词,是1927年7月,鲁迅先生在广州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学术报告,题目叫做《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在这篇文章中,是鲁迅先生第一次把竹林七贤他们特殊的行为方式,就是聚在一起谈玄论道啦、抚琴吟诗啦、饮酒服药啦,这些种种在当时看来惊世骇俗的行为概括起来,统称为“魏晋风度”。魏晋名士都是贵族知识分子,鲁迅先生说:“魏晉時代,崇奉礼教的看來似乎很不錯,而实在是毀坏礼教,不信礼教的。”他这里指的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司马家的这一伙人。“表面上毀坏礼教者,实則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 所以大家看,在这里鲁迅先生讲得很明白,他说,以嵇康、阮籍他们为代表的魏晋名士的种种狂悖,恰恰是出于对儒家正统礼教坚定地维护。
那些名士,他们个个都很有个性,竹林七贤不仅有才,而且也有才名。魏晋风度这个词里面不仅包括了他们的行为方式,他们种种怪癖,也包括他们的文学成就,当然更加包括他们的人生哲学,他们的生活态度,他们对心灵自由的追求,以及对自我价值的发现和肯定。
我们说七贤当时都谈玄论道,他们都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不过他们的思想倾向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嵇康、阮籍、刘伶和阮咸始终都主张老庄,就是玄学,他们要“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和王戎呢?他们虽然好老庄,可是他们也是信儒术的。向秀,则是主张名教要和自然合一。这种思想倾向的差异实际上造成了他们政治态度的分歧,所以他们最后也就分道扬镳了,因为大家的理念其实是不一样的,导致了他们生活轨道的分歧。
魏晋风度里面最有名的事情就是喝酒,七贤里面最能喝的是刘伶,他还留下过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叫做《酒德颂》,是一篇骈文。后来李白大声喊说,自称“臣是酒中仙”,不是标新立异,他不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或者文学史上的第一个酒仙,人家刘玲早就被称为酒仙了。传说他有一天,反正他一天到晚喝酒啊,这一天又喝酒,喝到一丝不挂,他就光着身子在家里喝。正好这个时候有朋友来拜访,他也不穿衣服。人家觉得都很惊讶,他还笑,他说:“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裤中?” 他说天地是我的房子,房间是我的裤子衣服,你们干嘛到我裤子里来呀?
当然七贤之中每个人都很能喝,刘玲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他们当中这个叫王戎的,是七贤里面年龄最小的一个人,最讨人厌,因为他精细的要死,小气的要死,他比后来我们看到巴尔扎克描述的那个吝啬鬼还要吝啬。他家里侄子结婚,他送给人家一件单衣做礼物。等婚礼过后,他又让人家把那衣服还回来,说你婚礼已经完了,把礼物还给我。他也很爱钱,攒了很多钱,跑出去买地,买大片大片的地,种了好多好多李子。当然那个李子树可能品种不错,结的李子不错,他就让家里的人拿出去卖,去换钱。可是拿去卖呢,他担心人家买李子的人,最后又用他这个李子核种出李子树来,他就叫他的仆人把李子核全都钻上孔,钻了孔之后才拿出去卖。不过他表面上这么猥琐,但是,他很懂得这个所谓明哲保身之道,入晋以后他长期当官,经过晋武帝、晋惠帝,一直到八王之乱,他都还是在当官的。
阮咸是阮籍的侄子,他年轻的时候就和他姑母家的一个鲜卑的婢女私通。他的母亲,他自己的亲生母亲去世以后,他还在守孝,他这个姑母要走了,起初答应把这个婢女留下来给他,可是要走了,又把这个婢女带走。这个阮咸当时在守孝的。他知道这个事情以后,抓了那个来拜祭的客人的驴子就跑去追他的姑母。追到以后,阮咸穿着孝服和婢女一起骑着驴回来,还大笑,乐,说:人种不可失。
阮咸这个人没有文学作品流传下来,跟文学相比他更有名的是“妙解音律,善弹琵琶”,有一种古代的琵琶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因为他这么不拘礼法,他虽然在他们七个人里面比较年轻,后来他也当过一些小官,后来山涛也举荐过他,他太不拘礼法,所以一直也没有得到司马家的重用。
