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馒头”有创意作者有灵气 央视不会起诉胡戈
鹏飞 离线
级别: 军长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06-02-18   

“馒头”有创意作者有灵气 央视不会起诉胡戈



除了《无极》,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馒头》)还选用了央视社会与法频道《中国法治报道》栏目及其主持人侯丰的镜头。昨晚,该频道编辑部相关负责人称,非常欣赏胡戈的创意,央视不会起诉对方。这位负责人认为陈凯歌的“恼羞”可以理解,但“成怒”的做法值得商榷。

《馒头》未侵犯频道利益

在《馒头》中,胡戈截取《无极》的部分画面进行了重新剪辑和配音,以《中国法治报道》的一期年终特别节目的形式呈现。胡戈是否也侵犯了《中国法治报道》的版权和主持人侯丰的肖像权?对此,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表现得很宽容。

据该频道编辑部一位负责人介绍,早在陈凯歌与胡戈产生纠纷之前,该频道领导和《中国法治报道》的编导就在网上看到了《馒头》。“大家都觉得很好玩,认为这个短片挺有创意,并没有对是否侵权给予特别关注。”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央视领导和律师都将之视作在网络流行的、不带任何商业性质的视频,未侵犯社会与法频道的利益,也没有想过像陈凯歌这样大张旗鼓地控诉胡戈。就短片本身而言,该负责人还对胡戈这样一个圈外人表示了认同:“《馒头》的节目样式、结构非常像一个日播的法治节目,连广告插播的时间和时长都非常接近一个常规节目,胡戈挺有灵气的。”

陈凯歌“成怒”值得商榷

对于被网友“斥责”为“小肚鸡肠”的陈凯歌导演,该负责人表示非常同情:“站在陈凯歌的立场,他耗费了巨资历时多年完成的心血之作,不仅没有为他带来预期的口碑,反而被《馒头》削弱了影片的分量,陈凯歌感觉失落、失意很正常。他‘恼羞’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成怒’值得商榷。”

据悉,陈凯歌方面已经电话联系胡戈,希望他承认自己侵权,但遭到胡戈拒绝,目前双方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2006-02-19 09:02(记者易东方)来源:京华时报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人嗳,仁爱,忍捱,刃挨~~~
鹏飞 离线
级别: 军长

显示用户信息 
沙发  发表于: 2006-02-18   
洪晃找乐的BLOG
Iframe Close: http://blog.sina.com.cn/u/1198251274

洪晃找乐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u/1198251274



[ 此贴被鹏飞在2006-02-18 19:05重新编辑 ]
人嗳,仁爱,忍捱,刃挨~~~
frank 离线
级别: 师长

显示用户信息 
板凳  发表于: 2006-02-19   
爱神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地板  发表于: 2006-02-19   
馒头血案报道 胡戈:别人恶搞我 我不告他!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胡戈再次造就了网络上“一夜成名”的神话。去年12月18日,胡戈决定改编《无极》,10天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制作完成。2006年年初,这部小片在网络上蹿红,2006年2月12日,陈凯歌称已起诉胡戈。之后,胡戈和“馒头”的名字迅速成为国内娱乐圈的最热门话题。
2006年2月15日,胡戈正式向陈凯歌道歉。截至昨日,胡戈承认已和《无极》方律师有过接触,但双方意见没有取得一致。胡戈的底线是:可以道歉,但不承认侵权。


职业

做主持人,我感到很枯燥


记者(简称记):去上海之前,你曾做过电台主持人,当时主持什么栏目?

胡戈(简称胡):当时主持的是音乐节目,在武汉交通音乐频道主持每晚8点档的《国际流行频道》,就是做国际流行音乐,后来又主持谈话节目《胡椒爆生姜》。

记:为什么又不做主持人了?

胡:做这行之前喜欢,但真进去了感觉还是有差别的,主要觉得很枯燥、重复,就不太感兴趣了。

记:那后来又去做什么了?

