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朱启銮画传:揭秘地下党工作、战斗生活
冰花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17-03-11   

朱启銮画传:揭秘地下党工作、战斗生活

朱启銮画传:揭秘地下党工作、战斗生活
            



扫描到手机


                     关闭

            
             2015-09-10 18:13:13
来源:搜狐读书                                                                    
                                
                

                                                                          第1页 :基本信息
                                                                                                        




1


  书名:朱启銮画传
  作者简介:朱小棣、朱小蔓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朱启銮(1914—1990):“ 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和组织者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在上海协助赵朴初开设、管理几十所难民营。1940
  年到南京开辟地下工作。解放前夕冒险渡江,亲手将长江军事布置图送交人民解放军总前委司令部。建国后,任南京市军管会副秘书长、南京市地政局局长、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兼秘书厅主任,担任过南京农学院、南京林学院领导职务,创办了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后任南京市委宣传部长、南京市教育局长、苏州市常务副市长、南京航空学院院长、南京市人大副主任、南京市政协副主席等职。
  本书采用口述、回忆及老照片等资料,较完整地呈现了朱启銮革命的曲折人生。
  作者简介:
  朱小棣,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曾在哈佛大学工作多年,海外知名双语作家,其作品英文自传《红屋三十年》(Thirty Years in a Red House)荣获美国1998年度“杰出学术图书”称号。英文小说《狄仁杰故事集》(Tales of Judge Dee),2010年译成法文后在法国“历史侦探小说奖”中名列第四,2011年译成中文《新狄公案》。另著有散文随笔集《闲书闲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地老天荒读书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闲读近乎勇》(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年版)、《等闲识得书几卷》(知识出版社2014年版)。
  朱小蔓,曾经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2007—2010),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2002—2007),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1996—2002),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2005—2012),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等职。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俄罗斯教育科学院外籍院士。著有《情感教育论纲》、《情感德育论》、《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等学术专著,撰[font=]写论文200余篇。
  书摘正文
  序言
  朱小蔓
  2013 年国庆期间,父亲生前主持创建的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现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校庆 60 周年, 我应邀出席了北京校友会的一场纪念活动。校友们对老校 长所怀抱的至诚爱戴与尊敬之情,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 我与专程来京参加校友会活动的校领导及校史办周明老师 谈起考虑用什么方式纪念我父亲的百年诞辰。我们一拍即 合,都想到编一本《朱启銮画传》。此事很快得到南京信息 职业技术学院领导班子的首肯和正式答复,并即刻派周明 老师协助我和胞弟朱小棣来完成该项工作。
  历时几个月编撰成形的画传文稿,系以 1992 年 7 月 出版的《怀念朱启銮同志文集》为主要资料来源。1990 年 父亲猝然去世,哀伤中我们收到父亲生前战友、同事、老 友敬挽和撰写的悼念文字,很快积累盈尺。在南京市委主 要领导的关怀下,有许多前辈长者和朋友热忱相助,耗费心血撰写文稿,又蒙南京大学老校长、著名教育家匡亚明伯伯亲笔题写书名,赶在我去莫斯科大学访学的前夕印制出来,了却了当时的一桩心愿。此次新编画传的第二个重 要信息来源,是上海文汇出版社 2006 年出版的由我们的二 叔父(父亲胞弟)周克口述、顾训中先生协助整理完成的《风雨七十年——时代大潮中的我和我的一家》。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http://blog.sina.com.cn/m/binghuablog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冰花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沙发  发表于: 2017-03-11   
朱启銮画传:揭秘地下党工作、战斗生活
正文
我来说两句(1人参与)