山涛在七贤里面年龄最大,也有人说他是最初七贤的召集人。他年轻的时候一直隐居,到四十岁才出来当官,而且他成为司马政权的高官。他曾经试图说服嵇康和他一起去为司马家族效力,惹得嵇康写出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叫做《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在文章里面指名道姓地直接把他贬为屠夫,骂他自己的双手沾满了血腥还不算,还要把屠刀递给朋友,拉朋友下水。
嵇康这个人在七个人里面,音乐的造诣最高,反对司马氏最激烈,态度最坚决,也最强硬。他写的这篇《与山巨源绝交书》的内容,后来成为司马家构陷他,致他于死地的一个大借口。那这个嵇康呢,被人家送进监狱了,送上了断头台了,在断头台上,他还要求监斩官,让他弹一曲《广陵散》再死。这个人对音乐的狂热不仅空前,恐怕也差不多要绝后。
说到这里,觉得古人的知己相交,他们的用心用情,很让人感慨。虽然道不同不相为谋,可是,情从来没有改变。你看嵇康写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这是公开的绝交,而且他在这篇文章里面,把巨源山涛骂得狗血喷头,贬得一钱不值,可是他临死之前对自己的儿子说,他说只要有山涛在,你就不是孤儿。山涛呢,被嵇康骂成这样,而且是当众骂呀!嵇康这篇文章很有名,广为流传,公开地骂,可是后来收葬嵇康的人是山涛,把他儿子养大的也还是山涛。
七贤里面还有一个向秀胆子最小。向秀曾经和嵇康一起学打铁,跟着他们两个人的另外一个朋友叫吕安学种菜。可是这个吕安后来被自己的亲哥哥诬告下狱,他哥哥诬告说他不孝。(吕安)被诬告下狱,嵇康又讲义气跑出来给吕安作证,这样也下狱。然后这两个人,嵇康和吕安,两个人双双被害。这个事情一发生,向秀就害怕了,他就跑出来给司马氏当官。他留下的一篇《思旧赋》很有名,写得欲言又止,就是思念嵇康和吕安的。
七贤里面七个人讲到这里,我们剩下一个阮籍,他是七贤里面最特殊的一个人。他性格上不像刘伶那样,彻底放弃什么都不管啦,也没有嵇康那种黑白分明的刚毅,他又不愿意像向秀和王戎他们那样去奉迎司马家,更不愿意学山涛一辈子隐忍,所以他只好一面装疯卖傻,抗拒司马氏的招揽,一面自我放逐,成为他们七个人当中诗歌成就最高,留下作品最多的一个人。
阮籍这个人作为一个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关于他生平事迹的史料是很多的,他的形象可以说比我们知道的很多古代诗人都应该更清晰。他留给后世最重要的一组作品《咏怀诗》,一共有八十多首。这八十多首,现存的文献里面没有办法找到这些作品创作的过程还有创作情况这些信息,也没有办法通过诗歌本身的内容,去还原阮籍这个人生平的具体的经历。
南朝齐梁时期有一个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叫做钟嵘,写出了中国第一部诗歌评论专著叫《诗品》,他把汉代到梁朝122位知名的五言诗作家都按自己的品评标准分成上、中、下三品,并且对这些诗人的作品做了高度概括性的评论,以后我们在后面的讲座内容里面,久不久也会提到他,我们之前也提到过他,钟嵘的这个《诗品》。我们来看他对阮籍的批评。他说:“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会于《风》《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远大。颇多感慨之词,阙旨渊放,归趣难求。”
“言在耳目之内”他指的是,阮籍的诗里面没有什么奇异的物象,诗歌的语言也不雕琢,可是其中却有非常高深,非常悠远的情感寄托,这叫做“情寄八荒之表”。八荒是什么呢?我们知道方向有东南西北四个正方向,四个对角方向,这就构成八个方向,这八个方向走到极处叫做八荒。洋洋是长江大河滚滚流淌的样子。所以钟嵘在这里说,阮籍的诗句里面内容和情感的丰沛,洋洋乎,归于诗经的风雅的特色。
“使人忘其鄙近”,这句话很有意思。“忘其鄙近”就是说,他先是“鄙近”的,然后呢读到后来你就把这个“鄙近”给忘了。那么什么叫鄙近?对于诗歌语言来讲就是文字浅显,让人家一看就懂了。阮籍这个“言在耳目之内”的字词句都不难懂,可是其中所呈现的情感内容,却是可以让人“自致远大”,达到高远宏大的境界。
