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穿越中韩文化混战迷雾﹕中国人缺少文化自信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08-01-02   

穿越中韩文化混战迷雾﹕中国人缺少文化自信

来源:亚洲周刊
作者:江迅

长城韩人修﹖汉字﹑汉医﹑汉服﹑豆浆﹑浑天仪源自韩人﹖中秋是韩国节﹖此传闻并非韩国学界主流观点﹐大多是中国大陆网民民粹思潮的过度演绎及自我激怒﹐要打一场文化乌龙保卫战。中方学者呼吁弘扬中华文化时﹐必须摈弃自身的文化优越论。

中国的神话源自韩国﹖中国的龙出自韩国﹖中国的长城是韩国人修筑的﹖中秋节自古以来是韩国人的节日﹖汉字发源于朝鲜半岛﹐韩国要向联合国申请汉字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申遗)﹖汉服﹑风水术﹑浑天仪﹑豆浆﹑汉医都由韩国人发明﹐连同《本草纲目》和针灸一起收入囊中﹖先圣孔子﹑美女西施﹑神医李时珍等中国古代名人都是“韩国籍”﹖一波又一波类似传言激怒部分中国百姓﹐要打一场文化保卫战﹐“韩国人来和我们争祖宗了”﹐“韩国人在剽窃中国文化”﹐“不要脸的韩国人无理取闹”﹔甚至冒出“无耻”﹑“意淫”等不雅词语。

这场“中韩文化之争”越来越炽热﹐其实争论的背后有诸多复杂原因﹐深层次地反映出中国人缺少文化自信﹐在弘扬中华文化之际﹐必须摈弃文化优越论。

一则题为“中国神话源自韩国”的消息在中国大陆各大网站和论坛上流传。消息称﹐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教授郑在书主张﹐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神话对韩国神话造成了影响﹐其实是韩国神话对中国神话的形成造成了一定影响。他还主张称﹐《山海经》中提到的炎帝﹑蚩尤﹑夸父及风伯等东夷系的神﹐都在高句丽古墓壁画中出现﹐很多神话传说都源自韩国。

这样的消息四处传播﹐仅一个网站的一个板块﹐两天内就发布同一消息达十五次之多﹐跟帖者众多。很多门户网首页几小时里就有近十万条回覆﹐论坛上骂声一片﹕“我们的祖国处在一个大阴谋中﹐韩国人侵略我们的文化﹐日本人挑舋我们的军事﹐美国人对我们实行战略包围﹐国人要擦亮眼睛﹐作为炎黄子孙﹐要拥有一个伟大的中国魂。”

该事件当事人﹑韩国教授郑在书目睹中国读者和网民的强烈情绪﹐坐立不安。他致函上海《文学报》﹐在这篇写于十一月十五日的题为《效答客难》的文章中称﹕“网上对我的争议是转述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偏误。我的论文被严重曲解﹐令我痛心不已”。“我明确表明﹐我从未有过贬低中国文化的观点”。他的实际观点是﹕韩民族的远古神话可能部分地被中国远古神话﹐主要是汉民族的远古神话吸收了﹐成为这个神话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却被中国某些媒体曲解成“中国神话源出韩国”。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中国大陆众多媒体先后报道说﹐韩国试图向联合国申请汉字为该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汉字‘申遗’在韩国已经热了一年了”﹐“韩国首尔大学历史系教授朴正秀经过十年研究和考证﹐认为是朝鲜民族最先发明了汉字﹐后来朝鲜人移居中原﹐把汉字带到中国﹐才形成现在的汉文化”﹐“可见﹐汉字发源于朝鲜半岛”﹐“他建议韩国政府理直气壮地恢复汉字﹐并向联合国申请汉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不过﹐经多方查证﹐韩国首尔大学国史系或东洋史学系等在职教授中并没有名叫朴正秀的教授﹐韩国外交通商部的一位官员说﹐也没有听说过韩国国内有任何要求为汉字“申遗”的举动。韩国学界曾有学者提出东夷族传播汉字的论述﹐也有学者提出过“汉字是韩国人的字”这样的理论﹐那已经是好多年前的事了(据查﹐早在二零零一年就有韩国学者朴文基的书《汉字是我们的文字》出版)﹐但至今也没有在学术界成为定论﹐连学界主流都不是﹐何况“传播汉字”与“发源于”完全是两码事。这是严重误导﹐这种不负责任的误传﹐将会伤害韩中两国人民的感情。