扫描到手机
2015-09-10 18:13:13
来源:搜狐读书
手机看新闻
保存到博客


第2页 :
  我的胞弟、现在美国定居的朱小棣撰写了画传初稿, 我对他不断拟出的文稿提出增补意见和建议。我们通过越 洋电话、电子邮件无数次地讨论和修改。工作最紧张的两 个月,朱小棣一度带病埋头奋笔,很是辛苦,也颇多创意。 小棣自幼喜好中国古典章回小说,早年自费赴美留学,父 亲去世时未得机会回国奔丧,一直视为终生憾事。之后他回国探亲时有意访谈长辈,搜寻资料,1994 年回国时还曾 有心对一批重要的档案拍照留存。加之这几年,我俩有心 关注新发现和挖掘出的与父亲经历有关的直接与间接的新 资料,值此机会将它们补充入内,使画传的思想性、史料 性与可读性,均大为增强。
  现在,我们可以比较自信地说,画传呈现的是一部中 国现当代不凡人物奋斗的历史画卷。它展示的不仅是传主朱启銮,还有与他同时代的一批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 为追求民主、正义和自由的先驱们的英雄群像。我们相信, 历史是由一个个具体丰满的人物、一桩桩细致入微的事件 聚合,趋于真实而完整的。它需要不断有新的历史记述, 包括种种细节,特别是那些被淹没甚至被压制的材料,经 发掘而加以补充,抑或加以纠正。
  回首中华现当代历史,文化激荡、信仰冲突、天灾人祸,错综复杂。一大批有文化、有觉悟、有正义感的知识 分子,自愿追随中国共产党,顽强、智慧、奇迹般地经历 了生死的考验、信仰的考验,乃至于人格的考验。朱启銮 较早接受、信仰马克思主义,勇敢自觉地投身抗日救亡运 动,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既是一位有很高知识修养和道 德修养的老资格共产党员、革命前辈,也是中国共产党内 部毕生信仰民主、平等与正义之价值观的知识分子。他们 是为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奋斗做出了特殊的思想文化贡献的 一类人。历史不但不能忘记他们,而且为了省察历史的经 验与教训,十分有必要更认真地去研究他们。
  画传的编撰还不断掀动我们的情感波澜。我们既为父 亲的觉悟、英勇、奉献,睿智、多才、仁爱而自豪,也为 这么一位老资格、有魅力的前辈因复杂的历史际遇未能充 分发挥才华而惋惜不已,为他没能多享几年清福而痛心疾首,更为未能在他生前更多地尽孝而万分追悔。
  我们也曾反复地问过自己,今天再来做这件事究竟还 有何意义?作为子女,整理家族中优秀人物的历史对传承 家风、激励后辈当然会有精神文化价值,我们也就自然会 被理解为伦理上的尽孝。但更重要的是,作为现代公民与 知识分子,我们此番劳作的价值,更在于省察、研究自上 世纪 20 年代以来的历史,补充、丰富某些历史遗存。因而 可以说,我们是在满足自己作为现代公民与作为家族后人 的双重良知。这种满足感,对于我们过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是一种高度的精神愉悦。
  心安的同时也有遗憾。最大的遗憾是资料匮乏,图片更加不足。 主要原因是传主一 生 淡泊 名利, 很少谈及 自 己,而当年不懂事的我们,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学业,很少主 动 与父亲交流、 访谈历史。 如今, 知情前辈健在者稀,难获新的第一手资料。我和小棣目前也都还在工作岗位,不 能专事其中。幸有女儿吴姗帮忙收集和复印图片,有老友提供照片和咨询,特别是周明老师协助处理了许多烦琐事务。
  从一定意义上说,传记作品没有终点。虽有遗憾,但工作的过程使我们重新进入过去,体验以往。它使记忆的边缘被扩展,经验之水与新鲜空气渗透进来,导致记忆之 池变大、变深,并有可能引发人们更多的关注和回忆的兴 趣,这也是我们更为看重和期待的。只有无边的水滴不断 汇集凝聚,历史才源远流长、饶有蕴意。
  如今,画传出版在即,我们谨向所有为此付出辛劳的人们致谢,对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和参与工作的老 师们致以衷心的感激,并向出版此书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 版社表达谢忱。当然,还要再次向当年为《怀念朱启銮同 志文集》撰稿和做出各种贡献的人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http://blog.sina.com.cn/m/binghuablog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冰花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板凳  发表于: 2017-03-11   