然而他抒发的那些内心的感慨,虽然浩浩汤汤,却又“厥旨渊放,归趣难求。”意思是说你猜不透他究竟指的是什么。用现代的批评术语来讲,他写的全是朦胧诗。诗意很晦涩,你根本不太能够明白。我们唐代后来有一个大名鼎鼎的李商隐,笔下的诗歌也是这个调子的。我们上一讲讲到曹丕的《燕歌行》,也有“耿耿复伏枕不能眠”的句子。到了差不多该睡觉的时间上了床,可是躺在那里,就是不能睡,肯定是心里有事儿。有什么事儿呢?曹丕笔下的这个主人公是“郁陶思君未感言”,他是因为相思。阮籍又是什么呢?他不讲,他就说干脆起来了。爬起来之后,曹丕的这个抒情主人公是“披衣出户步东西”。一个人在暗夜月光下的院子里走来走去,虽然孤苦,也还是一种常见的反应,常见的情态。阮籍不是。阮籍抚琴。 为什么会想到去抚琴?他不是很能喝酒的吗,为什么不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因为阮籍不是李白,李白喝酒是自遣,阮籍不是的。阮籍往往只是喝给别人看、醉给别人看的。阮籍是一个古琴的高手,关于那个让他,到了半夜睡不着的理由,他不是不想说,也不是不愿意说,他就是无人可说。他需要倾诉,所以抚琴才是他自谴的方式。
我不确定大家是不是都听过古琴曲,但是大家应该都知道古琴的样子。古琴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琴的样子从汉代以来就从来没有变过。这个乐器是没有共鸣箱的,早期也没有谱式。到唐代才开始出现的古琴谱和我们今天乐谱的概念也不一样。它记录的不是音高,而是弦位、徽位和指法。并不记音。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的抚琴都是即兴的弹奏,是真正意义上的音由心生。我们今天一提到文人雅士必然有琴、棋、书、画,而琴排在第一位。作为中国传统的雅乐,从嵇康开始,抚琴最讲究的是静、轻、淡,不能够带太多的感情因素在里面的。那么听琴的人,如果能从这种清静恬淡、虚无飘缈的声音里面,听出来抚琴的人的深意,这就是我们熟知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了。
当代的中国影视界有一个人叫周晓文,是第五代导演当中最早转型拍摄商业影片而获得了成功的人。他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曾经拍摄过一部讲秦始皇故事的大片叫做《秦颂》。这个“秦”就是秦始皇的秦,“颂”就是歌颂的颂。《秦颂》这部片子由姜文和葛优联袂出演两位男主角,光是剧本就准备了六年之久,可惜公演没几天就被禁了。在拍摄的过程当中,周晓文想要用古琴来表现剧中人物的情绪起伏。可是他拍的时候找了好多有名的琴师,人家都不理他。因为人家跟他说,这么古雅,这么恬淡的这种音乐怎么可能让你搞到那么世俗的电影院里面去呢?我们不要去。再说了,用古琴来表现人物的心潮起伏,那也是不可能的,这个跟古琴的传统相违背。我们后来看到,白居易写古琴的句子也有,叫做“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 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白居易说起源于上古时候这么悠远沧桑的琴音,淡而无味,所以今天的人不懂得欣赏。可见在中国文化的传统里面,古琴和人的情操品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个东西的意义,或者说它代表的文化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音乐本身的范畴。
说到这里,我们要回到建安去一下。我们讲到建安的时候讲过,那个时候“诗”和“歌”已经开始分开了,可是曹家父子写的都是乐府。我们设想一下他们写乐府时候的状态,也就是说,从他们创作的状态上来讲,他们在写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他们写出来的东西是要拿给人来唱的。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他们知道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是要公开发表的。而阮籍不是,阮籍的咏怀,不仅是咏自己的情怀,更是咏给他自己听的情怀。他的这种创作完全是在一种很私密的情境里面,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写日记,所以他的情感非常真实,而意韵呢就很隐晦,比较难懂。他的创作和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肯定直接相关,和自己的状态,当前的状态也相关,具有现实性,可是和政治家教化是没有关系的。