胡:开始做音频制作,在北京呆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到上海。现在没有什么正式工作,倒是有自己的专业网站,叫“音频应用”。要说音频制作,学了也有6年了,全是自学的。

记:学这个需要很多设备吧?这方面花钱多吗?

胡:所有的设备都是自己买的,这中间花了多少钱,我也算不清楚。


爱好

速度轮滑,每天练两小时


记:除了做音频应用,还有什么特别的爱好?

胡:我爱好很多,特别喜欢速度轮滑。这个爱好占用了我很多时间。有段时间,我每天拿出两小时来练习,还曾在省级比赛中获奖。但“馒头事件”以后,已经不能坚持了。也就是爱好,并不是想做专业发展。

记:除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还有什么得意的事情?

胡:得意的事情那就太多了,除了刚才说的速滑,我还做过原创的搞笑音乐,我还喜欢练滑翔伞。

记:这些爱好都不是一般人的爱好啊!

胡:(笑)我做事情还是很认真的。

记:那些原创音乐还可以搜到吗?

胡:还可以搜到,但我唱得不太好听,名字还是不说的好。


习惯

不抽烟不喝酒,是夜猫子


记:刚才我打你的手机,接电话的是位女孩,她是你的朋友吗?

胡:那是我的工作助理,我这几天的电话特别多,我的手机也转到座机上了。我忙的时候,我的工作助理就帮我接电话。

记:《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非常搞笑,你在生活中的性格也是这样的?

胡:我骨子里是有娱乐精神的,朋友们也是这么看我。但我性格中也有闷的一方面,刚开始接触的人可能会有这种感觉。

记:日常的生活规律是怎样的?抽烟或者喝酒?

胡:不抽烟,不喝酒,但熬夜,是夜猫子,一般是凌晨4点左右睡觉,中午起床。这段时间采访比较多,也保持了这个习惯。

记:据说你喜欢吃青菜盒饭?平时自己做饭吗?

胡:是喜欢,但我自己不做饭。


电影

他的作品,最爱《霸王别姬》


记:你的《春运帝国》中用了很多片子,平时自己都喜欢看什么电影?喜欢哪些导演?

胡:最喜欢看科幻电影,像《黑客帝国》系列,但那些导演的名字都记不住。

记:国内的片子看吗?

胡:主要看的是美国片,国内的看得不多,但一般的大片还是都看过。

记:陈凯歌的电影看过几部?喜欢哪部?

胡:就看过《霸王别姬》和《无极》。个人还是喜欢《霸王别姬》。为什么?因为大家都说好啊!呵呵。

记:陈凯歌的片子不太搞笑,有没有觉得他没有娱乐精神?

胡:我不太知道他有没有娱乐精神。


恶搞

别人恶搞我,我不会告他


记:什么时候开始上网?

胡:我有7年的网龄了,没事就整天在网上。

记:上网主要做什么?

胡:做专业的音频网站,跟圈子里的专业人士聊天,沟通一些技术问题。

记:网络上的恶搞类视频、文学,有没有看过?

胡:我不喜欢文学,也不去看。要说恶搞类,我看过《大史记》,非常喜欢。

记:怎么理解恶搞的“恶”字?

胡:就是很夸张,表示程度的副词,有“超出一般程度”、“让人哭笑不得”等含义。现在大家都这么说,所以我觉得这么用也无所谓。

记:现在网上已经出现很多恶搞你的文字作品了,你会不会去告他?

胡:是吗?好啊,我还没看过。我感到很荣幸,高兴还来不及,当然不会去告他。


名气

最希望,媒体早点忘掉我


记:现在对官司什么态度?

胡:如果伤害了别人,我可以道歉,但我没有侵权。

记:因为官司,你一夜之间成了名人,有没有想未来?