开辟南京地下工作局面
  据朱启銮回忆:
  1939 年秋(或 1940 年春),我党中央决定开辟铁路沿线附近大城市的工作。华东地区决定开辟沪宁、沪 杭、津浦南段各大城市的工作。根据中央决定,当时的 江苏省委(后来称上海市委)就从上海干部中选择有上 述地区关系的同志,陆续派往苏州、无锡、镇江、南京 以及杭州等地。于是南京党的工作又重新开始。
  上海地下党员马卓然同志因在上海参加斗争面目有些暴露,经上海党委决定,于 1940 年 3 月撤退回南京家中暂住隐蔽。1940 年 9 月,上海党委又派我来南京开辟工作局面。我是以参加侄女结婚典礼的名义,携带轻便行李,扮作衣冠楚楚的商人模样,持着上海日寇发的“良民证”进入南京的。到南京后,我初步 了解了情况,熟悉了路径(幼年在南京生活过几年, 风土人情还有些印象),应付了社会礼节,略事安顿以 后,就径往洪武路中段马卓然同志家中,代表党组织, 按照规定的暗号、暗语,接上了关系。于是南京地下党组织在抗日战争时期恢复活动的最早的一个“细胞”诞生了。说起来这个细胞确实很微弱,只有我们两个人而已。然而,我们坚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 弱到强,正是一切新生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
  当时党组织对于调到沦陷区工作干部的要求是: 对党忠诚、政治坚定、勇于牺牲、胆大心细,有独立 工作能力。因为开辟敌占区工作不仅相当艰苦,而且 是冒着生命危险的。上海、南京虽同为敌占区,但上海是五洋混处之地,社会复杂,除日本鬼子外,还有其他帝国主义统治(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有较多的矛 盾可以利用,比较易于掩护。而南京是日伪反动统治 中心,直接在敌人屠刀下生活、生存下来并开展工作, 是更加艰难的。我们作为年青的共产党员,经验很少, 可是怀着一颗赤热的心,为了抗日斗争,为了党的事 业,我们终于坚持下来。这是南京地下斗争恢复重建 党的组织、开辟工作的开始。
  马卓然同志在南京有家,有南京的“居民证”,居住是合法的,而我是一个外来户,是个“身份不明” 的人,而且是来做客的。当时敌伪规定,迁入南京三 个月后就要办理换证手续。为此,我就在亲友中表示 要留下来做生意,并设法间接通过汉奸汪曼云(当时任汪伪中央委员)弄到了一张南京市的“居民证”,初步取得了合法身份。可是我与马卓然同志都还没有职业,是“无业游民”,因而在社会上还是不合法的。当时党有一条原则,就是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有一个与自己身份、年龄特征相称的合法职业,以掩护自己的政治身份并藉以维持生活,同时,也便于在社会职业中 联系群众。党员一般都不拿任何津贴。经过几次商量,我们计划先做行商。1940 年冬天我们跑起了单帮。我 们把南京牛肉贩运到上海。可是由于我们不是真正的 商人,不熟悉怎样应付伪警勒索,结果被敲诈得几乎蚀光老本。勉强回到南京后,不得不另觅出路。后来老马终于在伪华中铁道运输公司找到职业。我在他的
  帮助下,也在一所私立中学教英语。这样我们两人才 算取得了完全合法的身份,站住了脚跟。
http://blog.sina.com.cn/m/binghuablog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冰花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地板  发表于: 2017-03-11   
http://blog.sina.com.cn/m/binghuablog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冰花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地下室  发表于: 2017-04-23   
http://blog.sina.com.cn/m/binghuablog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