接下来“薄帷鉴明月 ,清风吹我襟”,是很漂亮的句子。月光透过窗纱透进来,清风吹动了我的衣襟,这联写的还是实景。上下两句句法上是独立的,但是构成了一个整体的画面。阮籍这个时候弹着琴,琴音是淡的,这画面整体只有黑色和白色,也是淡的。明明是月光照亮了窗帷,明明是“明月鉴簿帷”,他偏偏要说“薄帷鉴明月”。“鉴”这个词在这里我们首先可以理解为
一个动词,就是“照亮”。这样一来,月光就不是李白那种“床前明月光”的那种月光,不是那种无遮无挡的水银泻地,而有了一种很朦胧,很隐约,很飘荡的效果。刻画出来阮籍此时目光的茫茫然,心事也惘惘然。“鉴”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名词“镜子”,因为这个窗纱很薄,月色映得窗纱象变成镜子一样,然而风却透过来了。这就有了动态,“清风吹我襟”,吹动的不只是我的衣襟,更是我的襟怀。那种直接的,体肤的感觉,很冷。下面一联,“孤鸿号外野,朔鸟鸣北林 ”更加冷。孤独的鸿雁在野外,寒鸟在北方的林中,鸣叫声都一样的哀苦凄凉。有评家说这里写的还是实景,说阮籍是从眼睛所见,身体所感写到了耳中所闻。他听到了孤鸿和翔鸟的哀鸣。可是我倒觉得这个实景是琴音。因为当时在陈留的尉氏城里面,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大街两边住的全是他们阮氏家族的人。也就是说阮籍并不住在荒郊野外,他实际上不太可能真的就在家里就听到了这些声音。孤鸿外野都是冬天的荒远的孤独;翔鸟、北林,都是寒冷和无依。所以阮籍满心无法言说也无处言说的孤寂凄楚和这种彻骨透心的悲凉,都在他指尖的这个琴音里。要知道他真的是一个古琴高手,“号”和“鸣”字两个动词所表达的悲切,是孤鸿、是朔鸟,这个主语也是阮籍自己。
“号”和“鸣”字两个动词所表达的悲切,是孤鸿、是朔鸟,这个主语也是阮籍自己。
书上说晋文帝“为武帝求婚于籍”,意思是说司马昭为他的长子司马炎求婚,想要阮籍把女儿嫁给司马炎。那么这桩婚事要是能够成,阮籍就是未来的晋国国丈了,可是阮籍不干。他不干又怎么样呢?他醉六十日。六十日啊!就是说他两个月里天天烂醉如泥,让司马昭派去的使者,终于“不得言而止”,根本没有提亲的机会,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只能这样不了了之就算了。从这个故事里面我们可以看到,阮籍不愿意和当权的这些贵族同流合污,又不敢公然和他们分庭抗礼。他逃避现实的意志非常坚定,可是他的手段又非常消极,这么矛盾带来的痛苦肯定是巨大的,没有那么容易排遣的。最后一联,他说,“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在不断往复的寻觅里能看到什么呢?不过只有伤心的忧思而已。
史书里面描写阮籍说他“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跡所穷,辄恸哭而返。” 就是说他自己一个人骑着马驾车出去,根本就不管跑到哪里去。到了“车跡所穷”,就是没有路的地方,到了一个Dead end,前方没有路了,只好“恸哭而返”,大哭,然后返回来。到了Dead end,前方没有路,更是没有前途,看不到希望。这个和刘伶背着酒乘着鹿车出去,情况是一样的。刘伶背着酒,车走到哪里他就喝到哪里。他叫他的这个仆童扛着锄头跟在他后面,说,我醉死在哪里,就在哪里挖个坑把我埋了。这种无可安慰、无从解脱的绝望和痛苦,刘伶和阮籍是一样的,或者说,当时的魏晋士人都是这样的。
整首诗读完下来,我们看到阮籍夜深不寐,看到他的动作,看到他忧思感慨,可是你还是不知道他的忧思到底在什么地方?读不出他明指或者暗示的什么任何具体的事情。后来李商隐的诗歌在这一点上真的跟阮籍很像,他只是告诉你他的心境,却不想让你知道他到底经历了什么。阮籍的八十几首咏怀诗大体上的情况和这首都差不多,都是自然率性的写作。诗句里面对时局变化的感慨,有很深的哲学思考的意味,也大量的自我抒情,相当个性化。不过他的文字虽然浅易,大家可以看到他字里行间那种属于贵族的文化优越感还是很明显。而且,他这个“情寄于八荒之表”的情感,只关乎他自己,并不关乎天下苍生或者国家社稷。