胡:我现在脑子中一片空白。

记:那目前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胡:希望你们这些媒体和记者们早点把我忘掉(笑)。


后续
胡戈之后遍地孪生“馒头”


在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发官司争议后,针对这部短片又出现了大量恶搞作品,不仅有帝国时代版《无极》、漫画版《无极》,还出现了各种以“馒头“为标签的文字。北大陈晓明教授的“系列文化”说似乎得到了证实。

“馒头”版《吉祥三宝》

“阿爸!”“哎!”“馒头出来网友都看了吗?”“对了。”“馒头出来无极去哪里?”“在欧洲。”“我怎么找也找不到它?”“没人看了。”“馒头、无极、网友就是吉祥的一家!”

“阿妈!”“哎!”“无极出了什么时候出的馒头?”“无极被大家痛骂的时候。”“馒头出了陈kg能坐得住吗?”“他已经告了。”“陈kg告来告去能告赢吗?”“他会长大的。”“无极、馒头、陈kg就是吉祥的一家。”

“宝贝!”“啊?”“馒头像太阳照着无极。”“那无极呢?”“无极在跟着陈kg旅游。”“那陈kg呢?”“陈kg正在狂吼。”“噢!明白。”“它们三个就是吉祥如意的一家。”

(网民布兰图索)

“馒头”版《纪念陈凯歌君》

公元2006年2月11日,就是著名导演陈凯歌在柏林机场向记者透露准备起诉胡戈的那一天,我独在网络上徘徊,遇见黄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陈凯歌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陈凯歌先生目前是需要一盆冷水的。”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看过的国产电影,大概是因为往往名不副实之故罢,口碑一向就甚为差劲,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推出了《无极》的就是他。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职业毫不相干,但在观众,却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艺术创造”,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摘录,网民古月之寸)

模仿的“馒头”解说词

一个小小的馒头引发出一场惊天官司,本该是胸襟开阔的国际级大导演,却因为一件小事造成了人性的扭曲,是什么使得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此脆弱?人民群众原本应该严厉指责被告,但却始终未能完成任务,这又是为什么?案情扑朔迷离,真相直到最后一刻才大白于天下,敬请收看《部落格在线》2006年情人节特别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发的官司》。

(摘录,网民shiwen840412)

文言版《馒头传》

才俊青年胡戈者,滑稽多智,巧思精绝,因无极而生两仪,循两仪而生四象,踞四象而蒸馒头,外引宣谕台之八股,内调大无极之生蔬,以馒头为药引,烹制麻辣佳肴,点染喷饭美味。举凡陈氏得意之局,尽皆智者不齿之所;大率巨作匪夷所思,偏有小弟风生谈笑。血案因馒头而起,大片遭笑话毁誉。观者无不大噱,真正老少咸宜。

陈氏大愤,将诉有司以惩才俊焉。陈氏之不智于斯可见也。


声音
“馒头”是对权威的嘲讽


(陈晓明,著名文学评论家,教授)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代表了“系列文化”的产生。特别是网民,不再需要一本正经的东西,只需要乐一乐,闹一闹,这些作品表达了平民的态度,构成了对权威的嘲讽。“系列文化”现在正在蔓延,在审美疲劳的时代,它重新触动了人们的神经。

这是一个文化平民化的时代,任何公众都有权对文化产品做出自己的评价,权威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这个时代,精英文化和平民文化都有了快速的发展,平民对待问题不再盲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看法,精英文化想超过平民文化越来越困难。精英文化做的不是打击平民文化,而是提高自己。

对这个官司事件,我觉得陈凯歌有点小题大做。作为一名著名导演,应当有容纳批评的胸怀。而且,陈凯歌应当明白的是,他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根基就在于大众的爱戴,更应该接受大众的种种意见甚至不满。

陈胡之间存在“代沟”

(张颐武,著名文学评论家,教授)

我认为,陈凯歌和胡戈之间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冲突,因为这两个人有不同的背景,造成了两人之间实际存在的代沟和裂痕。

先说代沟,这是时间纬度上的。陈凯歌受传统文化影响比较深,而胡戈则思维活跃开放。所以陈凯歌一听到有人贬低他,就怒发冲冠,非常难以接受。比如有年轻人称赞一位教练,称他是“骨灰级教练”,这位教练以为说自己短寿,就非常生气。这就是两代人之间的区别。