北京《国际先驱导报》和“天涯社区”于十二月中旬发布了一份调查结果﹐这份主题为“中国网民邻国印象调查”的调查﹐受访者一万二千人﹐结果显示﹕最不喜欢的邻国是韩国﹐佔百分之四十点一﹐远远超过日本的百分之三十点二。近来中韩之间的文化摩擦﹐确实令中国民间“厌韩”﹑“反韩”的情绪增加。

不可否认﹐韩国一些影视剧﹑史书和教科书﹐都出现了一些歪曲历史﹑美化韩民族的现象﹐这种历史歪曲﹐无疑一定程度上误导了韩国民众。有韩国学者主张黄河文明的祖先实际上是韩民族﹐只是他们后来迁徙到朝鲜半岛。有的学者还主张说﹐清朝王室满族的姓氏“爱新觉罗”中表示姓氏的“爱新”是“金”的意思。极少数急功近利的韩国学者﹐出于一种历史焦虑感的情绪﹐试图让半岛文明摆脱东亚大陆的笼罩﹐具备更强的独立性。他们将一些中国文化的文明成果﹐透过所谓“学术”考据佔为己有﹐这些“学术研究”被不少网民误以为是韩国学界的主流﹐加以抵制和抨击。

有学者认为﹐这种情况的产生﹐原因复杂。一方面﹐近来韩国文化的“对外扩张”相当迅速﹐且具规模﹐韩国影视剧﹑音乐﹑电子游戏乃至饮食和服饰文化﹐都对亚洲国家产生了极大影响﹐韩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而需要文化资源。另一方面﹐逐渐走向民族复兴的韩国人﹐需要在人文层面为其自身找到依据。韩国这些年民族主义空前膨胀﹐强烈的民族主义必然反映到排外和树立自身的正统性。

中国学者毛建国认为﹕韩国涌现的孔子热﹑儒家热让我们对孔子和儒家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刺激了众多中国人关注传统﹑呵护历史﹐“刺激了我们对祖宗的爱护﹐从这一意义上说﹐应该感谢韩国人﹐是他们给了中国人更多的思考”。

其实﹐争论的背后体现了韩国人对中国文化的推崇﹐证明中国文化的价值。南京大学教授景凯旋认为﹐中韩民众应以和为贵﹐避免走进民族主义死胡同﹐“如果一个国家只有民族主义﹐没有其他的思想价值﹐就会产生盲目的排外情绪﹐阻碍自身的发展”。

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研究委员金贤珠说﹕“如果走极端的本民族中心主义道路﹐韩国的历史和文化反倒会失去立足的空间。”

中韩文化之战也引起了中方反思。有学者认为﹐相对于网上的口水战﹐中国人必须先建构文化自信﹐冷静看待别人的长处﹐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注入源头活水﹐这才是中华文化腾飞的希望。

还有中国学者认为﹐郑在书的观点有合理的成分存在。假如中国神话真的是源于韩国﹐而我们善于学习的先秦古人是值得后人自豪的﹐因为他们能把优异的异域文化作为自己的民族进取之魂﹐这种海纳百川的态度不是好事吗﹖“一个远古的英雄形象影响几个国家和民族是正常的﹐比如俄国彼得大帝对中欧的影响﹐雅典的宙斯神话影响地中海不少国家”。

中方学者还称﹐中国人对于文化渊源的事实﹐应当尊重历史留下的证据﹐不能仅仅凭骄纵﹑激进的民族情绪﹐去詆毁具有实事求是态度的文化学者﹐不管他是哪国人。■

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Channel=ax&Path=4943760471/01ax1.cfm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username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沙发  发表于: 2008-01-02   
偶不怀疑, 世界上最讨厌中国人的一定是韩国人。  有点像世界上最讨厌法国人的就是英国人。

这叫日久生厌。
username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板凳  发表于: 2008-01-02   
我还不知道韩国人有喜欢过中国人的时候。  不过以前中国强, 压着韩国人对中国的厌恶情绪而已。
username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地板  发表于: 2008-01-02   
中国对于韩国是一个非常令人讨厌的国家。  韩国的国事里永远有中国的影子, 我是韩国人也喜欢不起中国。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