我们不难看到,诗歌作为情感的载体,到了感阮籍这个时候,它表现个体的思想感情的这种功能比建安诗人强多了。可是,建安诗人他们--曹植、曹丕,或者曹操--他们胸怀天下的那种昂扬奋发,他们讴歌理想的那种有力、那种雄健,这个时候其实已经被魏晋政局混乱不堪的演变一点点消磨了。两晋士族的文人可以用他们的审美风尚,用他们的行为引导时代潮流,用他们的作品左右文坛的方向,可是,他们的思想感情里面,很少有社会责任感。而且在他们之后,这种在贵族的文化优越感和自豪感的影响下,只关注自我生命个体以及自我内心世界的倾向,成为整个两晋士族文人的共同特征。
一、 悼亡犹费词
我们接下来要讲的这位诗人潘岳,从小伶牙俐齿,被人称为神童,二十多岁,名满天下。从那个时候一直到今天,有关于他的一切都非常有名。我们从竹林七贤之后,陶渊明之前的这些诗人里面把他挑出来说,也是因为他实在太有名,有关他的一切都很有名。
他生活在晋惠帝的时代,就是那个底下官员向他报告说天下饥荒了,老百姓没饭吃,都得饿死,他就问:“何不食肉糜?”那个有名的白痴皇帝--晋惠帝。这个皇帝白痴呢还不算,这个白痴皇帝有一个中国历史上长得最丑,然后又最凶的皇后,叫做贾南风。这个丑皇后贾南风强化了外戚专权,她弄权很厉害,导致了后来的八王之乱。整整一个晋惠帝的时代,人民饥馑流离,朝局混乱不安,各地的藩王联合叛乱。潘岳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他的人生基本上每况愈下,官越当职位越差,最后被人家诬告成谋反罪,自己被杀了头,还株连三族。那他被诬告、被杀头这件事情,又和一个资深的美女绿珠直接相关。这颗绿色的珍珠啊,是我们广西人,不仅长得好,聪明伶俐,通音律、会跳舞,而且还会写诗,被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富豪石崇,用十斛明珠换了去,带进了洛阳的金谷园。
这个暴虐的丑皇后贾南风后来被赵王司马伦杀掉,司马伦有一个亲信叫孙秀,就当了宰相。这个孙秀看中了绿珠,问石崇要。石崇倒真是一个重感情、讲义气的大男人,他勃然大怒,跳起来说:“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 孙秀回过头去就罗织罪状,诬告石崇是乱党。石崇被捕之时,绿珠跳楼身亡。绿珠殉节跳楼的这件事情,不知道被后代的诗人描述过多少多少多少回。在唐代乔知之的诗里就有 “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 杜牧也有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一直到后来都已经到了清代啦,《红楼梦》里面的林妹妹也有 “瓦砾明珠一例拋,何曾石尉重娇娆?” 简直不胜枚举,说的都是这一段故事。
这个故事的另外一个直接受害者,被诬告的谋反案里面一起被杀害的,就是我们现在要说的诗人潘岳。潘岳和石崇是当时洛阳地区中原的世族文学两个代表人物,和他有关的人都这么有名,他本人当然更有名。中国人或许没有读过他的作品,甚至都不知道他会写诗,不知道他是一个文人,但要找到一个不知道他的中国人恐怕很难。从前一个人的大名,除了他的父母和老师,旁人是叫不得的。即便是皇帝,也叫不得,只能叫他的字。这个潘岳字安仁,所以人们都叫他潘安仁。我们说过汉语四个字的两拍双声是最原始的一种稳定结构,所以民间谣谚里面,为了要把他和宋玉或者曹子健并列相对,潘安仁的后面一个字就被去掉,成为潘安。
可是不论是“才如子建,貌比潘安”,还是“才如宋玉,貌比潘安”,前面那半句,都没有后面这半句来得有名。这个大美男子潘岳,还有一个小名,叫做檀郎,或者檀奴,后来成为全体帅哥的代称,也成为女性对自己爱人的昵称。我们经常在诗里面看到,比方说:唐代温庭筠有“一自檀郎逐便风,门前春水年年绿”;《金瓶梅》里面也有“何时借得东风便,刮得檀郎到枕边?”;还有李后主的“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大家更熟悉。这些诗句里的“檀郎”都是一个意思,根源都在潘安。
关于潘岳这个人长得如何玉树临风,坐车出去转一圈,惹得满大街的女人都把花果丢给他之类的故事,流传很广,是他诗歌的影响力远远达不到的。所以,我们说如果从这个逻辑上来讲,像李白、杜甫、王维这样的颜值,恐怕达不到人家那个高度。不过潘岳也不是绣花枕头啊,他从小就被称为神童,从小伶牙俐齿,尤其是他的赋,辞彩华丽、对偶工整,是很有名的。