再说裂痕。在空间上,陈凯歌代表网络下的人,胡戈则代表着网络一族,处于不同的空间。当胡戈在陈凯歌不熟悉的空间做了恶搞作品,网络族一笑了之,但陈凯歌却怒不可遏。也就是说,本来陈胡两人是平行线,现在突然相交了,就会出现麻烦。

这本来是个饭桌上的话题,但现在通过起诉事件,它进入了公共领域。我关注这起事件的结果。

《侏罗纪公园》也曾被恶搞

(邱华栋,新生代作家)

胡戈和《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代表了解构文化的一个发展。在西方,这种解构艺术早就存在了,比如好莱坞的《侏罗纪公园》,曾经被恶搞成《侏罗鸡公园》,但原来的制片方并没有什么反应。这只是后现代文化的一种幽默,陈凯歌太严肃了,态度也有些过激。


采访手记
谁说陈凯歌没有娱乐精神?


这几天,每天给胡戈打电话已经成了我的一个习惯。这种打电话的频率,也许分居两地的恋人都难以企及。

电话那边胡戈的声音,永远的低沉冷静。只是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胡戈对问题的回答越来越简单,反应速度越来越慢。有时候,记者需要重复一下所问的问题,胡戈才能给出简明的回答。怎么回事?胡戈在博客中写的一篇文章名字也许能够解释----“累”。

这位“馒头教主”正在承受以前不曾有的生活。从他吃早点开始,五六台摄像机就对他的生活开始拍摄,让他“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当然,他没有去钻地洞,也没有选择逃避或者沉默。他每天依然接受十几家媒体的采访,用平静而倔强的声音表示“我没侵权”。没有人知道,在平静生活突然变得天翻地覆之后,这位年轻人内心承受着多大的心理压力。

  而在另一边柏林,那位著名导演还在红地毯上为自己的《无极》作秀。这形成一种明显的不对称。除了最初的“激动”和“怒斥”,娱记们极少能从这位著名导演那里得到相关信息,所有的事件进程只能从平民胡戈那里获知。但反过来,掌控官司事件进程的,却又是那位轻易不以平常面目示人的著名导演。

北大教授陈晓明表示,他期待着“馒头”事件的和解,希望陈凯歌能“一笑了之”。“胡戈即使有意见,也是针对电影作品,而不是对陈凯歌个人。一个世界级导演,面对别人对自己作品的评论,为什么就不能有雅量呢?”但随后,陈教授又加了一句:“如果陈凯歌真的是想炒作,那又另当别论。”

陈凯歌是在炒作吗?在他宣布要起诉胡戈以后,很多人都为他的“较真”不满,觉得他“缺乏娱乐精神”。但现在看来,《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之所以能从网络事件转变为娱乐界大事件的,恰恰就是因为陈凯歌,因为他的“较真”和“怒斥”。胡戈为网民带来了快乐,但陈凯歌给大众带来了娱乐。

有了陈凯歌的娱乐精神,胡戈恶搞版的《无极》,就不再仅仅是很多网民在冬季里的那份温暖记忆。


网络恶搞简史

“恶搞”这个词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这个恐怕难以细查,目前的《现代汉语词典》也没有收入该词。按照一般的理解,它有着“夸张”、“解构”、“戏仿”等含义。网络上的恶搞,胡戈和“馒头”并非第一个,下面是较为出名的一些恶搞事件。


