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我听了南澳大利亚大学一个教授的讲座。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澳大利亚的小学生可以在学校里通过电脑控制南极考察站的机器人!!! 学生能接触最前沿的科技资源。 可以想到学生对这个课题会多么感兴趣, 能学到多少知识啊!
他的讲座让我想到美国。 美国也是全社会培养下一代的理念。
斯坦福大学有个线性加速器中心(
http://www.slac.stanford.edu/),它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粒子碰撞, 希望找到最小的物质。 这个中心处于世界物理学界的前沿, 已有好几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个中心对十二岁以上的人开放, 欢迎十六岁以上的孩子暑假里去中心工作!!!
我和孩子们去参观了一下,沿着粒子飞行的轨迹从头走到尾。中心用最简单, 最直观的方式把最根本的原理呈现在孩子们眼前。 我们参观完后的印象是科学不神秘, 不枯燥, 反而趣味无穷。 真理值得我们通过一步步脚踏实地的辛勤劳动去求索。 在中心我们还第一次看到了诺贝尔奖章!
在中国, 我们也有南极站, 我们也有很多很多的科学资源,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把资源也对公众, 特别是对下一代开放呢?
由此我又想到了我以前去看过的瑶琳仙境。 这么一个美妙的岩洞完全被商业化, 庸俗化了。导游告诉游客的是这块石柱象哪个动物, 那块石柱象某个仙人, 完全不提科学知识。
而在美国的话, 著名的溶洞会作为教育资源, 教育公众, 特别是下一代。 比如说, 导游会告诉你这个溶洞是怎么形成的, 怎么被发现的, 与其他溶洞有什么共同点, 有什么特色。 会告诉你溶洞里的很多鱼眼睛是瞎的, 因为溶洞里完全没有光, 久而久之鱼的眼睛都退化掉了。 然后导游会把你带到其中一个洞, 再把灯关掉, 让你体验完全漆黑是什么概念. 等等等等. 参观这样的溶洞就会学到很多的地质地理知识, 而且是很直观的亲身体验, 印象深刻, 永远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