《秋兴赋》是潘岳比较早期的代表赋作之一。这篇文章一开头就说:“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 “二毛”, 就是两根毛的“二毛”,指的是白头发。他在这段话里面说,西晋十四年,那年他32岁, “余春秋三十有二”,发现鬓角有了白发,“始见二毛”。大家看,其实帅哥,长得好的人都是这样子,很娘娘腔,很自恋的。看见鬓角长出两根白头发,就写一篇赋。不过后来“二毛”就成为白头发的代称,就是从他这里来的。白居易诗里面有“萧条秋兴苦,渐近二毛年”,就是指的他这篇赋,也是指他赋的内容。后来我们也经常在诗词曲赋里面看到“潘鬓”这个词,“潘鬓”就是指自己有了白头发,同时也感慨时光易过,也都是从他这篇赋里面来的。
潘岳到了再老一点的时候,到了五十岁的时候,写了一篇《闲居赋》。“闲”是闲散的闲,“居”是居住的居。他在这篇赋里面回顾自己三十几年宦海沉浮,感慨仕途险恶,表达了想要归隐田园的这种愿望。这是中国文学里面归隐题材很早的作品之一。我们现在不是说,如果某个人不
工作
,待在家里,叫做“赋闲在家”,“赋闲”这两个字,就是从这里来的。这篇赋的正文前面,有一个很长很长的序言,记录他写这篇赋的缘起。最后有一段说,我现在躬耕田园,一年四季也不愁吃穿,我只管孝敬双亲,友善兄弟,然后归结到最后一句,“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这也是像我这么笨拙的人的安身立命之道啊!他这一段话,就是我们今天的中国园林之母,苏州的“拙政园”名字的出处。
潘岳留下来的诗歌,最有名的是《悼亡詩》三首。潘岳和他的妻子杨氏在一起生活了二十几年,夫妻感情很好,所以后来杨氏亡故以后,潘岳除了《悼亡詩》三首之外,还有《哀永逝文》、《悼亡赋》这些文章,他后来也一直没有再娶。《悼亡詩》三首当中,我们现在看到的第一首最有名。这首五言古诗从内容上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网上的赏析很多,我们这里只是大略的讲一下。
这一部分从开头到“回心反初役”。他一开头就说:“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一个冬春寒暑过去,一年的居丧期满了。古人在居丧期间是不会写诗的。这个“荏苒”、“流易”这种词,写的是时间一点点缓慢地过去,也是他生活在这种巨大的变化里面,一点点承受的痛苦煎熬。你离开人世已经整整一年,这厚厚的泥土,把我们永远隔绝了。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他说的是,我自己心里还是想要留下来,见不到了,也留在离你近点的地方,可是谁能满足我的愿望啊?再说,你人也没了,我留下来还有什么用呢?所以“僶俛恭朝命”,是勉强依从朝廷的命令,“回心反初役”是回到原来的任上去吧。
第二部分从“望庐思其人” 到“回惶忡惊惕”。临行之前再一次环顾这个屋子,他们两个人曾经共同生活过的地方,很多回忆都历历在目。罗帐屏风之间找不到你的踪影,只有你留下的字迹还挂在那里。杨氏的父亲是西晋的大书法家,我想她本人可能也写得一手好字,一些字还挂在墙上。松墨的余香都还没有散尽,这一下子让潘岳又恍惚起来,觉得她还在,忍不住要回过头去找,找不到了,才又一次想起她已经不在的事实,而自己,毕竟是只剩下一个人啦。“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这一联写得特别生动。我们到了这个年龄,大约都经历过,身边亲人啦、好友啊,没了。那种悲伤,绝不仅仅是惊闻噩耗,或者是事情发生的当时、那几天里的伤心难过,而是在后来漫长的岁月里面,每一次想起这个人,心里又黯然一回,又酸楚一回,又感觉自己被无情的剥削和愚弄一回,然后才在这种重复再重复的伤心里面,非常无奈的认清那个很残忍、却千真万确的事实:那个人,就是不在了。这一联里面,那几个竖心旁的字一溜排开,视觉上的效果也是很惊人的。
第三部分从“如彼翰林鸟”到结束。“翰林鸟”和“比目鱼”都是用来比喻夫妻欢好的物像,既然天生的成双成对,为什么最后还是“恩情中道絕”?“一朝只”、“中路析”,说的不是普通的夫妻分手。丧偶和其中一个人变了心、或者彼此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分了手,那是不一样的。丧偶的这个孤独和凄凉里面,不仅有无奈、有痛苦、有伤心,还有很多很多是对无法抗拒的命运的愤怒,还有根本没有办法了断的思念,这是真正的“此恨连绵无绝期” 呀!寒暑流易,冬去春来,失去了女主人的屋子里面,“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 春风还是依旧穿过窗户的缝隙吹进来了,细雨沿着屋檐滴落,也“不道愁人不喜听”。“霤”这个字,是顺着屋檐滴下来的水,还有一个词叫“檐溜”,就是从屋檐上滴下来的水。