很陶醉VS很受伤

典型案例:罗永浩、小胖

罗永浩:自称由诗人沦为一名教师,高中没毕业就在新东方当上了英语老师。他的学生把他特立独行的讲课录音传播到网络上,引起巨大轰动。

小胖:照片传到网上后,被无数精通图片修改技术的人改得千变万化、千差万别、千奇百怪,一时间各路大片的海报都出了小胖改编版。当然,这种搞怪方式也受到了一些人的批评。

商业运作VS网友炒作

典型案例:E欣欣、后舍男生

E欣欣:一个真正属于E时代的明星。舞台、影视剧、漫画书、游戏、电脑软件……E欣欣的身影无处不在。在商业策划下,E欣欣是“八位一体”的全栖娱乐明星。

后舍男生:靠给“后街男孩”的歌曲配上搞笑视频,两位美术学院雕塑系男生莫名其妙地一炮而红,每部新作都被追捧。近来他们已经修成正果,与某著名娱乐公司签约。

体育名嘴VS著名球星

典型案例:《韩乔生语录》、《李毅大帝本纪》

《韩乔生语录》:鉴于韩乔生在体育节目解说时的一贯表现,网友们热心地为他编撰了一本《韩乔生语录》。根据广大球迷总结出的“韩氏定律”,韩乔生在解说比赛时,眼睛里看着球员A,脑子里想起了球员B,嘴里说着球员C,实际指的是球员D,观众听后以为是球员E。

《李毅大帝本纪》:迟尚斌被深圳队解除职务后,处于“球霸”疑云旋涡中的李毅被放在了全国球迷的对立面上。不知何方高人创作了《李毅大帝本纪》一文,迅速在网络上流传,同时流传的还有五花八门被移植到李毅头上的笑话。

网络动画VS网络歌曲

典型案例:《大话三国》、《大学自习室》

《大话三国》:明显受到周星驰代表作《大话西游》的影响,以现代元素为题材的Flash动画,将家喻户晓的三国历史人物变成幽默可爱的造型,配上无厘头的对白,演绎出与原著大不一样的有趣故事。

《大学自习室》:完全原创,以时髦搞笑的方言RAP,对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学习环境作了讽刺。作者目前在某戏曲学院读研究生。

胡戈

湖北武汉人,1999年底开始在上海居住并工作。大学毕业后做过一段时间的电台主持,之后开始学习音乐制作知识,成为音乐制作人。在一家乐器场做过一段音乐制作,后来辞职当起了自由音乐人。现在为自由职业者,主要从事录音和动画片的音效制作等工作。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鹏飞 离线
级别: 军长

显示用户信息 
地下室  发表于: 2006-02-21   
陈凯歌状告胡戈 网友跟帖支持胡戈
来源:eNet论坛 作者:南方都市报 日期:2006/02/15 10:00

随着《无极》导演陈凯歌在柏林电影节表示“已经起诉胡戈,并且就这一问题要解决到底”。国内网友反应强烈,更有网友在天涯论坛发起万人签名支持《一个馒头的血案》作者胡戈。记者试图联系身在柏林的导演陈凯歌或人在巴黎的制片人陈红未果。但《无极》的宣传总监黄斌向记者透露,“取证工作已经在进行中,起诉内容是状告胡戈侵犯著作权”。经咨询法律专家,对方表示,从法律上来讲,对一个作品进行随意拆分并修改传播,属于侵犯著作修改权。但该片的著作权并不归陈凯歌所有,而是出品方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天涯网友:众说纷纭

  2月12日,天涯网上有网友发起了“万人签名支持胡戈”的帖子号召大家签名,引发大量网友跟帖。13日,又有网友发起另外一个帖子“喜欢《馒头血案》的人都来支持下胡戈吧”,继续号召众网友支持胡戈。在1200余条跟帖中,大部分网友都倾向于支持胡戈,有网友称“感谢陈凯歌以起诉的方式捧红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胡戈”。但也有网友表示不同意见,署名“华丽地晕倒”的网友就表示:“谁都没有权利拿别人的劳动成果开玩笑,如果把《开天辟地》、《开国大典》恶搞一下,有人能接受吗?而现在呢?签名算是什么回事?人多力量大么?大到可以推翻法律么?”更有持中立态度的网友冷静分析,“从法律角度来说,陈凯歌告赢胡戈是可能的”。

