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上了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几分钱在人们心目中,还是有过分量的。
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的工资只有一百多块钱,夫妻两地分居,累了大人苦了小孩。于是我就在想,哪天我的工资超过千元大关,干脆让老婆不上班了,也学香港人做个全职太太。但没想到的是,工资节节长,没等到五年,工资跨过了千元大关,但老婆一刻也没闲着,现在被安排在一个街道社居委,每个月也就几百元,仍在上班。
看来,我似有失言了。
千禧年的时候,有钱人出门手提一个小方包,那里面不时有小鸡在叫。后来,路边出体力活的也用上了大哥大,为的是揽活方便。当时我就动了心,买了一个科健3000的。没想到,坐在酒桌上一圈的人,白衬衫上衣口袋里那绿豆花一闪一闪的,比我挂在腰间的手机还显眼。
吧了,怎么也赶不上身边人,怎么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如今,尽管我没有私家车,但生活还算过得去。可是,我的烦恼却有增无减,这又是为什么呢?
前天上办公楼对面的苏果超市二部去了一趟,回家又听在社居委的老婆说了些工作上的事,烦恼真的一天天多了起来。
苏果超市的生活用品琳琅满目,可谓应有尽有。大到床上床下,小到客厅到厨房,吃的穿的,一应俱全。可是让我吃惊的是,那上海青,标价每500克3块5!猪肉10多元一斤。我捡便宜的买了两样,一斤月饼、几只鸭肫,一算账,25块5,这物价,真的是高了。
看着口袋是鼓了起来心喜若狂。但掏出去的,也是成扎的,似有心凉。一反一正,正好抵消,工资不等天白涨了吗?
于是,我就在想,怎么了呢?
20多年前,记得我小时候,常常跟着大人闹上街,小孩上街免不了买些零食吃吃。那时的东西与现在不是一个价,3分钱一个鸡蛋,7毛3一斤猪肉,米是1毛3分9。那时家里没有太阳能,更没有什么热水器,想洗澡,只好到大众浴室。每次洗完澡,出了浴室大门, 那两旁排开一小溜的小吃,我记得有素鸡、土干子、鸭头什么的,吃上一碗也就二、三毛钱。
上高中后,晚上要上自习,下学后,每次路过城中桥头时,那摆摊的夜市还在麻油灯下很冷清地等着。我差不多筹足了半个月的零钱,鼓足勇气买一只野兔子头,那吃起来味道美滋滋的,不亚于今日到北京“王府井”饭店饱餐一顿。不过,那也就是3毛7分钱呀。
现如今,你到那里去买几分钱的东西?
有人每每写回忆文章,都说等长大了有钱了,首先把胃子装够饱,把吃不起的又想吃的,统统吃个遍。如今,我走在宽敞明亮的苏果超市大厅里,看着琳琅满目的熟食品,心有不甘,无处下手。几张十元大票,没有几下,就花去了。更不用说买什么“精致月饼”什么的了。
有钱了,等于没钱了,这就是物价留给我的印象。
当然,我的嘴馋,是挡不住我的小气的。前年回到老家,在家人簇拥下,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回到住地的路上,路过那座已填实的小桥,那桥头居然还有人在灯火下卖着小吃。我筹头过去看了看,除了全国各地风靡一时的涮锅外,还有就是多年不变的传统小吃——烫素鸡。我要了一碗,10片的,味道没有太大的变化,还是当年清淡爽口,沾上辣椒酱,美滋滋吃起来。付钱的时候,那位中年老大妈收了我两个硬币(2元钱)。想想,当年当年是2分钱一片,现如今涨到了2毛钱了!
难怪,我的老婆告诉我,她们社区里有人穷得揭不开锅。有一对老夫妻,带着一双成年的儿女(有残疾),挤在30多平方的小屋里,靠烧劈柴度日。政府的低保没有照顾到他们,原因是他们是农村户口。
我们,一边看到的是繁华似锦,一边又是水深火热的生活。
在这繁华的背后,我更怀念几分钱的生活。[color=#663300][/color]
[ 此贴被心灯在04-07-2009 00:0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