其实一丝丝风、一滴滴水,本来就是再自然不过的寻常事,只是因为自己恨难消、愁难解,才会觉得所有的一切都在和自己作对。“寢息何時忘,沉憂日盈積。”醒时梦里,无时无刻都不能忘,悲苦忧伤一天天堆积,一天比一天多。
最后一联“庶几有時衰,庄缶猶可击。”到了这个地步,也希望这样的悲痛总有一天会过去吧。“庶几”是大概、也许的意思。“缶”是古代的一种盛酒的瓦器,肚子很大,口比较小。我有一次见到绍兴的女儿红的酒瓶,那种大肚子小口的瓦罐,就觉得那个就是“缶”,这个可以做乐器。“庄缶”的意思是庄子的缶,说的是庄子的妻子死了以后,惠子去吊丧的典故。惠子,就是那个和庄子一起看鱼,问他“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那个人。
当天,惠子进了门,见到庄子正在“箕踞鼓盆而歌”。“箕踞”,“箕”是簸箕的箕,“踞”,是盘踞的那个踞。“箕踞”是两腿分开,很随便地坐在地上。古人讲正经的这个坐啊,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汉字的样子,是跪坐。“箕踞”是很随便、很不正经、不礼貌的一种姿势。惠子看到庄子的样子就很生气,说你这个老妻跟你生活这么多年,如今人死了,你不哭就算了,这种样子太过分。庄子就说,一个人最初没有生命,连形体都没有,也没有呼吸。后来,若有若无之间产生了气,气聚成形,形变为体,体成为生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如今她气绝命断了,是从有到无,就像四季循环运行一样自然而然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人家从来处来,往来处去,已经安息在天地之间,我干嘛要哭哭啼啼的啊?潘岳引用这段典故在这里的意思是说,也许有一天他能学会像庄子一样觉悟,超然于身体之外,才可以从悲哀中解脱出来。
潘岳这首诗写得还是情真意切,“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这些诗句不仅用词考究,对仗工整,而且写得很实。我这里说的“实”,不是他很真实、很实在的意思,我是说他把思念的场景和心绪,写得很切实,严丝合缝。这一组诗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本来我们说“悼亡诗”,悼亡、悼亡,悼亡的文字是活着的人为了纪念离世的人而写的,所以这个纪念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人。可是自从潘岳写出了这一组,后来我们说到悼亡诗,就成了专门是纪念亡妻的诗歌,不可以是纪念别人的诗歌了。
文学创作这件事情真是很微妙的,诗歌作为语言的最精炼的样式,尤其微妙。对人生百态,世间万物的感动,大家都有,却不是人人都能够写得出来的,而写出来又有一个怎么去写的问题。我有一个朋友,学工科出身,喜欢写诗。有一天我们闲聊,我说他的诗歌真的写得好。我做唐诗,做来做去,自己一句也写不出来。他说,其实不是写的,这些诗句,就是在他开车的路上,或者做饭的缝隙间,从天上掉下来的。这就是一个有才气,同时很感性的诗人。
我们看到的曹操也是一位很感性的诗人,你看他一仰头,干掉杯中的酒,脱口就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阮籍也是,大半夜地失眠,他就说:“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虽然曹操直截了当的胸怀天下,而阮籍只是在那里婉约地、朦胧地自怜自叹,他们的风格完全不同,情感趋向也不同,可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一点是一样的。所以他们写出来的诗句本身就带着那种直接从心、从肝里面掏出来的温度,这种温度就是直接能够感动读者的温度。
也有很多诗人不是这样的,这个潘岳就不是。要知道这个时候诗歌的格律规则还没有形成,潘岳的用词考究,对仗工整,是为了要有一个Perfect Performance 而去深思熟虑得来的。他这一类是比较理性的诗人。这种辞彩的考究、对仗的工整,这种精雕细琢和他自身感情的原始状态是有距离的,所以他和读者就有了隔膜。所以像他这样子的诗,他这一类的诗,你如果不深入进去,慢慢地琢磨,其实你看不出他的好来,而他琢磨得这个严丝合缝的结果,实际上也截断了让读者回味的余地。后来到清代有一个很有名的诗歌评论家叫沈德潜,他对潘岳的诗歌评价就不高,就是这个道理。