  法律专家:原告方不该是陈凯歌

  《无极》的宣传总监黄斌向记者透露,目前律师正在对《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侵犯《无极》著作权一事进行取证,“关键是《馒头》将《无极》的原始段落进行修改后在网上传播,而且带有不良倾向性。”记者就此请教了法律专家,对方表示:“取证属于律师的内部工作程序,不能被认为是进入诉讼程序,是否启动诉讼程序以法院发出受理通知书为准。”他还告诉记者,“从一个电影作品来讲,著作权属于出品方,也就是中国电影集团。导演和制片人虽然享有署名权,但并不能就作品的著作权以个人名义单独起诉,也就是说,状告胡戈的不该是陈凯歌,而应是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他分析认为原告方中影集团会比较占有优势,“胡戈将影片拆分,配上不同原片的内容进行传播,确实可以被认为是破坏了著作完整权。”但他也指出,从现实社会来看,此类事件带有强烈娱乐色彩,因此引发法律诉讼并不多见。若能以宽容娱乐的心态对待,并非一个严重的法律问题。

  据悉,《无极》在柏林电影节放映后,将于3月15日在法国上映,5月中旬北美上映。
[ 此贴被鹏飞在2006-02-21 14:48重新编辑 ]
图片:huge.jpg
人嗳,仁爱,忍捱,刃挨~~~
鹏飞 离线
级别: 军长

显示用户信息 
5楼  发表于: 2006-02-21   
曾志伟陆川等斥陈凯歌炒作
陈凯歌以后还敢吃馒头吗? ■合成图片

来源:成都商报 日期:2006/02/15 10:08

  就陈凯歌发言要状告《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一事,日前受到了媒体评论人、专家学者以及电影圈内人士的“口诛笔伐”。

  曾志伟(演员):在网上改编电影,很过瘾,很好玩,很有娱乐性。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批年轻人,创作更多的好作品出来。《无间道》和《江湖》当年在香港就十分火爆,它们也出现了许多搞笑版本。陈大导演怎么会用这件小事炒作呢?

  陆川(导演):如今中国电影界的文艺批评现状本来就不健全,电影过度宣传已经越来越常见,在利益的驱动下,民众反应与电影评论越来越脱节。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去起诉一个弱势民众,不太合适。不管陈导演的动机如何,都是一种不聪明的做法。这都是什么时代了,死了疯了才会压制别人的评论。

  顾晓鸣(复旦大学教授):现在毋庸置疑已经是网络时代了。在这个“网话文”时代--作者死了,读者活了。我觉得大导演陈凯歌应该先学会敬畏观众。

  王小峰(著名乐评人):从普通百姓来看,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权利,任何人都没权利剥夺。你陈凯歌告了胡戈的话,你能把所有骂《无极》的人都告了吗?陈凯歌思维落伍了。 (《新闻晨报》、上海《青年报》供稿)

  关雅荻(著名网络写手):《无极》影片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感觉的确普遍比较糟糕,这个跟它国内1.8亿的票房都一样是事实,不用争辩。但随后一个名叫《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网络短片,将众人对《无极》的不满引到了另一个方向,已经偏离了对影片的批评、对导演的批评。

  张艺谋:我不介意,我会与民同乐。(当有记者向老谋子问道“ 如果你的电影被人在网上恶搞,会有什么反应?”,张艺谋如是回答。)

  小虎(某网站娱乐编辑):中国电影的重量级人物,一向正襟危坐的陈凯歌,变了。随同他的《无极》一起变得让世人难以琢磨。先是在宣传期内与夫人陈红高调作秀,50岁的老男人以一种青春焕发的姿态在无数摄影机前热吻爱人,折射出的不仅是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更是一个中国电影人对市场的茫然和疑惑,他惟以这种哗众取宠的方式来力求证明他和他的电影的存在。其后,著名导演又在众媒体面前怒目相对不太识趣的记者,努力挤上各大媒体娱乐版的头条……陈凯歌,这三个字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变得让人不怎么尊重起来。现在,当他扬言要控告一个网络小虾米侵权时,更多的人,开始遗忘这位电影大师的真实身份。
图片:chen.jpg
人嗳,仁爱,忍捱,刃挨~~~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