你看同样是悼亡,人家北宋的贺铸说:“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后来张耒有“千行垂泪对风烟,万事伤心儿女前。”这种诗句真正是言语浅近,而情深无限。让你听了,想都不用想,立刻就能触摸到那种悲伤、那种细腻呀!然后就在他的诗句营造出来的气氛里面,越琢磨那个情境,你越能体会到悲伤和凄凉的深入骨髓。为了写好诗而处心积虑去写诗的结果,就变成了过于注重形式,潘岳就是这样的。
当然形式也不是不重要,但是过于注重形式就容易变成炫技,就变成逞才使气,也就很难免会忽略了“精”、“气”、“神”的深层内涵。很可惜,两晋的诗人和作品大多数都是这样的,所以没有鲜明的风格,只是字面上看起来花花绿绿的锦绣一片,都是表面功夫!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局面,其实也不允许他们自己的才情尽情发挥到能够超越前人的地步。我不能说他们的才情都不如前人,只是说他们没有这种条件。所以写诗只好不停地模仿,仿《古诗十九首》,仿《乐府》,文字都没有个性。
不过两晋这段时间,说起来,一百多年,也绝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江山代有才人出”,在这个时间段里,总要有几位诗人是值得我们真正去关注的,这里面,就包括我们下面要说到的很有名的陶渊明。但是我们今天已经没有时间了,我希望大家在下一讲开始之前,把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好好看一下。我们不会讲,不过觉得他这一组诗歌是值得大家看一下的,希望大家有时间能看一看。
好,我们今天就到这里结束,谢谢大家!
语音、文字和图片的版权归江岚教授所有。感谢授权分享!
文字由软件自动产生,有些地方可能转换不到位。感谢以下老师合成语音,校对文字,以姓氏拼音字母为序:
曹晓慧、胡文胜、江岚、秋香、姒玉明、王君、叶子。
网上听来终觉浅,为了深入学习,加强记忆,也为了让更多的人受惠,
请和我们一起来校对江老师讲座的文字稿。
前往 》》
讲座主页
你和你的课堂
Home
-->
© 2012-2017 by Yuming Si. All Rights Reserved. Contact:
[email protected]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相关话题
冰花《悟》Enlightenment (徐英才英譯)在Beatnik Cowboy發表
http://blog.sina.com.cn/m/binghuablog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回复
引用
举报
顶端
冰花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UID:
1101
精华:
11
发帖:
7402
财富:
16628 湾区元
威望:
2212 点
支持度:
0 点
好评度:
24 点
在线时间: 644(时)
注册时间:
2005-02-25
最后登录:
2024-11-21
沙发
发表于: 2017-10-13
只看该作者
┊
小
中
大
http://www.holisticedu.us/DrLanJiang/lecture.php?poem=20170428
图片:江岚_IMG_8195.jpg
http://blog.sina.com.cn/m/binghuablog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回复
引用
举报
顶端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Bay Area Chinese--灣區華人
»
冰 花
http://bachinese.com/forum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描述
快速回复
限 100 字节
进入高级模式
加粗
字体颜色
背景颜色
插入链接
图片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